内藏煮饭器的炉子的制作方法

文档序号:4594486阅读:464来源:国知局
专利名称:内藏煮饭器的炉子的制作方法
技术领域
本发明涉及一种在炉罩的上面配置有加热器、利用加热器进行烹调的炉子。尤其是在炉罩内藏有由煮饭锅收容用空间和煮饭锅加热器构成的煮饭器的炉子。本发明适用于以煤气为燃料的煤气炉。
若煤气炉内藏有煮饭器,则不必再具备除炉子之外的其它的煮饭器,能有效地利用厨房空间。
但是,现有的内藏煮饭器的炉子,必须从设置在炉罩前面的开口拿出或放入煮饭锅,不便于使用。刚刚煮过饭的煮饭锅很热,难以拿着煮饭锅本体拿出或放入。炉罩的高度被限制,也不能握着煮饭锅的把手提着煮饭锅拿出或放入。在炉罩的前面设有煮饭锅用的开口的、现有的内藏煮饭器的炉子,由于对既热又重的煮饭锅不易进行拿出或放入的作业,所以,并没有太普及。
本发明是鉴于上述实际情况提出的,是使其能握着把手提着既热又重的煮饭锅拿出或放入,为了显著地提高内藏煮饭器的炉子的易使用性而创造的。若能实现的话,通过握着煮饭锅的把手,就能安全且很容易地提着既热又重的煮饭锅拿出或放入,有望促进厨房空间的有效利用。
本发明能适用于以煤气为燃料的煤气炉,在这种场合,上述两加热器(炉罩上面的加热器和煮饭锅加热器)由煤气燃烧器构成(技术方案2)。
在上述内藏煮饭器的炉子(或内藏煮饭器的煤气炉)上,在炉罩的上面形成有用于拿出或放入煮饭锅的开口。因此,使用者通过握着煮饭锅的把手,就能安全且容易地提着既热又重的煮饭锅,拿出或放入煮饭锅收容用空间。本发明的内藏煮饭器的炉子使用起来极为顺手。
在上述内藏煮饭器的炉子的场合,在利用配置在炉罩的上面的加热器(在是煤气炉的场合,是煤气燃烧器,在是电炉的场合,是电热加热器,或电磁加热器)进行烹调时,煮沸时溢出的汤汁或食物有时会落在炉罩的上面。最好是不要使这些东西进入到煮饭锅收容用空间。
因此,最好是附加有覆盖炉罩上面开口的、能开关的上盖(技术方案3)。若附加有上盖,则能防止煮沸时溢出的汤汁等进入煮饭锅收容用空间。
在煮饭的过程中,煮饭锅会产生大量的蒸汽,因此,必须将在煮饭过程中产生的蒸汽排放到炉罩的外侧。在煮饭锅加热器是煤气燃烧器的场合,由于除了蒸汽之外,还要产生燃烧废气,所以,还必须将燃烧废气从炉罩中排出去。
为了确保排气通道,最好是即使关闭上盖,在上盖和炉罩的上面之间也能确保有间隙(技术方案4)。若在关闭的上盖和炉罩的上面之间能确保有间隙,则该间隙为排气口,能顺利地排出蒸汽和燃烧废气等。
处于关闭位置的上盖,最好是位于比炉罩的上面高、比设置在炉罩的上面的炉撑子的上端低的高度(技术方案5)。
在这种场合,在处于关闭位置的上盖和炉罩的上面之间能确保有间隙,能确保来自煮饭锅的蒸汽和煮饭锅加热用煤气燃烧器的燃烧废气等的排气通道。另外,由于上盖比炉撑子上端的高度低,所以,在一边煮饭一边将锅等放置在炉撑子上进行烹调时,不会妨碍锅等的搬运。
若向炉子使用者的方向排出煮饭器产生的蒸汽或燃烧废气的话,使用者会有不舒服的感觉。为了避免这一情况的发生,最好设计成与处于关闭位置的上盖的前部相比,后部处于较高的位置(技术方案6)。
若与上盖前部相比,上盖后部位于较高的位置,则蒸汽和燃烧废气会被引导到设计成较高的上盖的后方。因此,蒸汽和燃烧废气主要从炉罩的上面和上盖后部的间隙排出。由于蒸汽和燃烧废气不会向炉子使用者的方向排出,所以,使用者能很舒适地使用炉子。
另外,为了使上盖后部位于比上盖前部高的位置,例如,可以使上盖从前部一直到后部都倾斜着,或仅使上盖的后部向上隆起。
