专利名称:燃气炉的灶组合体的制作方法
技术领域:
本发明涉及的是燃气炉,特别涉及的是燃气炉的灶组合体。
背景技术:
燃气炉是利用燃气和空气的混合气体燃烧时产生的热量,对被加热体加热烹饪的一种设备。
图1为传统的燃气炉示意图。
即,传统的燃气炉包括烤炉部10以及灶顶部20。
上述灶顶部20包括附图2的灶组合体。下面,参照附图2,对传统的灶组合体结构进行说明。
传统的灶组合体大体上包括灶壳体21、玻璃22、混合管23、灶腔体24、灶垫25。
上述灶壳体21形成灶组合体的外观,并形成燃烧空间。
另外,上述玻璃22设置在上述灶壳体21顶面,对灶组合体的顶部进行封闭。
上述混合管23是让燃气和空气流入并相互混合的管道,与上述灶腔体24连通。
另外,上述灶腔体24是对通过上述混合管23流入的混合气体进行储存的部分,其周围被封闭,顶部处于开放状态。
这里,上述灶腔体24开放的顶部与灶壳体21内部空间连通。
另外,上述灶垫25安装在上述灶腔体24的顶部,让来自上述灶腔体24的混合气体燃烧。
上述灶垫25通过让混合气体进行表面燃烧,产生辐射波,起辐射体的作用。
具有上述结构的灶组合体,其工作原理如下。
首先,使用者把食物放置在玻璃22的顶面,进行点火操作。这时,燃气和空气分别流入混合管23,在流过上述混合管23的过程中被相互混合。
上述混合气体流过混合管23,流入与混合管23连通的灶腔体24内部,并流过灶垫25,喷射到灶壳体21的燃烧空间内部。
与此同时,上述混合气体被图略的点火装置点燃,进行燃烧。
这里,上述混合气体燃烧在上述灶垫部25的表面,上述灶垫部25被燃烧气体加热,产生辐射波。
上述辐射波透过玻璃22对食物进行加热,进行烹饪。
但是传统的灶组合体存在如下问题。即,如果灶组合体的容量(功率)大,比如灶组合体是用于加热大型烹饪物,而不是小型热水壶等,则很难以较低温度进行加热。
即,为了进行低温加热,降低燃气供应量时,与灶垫25的面积相比,供应给腔体24的混合气体量极少,只有燃气供应比较顺畅的灶垫25中心侧存在火焰,其外测部位没有火焰。
如果只有灶垫25的中心侧存在火焰,其他部位不存在火焰,则大型烹饪物的中心得到加热,其其他部位很难得到均匀的加热。
另外,只有灶垫25中心部位存在火焰时,火焰很容易被卡灭。
考虑到,灶垫25的表面积相当大,由于混合气体的不足,燃烧在上述灶垫25中心部的火焰,很难向灶垫25外侧传送热量。
这种情况下,火焰被卡灭时,燃气会一直被流出,给安全带来威胁。
发明内容
本发明的目的在于克服上述技术的不足,提供一种即使混合气体的供应量比较少,也让混合气体在灶垫的外侧部位进行顺畅的燃烧的灶组合体。
解决上述技术问题的技术方案是一种燃气炉的灶组合体,包括流入混合气体的灶腔体;安装在上述灶腔体的上部,具有燃烧区域和一个以上非燃烧区域的灶垫部;用于形成灶垫非燃烧区域的燃烧隔离部。
一种燃气炉灶组合体,包括流入混合气体的灶腔体;安装在上述灶腔体的顶部,具有燃烧区域和一个以上非燃烧区域的灶垫部;紧密接触在灶垫部的底面或顶面中的至少一面,防止混合气体到达灶垫表面进行燃烧,形成上述灶垫部的非燃烧区域的隔离板;让隔离板紧密接触在灶垫部上的支撑部。
一种燃气炉灶组合体,包括流入混合气体的灶腔体;安装在上述灶腔体的顶部被分别分离成内侧灶垫和外侧灶垫,在分离的部位形成非燃烧区域,并在各灶垫上形成燃烧区域的灶垫部。
一种燃气炉灶组合体,包括流入混合气体的灶腔体;设置在上述灶腔体的顶部,在中心部位形成有非燃烧区域的灶垫部;紧密接触在上述灶腔体底面或顶面中的至少一面,防止混合气体到达上述灶垫部表面,形成上述灶垫部非燃烧区域的隔离板;支撑上述灶垫部,让上述隔离板紧密接触在上述灶垫部上的支撑部。
