双能源冷暖空调的制作方法

文档序号:4742619阅读:278来源:国知局
专利名称:双能源冷暖空调的制作方法
技术领域
本发明涉及一种设置有制冷单元和制热单元的冷暖兼用空调,更具体地说,是利用制冷剂循环进行制冷工作和利用燃气燃烧进行制热工作的双能源冷暖空调。
背景技术
目前生产、销售和使用的冷暖空调机不但能制冷而且还能制热,其制热方式是利用热泵原理及制冷系统的反循环和电磁四通导向阀导向后,向室内输送高压高温制冷剂蒸汽,使室内机蒸发器向室内放热。蒸发后制冷剂通过回液管毛细管节流降压流向室外机换热器蒸发,吸收室外大自然空气中的热量后又流入压缩机再次压缩循环,其工作原理是热泵形式。实践证明热泵冷暖空调的热循环在冬季零下5-7℃时,压缩机的工作能力受到室外机环境温度影响,室外机换热器会严重结霜,无法吸收到空气中的热量,制冷剂的焓值无法放大,这时输送到室内机的制冷剂温度只是压缩机本身的机械热能,制冷剂温度很低,达不到室内取暖的目的,为了解决这个问题,国内外生产厂家只能在冷暖空调室内机上加装辅助加热装置,其加热装置大多为PCT陶瓷元件和电热管、电热丝元件来补偿加热,没有从根本上改变空调制热工况,并存在着能耗大,自身衰减快等缺陷。

发明内容
本发明所要解决的技术问题是,克服现有技术中的不足而提供一种升温快,耗能小,热效率高,超低温下能够正常工作的加热方式,利用制冷剂循环进行制冷工作和利用燃气燃烧进行制热工作的双能源冷暖空调。
本发明解决问题所采用的技术方案是这样实现的,本发明包括有室内风口单元A、室外制冷单元B和室外制热单元C;其特征是室内风口单元A的翅片上穿插有冷液管和热液管;冷液管分别通过冷出管和冷回管与室外制冷单元B的毛细管和压缩机联接,形成室内风口单元A与室外制冷单元B制冷循环回路;热液管分别通过热出管和热回管与室外制热单元C的换热管和储液罐联接,形成室内风口单元A与室外制热单元C供热循环回路;两条回路共用室内风口单元A的热交换器但又相互独立。
室外制热单元C换热器的进液管联有水泵;水泵进口与储液罐的下部联接;换热器的进液管上联有压差阀;其高压腔与出口之间设有节流管,孔径在1-5毫米之间,节流管上设有微调阀;低压腔与压差阀出口之间设有回流管;换热器上部安置有烟道,下部安置有燃烧器;燃烧器联接有燃气阀;换热器的进液管上串联有水流量传感器。
室外制热单元C的储液罐安置在壳体内或壳体外;换热管上贯穿有换热片;室外制冷单元B和室外制热单元C安置在同一壳体内或分别安置在两个壳体内;室内风口单元A的热交换器翅片上穿插有两根或两根以上的冷液管和热液管。
本发明与已有技术相比,有益效果体现在本发明室内风口单元A通过两条独立的回路联接室外制冷单元B和室外制热单元C,分别利用制冷剂循环进行制冷工作;燃气燃烧进行制热工作,解决了超低温下空调不能正常工作的问题,换热效率比电能直接换热效率高3倍多,减小了耗能,提高了热效率。