另外,上述内藏煮饭器的炉子,最好在放置在关闭位置的上盖的上面形成有支承被加热容器的台座(技术方案7)。
由于能将在烹调时使用的锅等放置在上盖上,所以,能有效地利用烹调用空间。而且,该台座能采用如炉撑子那样的形状。该台座最好是重量轻,以不妨碍上盖的开、关。另外,该台座最好是设定为与设置在炉罩上面的加热器上的炉撑子大致相同的高度。这样一来,能很容易地将放置在炉撑子上的被加热容器移动到上盖的台座上。
在炉罩的上面至少配置有一对加热器的场合,最好在该一对加热器之间确保有煮饭锅收容用空间(技术方案8)。
在这种场合,即使是较小的炉罩,也能确保很大的烹调作业空间,另外,容易进行同时使用一对加热器的烹调作业。能有效地利用空间。
在是炉罩落入到在厨房操作台的上面形成的开口而进行固定的落入式的炉子的场合,最好在露出在厨房操作台的上方的炉罩的上面或侧面确保有吸气口(技术方案9)。
本发明的炉子,由于在炉罩上面形成有拿出或放入煮饭锅的开口,所以,也能应用于炉子侧面被厨房操作台覆盖的落入式的炉子。由于能确保吸气口,所以,能防止炉罩内的温度过度上升。尤其是在是煤气炉的场合,不仅是炉罩上面的煤气燃烧器,就连煮饭锅加热用煤气燃烧器也能供给充足的燃烧空气,各煤气燃烧器能高效地燃烧。另外,若构成该煤气炉,使其能从炉罩上面的开口排出蒸汽和燃烧废气,则为吸气通道和排气通道分离的结构。因此,能高效地进行吸气和排气。
另外,上述内藏煮饭器的炉子最好在煮饭锅后部设有排汽通道(技术方案10)。
这样一来,由于蒸汽主要从煮饭锅后部排出,所以,蒸汽难以向炉子使用者的方向行进。因此,能舒适地使用炉子。
另外,上述内藏煮饭器的炉子,最好是制成还附加有围绕煮饭锅收容用空间的壁的结构(技术方案11)。
这样一来,围绕煮饭锅收容用空间的壁阻挡了在煮饭锅产生的蒸汽,能防止蒸汽给配设在炉罩内的装置带来不良的影响。另外,在是煤气炉的场合,不光是蒸汽,也能阻挡煮饭锅加热用煤气燃烧器的燃烧废气。再有,由于被围绕壁阻挡的蒸汽和燃烧废气将煮饭锅包在里面,所以,能加热整个煮饭锅,煮饭锅能进行所谓的包着煮。因此,煮熟的米饭不会不均匀。
若在煮饭锅产生的蒸汽和煮饭锅加热用煤气燃烧器的燃烧废气向炉子的使用者的方向排出的话,使用者会有不舒服的感觉。为了避免这一现象的出现,最好在煮饭锅和围绕壁之间设有使煮饭锅背面和围绕壁的间隔比煮饭锅前面和围绕壁的间隔大的定位机构(技术方案12)。
若煮饭锅背面和围绕壁的间隔比煮饭锅前面和围绕壁的间隔大,则蒸汽和燃烧废气被优先引导到煮饭锅的后方。由于蒸汽和燃烧废气不会向炉子使用者的方向排出,所以,使用者能舒适地使用炉子。
上述定位机构可以用以下那样的形式实施。即,煮饭锅具有能在大致直立的位置和倒下的位置之间转动的把手,中间壁伸入到收容在煮饭锅收容用空间的煮饭锅的倒下的把手和煮饭锅本体之间,倒下的把手嵌入到中间壁和围绕壁之间,由此使煮饭锅相对围绕壁定位(技术方案13)。
若采用这样的形式,当煮饭锅要向后方移动时,把手与中间壁接触,煮饭锅的向后方的移动被禁止。当煮饭锅要向前方移动时,把手与围绕壁接触,煮饭锅的向前方的移动被禁止。由此能确定煮饭锅和围绕壁的相对的位置关系。
另外,最好是煮饭锅加热用煤气燃烧器固定在煮饭锅收容用空间的下方位置,围绕壁的下面处于距煤气炉炉罩下面留有设定距离的上方,在围绕壁下面和煤气炉炉罩的下面之间,形成有煮饭锅加热用煤气燃烧器的燃烧用二次空气的通气通道(技术方案14)。