一种燃气炉灶组合体,包括流入混合气体的灶腔体;安装在上述灶腔体上部,具有形成燃烧的燃烧区域和燃烧区域的灶垫部。
本发明的有益效果是本发明即使在以较低温度进行加热即混合气体供应量较小时,也能让它同时燃烧在灶垫部的外缘侧,可以对比较大的容器整个部位进行均匀加热。另外,由于可以对灶垫部的整个部位进行均匀加热,可以解决原先火焰被容易卡灭的问题。本发明结构让灶垫具有充分大的面积并限制混合气体燃烧的部位,使之在混合气体供应量非常少时,进行稳定的燃烧,提高燃烧效率的同时不影响加热性能。
图1为传统燃气炉外观形状示意图;图2为传统燃气炉灶组合体结构重要部位剖面示意图;图3为本发明第1实施例的灶组合体内部结构剖面示意图;图4a到4d为本发明第1实施例的隔离板形状以及灶垫部安装状态各应用例平面图;图5为本发明第1实施例的隔离板紧密接触在灶垫底面的剖面示意图;图6为本发明第1实施例灶垫部平面图;图7为本发明第1实施例隔离板紧密接触在灶垫底面的剖面示意图;图8为本发明第2实施例的灶组合体内部结构剖面示意图;图9为本发明第2实施例的灶组合体另一实施例剖面示意图;图10为本发明第3实施例的灶组合体内部结构剖面示意图;图11a以及图11b为本发明第3实施例的隔离板形状以及其安装在灶垫的状态示意图;图12为本发明第4实施例的灶垫部平面示意图。
具体实施例方式
本发明是为了解决上述问题,提供一种燃气炉的灶组合体,包括流入混合气体的灶腔体;安装在上述灶腔体的上部,具有燃烧区域和一个以上非燃烧区域的灶垫部;用于形成灶垫非燃烧区域的燃烧隔离部。
所述燃烧隔离部在上述灶垫部的中心和最外缘部位之间形成非燃烧区域。
上述燃烧隔离部在上述灶垫部的中心和最外缘部位之间,形成非燃烧区域。
上述燃烧隔离部包括位于灶垫部中心部和最外缘部位之间,形成非燃烧区域的隔离板。
上述燃烧隔离部还包括支撑上述隔离板使之保持与上述灶垫紧密接触的状态。
上述隔离板紧密接触在上述灶垫部的底面时,支撑部的一端固定在上述灶腔体的内侧底面,另一端连接在上述隔离板上,对其底面进行支撑。
上述隔离板紧密接触在上述灶垫部顶面时,上述支撑部的一端被固定在灶腔体内侧底面,其另一端贯穿灶垫部连接在上述隔离板上。
上述支撑部的另一端和上述隔离板之间由螺丝连接。
上述支撑部和上述隔离板之间设有防止灶腔体内。的混合气体泄漏的密封部件。
上述支撑部的侧面具有开放结构,让流入灶腔体内部的混合气体,流畅地流向灶垫部外缘侧。
上述支撑部具有网筛结构。
灶垫部被划分为内侧灶垫和外侧灶垫,上述各灶垫形成燃烧区域,上述内侧灶垫和外侧灶垫之间的分离部位,设有燃烧隔离部,形成非燃烧区域。
上述燃烧隔离部包括与上述各灶垫的顶面周围部位的隔离板,具有能分别安装分离的各灶垫周围部位的安装台,并与上述隔离板连接的支撑部。
上述燃烧隔离部在灶垫部中心部位形成非燃烧区域。
上述燃烧隔离部包括紧密接触在上述灶垫部的顶面或底面中的至少一个面,防止混合气体到达上述灶垫部表面的隔离板、以及让隔离板紧密接触在灶垫部上的支撑部。
上述隔离板紧密接触在上述灶垫部的底面时,支撑部让上述隔离板维持紧密接触在上述灶垫部的状态,支撑部的一端固定在上述灶腔体的内侧底面,另一端连接在上述隔离板上,对其底面进行支撑。
一种燃气炉灶组合体,包括流入混合气体的灶腔体;安装在上述灶腔体的顶部,具有燃烧区域和一个以上非燃烧区域的灶垫部;紧密接触在灶垫部的底面或顶面中的至少一面,防止混合气体到达灶垫表面进行燃烧,形成上述灶垫部的非燃烧区域的隔离板;让隔离板紧密接触在灶垫部上的支撑部。
一种燃气炉灶组合体,包括流入混合气体的灶腔体;安装在上述灶腔体的顶部被分别分离成内侧灶垫和外侧灶垫,在分离的部位形成非燃烧区域,并在各灶垫上形成燃烧区域的灶垫部。
