浓淡型煤粉燃烧器的制作方法

文档序号:4517129阅读:348来源:国知局
专利名称:浓淡型煤粉燃烧器的制作方法
技术领域
本发明涉及一种浓淡型煤粉燃烧器,特别是用于四角燃烧煤粉锅炉的浓淡型煤粉燃烧器。
工业生产中的大多数煤粉锅炉,在启动过程中都要先烧大量的燃料油,然后才能投入煤粉燃烧器稳定燃烧。此外,煤粉锅炉在负荷低于70%时燃烧不稳定,为保持低负荷时稳定燃烧,必须投入油燃烧器助燃,消耗相当多的燃料油。
1990年4月27日在江西分宜电厂召开的变异煤粉浓度燃烧器技术鉴定会议中公开了一种变异煤粉浓度燃烧器。这种燃烧器能改变煤粉气流的浓度,提高其着火性能,改善锅炉低负荷稳燃性能。这种燃烧器的缺点是煤粉浓缩器的浓缩比较低,阻力大,易发生堵塞,磨损较严重,换向范围小。
本发明的目的是提供一种浓淡型煤粉燃烧器,其煤粉浓缩器的浓淡分配比高、阻力小、不堵塞、耐磨损、换向范围大,而且能适应不同的煤质和较大的负荷变化范围,保持燃烧稳定。
本发明是这样实现的煤粉气流在流经弯头时,由于离心作用,绝大部分煤粉颗粒被甩到弯头的外侧,这样就在煤粉分离弯头外侧形成浓煤粉气流,内侧形成淡煤粉气流。在弯头出口侧安装有螺旋鳍片式煤粉浓缩分配器,用螺旋鳍片改变浓淡两股煤粉,气流的方向,把浓淡煤粉气流调整到所需要的位置。在煤粉浓缩分配器出口有分流导管,把浓淡两股气流分开,分别送入浓淡火嘴。
煤粉浓缩分配器有一园筒形外壳,内壁装有螺旋鳍片。煤粉浓缩分配器的结构特征参数为螺旋鳍片的螺旋角α为30°~80°,换向角β为5°~270°,螺旋鳍片高与园筒内径之比H/D为0.1~1.0,园筒长与内径之比L/D为1.0-10.0。调整结构参数的不同数值,可获得不同的分配位置和浓缩比。
浓淡型煤粉燃烧器还可以这样实现煤粉浓缩分配器的园筒形外壳的内壁上装有两片螺旋鳍片,两鳍片之间的夹角θ为20°~340°。
浓淡型煤粉燃烧器还可以这样实现煤粉浓缩分配器的园筒形外壳内壁上只装一片螺旋鳍片,鳍片高与园筒内径之比H/D为1.0。
煤粉浓缩分配器采用耐磨铸铁或铸钢整体铸造成型。
本发明的优点(1)结构简单,安装、更换方便;
(2)阻力小,不堵塞,磨损轻,寿命长;
(3)浓淡分配比高,可提高燃烧的稳定性;
(4)可大幅度提高机组的调峰能力,节约大量的点火和助燃用油。
下面结合附图作进一步描述。

图1是单只浓淡型煤粉燃烧器的结构布置示意图,图2、图3是煤粉浓缩分配器的正、侧视图。
由图1可知,煤粉气流经一次风管道1进入离心分离弯头2,煤粉被离心分离,在弯头外侧形成浓煤粉气流,内侧形成淡煤粉气流,通过煤粉浓缩分配器4,借助于螺旋鳍片3将浓淡两煤粉气流导向后,通过一分流导管5把低浓度煤粉气流引至淡火嘴6,把高浓度煤粉气流引至浓火嘴7。
本发明浓淡型煤粉燃烧器可广泛用于燃用低质煤的四角燃烧锅炉上,提高锅炉燃烧稳定性,扩大调峰能力,节油低负荷助燃用油。
权利要求
1.一种浓淡型煤粉燃烧器,它包括离心分离弯头、煤粉浓缩分配器、分流导管和喷口,其特征是煤粉浓缩分配器有一个园筒形外壳,外壳内壁装有螺旋形鳍片,螺旋鳍片的螺旋角α为30°~80°,换向角β为5°~270°,螺旋鳍片高与园筒内径之比H/D为0.1~1.0之间,园筒长度与内径之比L/D为1.0~10.0之间。
2.按权利要求1所述的浓淡型煤粉燃烧器,其特征是所说的煤粉浓缩分配器的园筒形外壳内壁上装有两片螺旋鳍片,两鳍片之间的夹角θ在20°~340°之间。
3.按权利要求1所述的浓淡型煤粉燃烧器,其特征是所说的煤粉浓缩分配器的园筒形外壳内壁上只装一片螺旋鳍片,鳍片高与园筒内径之比H/D为1.0。
4.按权利要求1所述的浓淡型煤粉燃烧器,其特性是所说的煤粉浓缩分配器采用耐磨铸铁或铸钢整体铸造成型。
全文摘要
本发明涉及一种浓淡型煤粉燃烧器。由离心弯头,煤粉浓缩分配器,分流导管和喷口组成的浓淡型煤粉燃烧器的特点是有一圆筒形的煤粉浓缩分配器。分配器的圆筒形壳体内壁装有螺旋鳍片,用螺旋鳍片改变离心分离后的浓淡煤粉气流的方向,把浓淡煤粉气流分别调整到所需要的位置。在煤粉浓缩器出口有分流导管,把浓淡两股煤粉气流分开,分别引入浓淡火嘴。该浓淡型煤粉燃烧器可广泛用于燃用低质煤的四角燃烧锅炉上,提高锅炉燃烧稳定性,节约低负荷助燃用油。
文档编号F23D1/02GK1076261SQ9210642
公开日1993年9月15日 申请日期1992年3月7日 优先权日1992年3月7日
发明者李凯, 苗长信, 李建生 申请人:山东省电力试验研究所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留言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精彩留言会获得点赞!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