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种冷风机的制作方法

文档序号:4686717阅读:522来源:国知局
专利名称:一种冷风机的制作方法
技术领域
本实用新型涉及一种冷风机,特别涉及一种适用于大型厂房的水帘式冷风机。
背景技术
由于部分大型厂房中的工作温度较高,而普通民用空调又无法满足降温需求,因 此就需要大换气量、送风面积大的大型制冷风机。现有技术中,通常使用水帘式降温系统以 及环保空调系统对大型厂房进行降温。其中,水帘式降温系统是指,在厂房一个墙壁上开 始一个换风机窗口,再在其相对的墙壁开设一个与该窗口相对的水帘窗口,通过风机转动, 使厂房内产生负压,外部空气则穿过水帘进入厂房内,在水分蒸发吸热的作用下,达到降温 的目的,但是由于水帘窗口处过风速度较慢,故为了保证厂房内达到降温需求,就需要使用 大面积水帘,因此,使得整个厂房内的相对湿度很高,通常为80-95 %至上,对于一些对相对 湿度要求较高的厂房,如电子厂、皮革厂、制衣厂、食品厂和毛纺厂等,均需将厂房相对湿度 控制在一定比例以下,故不能使用该降温系统;此外,目前的环保空调系统通常呈一个立方 体,其四个侧壁上分别设有水帘,立方体内部向外鼓风,经过降温的风穿过水帘,达到对厂 房降温的需求,但是由于鼓风速度无法得到明显提高,因此送风量很难得到保证,此外为了 满足降温需求,该降温系统仍需要较大面积的水帘,整个厂房中的相对湿度仍在80%以上, 不能满足部分特殊厂房对相对湿度的要求。

实用新型内容本实用新型是为了克服上述现有技术中缺陷,提供一种在满足送风量和降温效果 的同时,能够显著降低厂房内相对湿度的冷风机。本实用新型提供一种冷风机,包括一内部设有风机的壳体,挂设于所述壳体前端 的水帘,所述壳体后端设有一风箱,所述风箱后端开设一面积小于所述壳体后端面积的进 风嘴。上述技术方案中,所述壳体后端面面积为所述进风嘴面积的2-4倍。上述技术方案中,进风嘴端口处连接有可上下和/或左右转动的叶片。上述技术方案中,所述水帘表面呈蜂窝状。上述技术方案中,所述水帘表面上蜂窝结构的波高为5-10mm。上述技术方案中,所述水箱连接于所述壳体下部。上述技术方案中,所述水箱下部各脚处设置滚轮。 上述技术方案中,所述水箱内设有一水泵,所述水泵将所述水箱中的水泵送至所 述水帘上端。上述技术方案中,所述水箱内进水口处设有一过滤网;所述水箱内进一步设有一 控制进水量的浮球阀。上述技术方案中,壳体上设有一控制面板,并控制所述风机的运转。本实用新型具有以下有益效果[0015](1)本实用新型中通过在风机进风朝向的壳体后端设置一个进风嘴面积较小的风 箱,使得进入风机内部的气流更加集中,随着气流流动路径截面面积的骤减,进入风机的气 流速度明显增加,从而使得风机吹出的风速大大增加,保证送风量的同时,使得送风距离可 达30米以上;同时本实用新型中的冷风机中仅单面设有水帘,在提高送风量的前提下,不 仅能满足降低厂房温度的需求,而且实现了有效降低厂房中相对湿度的目的,可将厂房相 对湿度控制在75%以下。(2)本实用新型的另一优选实施方式中,水帘采用蜂窝状结构,相对于现有的平板 式水帘结构,可以大大增加水分与气流的接触面积,使得热交换更加充分,不仅可以提高降 温效率,而且避免水帘周围空气相对湿度过大的情况。

