尤其用于板形产品的多层结构形式的连续干燥机的制作方法

文档序号:4580935阅读:232来源:国知局
专利名称:尤其用于板形产品的多层结构形式的连续干燥机的制作方法
尤其用于板形产品的多层结构形式的连续千燥机
5 本发明涉及一种尤其用于板形产品的多层结构形式的连续干燥机,具有用
于在连续烘干机内输送产品的装置,尤其是传动辊或者带状装置,且连续烘干 机具有多个沿产品输送方向先后依次排列的烘干区,烘干区具有围罩,以循环 空气法使烘干空气在烘干区中强制循环流动,每个烘干区具有至少一个中央热 源以及多个在风扇支架中垂直重叠排列的轴流式风扇,这些轴流式风扇从布置 10于每一层输送装置上方和下方的喷嘴箱中将烘干空气直接送入进风口,对产品
进行吹风,并且i!31至少一个热源重新抽吸含有7K汽的烘干空气。
具有J^特征的多层连续烘干机早已为人所知;可参阅LindauerDORMER
公司的宣传册第6/7页"建筑板行业的正确解决方案",出版说明
12/01/LD/02/99。风扇所吸入的烘干空气在连续烘干机的各层高度上具有不同 15的状态,即烘干空气的温度和湿度有所不同。因此要使用具有不同能态的烘
干空气,对连续烘干机相应层中待烘干的产品进行吹风。己知连续烘干机的
缺点在于烘干过程结束时离开连续烘干机的产品具有不同的残余水份。
采用M:高度,也就是通过连续烘干机的所有层对热源功率进行差异化分
配的措施,并且再安装一些用于引导烘干空气的装置,就可以使相关层中的烘 20干空气达到相对均匀的温度,并且修正再生烘干空气中的水伤^含量,或者使7K
伤、含量均匀化。但这些措施均需要投入大量的成本。
编号为DE 107 01 426 C2的专利中公布了一种适用于带状或板状产品的
多层烘干机,由若干相邻排列的烘干区组成。
现有技术7jC准的多层烘干机与该专利所公布的多层烘干机之间的主要区别
25特征在于相关烘干区中设计有一个给所有烘干层供应烘干空气的径流式风
扇,替代了作为烘干空气抽吸与压送装置的多w由流式风扇。
烘干机制造业中普遍已知的事实是如果要4吏相同体积的烘干空气循环流 动,并且当径流式风扇的系统阻力相同时,所需的能量比使用多个垂M叠布 置的轴流式风扇要高得多。所谓系统阻力指的主要是安装于烘干区中的^S, 30这些装置对烘干空气气流会产生反作用,或者形成烘干空气气流的流动阻力。
已知在这种情况下,轴流式风扇能够更好地弓l导烘干空气流向以及离开待烘干 的产品,因为喷嘴箱的进风口和轴流式风扇压力区之间的间距相对较小。
鉴于现有技术存在已知的缺点,因此本发明的任务就在于发明一种尤其是 多层构造的连续烘干机,既可保留每一个烘干区的已知轴流式风扇的布置结 5构,又能明显ti爐烘干空气的弓l导方式,且在烘干过程结束时,育g够^/^品中 的残余水份均匀。
本发明的另一项任务是改进烘干机的运行时间,即可以在重新加热烘干空 气之前,对带有7K份以及颗粒物的烘干空气进行净化。
第一个任务可通过本发明权利要求1所述的特征加以解决。 10 第二个任务可通过本发明从属权利要求9所述的特征加以解决。
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特征规定,
-多层连续烘干机每一个烘干区的围罩所包围的是装有热源、用来对产品
烘干过程中返回的烘干空气进行再生的第一空间,此空间布置于含有烘干区烘
干层的第二空间上方。 15 -轴流式风扇垂直重叠排列于风扇支架上,每一个风扇支架的旁边均设计
有沿烘干区所有烘干层延伸的吸风道,该吸风道通过再生烘干空气的进风口将
第一空间与相应轴流式风扇的吸风区连接在一起
-喷嘴箱背向风扇支架的一侧终止于沿每一个烘干区所有烘干层延伸的风道之中,该风道用于输送带有水份的烘干空气,并且通入第一空间之中。 20 第一空间M31中间盖板与第二空间隔开,并且通过相邻烘干区的第一空间
对面的绝热隔板将第一空间封闭。
每层至少两对喷嘴箱在前述风道中收集带有水份的烘干空气,并且通过中
间盖板中的出风口将其导入第一空间之中。可以通过烘千区隔板中的相应抽
吸口,并_§7或者通过第一空间围罩中的抽吸口,将预先设定的少量回流空气作 25为废气排出,同时以直接方式,或者通过一个过滤装置,由安装于第一空间中
的热源将余下的大量回流空气重新加热到工艺温度。然后由轴流式风扇通过
风扇支架两旁垂直走向的风道定向吸入再生烘干空气,并且将其重新输送给喷
嘴箱的进风口。
这里尚需说明的是可以从能量回收装置中将预先经过加热的新鲜烘干空 30气引入第一空间之中,以此来补偿作为废气排出的、带有7jC份的部分烘干空气。
利用本发明所述的多层连续烘干机烘干区的构造型式,能够以比已知此类 烘干机更好的方式引导烘干空气,并且使烘干空气在烘干区的所有烘干层中达 到更加均匀的温度,从而改善烘干产品的品质。
4OT过滤器对回流的烘干空气进行过滤,可以有效清除各个烘干区的污染 5物;因此可以减少对多个烘干区构成的连续烘干机进行清洁所需的停机时间。
以下将依据实施例对本发明进行详细解释。图中所示


图1 多层连续烘干机三个模块式烘干区的剖面正视图,
图2 图1中所示烘干区的视图"Z"
图3 沿图1中的剖面线A-A剖开的烘干区。
io 图1和2所示为某一连续烘干机的三个模块式烘干区1,连续烘干机由
多个同类烘干区构成。每一个烘干区1中均有围罩la和中间盖板2将烘干 区1分为两个垂直重叠排列的空间3、 4。空间3中含有一个中央热源5,此 热源在本示例中可以是燃气燃烧器或者燃油燃烧器。在空间4中,也就是在 中间盖板2下方的空间之中,有用于承载待烘干产品的输送装置布置于八个
