专利名称:一种倾转式镁合金熔炼炉浇注装置的制作方法
技术领域:
本发明涉及镁合金的熔炼浇注装置,属材料加工设备领域镁合金比重轻、是铝的2/3,钢铁的1/4;比强度和比刚度高,导热导电性好,具有良好的阻尼减震和电磁屏蔽性能,易于加工成型,废料容易回收;作为电子装置,如移动通信、手提计算机等的壳体结构件,可以代替塑料以满足产品的轻、薄、小型化,高集成度等要求。而塑料等聚合物在使用过程中,由于受到空气里的氧、光、湿气及热等因素的长期作用会发生使其性能变坏的老化现象,且不易回收。二十世纪末,随着成本降低以及技术瓶颈的突破,镁和镁合金成为汽车、电子、通信等行业的首选材料,被人誉为“21世纪的绿色工程金属”。
镁合金熔炼、浇注过程是影响镁合金应用的一个重要方面。现在镁合金浇注一般采用铝合金浇注模具及相应的浇注方法,镁合金本质活泼,且氧化形成的膜不致密,不能阻止氧化反应的进行,在浇注过程易起明火燃烧,需要额外采取阻燃、灭火措施,因此镁合金浇注较之铝合金浇注复杂且危险。
目前镁合金浇注通常有两种阻燃、灭火方式。一种方式是惰性气体保护,镁合金熔液从熔炼炉出来到进入铸型的过程都在其中进行,这种方式浇注效果好,但是需要相对封闭的浇注环境、不断供应的惰性气体以及复杂的操作工艺,实施成本较高,通常不被采用。另外一种方式是镁合金液舀入(或倾转浇入)固定的铸型,此时由于镁液在空气中暴露较长时间,氧化反应比较激烈,需要在镁合金熔液表面人工撒硫磺粉,通过产生的SO2气体实现隔绝空气与灭火,这种方式操作简单,在工厂中被广泛使用。由于SO2气体对人体具有伤害性且危害环境,随着环保要求的日益提高、镁合金产业的向前发展要求减少SO2气体的排放。本发明在这种社会背景下应运产生。
本发明倾转式镁合金熔炼炉浇注装置由两套平行四连杆支撑机构、控制顶杆及啮合传动部分和槽型滑轨组成。所说的平行四连杆支撑机构(见
图1、2)由上滑道7、后连杆9、前连杆10、底连杆11组成;所说的顶杆及啮合传动部分由顶杆5、顶杆固定轴4、传动链3及倾转炉子的转轴1组成,转轴1的位置在炉子的回转中心;所说的槽型滑轨为[型槽钢,安置在平行四连杆支撑机构的下部,底连杆11与前、后连杆10、9的铰接处有销轴13,销轴13上装有滑轮14,滑轮14装入槽型滑轨12的凹槽内。
两套平行四连杆支撑机构、控制顶部及啮合传动部分和槽型滑轨组合成一框型构件,在上滑道7上安置台面板15,在台面板上可放置浇注模6,在台面板15下面安置加热电阻盘8,在两个槽型滑轨12之间,安置盛放渗漏镁液的沙盘16。
本发明配套使用的倾转式镁合金熔炼炉的熔液出口2位置决定模具浇口位置。倾转炉主动转轴1轴心C与顶杆固定轴4轴心D在同一中心线上,垂直间距L,顶杆5与上滑道7的铰接点B与出口2参考点A连线在同一垂线上(平行于CD连线),垂直间距L。
本发明浇注装置结构简单,采用两组平行四连杆机构,即一组为上滑道7、后连杆9、前连杆10、底连杆11组成;一组(隐式)为熔液出口2上A点、顶杆5上B点、倾转炉主动转轴1轴心C点、顶杆固定轴4轴心D点组成。可保证浇注时镁液出口与模具浇口之间距离相对固定。本发明配有模具预热电阻盘,同时配有防止镁合金燃烧的安全装置沙盘等,有利操作安全。
图2是本发明镁合金浇注装置结构侧视示意图。
在浇注之前,可以用电阻盘在工位上预热模具到规定温度,避免了通常模具预热前后的搬运工作,降低了劳动强度。
在最初浇注镁液时,将模具向后拉动,在浇口位置放置除渣的盘子,收集氧化严重的表面废液,保证铸件质量。
浇注机构下部放置沙盘,可以有效防止镁液渗漏以及迸溅燃烧。
权利要求
1.一种倾转式镁合金熔炼炉浇注装置,其特征是由两套平行四连杆支撑机构、控制顶杆及啮合传动部分和槽型滑轨组成,所说的平行四连杆支撑机构(见图1、2)由上滑道7、后连杆9、前连杆10、底连杆11组成;所说的顶杆及啮合传动部分由顶杆5、顶杆固定轴4、传动链3及倾转炉子的转轴1组成,转轴1的位置在炉子的回转中心;所说的槽型滑轨为[型槽钢,安置在平行四连杆支撑机构的下部,底连杆11与前、后连杆10、9的铰接处有销轴13,销轴13上装有滑轮14,滑轮14装入槽型滑轨12的凹槽内。
全文摘要
一种倾转式镁合金熔炼炉浇注装置,属材料加工设备领域,本浇注装置由两套平行四连杆支撑机构、控制顶杆及啮合传动部分和槽型滑轨组成。所说的平行四连杆支撑机构(见图1、2)由上滑道7、后连杆9、前连杆10、底连杆11组成;所说的顶杆及啮合传动部分由顶杆5、顶杆固定轴4、传动链3及倾转炉子的转轴1组成,转轴1的位置在炉子的回转中心;所说的槽型滑轨为[型槽钢,安置在平行四连杆支撑机构的下部,底连杆11与前、后连杆10、9的铰接处有销轴13,销轴13上装有滑轮14,滑轮14装入槽型滑轨12的凹槽内。本浇注装置可保证浇注时镁液出口与模具浇口之间的距离较短且恒定不变,可减少镁液氧化。
文档编号F27B14/00GK1401964SQ0213095
公开日2003年3月12日 申请日期2002年9月23日 优先权日2002年9月23日
发明者李培杰, 郭旭涛, 刘群, 曹福洋, 曾大本 申请人:清华大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