在上述各灶垫之间的分离部位之间,设有紧密接触在上述分离的各灶垫顶面外围部位的隔离板;以及具有用于分别安装上述分离的各灶垫外围部位的安装台阶,并与上述隔离板连接的支撑部。
上述各灶垫之间的分离部位之间,还具有连接上述各灶垫的同时,环抱上述连接部位一部分的连接部件。
一种燃气炉灶组合体,包括流入混合气体的灶腔体;设置在上述灶腔体的顶部,在中心部位形成有非燃烧区域的灶垫部;紧密接触在上述灶腔体底面或顶面中的至少一面,防止混合气体到达上述灶垫部表面,形成上述灶垫部非燃烧区域的隔离板;支撑上述灶垫部,让上述隔离板紧密接触在上述灶垫部上的支撑部。
一种燃气炉灶组合体,包括流入混合气体的灶腔体;安装在上述灶腔体上部,具有形成燃烧的燃烧区域和燃烧区域的灶垫部。
上述灶垫的燃烧区域,其制造材料与非燃烧区域不同。
下面,参照附图,对本发明各实施例进行详细说明。
如图3所示,本发明的第1实施例中灶组合体包括灶腔体140、灶垫部150、燃烧隔离部。
上述灶腔体140安装在灶壳体110的底部,混合气体通过混合管130流入其内部。
上述灶腔体140的顶部处于开放状态。
如图所示,灶腔体140可以具有与传统的形状相同的形状。虽然没有图示上述灶腔体还可以具有类似于上述形状的变形的形状。
上述灶垫部150安装在上述灶腔体140的上部,具有燃烧区域和一个以上非燃烧区域。
所谓非燃烧区域是指虽然可以发生燃烧,但由于其周围构造,不能产生表面燃烧的区域。
上述燃烧隔离部形成上述灶垫部150的非燃烧区域。
这里,上述燃烧隔离部包括位于灶垫部150中心部和最外缘部位之间,形成非燃烧区域的隔离板161。
上述隔离板161紧密结合在上述灶垫部150的底面或顶面中的至少某一面上,防止混合气体到达上述灶垫部150的表面。
从上俯视时,上述隔离板161具有环形结构。
作为环形结构,可以采用如图4a所示的圆形环结构,也可以采用没有图示的四边形、多边形的环形结构、当然,上述隔板161也可以不具有环形结构,而是具有如图4b所示的螺旋形结构或如图4c所示的辐射状结构,也可以具有如图4d所示的从灶垫部150中心到外侧部位的过程中其粘贴面逐渐增加(或缩小)的结构。
上述隔离板161可以维持紧密接触在上述灶垫部150表面的状态。为此,本发明实施例中,燃烧隔离部还包括支撑部162。
这里,上述支撑部162对上述隔离板161进行支撑的同时,让上述隔离板161保持于灶垫部150紧密接触的状态。
上述隔离板161紧密接触在上述灶垫部150的底面时,如图所示,支撑部162的一端固定在上述灶腔体140的内侧底面,另一端连接在上述隔离板161上,对其底面进行支撑。
上述隔离板161紧密接触在上述灶垫部150顶面时,如图5所示,上述支撑部162的一端被固定在灶腔体140内侧底面,其另一端贯穿灶垫部150连接在上述隔离板161上。
上述灶垫部150的各部位中,让上述支撑部162的另一端贯穿的部位,可以具有与上述隔离板161的形状相同的环形形状。但这时会出现上述灶垫部150的分割,如图6所示,在上述灶垫部150的部分部位,形成多个贯穿孔151,让上述支撑部贯穿为宜。
上述支撑部162的另一端和上述隔离板161之间的连接由螺丝162a形成。但是也可以采用焊接或其他组装结构,连接上述支撑部162和隔离板。
具有上述结构时,支撑部162的另一端和隔离板161之间的连接部位有可能造成灶腔体140内的混合气体泄漏。
如图所示,上述支撑部162和上述隔离板161之间设有可以防止灶腔体140内的混合气体泄漏的密封部件163。
这里,上述密封部件163是由石棉等非燃烧密封材料制成。
上述隔离板161大于灶垫部150中的上述支撑部162贯穿的开口部位。上述密封部件163大于上述隔离板161。
当然,让上述隔离板161紧密接触在上述灶腔体150顶面时,如图7所示,上述支撑部162可以不贯穿上述灶垫部150。