这样一来,煮饭锅加热用煤气燃烧器能从通气通道取入燃烧用的辅助空气(将其称为二次空气)。因此,能使煮饭锅加热用煤气燃烧器高效地燃烧。
另外,最好是将上述内藏煮饭器的炉子制成附加有挡板的结构,在煮饭锅收容在煮饭锅收容用空间中时,该挡板伸入到煮饭锅本体和煮饭锅的把手之间,将煮饭锅的把手与煮饭锅收容用空间隔开(技术方案15)。
若为这样的结构,由于在煮饭锅产生的蒸汽被挡板阻挡住,所以,能禁止蒸汽向煮饭锅的把手方向流动。另外,在是煤气炉的场合,也能阻挡煮饭锅加热用煤气燃烧器的燃烧废气。因此,能防止由于蒸汽和燃烧废气,把手的温度过度上升的现象的出现。
上述挡板最好具有200℃以上的耐热性能(技术方案16)。
由于煮饭锅产生的蒸汽或煮饭锅加热用煤气燃烧器的燃烧废气的温度非常高,所以挡板必须具有耐热性能。若考虑到蒸汽和燃烧废气的温度,挡板最好具有200℃以上的耐热性能。
另外,上述内藏煮饭锅的炉子的结构最好为在煮饭锅的把手能在大致直立的位置和倒下的位置之间转动的场合,当覆盖炉罩上面的开口的、能开关的上盖放置在关闭位置时,上盖内面与挡板接触,成为围绕收容处于倒下位置的把手的空间上面的壁(技术方案17)。
这样一来,能防止蒸汽或燃烧废气越过挡板流入到把手收容空间。因此,煮饭锅的把手几乎不受蒸汽和燃烧废气的影响,能进一步抑制煮饭锅的把手的温度上升。
另外,最好是在处于关闭位置的上盖和炉罩的上面之间确保有间隙,炉罩外部和把手收容空间通过该间隙而相互连通(技术方案18)。
这样一来,能使空气从炉罩的外部流入到把手收容空间。由于把手被空气冷却,所以,能进一步抑制把手温度上升。
图2所示是沿

图1的II-II线剖切的侧视图。
图3所示是煮饭外箱、上盖、以及用于连接它们的部件的分解立体图。
图4是沿图1的IV-IV线剖切的简要纵剖视图,表示内藏煮饭器的煤气炉设置在厨房操作台的状态。
图5所示是煮饭锅的分解立体图。
图6是煮饭锅处于收容状态时的内藏煮饭器的煤气炉的俯视图,省略了上盖。
图7所示是设有台座的上盖的立体图。
具体实施例方式
以下参照附图对将本发明的煤气炉具体实现的一实施例进行说明。图1是本实施例的内藏煮饭器的煤气炉的俯视图。
内藏煮饭器的煤气炉10,其主要部分收容在大致是箱子形状的炉罩11内。在图1中仅示出了构成炉罩11的上面的顶板15。顶板15的前部15a前方降低地倾斜(参照图2),顶板15的后部15b后方升高地倾斜。在顶板15的中央形成有开口7。从开口7至炉罩11的内部扩展成煮饭锅收容用空间5。在煮饭锅收容用空间5的周围配设有煮饭外箱40。煮饭外箱40起到围绕煮饭锅收容用空间5的壁的作用。后述的煮饭锅32能通过开口7进入或离开由煮饭外箱40划定的煮饭锅收容用空间5。而且,在图1中并未示出煮饭锅32(煮饭锅32未收容在煮饭锅收容用空间5中)。
在煮饭外箱40的上部配设有覆盖开口7的、能开、关的上盖18。在图1中示出了处于关闭位置时的上盖18。在上盖18的前部配设有由绝热材料构成的把手18a,上盖后部18b后方升高地倾斜。
在上盖18的左右顶板15上,配设有一对煤气燃烧器12、12。煤气燃烧器12由煤气燃烧器燃烧部12a和点火装置12b构成。煤气燃烧器燃烧部12a露出在顶板15的上方。混合气(煤气和空气混合后物质)供给到煤气燃烧器燃烧部12a。在煤气燃烧器燃烧部12a上设有多个孔,混合气从该孔喷出。混合气由配设在炉罩11内的煤气供给装置生成。点火装置12b由点火电极产生火花。在煤气燃烧器燃烧部12a,点火装置12b的火花点燃供给的混合气,从而产生燃烧。另外,在煤气燃烧器燃烧部12a的周围设有五条腿的炉撑子13。炉撑子13可以从顶板15上拆卸下来。在炉撑子13上放置有被加热容器(例如锅、带把的浅平底锅等)。