图1为本发明室内风口单元A、室外制冷单元B和室外制热单元C的制冷循环和制热循环构造示意图;图2为本发明热交换器部件结构示意图;
图3为本发明压差阀部件结构示意具体实施例方式参见图1、2、3,本实施例包括有室内风口单元A、室外制冷单元B、室外制热单元C、热交换器(1)、室内风机(2)、风口(3)、热液管(4)、冷液管(5)、翅片(6)、壳体(7)、烟道(8)、换热器(9)、储液罐(10)、进液管(11)、燃烧器(12)水流量传感器(13)、压差阀(14)、水泵出口(15)、水泵进口(16)、水泵(17)、燃气阀(18)、燃气进口(19)、换热片(20)、换热管(21)、压缩机(22)、室外风机(23)、冷凝器(24)、毛细管(25)、冷出管(26)、冷回管(27)、热出管(28)、热回管(29)、高压腔(30)、低压腔(31)、顶盘(32)、隔膜(33)、回流管(34)、微调阀(35)、出口(36)和节流管(37);室内风口单元A的翅片(6)上穿插有冷液管(5)和热液管(4);冷液管(5)分别通过冷出管(26)和冷回管(27)与室外制冷单元B的毛细管(25)和压缩机(22)联接,形成室内风口单元A与室外制冷单元B制冷循环回路;热液管(4)分别通过热出管(28)和热回管(29)与室外制热单元C的换热管(21)和储液罐(10)联接,形成室内风口单元A与室外制热单元C供热循环回路。
室外制热单元C换热器(9)的进液管(11)联有水泵(17);水泵进口(16)与储液罐(10)的下部联接;同时进液管(11)上联有压差阀(14);其高压腔(30)与出口(36)之间设有节流管(37),其孔径在1-5毫米之间,节流管(37)上设有微调阀(35);低压腔(31)与出口(36)之间设有回流管(34);室外制热单元C的换热器(9)上部安置有烟道(8),下部安置有燃烧器(12);燃烧器(12)联接有燃气阀(18);进液管(11)上串联有水流量传感器(13)。
室外制冷单元B和室外制热单元C安置在同一壳体(7)内;室外制热单元C的储液罐(10)安置在壳体(7)内;室内风口单元A的热交换器(1)翅片(6)上穿插有冷液管(5)和热液管(4);室外制热单元C换热器(9)的换热管(21)上贯穿有换热片(20)。
将室内风口单元A安装在室内,室外制冷单元B和室外制热单元C安装在室外,燃气管接入室外制热单元C的燃气进口(19),储液罐(10)内注入防冻防沸液;使用制冷时,接通电源,室外风机(23)及压缩机(22)投入运行,压缩机(22)将低压制冷剂蒸汽压缩为高压蒸汽后送入冷凝器(24),室外风机(23)的轴流风扇迫使空气流过冷凝器(24),其热量被空气带走;高压蒸汽被冷凝为高压液体,经毛细管(25)节流降压后进入热交换器(1)中的冷液管(5)内汽化,翅片(6)吸热,从而冷却了在室内风机(2)作用下流经翅片(6)的空气,冷风由室内风机(2)吹出,达到降低室内空气温度的目的;室内空气再次由室内风机(2)吸入,这样空气不断循环,使室内的空气温度降至所调范围内。
使用制热时,水泵(17)开始工作,防冻防沸液从水泵进口(16)抽入高压腔(30),隔膜(33)的隔离作用,防冻防沸液的压力推动顶盘(32)向低压腔(31)方向移动,启动点火系统(图中未画出),燃烧器(12)燃烧;调节微调阀(35),适量的液体从节流管(37)流入压差阀出口(36),从进液管(11)进入换热器(9)的换热管(21)中,通过换热片(20)传热,液体被加热从热出管(28)进入室内风口单元A的热液管(4)中,这时室内风机(2)开始工作,冷风经过翅片(6)被加热形成暖风,由室内风机(2)吹出供人们使用;当循环管路出现阻塞时,换热管(21)内压力升高,回流管(34)将压力导入低压腔(31),形成低压腔(31)和高压腔(30)的压力平衡,顶盘(32)和隔膜(33)向高压腔(30)方向移动;同时水流量传感器(13)感受到没有液体流动,关闭点火系统仃止工作。
权利要求
1.双能源冷暖空调,包括有室内风口单元A、室外制冷单元B和室外制热单元C;其特征是室内风口单元A的翅片(6)上穿插有冷液管(5)和热液管(4);冷液管(5)分别通过冷出管(26)和冷回管(27)与室外制冷单元B的毛细管(25)和压缩机(22)联接,形成室内风口单元A与室外制冷单元B制冷循环回路;热液管(4)分别通过热出管(28)和热回管(29)与室外制热单元C的换热管(21)和储液罐(10)联接,形成室内风口单元A与室外制热单元C供热循环回路。
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双能源冷暖空调,其特征是室外制热单元C换热器(9)的进液管(11)联有水泵(17);水泵进口(16)与储液罐(10)的下部联接。
3.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双能源冷暖空调其特征是室外制热单元C换热器(9)的进液管(11)上联有压差阀(14);其高压腔(30)与出口(36)之间设有节流管(37),其孔径在1-5毫米之间,节流管(37)上设有微调阀(35);低压腔(30)与出口(36)之间设有回流管(34)。
4.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双能源冷暖空调,其特征是室外制热单元C的换热器(9)上部安置有烟道(8),下部安置有燃烧器(12);燃烧器(12)联接有燃气阀(18)。
5.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双能源冷暖空调,其特征是室外制热单元C的换热器(9)进液管(11)上串联有水流量传感器(13)。
6.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双能源冷暖空调,其特征是室外制冷单元B和室外制热单元C安置在同一壳体(7)内或分别安置在两个壳体(7)内。
7.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双能源冷暖空调其特征是室外制热单元C储液罐(10)安置在壳体(7)内或壳体(7)外。
8.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双能源冷暖空调,其特征是室内风口单元A的热交换器(1)翅片(6)上穿插有两根或两根以上的冷液管(5)和热液管(4)。
9.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双能源冷暖空调,其特征是室外制热单元C换热器(9)的换热管(21)上贯穿有换热片(20)。
全文摘要
本发明涉及制冷单元和制热单元的冷暖兼用空调,是利用制冷剂循环进行制冷工作和利用燃气燃烧进行制热工作的双能源冷暖空调;本发明包括有室内风口单元A、室外制冷单元B和室外制热单元C;室内风口单元A的翅片上穿插有冷液管和热液管;冷液管分别通过冷出管和冷回管与室外制冷单元B的毛细管和压缩机联接,形成室内风口单元A与室外制冷单元B制冷循环回路;热液管分别通过热出管和热回管与室外制热单元C的换热管和储液罐联接,形成室内风口单元A与室外制热单元C供热循环回路;两条回路共用室内风口单元A,回路之间相互间独立;解决了超低温下空调不能正常工作的问题,换热效率比电能直接换热效率高出3倍,减小了耗能,提高了热效率。
文档编号F24C3/00GK1828156SQ200610067770
公开日2006年9月6日 申请日期2006年3月15日 优先权日2006年3月15日
发明者杨斌 申请人:杨斌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留言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精彩留言会获得点赞!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