专利名称:燃烧机一、二次风配比调节装置的制作方法
技术领域:
本实用新型涉及一种用于燃烧机上,与喷油咀配合使用的风量调节装置,特别是涉及一种燃烧机一、二次风配比调节装置。
小功率燃油燃烧机无一、二次风调节装置,当其负荷变动,运行工况发生变化时,会使火焰发散,产生炭黑,燃烧不完全,燃烧效率降低,极大地浪费燃料和污染环境。中国专利CN2073980U公开了一种带锥套旋风汽化室的燃烧器,该种旋流风的内锥套的内锥孔为60±5°其上开有至少两条切向槽,走向与内锥套内孔壁相切,其一端装套在喷油咀部件上,另一端通过锥套支承片焊接固定在汽化室圆筒上。一次风经内锥套上的切向槽进入内锥套空间,形成旋流风,二次风则通过内锥套与汽化室圆筒间的环隙进入汽化室。其缺点在于由于内锥套与汽化室为相对固定,环隙大小一定,故二次风量无法调节,一、二次风量配比亦无法调节。再者,内锥套上的内锥孔锥度一定,限制喷油角度,故只适用于单一喷射角的喷咀,使喷油量受到一定限制。
本实用新型的目的在于提供一种通过定量调节二次风量来达到调节一、二次风量配比的燃烧机一、二次风配比调节装置。
本实用新型燃烧机一、二次风配比调节装置是这样实现的,它包括头罩,前端固定在头罩上的外衬套,位于外衬套内并装配在头罩上的旋流器,以及设置在外衬套内其前端与旋流器配合的可调内衬套。旋流器为碟形,中部开有喷油通孔,边缘开有二次风缺口,并在喷油通孔的四周开有同向旋转角的一次风叶片槽。可调内衬套由内衬套,装配在内衬套上的调节螺母,通过定位周向槽卡在外衬套U形开孔上且与调节螺母配合的调节杆组成,可在内衬套侧壁上开设漏油孔,以排出内衬套内的漏油,使其流入燃烧室。为能直观方便地控制调节杆的行程,可在内衬套上设置相应刻度。
本实用新型燃烧机一、二次风配比调节装置的工作原理是,使用时,喷油管从外衬套和内衬套后端伸入至旋流器上的喷油通孔。燃烧机燃烧时,喷油管喷油,同时风从内衬套后端进入,在内衬套前端经调节分流,其中少部分一次风从旋流器上的一次风叶片槽吹出,形成旋流气流,其作用是冲击油雾,参与混合,形成预混燃气,同时,气体经旋流后在喷油管前端形成低压区,回吸高温燃气,形成稳定的着火源;另外大部分二次风则从内衬套前端与旋流器间的间隙处流过,并从旋流器边缘二次风缺口流出,直吹燃烧室。二次风为直通风,其作用是供氧给火焰尾部末燃尽的油雾、油气,达到完全燃烧,并在通常微正压燃烧的情况下提供排烟动力。当负荷降低或增加时,可通过旋转调节杆,调节螺母带动内衬套在水平方向上前或后移动,减小或增大内衬套前端与旋流器间的间隙,以改变二次风量,也同步改变一、二次风比例,有效地避免排烟受阻或高温烟气散失。
以下结合附图详细说明本实用新型实施例。
图1本实用新型结构示意图图2本实用新型俯视图图3旋流器结构示意图图4图3中的A-A剖视图燃烧机一、二次风配比调节装置包括头罩1,一端固定在头罩1上的外衬套4,位于外衬套4内并装配在头罩1上的旋流器2,以及设置在外衬套4内其前端与旋流器2配合的可调内衬套。旋流器2为碟形,中部开有喷油通孔7,边缘开有二次风缺口8,并在喷油通孔7的四周开有同向旋转角的一次风叶片槽9。可调内衬套由侧壁上开有漏油13的内衬套3,装配在内衬套3上的调节螺母5,通过定位周向槽10卡在外衬套4U形开孔11上且与调节螺母5配合调节杆6组成,内衬套有刻度12。
权利要求1.一种燃烧机一、二次风配比调节装置,包括壳体,设置在壳体内的旋流器,其特征在于壳体由头罩,前端固定在头罩上的外衬套组成,旋流器装配在头罩上,为碟形,中部开有喷油通孔,边缘开有二次风缺口,并在喷油通孔的四周开有同向旋转角的一次风叶片槽,外衬套内设置有其前端与旋流器配合的可调内衬套。
2.如权利要求1所述的燃烧机一、二次风配比调节装置,其特征在于可调内衬套由内衬套,装配在内衬套上的调节螺母,通过定位周向槽卡在外衬套U形开孔上且与调节螺母配合调节杆组成。
3.如权利要求2所述的燃烧机一、二次风配比调节装置,其特征在于内衬套侧壁上开有漏油孔。
4.如权利要求3所述的燃烧机一、二次风配比调节装置,其特征在于内衬套上有刻度。
专利摘要本实用新型提供一种燃烧机一、二次风配比调节装置,包括头罩,前端固定在头罩上的外衬套,装配在头罩上的旋流器,以及设置在外衬套内其前端与旋流器配合的可调内衬套。旋流器为碟形,中部开有喷油通孔,边缘开有二次风缺口,并在喷油通孔的四周开有同向旋转角的一次风叶片槽。通过调节可调内衬套与旋流器间的间隙,调节二次风量,从而达到调节一、二次风量配比的目的,以适应不同大小负荷的需要。
文档编号F23L13/00GK2331860SQ98228069
公开日1999年8月4日 申请日期1998年1月20日 优先权日1998年1月20日
发明者秦晓东 申请人:成都发动机公司