在顶板前部15a上配设有旋钮式的煤气燃烧器操纵部16。在对煤气燃烧器12点火或进行火力调节时操作煤气燃烧器操纵部16。若向逆时针方向旋转煤气燃烧器操纵部16的旋钮,则混合气供给到煤气燃烧器燃烧部12a,若旋钮旋转到旋转限度,则点火装置12b产生火花。若向逆时针方向旋转煤气燃烧器操纵部16的旋钮,则供给到煤气燃烧器12的混合气的量增多,若向顺时针方向旋转旋钮,则供给的混合气的量减少。因此,越向逆时针方向旋转旋钮,在煤气燃烧器12形成的火焰越大,越向顺时针方向旋转,形成的火焰越小。另外,在对后述的煮饭锅加热用煤气燃烧器进行点火、火力调节时也操纵煤气燃烧器操纵部16。
以下参照图2所示的图1的II-II线侧视图,对内藏煮饭器的煤气炉10的内部结构进行说明。图2所示是煮饭锅32收容在煮饭锅收容用空间5中的状态。而且,在以下将图2的左方作为前进行说明。
炉罩11由上述顶板15和上面开口的近似箱子形状的罩体17构成。炉罩11具有顶板15覆盖罩体17上面的开口的结构。罩体17在上部形成有突缘17a。在突缘17a的前端安装有缓冲件63、64。在此,参照图4对炉罩11设置在厨房操作台的状态进行说明。图4是图1的IV-IV线简要纵剖视图。而且在图4,顶板15和罩体17未用剖面表示,而是用实线表示。
如图4所示,炉罩11是通过落入设置在厨房操作台2的开口2a而被固定的。即,本实施例的内藏煮饭器的煤气炉10是所谓的落入式的煤气炉。缓冲件63、64抵靠在厨房操作台2上,由此支承炉罩11。
再参照图2,对内藏煮饭器的煤气炉10的内部结构进行说明。在顶板15上形成有沿顶板后部15b的后缘向下方延伸的壁15c,该壁15c大部分敞着口。在壁15c上形成的开口起到将空气引导到炉罩11内的吸气口60的作用。
在比炉罩11的下面稍稍向上的位置配设有安装台70。图中省略了支承安装台70的机构。在安装台70上固定有煮饭锅加热用煤气燃烧器52。煮饭锅加热用煤气燃烧器52由煤气燃烧器燃烧部52a、点火装置52b和热电偶52c构成。供给的混合气在煤气燃烧器燃烧部52a进行燃烧。点火装置52b具有与点火装置12b同样的结构,用于产生火花。热电偶52c为金属组合结构,利用热电动势进行温度测定。
煤气供给管56的一端连接在煮饭锅加热用煤气燃烧器52上。煤气供给管56的另一端连接在煤气供给装置(煮饭锅加热用煤气燃烧器用)58上。煤气供给装置58通过煤气供给管56将混合气输送到煮饭锅加热用煤气燃烧器52。煤气供给装置58通过调节器部(图中省略)取入空气,将煤气与取入的空气混合,生成混合气。煤气供给装置58输送的混合气的量由煤气燃烧器操纵部16的旋钮的旋转量决定。而且,在以下的说明中,将在煤气供给装置(包括煮饭锅加热用煤气燃烧器用和设置在顶板15上的煤气燃烧器用的双方)与煤气混合的空气称为一次空气。
安装台70的上方扩展成煮饭锅收容用空间5,在该煮饭锅收容用空间5的周围固定有煮饭外箱40。图中省略了支承煮饭外箱40的机构。在此,参照图3,对煮饭外箱40和安装在煮饭外箱40上的上盖18的结构进行说明。图3是煮饭外箱40、上盖18和连接它们的部件的分解立体图。