这一情况下,上述密封部件163位于上述隔离板161和灶垫部150的顶面之间。上述隔离板161和上述支撑部162被螺丝162a相互组装在一起。
上述支撑部162的侧面(或外围面)具有开放结构,让流入灶腔体140内部的混合气体,流畅地流向灶垫部150外缘侧。
上述支撑部162具有网筛结构,可以让上述混合气体更好地分散。
比如,让上述支撑部162具有网筛式圆筒形结构,让其底部与混合管130连通时,从上述混合管130流入灶腔体140内部的混合气体,流过上述支撑部162的过程中,可以被分散到灶腔体140内的外缘侧,可以防止其集中燃烧于灶垫部150中心侧。
为了,解决强度方面的问题,如图所示,只在上述支撑部162侧面的一部分形成网筛结构。
下面,对采用本发明第1实施例的灶组合体燃烧过程,进行说明。
首先使用者根据需要进行点火操作。这时,空气和燃气分别流入混合管130,在流过上述混合管130的过程中,两者相互混合。
上述混合气体流入与上述混合管130连通的灶腔体140内部的同时,流过灶垫部150,向灶壳体110的燃烧空间喷出。
与此同时,上述混合气体被图略的点火装置点燃,进行燃烧。
这里,上述灶垫部150的各部位中,与隔离板161紧密接触的部位,混合气体不能到达相应部位的表面。
从而,混合气体顺着上述隔离板161紧密接触的部位周围,进行流动。
支撑上述隔离板161的支撑部,对上述混合气体导流,使之流动到灶垫150的外缘侧。
因此,上述灶垫部150的整个部位发生均匀的燃烧。
当然,在隔离板161的作用下,不发生燃烧的灶垫部150非燃烧区域与灶垫部150中心侧和外缘侧燃烧时的热气进行对流,虽然不进行燃烧,但同样形成高温状态。
另外,在上述灶垫部150进行表面燃烧时产生的辐射波,透过玻璃120,对被加热体进行加热,即使加热对象是比较大的容器,也可以对其整个部位进行均匀加热。
图8为本发明第2实施例的灶组合体示意图。
本发明第2实施例的灶组合体中,灶垫部被划分为内侧灶垫251和外侧灶垫252。
这里上述内侧灶垫251和外侧灶垫252之间的分离部位形成非燃烧区域。而上述各灶垫251、252形成燃烧区域。
把上述灶垫部划分成内侧灶垫251和外侧灶垫252是,在其相互分离的部位之间形成燃烧隔离部为宜。
上述燃烧隔离部对分离的各灶垫251、252提供稳定支撑的同时,形成非燃烧区域。
上述燃烧隔离部包括与上述各灶垫251、252的顶面周围部位的隔离板261、具有可以分别安装分离的各灶垫251、252周围部位的安装台262b,并与上述隔离板161连接的支撑部262。
这里,上述隔离板261和上述支撑部262可以通过螺丝连接在一起。上述隔离板261和支撑部262之间设有密封部件263,防止灶腔体140内的混合气体泄漏。
图9为本发明第2实施例的另一形态示意图。
即本发明第2实施例的另一形态中,把灶垫部分割成内侧灶垫251和外侧灶垫252,并用单独的连接部件264连接两者。
上述连接部件264对上述分割的各灶垫251、252进行连接的同时环抱相互之间的连接部位。
上述连接部件264的两端具有凹陷结构,可以嵌入分割的各灶垫251、252之间的连接部位。
使用上述连接部件264时,可以在不设置单独的隔离板261和支撑部262的情况下,对上述各灶垫251、252稳定支撑的同时,可以隔离混合气体流入相应部位,形成非燃烧区域。
本发明的第2实施例的灶组合体,其工作原理与第1实施例相同。
即,各灶垫251、252的分离部位不发生燃烧的同时,混合气体顺着隔离板261或连接部件264周围流畅地流动,使外侧灶垫252也进行稳定的燃烧。
从而,可以对较大的烹饪容器,进行整个部位的均匀加热。
图10为本发明第3实施例的灶组合体示意图。
