热介质加热炉的制作方法

文档序号:4751575阅读:433来源:国知局
专利名称:热介质加热炉的制作方法
技术领域
本实用新型涉及一种加热炉,特别适用于油井储油罐内原油进行加热的热介质加热炉。
背景技术
目前油井储油罐使用的加热方式一是采用燃烧炉的烟管直接穿过储油罐,燃烧室燃烧加热烟管后,通过烟管壁加热储油罐内的原油,这种加热方式主要存在着加热效率低、安全系数差、浪费能源的问题;另一种方式采用电加热管直接装置在储油罐内加热,其问题主要表现在电加热管容易损坏,并且容易产生静电,安全性差,耗电量高,不经济。

发明内容
本实用新型的目的就是针对现有技术存在的缺陷,在现有燃煤直接燃烧炉的基础上进行改进后,提供一种经济、安全性好的热介质加热炉。
其技术方案包括炉体、炉体内的燃烧室、烟管组成,炉体的顶部连接烟管、下部设有底座,燃烧室包括设置在炉体下半部分的煤门、炉排、灰门组成,其改进之处包括(一)炉体为立式塔型结构的炉筒体,炉筒体由内到外依次是内炉筒导热体、介质室、外炉筒体,介质的进口设在炉筒体的下部,介质的出口设在炉筒体的上部,在炉体燃烧室的中部即炉排和煤门的上方设有隔楼板,隔楼板是由多根与内炉筒导热体外壁的介质室连通的导热管组成。(二)在炉筒体的外炉筒体外层设有保温层和保护层,炉筒体的顶部设有锥帽与烟管连接,在炉筒体的下部设有和底座,在煤门和隔楼板的上方设有上掏灰口。(三)组成隔楼板的导热管呈斜面分布。(四)在炉筒体的介质室顶部设有压力表和压力阀,在烟管内设有调风器,在炉筒体上部对称固定有两个以上的吊鼻。
本实用新型的效果是热效率可达90%以上,节能环保又安全,比现有的储油罐火烧心炉节约钢材1.5吨,提高功效3倍以上,节约能源4倍以上,彻底杜绝了直燃式和电加热式存在的安全隐患,确保了安全性。


附图是本实用新型的一种实施例的结构示意图。
五、具体实施例参照附图,炉体为立式塔型结构的炉筒体,炉筒体由内到外依次是内炉筒导热体17、介质室9、外炉筒体18、保温层和保护铁皮19。介质的进口20设在炉筒体的下部,介质的出口6设在炉筒体的上部,并通过导管接入到储油罐内的导热金属管,形成加热介质、加热导热金属管、加热原油的循环过程。在炉体燃烧室的中部即炉排11和煤门10的上方设有隔楼板16。隔楼板16是由多根与内炉筒导热体17外壁的介质室9连通的导热管组成,可以设置一层或多层,并且形成一定的斜面,其间有与燃烧室贯通的通道8。炉体的顶部设有锥帽5与连接烟管1,锥帽5上面设有介质室封头4和保温层3。炉筒体下部设有底座13,在烟管1内设有调风器2,调风器2用来调整燃烧室的燃烧强度。在炉筒体上部对称固定有两个以上的吊鼻,以便吊装。燃烧室外有设置在炉体下半部分的煤门10、炉排11、灰门12和在煤门和隔楼板的上方的上掏灰口7组成。在炉筒体的介质室顶部设有压力表15和压力阀14,以便观察、调整介质压力。
如果使用燃气时,只需将燃气管从煤门插入炉体内即可。
权利要求1.一种热介质加热炉,包括炉体、炉体内的燃烧室、烟管组成,炉体的顶部连接烟管、下部设有底座,燃烧室包括设置在炉体下半部分的煤门、炉排、灰门组成,其特征是炉体为立式塔型结构的炉筒体,炉筒体由内到外依次是内炉筒导热体、介质室、外炉筒体,介质的进口设在炉筒体的下部,介质的出口设在炉筒体的上部,在炉体燃烧室的中部即炉排和煤门的上方设有隔楼板,隔楼板是由多根与内炉筒导热体外壁的介质室连通的导热管组成。
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热介质加热炉,其特征是在炉筒体的外炉筒体外层设有保温层和保护层,炉筒体的顶部设有锥帽与烟管连接,在炉筒体的下部设有和底座,在煤门和隔楼板的上方设有上掏灰口。
3.根据权利要求1或2所述的热介质加热炉,其特征是组成隔楼板的导热管呈斜面分布。
4.根据权利要求1或2所述的热介质加热炉,其特征是在炉筒体的介质室顶部设有压力表和压力阀,在烟管内设有调风器,在炉筒体上部对称固定有两个以上的吊鼻。
专利摘要本实用新型涉及一种加热炉,特别适用于油井储油罐内原油进行加热的热介质加热炉。其技术方案包括炉体、炉体内的燃烧室、烟管组成,炉体的顶部连接烟管、下部设有底座,燃烧室包括设置在炉体下半部分的煤门、炉排、灰门组成,其特征是炉体为立式塔型结构的炉筒体,炉筒体由内到外依次是内炉筒导热体、介质室、外炉筒体,介质的进口设在炉筒体的下部,介质的出口设在炉筒体的上部,在炉体燃烧室的中部即炉排和煤门的上方设有隔楼板,隔楼板是由多根与内炉筒导热体外壁的介质室连通的导热管组成。本实用新型的效果是热效率可达90%以上,节能环保又安全,比现有的储油罐火烧心炉节约钢材1.5吨,提高功效3倍以上,节约能源4倍以上,彻底杜绝了直燃式和电加热式存在的安全隐患,确保了安全性。
文档编号F24H1/00GK2793635SQ20052008350
公开日2006年7月5日 申请日期2005年5月24日 优先权日2005年5月24日
发明者于久平, 刘兰宝 申请人:于久平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留言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精彩留言会获得点赞!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