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种焚烧炉的制作方法

文档序号:9521667阅读:204来源:国知局
一种焚烧炉的制作方法
【技术领域】
[0001 ] 本发明属于焚烧设备,更具体涉及一种焚烧炉。
【背景技术】
[0002]目前,使用燃煤的传统工业窑炉、锅炉、热水炉等设备,其燃烧时排放的烟尘污染一般都比较大。在焚烧炉内焚烧时,如果燃烧不充分,会产生大量的排放物,污染环境。

【发明内容】

[0003]为了解决上述技术问题,本发明提供一种排放量较少、能降低操作人员的劳动强度的焚烧炉。
[0004]为了达到上述技术目的,本发明的技术方案如下:
[0005]一种焚烧炉,包括给料组件、主体、底座和通风管,给料组件包括第一电机、螺旋输送杆和管体,第一电机通过减速机和螺旋输送杆连接,螺旋输送杆位于管体中,管体的侧壁上连接有进料头,主体包括壳体,管体与壳体的进料管连通,壳体的底部连接有底座,底座上设有回转盘,回转盘的上端面位于壳体内,回转盘的上端面设有多个通孔,回转盘连接有第二电机,通风管上连接有鼓风机,通风管通过第一支管分别与壳体的进料管连通,通风管通过第二支管与壳体的侧壁连通,通风管通过第三支管与回转盘的底部连通。
[0006]其有益效果为:煤料通过进料头进入到管体中,第一电机驱动螺旋输送杆转动,螺旋输送杆将煤料输送至壳体的进料管的上方,煤料通过进料管进入到壳体内,落到回转盘上,煤料在回转盘上燃烧。鼓风机向通风管内输送空气,通风管内的空气通过第一支管,由进料管进入到壳体的顶部,将未充分燃烧的烟雾吹回至壳体内,使其充分燃烧;通风管内的空气通过第二支管从壳体的侧壁输送至壳体内,给壳体内补充氧气,保证壳体内的氧气的充足;通风管内的空气通过第三支管从回转盘的底部进入,给靠近回转盘的煤料底部补充煤料燃烧所需要的氧气,保证回转盘上的煤料充分的燃烧。回转盘的上端面上的多个通孔使得回转盘上的各处的煤料均能够得到充分的燃烧。本发明内煤料被充分的燃烧,燃烧不会产生污染物,保护环境,提高了煤的使用率,获取同样的热量需要较少的煤料,减少了操作人员的工作量。
[0007]在一些实施方式中,底座上设有刮灰板和出灰板,刮灰板位于回转盘的上方,刮灰板位于壳体内,出灰板位于壳体外Ο
[0008]其有益效果为:刮灰板将回转盘上燃烧产生废料刮下,排出壳体外后通过出灰板被输送至废料收集袋中。
[0009]在一些实施方式中,第二电机通过皮带与带轮连接,带轮与第一齿轮连接,第一齿轮与第二齿轮啮合连接,第二齿轮与回转盘焊接连接。
[0010]其有益效果为:第二电机驱动带轮的转动,带轮进而带动第一齿轮的转动,第一齿轮的转动带动第二齿轮的转动,第二齿轮的转动带动回转盘的转动。第二电机通过带轮、第一齿轮和第二齿轮更为平稳地驱动回转盘的转动。[0011 ] 在一些实施方式中,壳体的侧壁上开设有炉门,炉门通过销轴与壳体连接。
[0012]其有益效果为:壳体上的炉门便于操作人员检查壳体内部的情况,通过销轴便于炉门的打开。
【附图说明】
[0013]为了更清楚地说明本发明中【具体实施方式】中的技术方案,下面将对【具体实施方式】描述中所需要使用的附图作简单地介绍,显而易见地,下面描述中的附图仅仅是本发明的一些实施方式,对于本领域普通技术人员来讲,在不付出创造性劳动的前提下,还可以根据这些附图获得其他的附图。
[0014]图1是本发明一实施方式的一种焚烧炉的主视示意图;
[0015]图2是本发明一实施方式的一种焚烧炉的侧视示意图;
[0016]图3是本发明一实施方式的一种焚烧炉的后视示意图;
[0017]图4是本发明一实施方式的一种焚烧炉的主体和给料组件的结构示意图;
[0018]图5是本发明一实施方式的一种焚烧炉的底座和回转盘的主视示意图;
[0019]图6是本发明一实施方式的一种焚烧炉的底座和回转盘的俯视示意图;
[0020]图7是本发明一实施方式的一种焚烧炉的刮灰板的主视示意图;
[0021]图8是本发明一实施方式的一种焚烧炉的刮灰板的侧视示意图。
[0022]图中数字所表示的相应部件的名称:
[0023]11.第一电机、12.螺旋输送杆、13.管体、14.减速机、2.进料头、31.壳体、311.炉门、312.销轴、32.进料管、4.底座、41.刮灰板、411.安装板、42.出灰板、5.回转盘、51.第二电机、52.带轮、53.第一齿轮、54.第二齿轮、6.通风管、61.第一支管、611.第一阀门、62.第二支管、621.第二阀门、63.第三支管、631.第三阀门。
【具体实施方式】
[0024]下面结合附图对本发明作进一步的描述。
