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种即热式电热水器加热结构的制作方法

文档序号:4651917阅读:410来源:国知局
专利名称:一种即热式电热水器加热结构的制作方法
技术领域
本实用新型涉及一种水加热结构,尤其涉及一种即热式电热水器加热结构。
技术背景现有电热水器主要有贮水式和即热式(又称直热式),贮水式电热水器将一定量的 水加热到设定温度,并保持恒温,使用时通过混水装置将水调节到需要的适宜温度, 其结构主要包括电加热元件、作为贮水容器的内胆、温控器、限压阀、漏电保护装 置、混水阀等。由于技术的日趋成熟即热式电热水器的市场份额也逐步增大,相对于贮水式电热 水器,其具有很多优越之处第一,不需要预热,水门即开,热水既来,节省了很大 宝贵时间;第二,节能,用多少加热多少,节电40 65%;第三,不结苟,寿命长; 第四,体积小,造价低。但现有的即热式电热水器的热效率低,并且结构上还具有贮 水式的结构特征,体积还是比较大。参考中国实用新型专利ZL01255691.2,公开了一种《直热式电热水器加热器》 (CN2499754Y),包括电热管和密封容器,密封容器内装有热超导介质,过水管迂回地 穿过密封容器内腔,所述的电热管装在密封容器下部与内腔隔离的电热管安装孔内, 电热管安装孔的散热外壁浸在密封容器内腔的热超导介质中。该结构密封容器体积过 大,且热效率不高。又参考中国实用新型专利ZL03247833.X,公开了一种《即热式电热水器》( CN2646611Y),该专利包括水箱和电热体,其特征在于水箱为竖放的管状体,其上下 端封闭;出水管经底部伸入水箱内,出水管的进水口位于水箱内的上部,电热体螺旋 状分布于出水管与水箱内壁之间的空间;进水管经水箱下部伸入水箱内。水箱体积庞 大,需要占用很多空间。综上所述,现有的即热式电热水器的体积还可以减少,热效率还可以通过改进得 到提高。实用新型内容本实用新型所要解决的技术问题是针对上述现有技术现状而提供一种热效率高、 体积小的即热式电热水器加热结构。本实用新型解决上述技术问题所采用的技术方案为该即热式电热水器加热结 构,其特征在于它包括外管及电加热元件,外管具有进水口和出水口,所述的进水口 和出水口分别设于外管的两端,所述的电加热元件呈柱状内置于外管内,且与外管内 壁形成一供水流通过的间隙。所述的外管为至少两个,并且后一外管的进水口与前一外管的出水口首尾密封相 接,并呈迂回状设置,所述的分别内置于各个外管中的各个电加热元件均相互并联设 置。可以保证流水的温度恒定和调节水流流量达到最佳。与现有技术相比,本实用新型的优点在于电加热元件直接内置于外管内,减少 了安装空间,并且流水与电加热元件大面积接触,使加热面大大增加,使管内流水在 短时间内被快速加热,热效率也相对提高,水受热亦均匀,为保证流水的温度恒定和 调节水流流量达到最佳,可以增加外管,与此同时增设彼此独立电路回路的电加热元 件。


图l为实施例l结构示意图。图2为实施例2结构示意图。
具体实施方式

以下结合附图实施例对本实用新型作进一步详细描述。实施例l,参考图l,本实施例中的即热式电热水器加热结构,包括外管3及电加热 元件2,外管3具有进水口4和出水口5,进水口4和出水口5分别设于外管3的两端,喷头 l设于出水口5处,电加热元件2呈柱状内置于外管3内,且与外管3内壁形成一供水流通 过的间隙。本实施例中外管3和电加热元件2均为一个。实施例2,参考图2,本实施例中的即热式电热水器加热结构,包括外管3及电加热 元件2,外管3具有进水口4和出水口5,进水口4和出水口5分别设于外管3的两端,喷头 l设于出水口5处,电加热元件2呈柱状内置于外管3内,且与外管3内壁形成一供水流通 过的间隙,外管3具有数个,并且后一外管的进水口4与前一外管的出水口5首尾密封相 接,并呈迂回状设置,分别内置于各个外管3中的各个电加热元件2均相互并联设置, 每个电加热元件2均与控制电路板6电连接,且彼此具有独立的电路回路,通过控制电 路板6可以智能地控制各个电加热元件2通断。
权利要求1、一种即热式电热水器加热结构,其特征在于它包括外管(3)及电加热元件(2),外管(3)具有进水口(4)和出水口(5),所述的进水口(4)和出水口(5)分别设于外管的两端,所述的电加热元件(2)呈柱状内置于外管(3)内,且与外管(3)内壁形成一供水流通过的间隙。
2、 根据权利要求l所述的即热式电热水器加热结构,其特征在于所述的外管(3)为 至少两个,并且后一外管的进水口(4)与前一外管的出水口(5)首尾密封相接,并呈迂回 状设置,所述的分别内置于各个外管(3)中的各个电加热元件(2)均相互并联设置。
专利摘要一种即热式电热水器加热结构,包括外管(3)及电加热元件(2),外管(3)具有进水口(4)和出水口(5),其特征在于所述的进水口(4)和出水口(5)分别设于外管的两端,所述的电加热元件(2)呈柱状内置于外管(3)内,且与外管(3)内壁形成一供水流通过的间隙。与现有技术相比,本实用新型的优点在于电加热元件直接内置于外管内,减少了安装空间,并且流水与电加热元件大面积接触,使加热面大大增加,使管内流水在短时间内被快速加热,热效率也相对提高,水受热亦均匀。
文档编号F24H9/18GK201041415SQ200720107720
公开日2008年3月26日 申请日期2007年3月28日 优先权日2007年3月28日
发明者陈林春 申请人:陈林春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留言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精彩留言会获得点赞!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