长晶炉与中央空调回水温控系统的制作方法

文档序号:4686242阅读:281来源:国知局
专利名称:长晶炉与中央空调回水温控系统的制作方法
技术领域
本实用新型涉及一种温控系统,特别涉及一种长晶炉与中央空调回水温控系统。
背景技术
长晶炉6的冷却是通过长晶制程冷却水池内1的长晶炉冷却水将炉身冷却,然后 在升温的长晶炉冷却水再经过降温装置回到长晶制程冷却水池1内,然后再循环冷却长晶 炉,一般在在夏季的时候,由于气温较高,升温的长晶炉冷却水降温装置一般使用冰机11 进行冷却,而冬季由于气温较低而升温的长晶炉冷却水降温装置一般使用冷却水塔12,这 样就需要消耗大量的电能供冰机和冷却水塔制冷,同时由于生产车间温湿度要求较高,所 以中央空调热水箱要不断进热水进行温湿度调节,而热水需要锅炉不停的加热,也就需要 消耗大量的柴油。
发明内容为了弥补以上不足,本实用新型提供了一种长晶炉与中央空调回水温控系统,该 长晶炉与中央空调回水温控系统兼顾冷源和热源循环工作,有效降低了能量的消耗,降低 了生产成本。本实用新型为了解决其技术问题所采用的技术方案是一种长晶炉与中央空调 回水温控系统,包括长晶制程冷却水池、水源热泵机组和中央空调热水箱,长晶制程冷却水 池用来容置供长晶炉冷却用的长晶炉冷却水,水源热泵机组包括冷源侧和热源侧,其冷源 侧设有冷源进水管和冷源出水管,其热源侧设有热源进水管和热源出水管,冷源侧的冷源 进水管和冷源出水管分别与长晶制程冷却水池连通,热源侧的热源进水管和热源出水管分 别与中央空调热水箱连通,长晶制程冷却水池内的长晶炉冷却水打入水源热泵机组冷源侧 的冷源进水管,水源热泵机吸收长晶炉冷却水的热量后将温度有所降低的长晶炉冷却水由 冷源出水管排入长晶制程冷却水池内,中央空调热水箱的热水由水源热泵机组热源侧的热 源进水管进入水源热泵机组热源侧,水源热泵机组热源侧吸收冷源侧的热量后将该热水加 热,然后将温度升高的热水再由热源出水管排到中央空调热水箱内,这样长晶制程冷却水 池中的长晶炉冷却水经过水源热泵机冷源侧放热后温度有所降低就有效节省了其自身冷 却所需的能量,同时中央空调热水箱内的热水经过水源热泵机热源侧的吸热后使其温度得 到升高,也有效节省了其自身加热所需的能量,这样就通过能量互换有效节约了长晶炉冷 却和中央空调热水池加热所需的能量,节约了能源,降低了生产成本。作为本实用新型的进一步改进,还设有纯水系统,纯水系统的纯水进水管与中央 空调的热水箱连通,纯水系统的纯水出水管与水源热泵机组热源侧的热源进水管连通,这 样就又使中央空调热水箱内的热水给纯水系统加热,进一步节省了给纯水系统加热所需的 能量°作为本实用新型的进一步改进,水源热泵机组的冷源侧设有至少一个混温系统, 该混温系统的混温进水管分别与水源热泵机组冷源侧的冷源进水管及冷源出水管连通,混温系统的混温出水管与水源热泵机组冷源侧的冷源进水管连通,这样水源热泵机组的冷源 侧的冷源进水管吸上来的长晶制程冷却水池中的水后该水沿混温系统的一路混温进水管 进入混温系统,而水源热泵机组的冷源侧的冷源出水管的水沿混温系统的另一路混温进水 管也进入混温系统,两路水在混温系统中混合后沿混温系统的混温出水管再进入冷源进水 管进而进入水源热泵机组的冷源侧,这样混合水的水温就低于长晶制程冷却水池中的水 温,使其符合水源热泵机组的冷源侧进水的水温要求,有效防止长晶制程冷却水池中的水 温过高超出水源热泵机组的冷源侧进水水温的最高值,保证水源热泵机组正常运行。作为本实用新型的进一步改进,水源热泵机组冷源侧的冷源出水管位于混温系统 和长晶制程冷却水池之间段为曲折状弯管,这样,就增加了水源热泵机组冷源侧的冷源出 水管回水的阻力,防止该冷源出水管中的水因自身重力不进入混温系统直接回水到长晶制 程冷却水池内而导致混温系统失去作用,这样就保证了混温系统的有效性。本实用新型的有益技术效果是本实用新型通过水源热泵机组吸收长晶制程冷却 水池中的长晶炉冷却水的热量,将长晶炉冷却水降温的同时利用这部分热量给中央空调热 水箱内的热水进行加温,使其温度升高,这样通过能量互换就有效节省了长晶制程冷却水 池中的长晶炉冷却水因冷却所需的能量和中央空调热水箱中热水因加热所需的能量,节约 了电能和柴油的消耗,降低了生产成本。

图1为本实用新型的原理图。
具体实施方式
实施例一种长晶炉与中央空调回水温控系统,包括长晶制程冷却水池1、水源热 泵机组2和中央空调热水箱3,长晶制程冷却水池1用来容置供长晶炉冷却用的长晶炉冷却 水,水源热泵机组2包括冷源侧21和热源侧22,其冷源侧21设有冷源进水管211和冷源 出水管212,其热源侧22设有热源进水管221和热源出水管222,冷源侧21的冷源进水管 211和冷源出水管212分别与长晶制程冷却水池1连通,热源侧22的热源进水管221和热 源出水管222分别与中央空调热水箱3连通,长晶制程冷却水池1内的长晶炉冷却水打入 水源热泵机组2冷源侧21的冷源进水管211,水源热泵机吸收长晶炉冷却水的热量后将温 度有所降低的长晶炉冷却水由冷源出水管212排入长晶制程冷却水池1内,中央空调热水 箱3的热水由水源热泵机组2热源侧22的热源进水管221进入水源热泵机组2热源侧22, 水源热泵机组2热源侧22吸收冷源侧21的热量后将该热水加热,然后将温度升高的热水 再由热源出水管222排到中央空调热水箱3内,这样长晶制程冷却水池1中的长晶炉冷却 水经过水源热泵机冷源侧21放热后温度有所降低就有效节省了其自身冷却所需的能量, 同时中央空调热水箱3内的热水经过水源热泵机热源侧22的吸热后使其温度得到升高,也 有效节省了其自身加热所需的能量,这样就通过能量互换有效节约了长晶炉冷却和中央空 调热水池加热所需的能量,节约了能源,降低了生产成本。 