煮饭外箱40是上面开口的近似箱子的形状,具有上部向前方突出(图3的左方向)的结构(煮饭外箱40具有突出部40b)。在煮饭外箱40的上部形成有突缘40a。在煮饭外箱40的底部形成有凹部26,在该凹部26的中央形成有开口28。煤气燃烧器燃烧部52a从开口28露出(参照图2)。在凹部26上设有能拆卸的4条腿的炉撑子24。
在煮饭外箱40的突出部40b上固定有挡板42。挡板42是其横截面为“コ”字状的部件,由以PET(聚对苯二甲酸乙二酯)或PBT(聚乙烯对苯二酸酯)为主要成分的树脂构成。挡板42具有200℃以上的耐热性能。挡板42的上端设定成在煮饭外箱40配设在炉罩11中时、挡板42的上端处于比顶板15高的位置。
在煮饭外箱40的后部的突缘40a上固定有L字状的部件22a、22b。部件22a、22b是在铸锌工件上镀铬制成的。在部件22a、22b的上部设有螺纹孔。
上盖18的后部18b倾斜着,该倾斜的后部18b的后方向下方弯曲形成壁18c。在壁18c上固定有L字状的部件20a、20b。部件20a、20b各具有3个孔。在壁18c上左右各形成有2个孔,铆钉85插入到上盖18的孔和部件20a、20b的孔中,将部件20a、20b固定在上盖18上。
部件20a和部件22a为一对,部件20b和部件22b为一对,分别用螺钉83连接。上盖18能转动地安装在煮饭外箱40上。
上述煮饭外箱40能收容煮饭锅32(参照图2)。煮饭锅32放置在设置于煮饭外箱40上的炉撑子24上。
在此参照图5,对煮饭锅32的结构进行说明。图5是煮饭锅32的分解立体图。煮饭锅32由煮饭容器35、把手44和煮饭锅盖38构成。煮饭容器35是上面开口的近似箱子的形状,在上部形成有突缘35c。由该突缘35c形成煮饭锅盖放置面35a。在煮饭容器35的后方(图5的右方向)形成有凹部35b,在该凹部35b上形成有两根柱子36。在煮饭容器35的两侧面设有螺纹孔34。
把手44是“コ”字形的部件,在其两前端部分形成有孔44a。另外,在把手44上形成有突缘44c。螺钉91插入到把手44的孔44a和煮饭容器35的螺纹孔34中,把手44能转动(能在大致直立的位置和倒下的位置之间转动)地安装在煮饭容器35上。在搬运煮饭锅32时,把手44处于大致直立的位置。在本实施例,将螺纹孔34设置在从煮饭锅32的中央稍稍靠后的后方,将把手44的安装位置置于后方,同时,使大致是直立位置的把手44的突缘44c抵靠在煮饭锅32的突缘35c上。这样一来,就成为用2点支承着煮饭锅32,能防止煮饭锅32旋转。由于在搬运时煮饭锅32不能旋转,所以收容的饭不会洒落。在煮饭锅32收容在煮饭外箱40中时,把手44处于倒下的位置。另外,在把手44的中央组装有绝热部件46。
煮饭锅盖38是下面开口的近似箱子的形状,在其上面形成有凹部38a。在凹部38a上安装有煮饭锅盖用把手39。煮饭锅盖38放置在煮饭容器35的煮饭锅盖放置面35a上。在煮饭锅盖38放置在煮饭容器35上的状态下,在煮饭容器35的后部和煮饭锅盖38之间形成有间隙。这是由于在煮饭容器35上形成有凹部35b的缘故。另外,由于在凹部35b上形成有柱子36,所以,能禁止煮饭锅盖38向后方移动。因此,煮饭容器35和煮饭锅盖38的间隙不会被封闭。该间隙具有用于从煮饭容器35排出煮饭时产生的蒸汽的、所谓的排汽的功能。