即,本发明的第3实施例中,灶组合体还具有燃烧隔离部,燃烧隔离部切断灶垫部350中心部位的表面燃烧。
这里,上述燃烧隔离部包括紧密接触在上述灶垫部350的顶面或底面中心部位的隔离板361。
上述隔离板361防止灶腔体140内部的混合气体到达上述灶垫部350中心侧表面,可以防止上述灶垫部350中心部位产生表面燃烧。
上述燃烧隔离部还包括支撑部362,让上述隔离板361维持稳定的固定状态。
上述隔离板361具有如图11a的圆盘结构或如图11b的多边形板结构。
上述隔离板361可以具有网筛结构。
上述隔离板361紧密接触在上述灶垫部350底面时,上述支撑部362的一端被固定在上述灶腔体140的内侧顶面,另一端支撑上述隔离板361的底面。
上述支撑部362具有圆筒形结构,其外围面具有开放结构,可以排出混合气体。
上述支撑部362的外围面具有网筛结构为宜。
虽然没有图示,上述支撑部362可以具有棒状结构。
本发明的第3实施例中,灶组合体的结构可以让灶垫部350中心部位形成非燃烧区域的同时,在灶垫部350外侧部位形成燃烧领域,即使混合气体供应量非常少,也可以在上述灶垫部350外缘侧部位发生燃烧,可以对较大的烹饪容器的整个部位进行均匀的加热。
另外图12为本发明第4实施例的灶组合体示意图。
本发明第4实施例的灶组合体中,灶垫部450具有燃烧区域的同时,具有一个以上非燃烧区域。
即,与第1到第3实施例不同,本发明的第4实施例的灶垫部450中,不使用单独的燃烧隔离部,在自体上形成非燃烧区域。
为此本发明用不同的材料制造想要形成非燃烧区域的部位。
即,上述灶垫部450的非燃烧区域形成部位,其制造材料为非燃烧用材料451。
这里,用上述非燃烧材料可以形成灶垫部450中心和最外缘之间的部位,也可以形成灶垫部450的中心部位。
之外,在本发明的技术思想范围内,可以存在很多其他具体实施例。因此上述实施例不是限制性的实施例,而是提示性的实施例,本发明的权利范围应以后面的权利要求事项进行解释。
权利要求
1.一种燃气炉的灶组合体,其特征在于包括流入混合气体的灶腔体;安装在上述灶腔体的上部,具有燃烧区域和一个以上非燃烧区域的灶垫部;用于形成灶垫非燃烧区域的燃烧隔离部。
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燃气炉灶组合体,其特征在于所述燃烧隔离部在上述灶垫部的中心和最外缘部位之间形成非燃烧区域。
3.根据权利要求2所述的燃气炉灶组合体,其特征在于上述燃烧隔离部在上述灶垫部的中心和最外缘部位之间,形成非燃烧区域。
4.根据权利要求3所述的燃气炉灶组合体,其特征在于上述燃烧隔离部包括位于灶垫部中心部和最外缘部位之间,形成非燃烧区域的隔离板。
5.根据权利要求3所述的燃气炉灶组合体,其特征在于上述燃烧隔离部还包括支撑上述隔离板使之保持与上述灶垫紧密接触的状态。
6.根据权利要求5所述的燃气炉灶组合体,其特征在于上述隔离板紧密接触在上述灶垫部的底面时,支撑部的一端固定在上述灶腔体的内侧底面,另一端连接在上述隔离板上,对其底面进行支撑。
7.根据权利要求5所述的燃气炉灶组合体,其特征在于上述隔离板紧密接触在上述灶垫部顶面时,上述支撑部的一端被固定在灶腔体内侧底面,其另一端贯穿灶垫部连接在上述隔离板上。
8.根据权利要求7所述的燃气炉灶组合体,其特征在于上述支撑部的另一端和上述隔离板之间由螺丝连接。
9.根据权利要求8所述的燃气炉灶组合体,其特征在于上述支撑部和上述隔离板之间设有防止灶腔体内。的混合气体泄漏的密封部件。
10.根据权利要求5所述的燃气炉灶组合体,其特征在于上述支撑部的侧面具有开放结构,让流入灶腔体内部的混合气体,流畅地流向灶垫部外缘侧。
11.根据权利要求5所述的燃气炉灶组合体,其特征在于上述支撑部具有网筛结构。
