带高温飞灰回送装置的层燃锅炉的制作方法

文档序号:4516477阅读:318来源:国知局
专利名称:带高温飞灰回送装置的层燃锅炉的制作方法
技术领域
本实用新型涉及一种层燃炉,特别是涉及一种抛煤机炉或链条炉。
现有技术中的各种层燃锅炉,例如链条炉和抛炉机炉,与其它类型的锅炉相比,具有燃料适应性广,负荷调节灵活,调节范围大等优点,因此目前在我国小型电厂和工业锅炉中使用还很普遍,国外也还有生产和应用。但这类锅炉普遍存在燃烧效率低,锅炉原始排尘浓度大,烟气黑度超标以及对对流受热面产生严重磨损等不足和缺陷。尤其是近年来环境标准日益严格,加上采掘的机械化使原煤中的细颗粒比例增加,因此上述矛盾更为突出,其中象抛煤机链条炉,几乎瀕于被淘汰的地步。因此对层燃炉的改进已势在必行。
为解决上述问题,美国STEIN INDUSTRIE公司提出了在锅炉尾部设置低温静电除尘飞灰回送技术。这一技术是将锅炉尾部静电除尘器所收集的飞灰通过气力输送管道回送到锅炉炉排上,使其进行二次甚至多次燃烧。这种技术显然可以部分克服一般层燃锅炉的低燃烧效率和高烟尘排放浓度的缺点,但它也存在如下不足①从尾部烟道向燃烧室布置的这一飞灰回送系统线路长,结构复杂,加上采用气力输送使运行费用增加;②由于大量细灰的回送,使锅炉尾部的受热面磨损更加严重,因此不但没有解决受热面的磨损问题,反而加快了受热面的磨损。
现有技术中的第二种解决方案是上海工业锅炉研究所提出的在炉排上部增设一个斜长的前拱,这一前拱虽能阻挡一部分细煤屑直接飞出炉膛,增加他们在炉内的停留时间,使锅炉的排尘浓度下降,燃烧效率有所提高,但它并不能使锅炉的原始排尘浓度和飞灰中的可燃物的含量下降的很低;同时这一前拱带来了新的缺点,即覆盖了炉膛横断面的相当大的部分,减小了烟气流通截面积,因而使烟气阻力增加,耗电增加,运行费用增加。
本实用新型的目的是针对现有技术中的不足和缺陷,提供一种带高温飞灰回送装置的层燃锅炉。这种层燃锅炉不仅能有效地提高燃烧效率,而且能大幅度降低锅炉的原始排尘浓度,减少环境污染,从而适应环保要求。
本实用新型是这样实现的在层燃炉炉膛烟气出口处或水平通道内设置一个高温飞灰回送装置,该装置是由惯性平面流动高温分离器[6]、灰仓[7]、回料管[8]、非机械式阀门[9]等组成。由炉膛出来的高温烟气,经高温分离器分离后,被分离出来的固体颗粒进入灰仓[7],经回料管[8]送回炉排,重新燃烧,从而达到上述目的。



图1为高温分离器安装在水平烟道内的结构示意图。
附图2为高温分离器安装在炉膛烟气出口处的结构示意图。
下面详细说明本实用新型的具体结构及实施例。
带有高温飞灰回送装置的层燃锅炉主要由煤仓[1]、给煤机[2]、炉膛[4]、凝渣管[5]、高温分离器[6]、灰仓[7]、回料管[8]、炉排[3]等组成。燃料由煤仓[1]经给煤机[2]进入炉膛后,其中大颗粒下落在炉排上作火床燃烧,而较细颗粒则被携带着离开炉膛,进入高温分离器[6]。在分离器内,烟气中的固体颗粒被分离下来,流入灰仓,经回料管自流到炉排上的后端。随着链条的前移,这些回收下来的细灰迅速被新抛撒的燃料覆盖,着火后再次进行燃烧。高温飞灰回送装置中的高温分离器[6]采用现有技术中的惯性平面流动高温分离器,其安装位置可根据锅炉的具体结构而定。当水平烟道中没有布置过热面时,最好将分离器安装在水平烟道内;当水平烟道中有高、低过热器时,分离器可安装在炉膛的烟气出口处。灰仓[7]也可根据分离器的形式决定取舍。在与灰仓直接相连的回料管上设置有相应的非机械式阀门[9]等构件,以调节回灰量,防止炉膛内烟气倒流。
本实用新型与现有技术相比,具有以下的优点和积极效果。1.由于在炉膛烟气出口或水平烟道内安装了分离效率较高的高温分离器及相应的回送系统,因此既可以有效地降低锅炉的原始排尘浓度,符合环保要求,又可使分离出来的固体颗粒多次循环燃烧,从而可较好地降低飞灰中的可燃物含量,提高锅炉的燃烧效率。2.由于烟气进入尾部烟道以前,就对烟气中的固体颗粒进行了高效分离,因而可使水平烟道和尾部烟道中的受热面的磨损大大减轻。
权利要求1.一种层燃锅炉,它主要由煤仓[1]、给煤机[2]、炉排[3]、炉膛[4]、凝渣管[5]等组成,其特征是在炉膛烟气出口处或水平烟道内设置一个高温飞灰回送装置,该装置是由高温分离器[6]、灰仓[7]、回料管[8]等组成。
2.按照权利要求1所述的层燃锅炉,其特征是所述的高温分离器采用惯性平面流动高温分离器。
专利摘要本实用新型涉及一种层燃锅炉,特别是涉及一种抛煤机炉或链条炉。其特点是在层燃炉炉膛的烟气出口处或水平烟道内设置一个高温飞灰回送装置,该装置是由惯性平面流动高温分离器(6)、灰仓(7)、回料管(8)以及非机械式阀门(9)组成。该实用新型由于安装了分离效率较高的高温分离器和相应的回送系统,因而与现有技术相比,既可有效地降低锅炉的原始排尘浓度,使符合环保要求,又可提高燃烧效率;同时能较好地改善水平烟道和尾部烟道中受热面的磨损。
文档编号F23J15/00GK2076197SQ90222628
公开日1991年5月1日 申请日期1990年11月1日 优先权日1990年11月1日
发明者张绪祎, 曾瑞良, 李志江 申请人:清华大学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留言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精彩留言会获得点赞!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