以下参照图2和图6,对煮饭锅32收容在煮饭外箱40内(煮饭锅收容用空间5)时的煮饭锅32、煮饭外箱40和上盖18的位置关系进行说明。图6所示是在煮饭锅32收容在煮饭外箱40内时的内藏煮饭器的煤气炉10的俯视图,省略了上盖18。
在煮饭锅32收容在煮饭外箱40中时,把手44处于倒下的位置。把手44嵌入到挡板42和煮饭外箱突出部40b的前面壁40e之间。此时,若煮饭锅32要向后方移动的话,把手44与挡板42接触,禁止煮饭锅32向后方移动。另外,若煮饭锅32要向前方移动的话,把手44与前面壁40e接触,禁止煮饭锅32向前方移动。因此,若煮饭锅32收容在煮饭外箱40中,则能禁止煮饭锅32向前后方向移动,能确定煮饭锅32和煮饭外箱40的相对位置。本实施例设计成若煮饭锅32收容在煮饭外箱40中,则煮饭锅背面32a和煮饭外箱背面40c的间隔比煮饭锅前面32b和煮饭外箱前面40d的间隔要大。
另外,处于关闭位置的上盖18抵靠在挡板42上(参照图2)。处于关闭位置的上盖18具有围绕收容把手44的空间87的上面的壁的功能。上盖18通过抵靠在挡板42上而位于顶板15的上方,在上盖18和顶板15之间形成间隙90a、90b。在前方形成的间隙90b较小,在本实施例大约是3mm。该间隙90b具有冷却把手44的空气的吸气口的功能。另外,在后方形成的间隙90a具有排放在煮饭锅32产生的蒸汽和煮饭锅加热用煤气燃烧器52的燃烧废气的排气口的功能。而且,上盖18设定成虽然处于比顶板15高的位置,但处于比炉撑子13的上端低的位置。
而且,在煮饭锅32被反向收容在煮饭外箱40中时,放倒的把手44碰到打开位置的上盖18,不能将上盖18关闭。使用者能认识到因误放反了方向。
以下参照图2,对在炉罩11中的排气和吸气进行说明。首先说明是如何排出在煮饭锅32中产生的蒸汽和煮饭锅加热用煤气燃烧器52的燃烧废气的。
在煮饭锅32的后部设有排汽孔(参照图5)。因此,在煮饭锅32中产生的蒸汽,如箭头D1所示,从煮饭锅32的后部排出。
由于设有煮饭外箱40,所以,煮饭锅加热用煤气燃烧器52的燃烧废气沿煮饭锅32的侧面上升。因此,煮饭锅32的侧面上部也被加热。即,由于设有煮饭外箱40,所以,煮饭锅32就成了所谓的包裹着煮。若为包裹着煮的话,则米饭做好了很香。燃烧废气大部分被导向箭头D2方向。这是由于在煮饭锅32收容在煮饭外箱40中时,煮饭锅背面32a和煮饭外箱背面40c的间隔比煮饭锅前面32b和煮饭外箱前面40d的间隔大的缘故。
导向箭头D1、D2方向的蒸汽和燃烧废气的大部分,如箭头D3所示,从上盖18和顶板15的间隙90a排出。另外,由于上盖后部18b隆起,所以,蒸汽和燃烧废气被优先导向后方。即使蒸汽从煮饭锅32的前方排出、或燃烧废气向箭头D5方向流动,由于挡板42和上盖18接触,所以,也能防止蒸汽和燃烧废气从挡板42流向前方。
以下对向炉罩11内吸气的情况进行说明。向炉罩11内的吸气是从顶板15的吸气口60进行的。即,如箭头D4所示进行吸气。在本实施例,露出在厨房操作台的上方的煤气炉炉罩的侧面确保有吸气口60。也可以不设置在侧面,而设置在上面或设置在上面和侧面两面上。而且,本实施例,与内藏煮饭器的煤气炉10的总输入量大约是9000Kcal/h左右相对应,确保吸气口60的面积大约为5000mm2左右,能将足量的空气取入到炉罩11内。由于能确保在炉罩11内有足够的空气量,不会出现煤气供给装置(包括煮饭锅加热用煤气燃烧器用和设置在顶板15上的煤气燃烧器用的双方)的一次空气不足的现象。
