专利名称:自热式节能燃油灶的制作方法
技术领域:
本实用新型是一种厨房用的自热式节能燃油灶,特别一种能自行加热、自动洗碗、消毒;做饭菜、烧开水融入一体一次性同时间完成操作,具有时代特征的新型厨房灶具。
在现有技术中,居民生活的厨房用具零乱分散,功能单一,效率很低。
本实用新型的目的在于提供一种多功能、高效率的新型厨房灶具。
为了达到上述目的,本实用新型采用下述技术方案,本实用新型与现有技术一样包含有用于加工食物的炉灶饭菜锅,其特征在于饭菜锅安置在夹水锅包容的灶膛内,火在灶膛燃烧上下辐射加热,锅在做饭,夹水锅在烧水,高效快速。上述的自热式节能燃油灶的结构可以设计为在保温壳体包容夹水锅的灶膛内安置做饭菜用的饭菜锅。灶膛顶部一侧有排气口排出废气减少室内污染,灶膛中央采用助燃材料与夹水锅内壁吻合涂敷成蜂窝空心内燃室,灶膛下方安置油化机,油通过气压上升到输油管提温集聚气化室进入上方空心内燃室燃烧对饭菜锅和夹水锅加热,壳体外壁一侧上方安置备水锅,备水锅接通夹水锅能方便向夹水锅加水,壳体外壁一侧下方安置一台脚踏卷水式洗碗机,洗碗机与夹水锅的水、汽连通。在做饭菜的同时自行生成的热水、蒸汽用来清洗消毒餐具。
本实用新型与现有技术相比较,具有如下显而易见的优点本实用新型采用燃料提温气化后进入助燃材料构成的中央空心内燃室内燃烧,不仅提高燃料的燃烧值,同时烧红助燃材料提高其红外线辐射增加热能,有效节约能源,减少大气污染,在做饭菜的同时有饮用开水,热水、蒸汽引用到脚踏卷水式洗碗机进行清洗、消毒,无需用电和洗涤剂等附加费用。同时正好是饭后的餐具利用自然的热水清洗,下餐饭前利用自行生成的蒸汽对餐具消毒,形成自行控制卫生,自动、自主洗碗,避免饭后懒惰情绪,减轻劳动强度,提高工作效率。
附图
是本实用新型的一个实施的结构示意图。
本实用新型的一个最佳实施方案是参见附图。
本自热式节能燃油灶在保温壳体9包容夹水锅4的灶膛内安置饭菜锅3,夹水锅4采用双层金属材料结构上下封闭其内夹水,中间直通为燃烧的灶膛,灶膛顶部一侧的排气口排出废气减少室内污染和有利于灶膛的燃料燃烧,灶膛中央采用助燃材料与夹水锅4内壁吻合涂敷成蜂窝空心内燃室5,灶膛下方安置一台油化机10,油化机10采用金属板构成容器罐体上方一侧有加油打气口和压力表,另一侧有引火管8和出油管6,油机内通过打气加压使油上升,先点燃引火管8的火口向出油管6喷火烧红其管时,打开阀门冷油进入热管内经高温加压产生气化,气体在喷口端携带外部空气进入气化集聚室7,上升内燃烧室5燃烧后关闭引火管8的阀门,壳体9外上方一侧安置一口备水锅2与夹水锅连通能方便向夹水锅加水,壳体9外下方一侧安置一台洗碗机1,洗碗机1由金属材料或塑料构成,容水柜体内中部安置一个餐具篮,下部安置一条拌水轴和连接脚踏牵杆,顶部有盖,洗碗机1与夹水锅4之间有水管、汽管接通,洗碗机1底部有排水口,夹水锅4外向一侧有水位仪。
权利要求1.一种厨房用的自热式节能燃油灶,包含一口用于做饭的饭菜锅(3),其特征在锅(3)安置在保温壳体(9)包容夹水锅(4)的灶膛内,灶膛中央设置蜂窝式空心燃烧室(5),灶膛下方安置一台油化机(10);壳体(9)外壁上方一侧安置一口备水锅(2),下方一侧安置一台洗碗机(1)。
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自热式节能燃油灶,其特征在于夹水锅(4)的构成夹水锅(4)采用双层金属板料结构上下封闭其内夹水,中间直通为燃烧的灶膛,灶膛中央设置蜂窝空心燃烧室(5)。
3.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自热式节能燃油灶,其特征在于空心燃烧室(5)的构成空心燃烧室(5)采用助燃材料与夹水锅(4)内壁吻合涂敷成。
4.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自热式节能燃油灶,其特征在于油化机(10)的构成油化机(10)采用金属板构成容器罐体,上部一侧设置加油,充气口和压力表,另一侧设备引火管(8)、出油管(6)和集聚气化室(7)。
5.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自热式节能燃油灶,其特征在于洗碗机(1)的构成是由容不柜包容餐具篮、拌水轴、脚踏牵杆;洗碗机(1)与夹水锅(4)之间有水管、汽管接通,洗碗机(1)底部有排水口。
6.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自热式节能燃油灶,其特征在于备水锅(2)安置在夹水锅(4)壳体(9)的上方一侧,备水锅(2)与夹水锅(4)连通便于对夹水锅加热。
专利摘要本实用新型是一种厨房用的自热式节能燃油灶,它包含一口用于做饭菜的锅一口用于烧水的两头通的夹水锅,一口用于备水的锅,一台用于清洗消毒餐具的洗碗机,一台油化机;饭菜锅安置在夹水锅的灶膛内,备水锅安置在夹水锅外侧上方与夹水锅连接,洗碗机安置在夹水锅外侧下方与夹水锅的水、汽接通,油化机安置在夹水锅下方。本实用新型能自行加热,自动洗碗,消毒;做饭菜、烧开水融入一体一次性同时间完成操作,节能省时。
文档编号F24C13/00GK2458535SQ0025549
公开日2001年11月7日 申请日期2000年9月30日 优先权日2000年9月30日
发明者张境峰 申请人:张境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