高效柴草燃气炉的制作方法

文档序号:4675868阅读:596来源:国知局
专利名称:高效柴草燃气炉的制作方法
技术领域
本实用新型涉及一种炉具,即一种高效柴草燃气炉。
背景技术
过去,我国农村牧区均以农作物秸秆、草木等柴草为主要燃料。 柴草堆放在厨房里,烧火时,常有烟气和灰分散布在室内,很不卫生, 严重影响人们的生活质量。为了解决这个问题,有人研制一种燃气炉, 即在一个相对密闭的炉体内,使柴草在缺氧状态下缓慢燃烧,分解出 可燃气体,再通过管路把可燃气体送到厨房,像液化气一样的使用。 这种方式,无烟无灰,室内清洁,使用方便,提高了居室的卫生水平 和人们的文明程度,是一个很有应用前景的实用技术。可是,目前的 燃气炉还存在着许多技术问题,制约本技术的推广应用。其中,比较 突出的有以下五点-
一、 现有燃气炉炉体的外上部,接出一个输送可燃气的供气管, 供气管下折经过滤器后再接入厨房。由于可燃气是热气,下行阻力较 大,下折管路对炉内压力需求提高,不利于可燃气体的输送。
二、 风烟气三管互连。炉体下部设有风机,风机接出两路供风管,
一路进入炉内,向炉内输送有限的氧气,维持缺氧燃烧。另一路向上 接供气管,为厨房灶头提供氧气。供气管的上方又接出排烟管,以在 点火时排除烟气。这样,风烟气三个管路相互连通,时常出现矛盾, 因而需要多个阀门来调节,既增加了造价,又增加了使,用难度。
三、 炉体的上盖和炉体不铰链,由于采用水槽密封,在打开炉盖 时,炉盖一侧粘有水和焦油混合物,炉盖放在哪里,哪里就被弄脏, 很不卫生。
四、 炉内柴草缓慢燃烧所产^的热量,不能得到很好的利用,浪 费了大量的热能。
五、 炉内供风仅靠炉下的管口,氧气分布不均,燃烧状况不稳定。发明内容
本实用新型的目的是提供一种造价较低,便于操作,产气能力强, 热效率高的高效柴草燃气炉。
上述目的是由以下技术方案实现的 一种高效柴草燃气炉,由炉 体、炉盖、供气管、供风管、排烟管构成,其特点是所说的排烟管 接在炉体的上方;供风管从炉体一侧进入炉内,经过炉内高温区再穿 出炉体;供气管的入口在炉内上部空间,向下延伸至炉体下部再向一 侧弯折穿出炉体,经过过滤器向上与供风管汇合后接灶头。
所说的供风管从炉体一侧的上部进入炉内,向下弯折到炉体的下 部,再向一侧弯折,接近另一侧炉体再向上弯折,从炉体上部弯折而 穿出炉体后接灶头。
所说的排烟管是一段与炉体相接的接管,接管上面有一个管状的 调控阀,调控阀上有手柄,通过压杆穿压一个调压片,调压片平置时 与调控阀的管壁相密闭,在调控阀的一侧开口接排风机。
所说的炉盖的一侧设有凸轮状的偏孔环,偏孔环与炉体上的转轴 相铰链。
所说的灶头呈盒状, 一侧接供气管,下底中部有一补气孔,上盖
为多孔红外耐火盘。
所说的供风管进入炉体后接出向炉内供应旋转气流的旋风器。 所说的旋风器呈管状,下有接头接供风管,上端封闭,周围开有
多个风口,每个风口的外面都有一个沿管壁切线方向延伸的斜挡板。
所说的过滤器呈筒状,上下均与供气管相接,筒内下部是纱网, 上部有颗粒层。
所说的供风管是从炉体一侧底部进入炉内,然后呈蟪旋状盘旋上 升至上部再从炉体穿出。
所说的供风管是从炉体一侧底部进入炉内,再向上弯折至上部再 从炉体穿出。
本实用新型的有益效果是由于风烟气三管不相通,减少了控制 阀门,降低了造价和操作难度。由于进风管和供气管均经过高温区,可吸收炉内热量,增加灶头热值,提高了柴草的热效率。可燃气体从 下向上经过过滤器,阻力小,压力足,燃烧性能好。从而避免了现有 技术的多种弊端,为柴草气化燃烧技术的推广提供了先进的炉具。