1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燃气炉灶组合体,其特征在于灶垫部被划分为内侧灶垫和外侧灶垫,上述各灶垫形成燃烧区域,上述内侧灶垫和外侧灶垫之间的分离部位,设有燃烧隔离部,形成非燃烧区域。
13.根据权利要求12所述的燃气炉灶组合体,其特征在于上述燃烧隔离部包括与上述各灶垫的顶面周围部位的隔离板,具有能分别安装分离的各灶垫周围部位的安装台,并与上述隔离板连接的支撑部。
14.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燃气炉灶组合体,其特征在于上述燃烧隔离部在灶垫部中心部位形成非燃烧区域。
15.根据权利要求14所述的燃气炉灶组合体,其特征在于上述燃烧隔离部包括紧密接触在上述灶垫部的顶面或底面中的至少一个面,防止混合气体到达上述灶垫部表面的隔离板、以及让隔离板紧密接触在灶垫部上的支撑部。
16.根据权利要求15所述的燃气炉灶组合体,其特征在于上述隔离板紧密接触在上述灶垫部的底面时,支撑部让上述隔离板维持紧密接触在上述灶垫部的状态,支撑部的一端固定在上述灶腔体的内侧底面,另一端连接在上述隔离板上,对其底面进行支撑。
17.一种燃气炉灶组合体,其特征在于包括流入混合气体的灶腔体;安装在上述灶腔体的顶部,具有燃烧区域和一个以上非燃烧区域的灶垫部;紧密接触在灶垫部的底面或顶面中的至少一面,防止混合气体到达灶垫表面进行燃烧,形成上述灶垫部的非燃烧区域的隔离板;让隔离板紧密接触在灶垫部上的支撑部。
18.一种燃气炉灶组合体,其特征在于包括流入混合气体的灶腔体;安装在上述灶腔体的顶部被分别分离成内侧灶垫和外侧灶垫,在分离的部位形成非燃烧区域,并在各灶垫上形成燃烧区域的灶垫部。
19.根据权利要求18所述的燃气炉灶组合体,其特征在于在上述各灶垫之间的分离部位之间,设有紧密接触在上述分离的各灶垫顶面外围部位的隔离板;以及具有用于分别安装上述分离的各灶垫外围部位的安装台阶,并与上述隔离板连接的支撑部。
20.根据权利要求19所述的燃气炉灶组合体,其特征在于上述各灶垫之间的分离部位之间,还具有连接上述各灶垫的同时,环抱上述连接部位一部分的连接部件。
21.一种燃气炉灶组合体,其特征在于包括流入混合气体的灶腔体;设置在上述灶腔体的顶部,在中心部位形成有非燃烧区域的灶垫部;紧密接触在上述灶腔体底面或顶面中的至少一面,防止混合气体到达上述灶垫部表面,形成上述灶垫部非燃烧区域的隔离板;支撑上述灶垫部,让上述隔离板紧密接触在上述灶垫部上的支撑部。
22.一种燃气炉灶组合体,其特征在于包括流入混合气体的灶腔体;安装在上述灶腔体上部,具有形成燃烧的燃烧区域和燃烧区域的灶垫部。
23.根据权利要求22所述的燃气炉灶组合体,其特征在于上述灶垫的燃烧区域,其制造材料与非燃烧区域不同。
全文摘要
本发明公开一种燃气炉的灶组合体,包括流入混合气体的灶腔体;安装在上述灶腔体的上部,具有燃烧区域和一个以上非燃烧区域的灶垫部;用于形成灶垫非燃烧区域的燃烧隔离部。本发明的有益效果是本发明即使在以较低温度进行加热即混合气体供应量较小时,也能让它同时燃烧在灶垫部的外缘侧,可以对比较大的容器整个部位进行均匀加热。另外,由于可以对灶垫部的整个部位进行均匀加热,可以解决原先火焰被容易卡灭的问题。本发明结构让灶垫具有充分大的面积并限制混合气体燃烧的部位,使之在混合气体供应量非常少时,进行稳定的燃烧,提高燃烧效率的同时不影响加热性能。
文档编号F24C3/00GK1888548SQ200510014129
公开日2007年1月3日 申请日期2005年6月29日 优先权日2005年6月29日
发明者郑大熙 申请人:乐金电子(天津)电器有限公司