还设有纯水系统4,纯水系统4的纯水进水管41与中央空调的热水箱连通,纯水系 统4的纯水出水管42与水源热泵机组2热源侧22的热源进水管221连通,这样就又使中 央空调热水箱内的热水给纯水系统4加热,进一步节省了给纯水系统4加热所需的能量。[0012]所述水源热泵机组2的冷源侧21设有至少一个混温系统5,该混温系统5的混温 进水管分别与水源热泵机组2冷源侧21的冷源进水管211及冷源出水管212连通,混温系 统5的混温出水管与水源热泵机组2冷源侧21的冷源进水管211连通,这样水源热泵机组 2的冷源侧21的冷源进水管211吸上来的长晶制程冷却水池1中的水后该水沿混温系统5 的一路混温进水管进入混温系统5,而水源热泵机组2的冷源侧21的冷源出水管212的水 沿混温系统5的另一路混温进水管也进入混温系统5,两路水在混温系统5中混合后沿混温 系统的混温出水管再进入冷源进水管211进而进入水源热泵机组2的冷源侧,这样混合水 的水温就低于长晶制程冷却水池1中的水温,使其符合水源热泵机组2的冷源侧进水的水 温要求,有效防止长晶制程冷却水池1中的水温过高超出水源热泵机组2的冷源侧21进水 水温的最高值,保证水源热泵机组2正常运行。所述水源热泵机组2冷源侧21的冷源出水管212位于混温系统5和长晶制程冷 却水池1之间段为曲折状弯管,这样,就增加了水源热泵机组2冷源侧21的冷源出水管212 回水的阻力,防止该冷源出水管212中的水因自身重力不进入混温系统5直接回水到长晶 制程冷却水池1内而导致混温系统5失去作用,这样就保证了混温系统5的有效性。
权利要求一种长晶炉与中央空调回水温控系统,其特征是包括长晶制程冷却水池(1)、水源热泵机组(2)和中央空调热水箱(3),长晶制程冷却水池(1)用来容置供长晶炉冷却用的长晶炉冷却水,水源热泵机组(2)包括冷源侧(21)和热源侧(22),其冷源侧(21)设有冷源进水管(211)和冷源出水管(212),其热源侧(22)设有热源进水管(221)和热源出水管(222),冷源侧(21)的冷源进水管(211)和冷源出水管(212)分别与长晶制程冷却水池(1)连通,热源侧(22)的热源进水管(221)和热源出水管(222)分别与中央空调热水箱(3)连通。
2.如权利要求1所述的一种长晶炉与中央空调回水温控系统,其特征是还设有纯水 系统(4),纯水系统(4)的纯水进水管(41)与中央空调的热水箱连通,纯水系统(4)的纯水 出水管(42)与水源热泵机组(2)热源侧(22)的热源进水管(221)连通。
3.如权利要求1所述的一种长晶炉与中央空调回水温控系统,其特征是水源热泵机 组(2)的冷源侧(21)设有至少一个混温系统(5),该混温系统(5)的混温进水管分别与水 源热泵机组(2)冷源侧(21)的冷源进水管(211)及冷源出水管(212)连通,混温系统(5) 的混温出水管与水源热泵机组(2)冷源侧(21)的冷源进水管(211)连通。
4.如权利要求3所述的一种长晶炉与中央空调回水温控系统,其特征是水源热泵机 组⑵冷源侧(21)的冷源出水管(212)位于混温系统(5)和长晶制程冷却水池(1)之间 段为曲折状弯管。
专利摘要本实用新型公开了一种长晶炉与中央空调回水温控系统,长晶制程冷却水池用来容置供长晶炉冷却用的长晶炉冷却水,水源热泵机组包括冷源侧和热源侧,其冷源侧设有冷源进水管和冷源出水管,其热源侧设有热源进水管和热源出水管,冷源侧的冷源进水管和冷源出水管分别与长晶制程冷却水池连通,热源侧的热源进水管和热源出水管分别与中央空调热水箱连通,本实用新型通过水源热泵机组将长晶炉冷却水降温的同时利用这部分热量给中央空调热水箱内的热水进行加温,即通过 能量互换就有效节省了长晶炉冷却水因冷却所需的能量和中央空调热水箱中热水因加热所需的能量,节约了电能和柴油的消耗,降低了生产成本。
文档编号F24F3/06GK201603417SQ20092025525
公开日2010年10月13日 申请日期2009年11月20日 优先权日2009年11月20日
发明者徐新华, 李 杰, 邹飞, 郑宗杰 申请人:昆山中辰矽晶有限公司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留言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精彩留言会获得点赞!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