图l是第一种实施例的主视图f
图2是第一种实施例的俯视图3是第一种实施例的A—A剖面俯视图4是第一种实施例的部件排烟管的主视图5是第一种实施例的部件炉盖的主视图6是第一种实施例的部件灶头的主视图7是第一种实施例的部件灶头的俯视图8是第一种实施例的部件旋风器的主视图9是第一种实施例的部件旋风器的俯视图10是第一种实施例的部件,器的主视图ll是第二种实施例的主视图12是第三种实施例的主视图13是现有技术参考图。
图中可见炉体l,供风管2,排烟管3,炉盖4,供气管5,灶 头6,过滤器7,旋风器8,风机9,接管IO,调控阀ll,排风机12, 排风电机13,排烟口14,手柄15,压杆16,调压片17,水封槽18, 填料口 19,炉盖拉手20,偏孔环21,红外耐火盘22,补气孔23, 接头24,斜挡板25,风口26,纱网层27,颗粒层28。
具体实施方式

第一种实施例本例最明显的改进是改变了管件的布局,减少了 不同管件的连通,部分炉外管件移经炉内。如图l、 2、 3所示,这种 气化炉主要有烟、气、风三种管件,其中,烟的管件是排烟管3,气 的管件是供气管5,风的管件是供风管2。目前,国内同类产品的管 件分布特点如图13所示,炉体1内没有管件,从炉体1上部接出的 供气管5,上接排烟管3,下接供风管2,三管相通,靠阀门控制。阀门多即增加造价,又不好掌握。而本例的排烟管3是在炉体1的上 顶接出,供风管2进入炉内,穿过炉体1再与供气管5的末端相接, 而供气管5则从炉内上部开始,在中下部穿出炉体l向上经过滤器7 后,再与供风管2汇合向灶头6供气。这种改变的作用是三管不相 通,阀门减少,使用方便。风管和气管均经过炉内高温区,可以吸收 炉内的热量,供给灶头的燃气和氧气都是热的,可以显著提高柴草热 量的利用率。
如图4所示,这里的排烟管3是由接管10与炉顶相接,上面设有 调控阀11,调控阀11由手柄15通过压杆16控制调压片17与周围 阀壁的间隙来控制排烟量,排风机12在排风电机13的带动下把烟气 从排烟口 14排出。
如图5所示,炉盖4除了水封槽18、填料口19、炉盖拉手20以 外,在一侧增加了凸轮状的偏孔环21,炉盖4打开可后斜立在炉顶, 内侧的脏水可流回水封槽18。
如图6、 7所示,灶头6呈盒状, 一侧接供气管5和供风管2的 汇合端,下底中部增加一个微小的补气孔23,上盖为多孔红外耐火 盘22,其热效率显著提高。
如图8、 9所示,旋风器8呈管状,由接头24与供风管2相接, 上端密闭,四周开有多个风口26,每个风口26的外面各有一片斜挡 板25,从风口 26出来的氧气在斜挡板25的作用下形成旋转气流, 使炉内供氧均匀。本例的旋风器8直接接供风管2。当然也可由单独 的管路进风,或者在接头处设定压阀控制开启。
如图10所示,过滤器7呈筒状,内下有纱网层27,上有颗粒层 28,气流经过粗细两次过滤,净化程度较高。
第二种实施例:如图11所示,供风管2从炉体1的下部进入炉内, 再盘旋向上,在上部穿出炉体l。这种方式,供风管2在炉内的受热 面积更大,柴草的热能利用率更高。
第三种实施例:如图12所示,供风管2从炉体1的下部进入炉内, 再折向上方,然后穿出炉体l,也能吸收一定的炉内热量。
权利要求1. 一种高效柴草燃气炉,由炉体(1)、供风管(2)、排烟管(3)、炉盖(4)、供气管(5)构成,其特征在于所说的排烟管(3)接在炉体(1)的上方,供风管(2)从炉体(1)一侧进入炉内,经过炉内高温区再穿出炉体(1),供气管(5)的入口在炉内上部空间,向下延伸至炉内下部再向一侧弯折穿出炉体(1),经过过滤器(7)向上与供风管(2)汇合后接灶头(6)。
