专利名称:一种新型逆流式热交换器的制作方法
技术领域:
本实用新型涉及到热交换器,尤其是涉及一种体积小、换热表面积大以及 组,灵活的新型逆流式热交换器。
背景技术:
传统的热交换器一般采用单个或多个交叉流机芯配合离心或轴流风机来使 用,交叉流机芯有着体积大、换热表面积小、组合不灵活等不足之处。另外,
在中.国专利公开号为CN2764115Y,名称为^热交换器'文件中的结构如下 熟交换器包括壳体和机芯,在内循环风道的出风口装设有轴流风机导风装置, 利用导风装置来实现内循环气流转弯的需求。不过这种热交换器结构需要增加 额外的导风装置,结构相对复杂。
基于现有热交换器交叉流机芯的不足之处,本发明人设计了本实用新型"新 型逆流式热交换器"。
实用浙型内容
本实用新型针对上述现有技术的不足所要解决的技术问题是提供一种在 有限的体积约束下实现了最大的热交换器的换热性能的新型逆流式热交换器。 本实用新型解决其技术问题所采用的技术方案是
一种新型逆流式热交换器,包括热交换器壳体、机芯、控制器、内循环风 道和外循环风道,内循环风道设有内循环风机,外循环风道设有外循环风机,'
所述的外循环W道为U型风道或L型风道,内循环风机和外循环风机为轴流风 机,内循环风机和外循环风机分别与机芯的出风面成间距设置。
所述的外循环风道为U型风道,内循环风道为U型风道或L型风道。 所述的外循环风道为L型风道,内循环风道为L型风道。 在机芯长度和宽度方向的尺寸允许的情况下,所述的内循环风道可以并排布. 置有两个或两个以上的内循环风机来实现更高的换热效率,外循环风道可以并 排布置有两个或两个以上的外循环风机来实现更高的换热效率,'内循环风机和 外循环风机分别与机芯的出风面成间距设置。
所述的内循环风道并排布置有五个内循环风机,外循环风道并排布置有五 个外循环风机,内循环风机和外循环风机分别与机芯的出风面成间距设置。内 循环风机使用5个轴流风机并排布置并且将风机的在距离机芯出风面一定间距L 处放置(可以是竖直、水平、倾斜放置)。外循环风道采用U型风道,外循环风. 机使用5个轴流风机并排布置并且将风机的在距离机芯出风面一定间距处放置 (可以是竖直、水平、倾斜放置)。将内循环风机并排布置并在距离机芯一定间 距L处倾斜放置来实现内循环气流转弯的需求,而无需采用导风装置来实现内循 环气流转弯的需求。
本实用新型一种新型逆流式热交换器的有益效果是其可在有限的体积约 束下实现了最大的热交换器的换热性能,新型逆流式机芯的引入热交换器系统 中可以大大提高热交换性能,本发明使用了典型的U-L、 L-L、 U-U型逆流风道,. 并且内外循环风机的放置方式可以根据实际使用方式来灵活配置,另外将内循 环风机并排布置并在距离机芯一定间距L处倾斜放置来实现内循环气流转弯的 需求,而无需采用导风装置即可实现内循环气流转弯的需求。以下结合附图和实施例对本实用新型迸一步说明。
图1为本实用新犁实施例一的结构正视图; 图2为本实用新型实施例一的结构左视图; 图3为本实用新型实施例一的结构后视图; 图4为本实用新型实施例二的结构左视图; 图5为本实用新型实施例三的结构左视图; 图6为本实用新型实施例四的结构左视图。
附图标记说明-
10 、热交换器壳体20、机芯30、控制器
40、内循环风道41、内循环风机42、内循环进风口
42、内循环出风口50、外循环风道51、外循环风机
52、外循环进风口53、外循环出风口
具体实施方式
'参照
图1至图6,本实用新型是这样实施的-在
图1至图3的实施例一中,本实用新型为典型的U-L型逆流式热交换器 结构内循环风道(40)为L型风ii,内循环风道(40)包括内循环进风P] (42) 和内循环出风口 (43),在内循环出风口 (43)并排布置五个内循环风机(41), '内循环风机(41)为轴流风机,其放置在距离机芯(20)的出风面"r走间距L-处,并且与机芯(20)的出风面成倾斜角度a设置,其中0^0^180°。外循环 风道(50)采用U型风道,外循环风道(50)包括外循环进风口 (52)和外循 环出风口 (53),外循环出风口 (53)并排布置五个外循环风机(51),轴流风 机放置在距离机芯(20)的出风面一定间距L处,外循环风机(51)为竖直放 置另外控制器(30)固设于热交换器壳体(10)内。
