专利名称:轻便螺旋锅架的制作方法
技术领域:
本实用新型属于厨房用具中的附件,提供了一种轻便螺旋锅架,在燃具上支承受热器,对高度进行连续调节。
过去,低档燃器灶,如台架式灶,采用过铸铁升降锅架。使受热器和火焰之间调节到最佳高度,以获得高效和低污染排放。当前,由于中、高档燃具外观华丽,而粗笨的铸铁升降锅架,以及结构复杂的升降锅架与之难以配套,没有实用性,故高、中档灶反而无法采用它们!本实用新型的目的是提供一种轻便、结构简化、外观精美的螺旋锅架,以满足当前中、高档燃具燃烧性能改进和配套的需要。
本实用新型是这样实现的用较细的优质圆弧状扁钢条焊接在锅支脚上,形成带有近似螺旋面的支架,可见,本支架是带几段近似螺旋线的细环状物,而且,螺旋面由扁钢条自然形成且不是设在下部的支承上,从而使上部的支架精巧,下部的支承另件简化。此外,扁钢条形成的螺旋角应小于材料的摩擦自锁角,以便省去自锁机构。建议把当前流行的连体式盛液盘上的锅支脚改做这里的支承用。盛液盘对灶体要有防转定位。用连体式盛液盘上的锅支脚充当本轻便螺旋锅架的支承,使螺旋锅架在中、高档灶具上使用的衔接问题得到合理解决。本实用新型的锅支脚用优质钢板冷冲压制成,达到轻巧和与扁钢条匹配的要求。支脚的尾部均适当加长,以此作为几个拨转尾柄,省掉原来那个使用并不方便的专用手把。本支架可镀光亮铬或进行其他耐热装饰性涂覆,来满足当前中高档燃具外观的配套需要。近似螺旋线即扁钢条下表面与支承接触,形成升降传动副。拨动任何一个支脚尾部,支架就会在其下方的支承上连续升降。锅支脚的大锅和小锅的支承面分别制成斜面,来满足各种受热器安放的需要。总之,本实用新型是把当前流行的线型锅架(锅支脚焊在扁钢条圆环上的锅架)和连体锅架(盛液盘与锅支脚制成一体的锅架)合理地加以组合,再按螺旋锅架的需要进行多处改进和简化而构成的一种轻便螺旋锅架。
采用本实用新型可产生以下效果结构简单,成本较复杂的锅架降低50%以上。外观好,使用方便,可被豪华燃具采用,从而结束中、高档燃具没有可配套的螺旋锅架的现状。使之燃烧效率提高5-10%,有害物排放降低。
以下结合附图实施例加以说明
图1是一种燃气灶用轻便螺旋锅架的立体图。图中1------弧形扁钢条 其截面参考尺寸为4X8MM。
2------锅支脚 3MM冷轧钢板冲压件,其尾部长度大于30MM。
3------支承3MM冷轧钢板冲压件,M为支架定心开口。
由图中可见,支架由3根等长的弧形扁钢条(1)首尾等距地斜焊在锅支脚(2)上而组成,扁钢条的底面构成3条近似螺旋面(自然形成,可不要求螺旋精度),近似螺旋面置于其下方的支承(3)的定心槽或开口M里,组成升降传动副。支架是一个中空的细环状物,由于采用了细扁钢条,因此,本支架类似于俗称的“线型锅架”,轻便而美观,可适用于中、高级燃具。扁钢条两个端头依次斜焊在支脚(2)上之后,产生高度差,出现螺旋角。该螺旋角应设计得小于材料表面摩擦自锁角,则可省去自锁机构。另外,由于本实用新型的螺旋线是在支架焊接时自然形成的,位于上方,故无须在下方制造出带凸轮或螺旋线的整体支承件,这样,支承(3)可用金属板冲压而成,变得轻巧。更重要的是,这样一来该支承可进一步被燃具原配的连体汤盘锅支脚代替。本实用新型的锅支脚(2)也由金属扳冲压而成,它们的支承面D形成3个长度大于30MM的尾部,来兼作3个拨动尾柄。当拨动这些尾柄时,架锅高度可在足够大的范围内调节。这样,可不必另设转动手把零件。锅支脚(2)支承大锅时,其斜面D有~5度的上倾角度,而支承小锅的斜面S有~30度的下倾角度。这样,再与螺旋升降配合,本锅架对不同尺寸和形状的锅都有实用性。另外,本锅架的用材优质光洁,经表面处理可以达到中、高级燃具现行锅支架华丽高贵的标准。综上所述,本锅架可与中、高级燃具配套使用。
权利要求1,一种轻便螺旋锅架,由支架和支承组成,两者是一对升降传动副,支架上有锅支脚,其特征在于支架由3-4根弧形扁钢条(1)首尾等距地斜焊在锅支脚(2)上而组成,扁钢条的底面自然构成3-4条近似螺旋面,近似螺旋面置于其下方的支承(3)的定心槽或开口里,组成升降传动副,本支架是线型支架,呈细环状,支脚(2)的支承面D形成的支脚尾部均长于30MM。
2,权利要求1所述的轻便螺旋锅架,其特征是,扁钢条(1)斜焊后形成的螺旋角小于材料的摩擦自锁角,支脚(2)的小锅支承面S向下倾斜,大锅支承面D向上倾斜。
专利摘要一种轻便螺旋锅架,用于支承受热器,对受热器高度进行连续调节。本锅架由支架和支承组成。支架有3-4根细扁钢条,它们斜焊在锅支脚上,支架安放在支承上。拨动支脚尾部,支架就会连续升降。可用现行燃气灶盛液盘上的锅支脚作为本实用新型的支承。本锅架结构轻巧、合理,外观好,能满足豪华的中、高档燃具的配套要求。
文档编号F24C15/10GK2534499SQ0222441
公开日2003年2月5日 申请日期2002年1月9日 优先权日2002年1月9日
发明者富良 申请人:富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