2. 根据权利要求l所述的高效柴草燃气炉,其特征在于所说的 供风管(2)从炉体一侧的上部进入炉内,向下弯折到炉内下部,再 向一侧弯折,在另一侧炉体(1)附近再向上弯折,从炉体(1)上部 弯折穿出炉体(1)后接灶头(6)。
3. 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高效柴草燃气炉,其特征在于所说的 排烟管(3)有一段与炉体(1)顶部相接的接管(10),接管(10) 上面有一个管状的调控阀(11),调控阀(11)上有手柄(15),通过 压杆(16)穿压一个调压片(17),调压片(17)平置时与调控阀(11) 的管壁相密闭,在调控阀(11)的一侧开口接有排风机(12)。
4. 根据权利要求l所述的高效柴草燃气炉,其特征在于所说的 炉盖(4)的一侧设有凸轮状的偏孔环(21),偏孔环(21)与炉体(1) 上顶的转轴相铰链。
5. 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高效柴草燃气炉,其特征在于所说的 灶头(6)呈盒状, 一侧接供气管(5)和供风管(2)的汇合管,下 底中部有一补气孔(23),上盖为多孔红外耐火盘(22)。
6. 根据权利要求l所述的高效柴草燃气炉,其特征在于所说的 供风管(2)进入炉内后接有向炉内供应旋转气流的旋风器(8)。
7. 根据权利要求6所述的高效柴草燃气炉,其特征在于所说的 旋风器(8)呈管状,下有接头(24)接供风管(2),上端封闭,周 围开有多个风口 (26),每个风口 (26)的外面都有一个沿管壁切线 方向延伸的斜挡板(25)。
8. 根据权利要求l所述的高效柴草燃气炉,其特征在于所说的过滤器(7)呈筒状,上下均与供气管(5)相接,筒内下部是纱网层 (27),上部有颗粒层(28)。
9. 根据权利要求l所述的高效柴草燃气炉,其特征在于所说的 供风管(2)是从炉体(1) 一侧底部进入炉内,然后呈螺旋状盘旋上 升至上部再从炉体(1)穿出。
10. 根据权利要求l所述的高效柴草燃气炉,其特征在于所说 的供风管(2)是从炉体(1) 一侧底部进入炉内,再向上弯折至上部 再从炉体(l)穿出。
专利摘要本实用新型涉及一种炉具,即一种高效柴草燃气炉,由炉体(1)、供风管(2)、排烟管(3)、炉盖(4)、供气管(5)构成,其特征在于所说的排烟管(3)接在炉体(1)的上方,供风管(2)从炉体(1)一侧进入炉内,经过炉内高温区再穿出炉体(1),供气管(5)的入口在炉内上部,向下延伸至炉内下部再向一侧弯折穿出炉体(1),经过过滤器(7)向上与供风管(2)汇合后接灶头(6)。由于风烟气三管不相通,减少了控制阀门,降低了造价和操作难度。由于进风管和供气管均经过高温区,可吸收炉内的热量,增加灶头的热值,提高了柴草的热效率。从而避免了现有技术的多种弊端,为柴草气化燃烧技术的推广提供了先进的炉具。
文档编号F24B1/00GK201251199SQ20082001237
公开日2009年6月3日 申请日期2008年4月23日 优先权日2008年4月23日
发明者冯成伟 申请人:冯成伟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留言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精彩留言会获得点赞!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