另外,在煮饭外箱40的底面设有开口28,煮饭外箱40的下面处于比炉罩11的下面高的位置。这是为了在煮饭外箱40的下方设置通气通道、确保煮饭锅加热用煤气燃烧器52燃烧用的辅助空气(二次空气)。另外,由于使煮饭锅加热用煤气燃烧器52处于较高的位置,所以,能防止罩体17的过热。
从间隙90a排出蒸汽和燃烧废气,从吸气口60向炉罩11内吸气。即,本实施例的内藏煮饭器的煤气炉10具有排气通道和吸气通道分开的结构。
本实施例的内藏煮饭器的煤气炉10,由于在顶板15上设有开口7,所以,使用者通过抓住煮饭锅32的把手44,就能提着既热且重的煮饭锅32,安全且容易地拿出或放入煮饭锅收容用空间5,极容易使用。由于在顶板15上设有开口7,所以,能很容易地清扫炉罩11的内部(尤其是煮饭外箱40)。另外,由于能从上方看见炉罩11的内部,所以,能很简单地确认清扫后是否变得干净了。
另外,在内藏煮饭器的煤气炉10上设有煮饭外箱40,煮饭外箱40具有围绕煮饭锅收容用空间5的壁的作用。由于设有煮饭外箱40,所以,煮饭锅加热用煤气燃烧器52的燃烧废气和在煮饭锅32产生的蒸汽不会影响配设在炉罩11内部的装置(例如煤气供给装置58等)。另外,由于有煮饭外箱40,所以能有效地包裹着煮煮饭锅32。
另外,由于设有挡板42,所以,能防止煮饭锅加热用煤气燃烧器52的燃烧废气和在煮饭锅32产生的蒸汽流入收容把手44的空间(把手收容用空间)87。因此,能防止把手44温度上升。
以上虽然详细地对本发明的具体例子进行了说明,但这只不过是一些示例,并没有限定权利要求的范围。权利要求的范围所记载的技术中包含对以上例举的具体的例子进行各种各样的变形、变更的内容。
例如,在本实施例,虽然将内藏煮饭器的煤气炉10作为落入式对其进行了说明,但本发明也能适用于桌式的煤气炉。另外,也能适用于加热源为煤气以外的炉子(例如电热炉或电磁炉)。另外,煤气燃烧器的数量并不限定为2个,既可以是1个,也可以设置3个以上。
另外,煮饭锅32主要用于煮饭,也可以用于烹调其它食物。另外,煮饭锅加热用煤气燃烧器52主要在加热煮饭锅32时使用,也可以加热其它烹调容器。
另外,也可以设置能将锅等放置在处于关闭位置的上盖18的上面的台座。在图7(a)、(b)中例示了台座86的形状。图7(a)所示是炉撑子形状的台座86,是与上盖18不同的部件,用焊接、铆接等工艺安装在上盖18上。图7(b)的台座86用冲压加工等工艺制成。
另外,本说明书或附图所说明的技术要素通过单独或各种组合发挥其技术功能,并不限定于中请时权利要求书所记载的组合形式。另外,本说明书或附图例示的技术是同时达到多个目的的,达到其中的一个目的本身就具有技术功能。
权利要求
1.一种内藏煮饭器的炉子,其特征是具备配置在炉罩的上面的加热器;设置在炉罩的内部的煮饭锅收容用空间;配置在面向煮饭锅收容用空间的位置上的煮饭锅加热器;设置在不与炉罩的上面的加热器干涉的位置上、与煮饭锅收容用空间连通、允许煮饭锅通过的开口。
2.根据技术方案1的内藏煮饭器的炉子,其特征是上述炉罩上面的加热器和煮饭锅加热器是煤气燃烧器。
3.根据技术方案1或2的内藏煮饭器的炉子,其特征是还具备覆盖炉罩上面的开口的、能开关的上盖。
4.根据技术方案3的内藏煮饭器的炉子,其特征是确保在处于关闭位置的上盖和炉罩上面之间有间隙。
5.根据技术方案3的内藏煮饭器的炉子,其特征是处于关闭位置的上盖,位于比炉罩上面高、比设置在炉罩上面的炉撑子的上端低的高度。