图1是本实用新型中冷风机侧后方立体透视图;图2是图1中冷风机壳体内风机结构示意图。结合附图在其上标记以下附图标记1-冷风机壳体,11-密封连接壳体,2-水帘,3-风箱,31-进风嘴,32-叶片,4_水 箱,41-水箱内过滤网,42-浮球阀,43-微型水泵,44-支撑脚架,5-控制面板,6-滚轮,7-风 机,71-风机扇叶,72-转动轴承,73-V形皮带,74-风机电机,75-电机调整螺栓,76-风机
^K O
具体实施方式
以下结合附图,对本实用新型的一个具体实施方式
进行详细描述,但应当理解本 实用新型的保护范围并不受具体实施方式
的限制。应当说明的是,本实用新型中出现的前、 后、上、下等方位限定词均以附图中所示位置为参考,以便更清晰理解其结构,并不限定本 实用新型技术方案的保护范围。如图1冷风机,包括一内部设有风机7的冷风机壳体1,所述壳体1前端(风机7 出风朝向的一端)挂设一个水帘2,该水帘2通过一密封连接壳体11固定在所述壳体1上, 从而保证壳体1内由风机7吹出的风均通过水帘2吹出。所述壳体1后端密封连接一个风 箱3,所述风箱3后端(与所述壳体1内风机7相对的一端)开设一进风嘴31。接下来对 水帘2和风箱3作进一步说明。所述挂设于所述壳体1前端的水帘2表面具有蜂窝状结构,其蜂窝结构的波高为 5-10mm。通过采用蜂窝状结构的水帘2,可以大大增加水帘2与气流的接触面积,即为水与 空气的热交换提供最大的蒸发表面积,同样大小的水帘,本实施例中蜂窝状水帘2的蒸发 表面积是传统平板式水帘的100倍左右。所述风箱3沿进风方向的截面呈一梯形,即所述进风嘴31的面积小于所述壳体1 后端,优选所述壳体1后端面面积为所述进风嘴31面积的2-4倍,当风机7转动后风箱3 内产生负压,外界空气则通过狭窄的进风嘴31高速流入冷风机内。本实施例中,优选在进 风嘴31处设有可以上下、左右分别转动的叶片32,通过控制叶片32的朝向,可以改变吸入 气流的流向,并最终控制冷风机送风朝向,根据需要对需要降温的区域进行重点制冷。本实施例中,所述壳体1下部设置一个水箱4,所述水箱4内设有一个微型水泵
443,通过输水管路将水泵送至所述水帘2上端,从而使水沿水帘2表面均勻地向下流淌。在 所述水箱4中的进水口处设置一块过滤网41,以过滤掉水中的杂质、颗粒,避免污染水箱4, 并通过一个浮球阀42控制进水量,此处浮球阀42为现有技术,且非本实用新型保护重点, 故此不赘述。为了保证水箱4的稳固,在水箱4四周固定有支撑脚架44 ;此外,在所述水箱 4下部四脚处设置滚轮6,以方便移动本实施例中的冷风机。如图2所示本实施例中的风机7结构,主要有旋转扇叶71,以及通过V形皮带73 带动所述扇叶71旋转的电机74组成,所述V形皮带73的一端套紧在所述扇叶71轴心处 的转动轴承72上,另一端套紧与电机74的转轴上,所述扇叶71转动连接在风机架76上, 所述电机74通过电机调整螺栓75固定在所述风机架76上。此外,为了方便对冷风机进行操控,在冷风机壳体1上设有一控制面板5,从而实 现对冷风机风速、进风嘴叶片32转动方向的控制。接下来对水帘冷风机的工作原理进行说明,其主要利用“水蒸发吸收热量”这一自 然的物理现象,即是水在重力的作用下,从上往下流,水帘通常为纸制,水在水帘纸波纹状 的纤维表面形成水膜,当室外的干热空气被风机抽吸穿过水帘纸时,水膜中的水会吸收空 气中的热量后蒸发,带走大量潜热,使经过水帘纸的空气温度降低,经过这样处理后的凉爽 空气通过风机带入室内。同时在冷却过程中,清除室外空气中之粉尘废气、增加进气含氧 量,使室内空气更为清新,品质更佳。对比例将本实用新型中冷风机的制冷效果与现有技术中的水帘降温系统和环保空调系 统的制冷效果以及其他各性能进行比较。操作条件为在50000平米,室温为33°C的厂房中,厂房内相对湿度为65-75%,分 别放置将本实用新型中冷风机、水帘降温系统和环保空调系统,经过相同时间后,观察各个 降温装置的降温效果。见下表1。表 1 通过上表1的性能效果对比可见,相对于现有技术,本实用新型中的冷风机,不仅 具有较好的制冷效果和送风量,而且可以保证厂房内湿度处于较低比例,从而满足对电子 厂、皮革厂、制衣厂、食品厂、手袋厂、饰品厂和毛纺厂等对湿度有苛刻要求的特殊厂房的制 冷。此外,还可看出,本实用新型中的冷风机不受厂房条件的限制,而且同时可以保证厂房 内空气的清新洁净。由上可见本实用新型中的冷风机具有结构简单、降温快、价格低、耗电 少、换气量大、净化空气、使用寿命长,阻力损失小、便于自立支撑安装、运行稳定可靠、人体 感觉舒适等优点。以上公开的仅为本实用新型的一个具体实施例,但是,本实用新型并非局限于此, 任何本领域的技术人员能思之的变化都应落入本实用新型的保护范围。
权利要求一种冷风机,包括一内部设有风机的壳体,挂设于所述壳体前端的水帘,其特征在于所述壳体后端设有一风箱,所述风箱后端开设一面积小于所述壳体后端面积的进风嘴。
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冷风机,其特征在于所述壳体后端面面积为所述进风嘴面 积的2-4倍。
3.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冷风机,其特征在于进风嘴端口处连接有可上下和/或左 右转动的叶片。
4.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冷风机,其特征在于所述水帘表面呈蜂窝状。
5.根据权利要求4所述的冷风机,其特征在于所述水帘表面上蜂窝结构的波高为 5-10mmo
6.根据权利要求1至5任意一项所述的冷风机,其特征在于所述水箱连接于所述壳 体下部。
7.根据权利要求6所述的冷风机,其特征在于所述水箱下部各脚处设置滚轮。
8.根据权利要求6所述的冷风机,其特征在于所述水箱内设有一水泵,所述水泵将所 述水箱中的水泵送至所述水帘上端。
9.根据权利要求6所述的冷风机,其特征在于所述水箱内进水口处设有一过滤网;所 述水箱内进一步设有一控制进水量的浮球阀。
10.根据权利要求1至5任意一项所述的冷风机,其特征在于壳体上设有一控制面 板,并控制所述风机的运转。
专利摘要本实用新型公开了一种冷风机,包括一内部设有风机的壳体,挂设于所述壳体前端的水帘,所述壳体后端设有一风箱,所述风箱后端开设一面积小于所述壳体后端面积的进风嘴。本实用新型中的冷风机具有结构简单、降温快、价格低、耗电少、换气量大、净化空气、使用寿命长,阻力损失小、便于自立支撑安装、运行稳定可靠、人体感觉舒适等优点。
文档编号F24F6/00GK201652669SQ20092027082
公开日2010年11月24日 申请日期2009年11月30日 优先权日2009年11月30日
发明者李雪山 申请人:李雪山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留言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精彩留言会获得点赞!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