在图4的实施例二中,是典型的U-U型逆流式热交换器结构内循环风道
(40)采用U型风道,在内循环出风口 (43)并排布置五个内循环风机.(41), 并且'将内循环风机(41)在距离机芯(20)的出风面一定间距L处成倾斜角度 a放置,其还可以是竖直或水平放置,外循环风道(50)采用U型风道,外循' 环风机(51)使用5个轴流风机并排布置并且将风机在距离机芯(20)出风面 一定间距L处倾斜角度a放置,其还可以是竖直或水平放置。
在图5的实施例三中,是典型的L-L型逆流式热交换器结构内循环风填
(40)采用L型风道,在内循环出风口 (43)并排布置五个内循环风机(41), 并且将内循环风机(41)在距离机芯(20)的出风面一定间距L处成倾斜角度 a放置,外循环风道(50)采用L型风道,外循环风机(51)使用5个轴流风 机并排布置并且将风机在距离机芯(20)出风面一定间距L处倾斜角度a放置,' 其还可以是竖直或水平放置。
在图6的实施例四中,是典型的U-L型逆流式热交换器结构,与实施例一 中的不同之处在于外循环风机(51)为倾斜角度a放置。
以上所^,仅是本实用新型一种新型逆流式热交换器较佳实施例而已,并 非对本实用新型的技术范围作任何限制,凡是依据本实用新型的技术实质对上 面实施例所作的任何细微修改、等同变化与修饰,均仍属于本实用新型技术的 范围内。
权利要求1.一种新型逆流式热交换器,包括热交换器壳体(10)、机芯(20)、控制器(30)、内循环风道(40)和外循环风道(50),内循环风道(40)设有内循环风机(41),外循环风道(50)设有外循环风机(51),本实用新型的特征在于所述的外循环风道(50)为U型风道或L型风道,内循环风机(41)和外循环风机(51)为轴流风机,内循环风机(41)和外循环风机(51)分别与机芯(20)的出风面成间距设置。
2、 根塌权利要求1所述的一种新型逆流式热交换器,其特征在于所述的外 循环风道(50)为U型风道,内循环风道(40)为U型风道或L型风道。
3、 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一种新型逆流式热交换器,其特征在于所述的外 '循环风道(50)为L型风道,内循环风道(40)为L型风道。
4、根据权利要求1或2或3所述的一种新型逆流式热交换器,其特征在于 所述的内循环风道(40)并排布置有两个或两个以上的内循环风机(41),外 循环风道(50)并排布置有两个或两个以上的外循环风机(51),内循环风机 (4t)和外循环风机(51)分别与机芯(20)的出风面成间距设置。
5、 根据权利要求4所述的一种新型逆流式热交换器,其特征在于所述的内 循环风道(40)并排布置有五个内循环风机(41),外循环风道(50)并排布 置有五个外循环风机(51),内循环风机(41)和外循环风机(51)分别与机 芯(20)的出风面成间距设置。
6、 根据权利要求4所述的一种新型逆流式热交换器,其特征在于所述的内 循环风机(41)和外循环风机(51)分别与机芯(20)的出风面成竖直或水平 或倾斜放置。
专利摘要本实用新型涉及到热交换器,尤其是涉及一种体积小、换热表面积大以及组合灵活的新型逆流式热交换器。其包括热交换器壳体、机芯、控制器、内循环风道和外循环风道,内循环风道设有内循环风机,外循环风道设有外循环风机,所述的外循环风道为U型风道或L型风道,内循环风机和外循环风机为轴流风机,内循环风机和外循环风机分别与机芯的出风面成间距设置。其有益效果是可在有限的体积约束下实现了最大的热交换器的换热性能,新型逆流式机芯的引入热交换器系统中可以大大提高热交换性能,本实用新型使用了典型的U-L、L-L、U-U型逆流风道,并且内外循环风机的放置方式可以根据实际使用方式来灵活配置。
文档编号F24F7/06GK201196466SQ20082009267
公开日2009年2月18日 申请日期2008年3月14日 优先权日2008年3月14日
发明者王庆良, 俊 葛 申请人:深圳市中兴新地通信器材有限公司