[0025]如图1?8所示,本发明提供一种焚烧炉,包括给料组件、主体、底座和通风管。给料组件包括第一电机11、螺旋输送杆12和管体13。第一电机11通过减速机14和螺旋输送杆12连接。螺旋输送杆12位于管体13中,管体13的侧壁上连接有进料头2,进料头2的开口向上。主体包括壳体31,壳体31的内侧壁上使用耐火的水泥浇注而成,牢度较好,耐用。壳体31上开设有炉门311,炉门311通过销轴312与壳体31连接。壳体31上的炉门311便于操作人员检查壳体31内部的情况,通过销轴312便于炉门311的打开。壳体31上设有进料管32,管体13与进料管32连通。壳体31的底部连接有底座4,底座4上设有回转盘5,回转盘5的上端面位于壳体31内。回转盘5的上端面设有多个通孔,回转盘5的上端面上的多个通孔使得回转盘5上的各处的煤料均能够得到充分的燃烧。回转盘5连接有第二电机51,第二电机51通过皮带与带轮52连接,带轮52与第一齿轮53连接,第一齿轮53与第二齿轮54啮合连接,回转盘5和第二齿轮54焊接固定连接。第二电机51驱动带轮52的转动,带轮52进而带动第一齿轮53的转动,第一齿轮53的转动带动第二齿轮54的转动,第二齿轮54的转动带动回转盘5的转动。第二电机51通过带轮52、第一齿轮53和第二齿轮54更为平稳地驱动回转盘5的转动。底座4上设有刮灰板41和出灰板42。刮灰板41位于壳体31内,刮灰板41上设有安装板411,刮灰板41通过安装板411固定在底座4上。刮灰板41相对回转盘5倾斜设置,位于回转盘5的上方,并与回转盘5不接触。出灰板42位于壳体31外,在回转盘5的下方。刮灰板41将回转盘5上燃烧产生废料刮下,排出壳体31外后通过出灰板42被输送至废料收集袋中。
[0026]通风管6上连接有鼓风机,通风管6通过第一支管61与进料管32连通,第一支管61上设有第一阀门611,第一阀门611用于调节第一支管61的进气量。通风管6通过第二支管62与壳体31的侧壁连通,第二支管62上设有第二阀门621,第二阀门621用于第二支管62的进气量。通风管6通过第三支管63与回转盘5的底部连通,第三支管63上设有第三阀门631,第三阀门631用于调节第三支管63的进气量。
[0027]煤料通过进料头2进入到管体31中,第一电机11驱动螺旋输送杆12转动,螺旋输送杆12将煤料输送至壳体31的进料管32的上方,煤料通过进料管32进入到壳体31内,落到回转盘5上,煤料在回转盘5上燃烧。鼓风机向通风管6内输送空气,通风管6内的空气通过第一支管61和进料管32进入到壳体31的顶部,将未充分燃烧的烟雾吹回至壳体31内,使其充分燃烧;通风管6内的空气通过第二支管62进入到壳体31内,给壳体31内补充氧气,保证壳体31内的氧气的充足;通风管6内的空气通过第三支管63输送至回转盘5上,从回转盘5上煤料的底部补充煤料燃烧所需要的氧气,保证靠近回转盘5上的煤料能够充分的燃烧。本发明内煤料被充分的燃烧,燃烧不会产生污染物,保护环境,提高了煤的使用率,获取同样的热量需要较少的煤料,减少了操作人员的工作量。
[0028]以上所述的仅是本发明焚烧炉的优选实施方式,应当指出,对于本领域普通技术人员来讲,在不付出创造性劳动的前提下,还可以做出若干变形和改进,这些都属于本发明的保护范围。
【主权项】
1.一种焚烧炉,其特征在于,包括给料组件、主体、底座和通风管,所述给料组件包括第一电机、螺旋输送杆和管体,所述第一电机通过减速机和所述螺旋输送杆连接,所述螺旋输送杆位于所述管体中,所述管体的侧壁上连接有进料头,所述主体包括壳体,所述管体与壳体连通,所述壳体的底部连接有底座,所述底座上设有回转盘,所述回转盘的上端面位于所述壳体内,所述回转盘的上端面设有多个通孔,所述回转盘连接有第二电机,所述通风管上连接有鼓风机,所述通风管通过第一支管分别与壳体的顶部连通,所述通风管通过第二支管与壳体的侧壁连通,所述通风管通过第三支管与所述回转盘的底部连通。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焚烧炉,其特征在于,所述底座上设有刮灰板和出灰板,所述刮灰板位于所述壳体内,所述刮灰板位于所述回转盘的上方,所述出灰板位于壳体外。3.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焚烧炉,其特征在于,所述第二电机通过皮带与带轮连接,所述带轮与第一齿轮连接,所述第一齿轮与第二齿轮啮合连接,所述第二齿轮与所述回转盘焊接连接。4.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焚烧炉,其特征在于,所述壳体的侧壁上开设有炉门,所述炉门通过销轴与壳体连接。
【专利摘要】本发明公开一种焚烧炉,包括给料组件、主体、底座和通风管,给料组件包括第一电机、螺旋输送杆和管体,第一电机通过减速机和螺旋输送杆连接,螺旋输送杆位于管体中,管体的侧壁上连接有进料头,主体包括壳体,管体与壳体的进料管连通,壳体的底部连接有底座,底座上设有回转盘,回转盘的上端面位于壳体内,回转盘连接有第二电机,通风管上连接有鼓风机,通风管通过第一支管分别与壳体的进料管连通,通风管通过第二支管与壳体的侧壁连通,通风管通过第三支管与回转盘的底部连通。本发明内煤料被充分的燃烧,燃烧不会产生污染物,保护环境,提高了煤的使用率,获取同样的热量需要较少的煤料,减少了操作人员的工作量。
【IPC分类】F23B40/00, F23K3/16
【公开号】CN105276568
【申请号】CN201410226064
【发明人】韩兵, 孙行
【申请人】张家港市霞光机械制造有限公司
【公开日】2016年1月27日
【申请日】2014年5月27日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留言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精彩留言会获得点赞!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