15烘干层上,iMI送装置的型式是在传动辊6上运动的网带7。在相应网带7的 下方和上方安装有成对的喷嘴箱9。
旨烘干区1均具有一个风扇支架10,该风扇支架上布置有多个垂直重 叠的轴流式风扇11。轴流式风扇11构成吸风区lla和压力区llb。
在风扇支架10的旁边分别有一个沿烘干区1的所有烘干层延伸的吸风道
20 12,该吸风道通iiiS风口 12a将第一空间3与相应轴流式风扇11的吸风区 lla连接在一起。
轴流式风扇11的压力区lib与吸风区lla在轴向有一定的间距,喷嘴 箱9的进风口 9a连接在压力区lib中,如图2和3所示。
在喷嘴箱9背向每个烘干区1的风扇支架10的一侧上设计有一个风道 25 13。从相应烘干区1 M烘干层出来的带有水份的烘干空气流入开口朝向喷 嘴箱9的风道13中。
沿相应烘干区1的所有烘干层垂li5伸的风道13贝ij接入第一空间3,在 此空间中对回流的烘干空气进行再生。
这里所述的再生是指对烘干空气进行过滤,以清除其中可能存在的粉尘或 30者颗粒物。再生也指利用热源5对来自烘干过程的回流烘干空气进纟f重新加热。
安装于第一空间3中的过滤器14用来净化烘干空气。
权利要求
1.烘干机,尤其是优选用于板形产品(8)的多层连续烘干机,具有用于在烘干机内输送产品的装置,尤其是传动辊(6)或者带状装置(7),烘干机由沿着产品输送方向依次先后排列、且具有围罩(1a)的多个烘干区(1)构成,以循环空气法强制烘干空气在烘干区中循环,每个烘干区(1)均具有一个中央热源(5)和多个垂直重叠布置于风扇支架(10)中的轴流式风扇(11),这些风扇从布置于每一层输送装置上方和下方的喷嘴箱(9)中将烘干空气直接送入进风口(9a),对产品进行吹风,并且通过至少一个热源重新抽吸含有水份的烘干空气,其特征在于以下特征-每个烘干区(1)的围罩包围装备有热源(5)、用来对烘干空气进行再生的第一空间(3),此空间(3)构造和布置于含有烘干区的烘干层的第二空间(4)的垂直上方,-在风扇支架(10)的旁边有一个沿烘干区(1)的所有烘干层延伸的吸风道(12),该吸风道通过一个确定的进风口(12a)将第一空间(3)与相应轴流式风扇(11)的吸风区(11a)连接在一起,和-喷嘴箱(9)背向风扇支架(10)的一侧终止于用来输送含有水份的烘干空气的气道(13)之中,且该气道通入用于对含有水份的烘干空气进行再生的第一空间(3)之中。
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烘干机,其特征在于第一空间(3)通过中间 盖板(2)与第二空间(4)隔开。
3.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烘干机,其特征在于通过相邻烘干区的交界的 第一空间(3)对面的绝热隔板(lb)将围罩(la)和中间盖板(2)所构成的 第一空间(3)封闭。25
4.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烘干机,其特征在于沿相关烘干区(1)的全部烘干层构成气道(13),该气道用来输送带有水份、来自每层至少两对喷嘴 箱(9)的烘干空气。
5.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烘干机,其特征在于烘干区(1)优选以对位结构型式相互装配在一起。30
6.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烘干机,其特征在于每个烘干区(1)的第一空间(3)既与用来定向送入含有水份的烘干空气的装置相连,也与定向送出 再生烘干空气的装置相连。
7. 根据权禾腰求6所述的烘干机,其特征在于用来定向^A含有水份的烘干空气的装置由至少一个气道(13)构成,且气道的出风口通入第一空间(3)5 之中。
8. 根据权禾腰求6所述的烘干机,其特征在于用于定向送出再生烘干空气的装置为垂直走向的通道(12),且这些通道将第一空间(3)和轴流式风 扇(11)的吸风区(lla)相连。
9. 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烘干机,其特征在于在第一空间(3)中在至io少一个气道(13)的出口与热源(5)之间可以布置一个过滤装置(14)。
全文摘要
本发明涉及一种干燥机,尤其是适用于板形产品的多层连续干燥机。本发明的宗旨在于,在保持每个烘干区(1)的已知轴流式风扇布置结构的情况下,明显改进烘干空气的引导方式,从而在烘干工艺结束时,在所有产品(8)中均达到均匀的残余水份。
文档编号F26B15/00GK101175964SQ200680011862
公开日2008年5月7日 申请日期2006年4月11日 优先权日2005年4月13日
发明者A·多茨勒, A·赫克特 申请人:林道尔·多尼尔有限责任公司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留言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精彩留言会获得点赞!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