6.根据技术方案3的内藏煮饭器的炉子,其特征是设计成处于关闭位置的上盖,与上盖前部相比,上盖后部处于较高的位置。
7.根据技术方案3的内藏煮饭器的炉子,其特征是在处于关闭位置的上盖的上面形成有支承被加热容器的台座。
8.根据技术方案1的内藏煮饭器的炉子,其特征是在炉罩的上面至少配置有一对加热器,在该一对加热器之间确保有煮饭锅收容用空间。
9.根据技术方案1或2的内藏煮饭器的炉子,其特征是是炉罩落入到在厨房操作台的上面形成的开口而进行固定的落入式的炉子,在露出在厨房操作台的上方的炉罩的上面或侧面确保有吸气口。
10.根据技术方案1的内藏煮饭器的炉子,其特征是在煮饭锅后部设有排汽通道。
11.根据技术方案1或2的内藏煮饭器的炉子,其特征是还具备围绕煮饭锅收容用空间的壁。
12.根据技术方案11的内藏煮饭器的炉子,其特征是在煮饭锅和围绕壁之间,设有使煮饭锅背面和围绕壁的间隔比煮饭锅前面和围绕壁的间隔大的定位机构。
13.根据技术方案12的内藏煮饭器的炉子,其特征是煮饭锅具有能在大致直立的位置和倒下的位置之间转动的把手,中间壁伸入到收容在煮饭锅收容用空间的煮饭锅的倒下的把手和煮饭锅本体之间,倒下的把手嵌入到中间壁和围绕壁之间,由此使煮饭锅相对围绕壁定位。
14.根据技术方案11的内藏煮饭器的炉子,其特征是煮饭锅加热用煤气燃烧器固定在煮饭锅收容用空间的下方位置,围绕壁的下面处于距煤气炉炉罩下面留有设定距离的上方,在围绕壁下面和煤气炉炉罩的下面之间,形成有煮饭锅加热用煤气燃烧器的燃烧用二次空气的通气通道。
15.根据技术方案1或2的内藏煮饭器的炉子,其特征是还具备挡板,在煮饭锅收容在煮饭锅收容用空间中时,该挡板伸入到煮饭锅本体和煮饭锅的把手之间,将煮饭锅的把手与煮饭锅收容用空间隔开。
16.根据技术方案15的内藏煮饭器的炉子,其特征是上述挡板具有200℃以上的耐热性能。
17.根据技术方案15的内藏煮饭器的炉子,其特征是煮饭锅的把手能在大致直立的位置和倒下的位置之间转动,当覆盖炉罩上面的开口的、能开关的上盖放置在关闭位置时,上盖内面与上述挡板接触,成为围绕收容处于倒下位置的把手的空间上面的壁。
18.根据技术方案17的内藏煮饭器的炉子,其特征是在处于关闭位置的上盖和炉罩的上面之间确保有间隙,炉罩外部和上述把手收容空间通过该间隙而相互连通。
全文摘要
提供一种使用起来非常顺手的内藏煮饭器的炉子。本发明的内藏煮饭器的煤气炉10具备配置在炉罩11的上面15上的煤气燃烧器12、12;在炉罩11的内部设置的煮饭锅收容用空间5;配置在面向煮饭锅收容用空间5的位置上的煮饭锅加热用煤气燃烧器;设置在不与炉罩11的上面15的煤气燃烧器12、12干涉的位置上、与煮饭锅收容用空间5连通、允许煮饭锅通过的开口7。该内藏煮饭器的煤气炉10的使用者,能使用开口7,将煮饭锅32拿出或放入煮饭锅收容用空间5。
文档编号F24C3/02GK1419075SQ02146438
公开日2003年5月21日 申请日期2002年11月5日 优先权日2001年11月13日
发明者水谷嘉宏 申请人:林内株式会社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留言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精彩留言会获得点赞!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