柴煤两用炉的制作方法

文档序号:4700197阅读:2434来源:国知局
专利名称:柴煤两用炉的制作方法
技术领域
本实用新型涉及一种民用炉具,尤其是一种能够以柴、草或煤炭作燃料的柴煤两 用炉。
背景技术
目前,现有技术的柴煤两用炉因为燃烧充分和燃料来源广泛是它的优点。但由于 结构不尽合理,主要存在以下不足1、现有技术的柴煤两用炉的炉芯和炉桥都是固定在炉 内的,这些部件尤其容易损坏,固定的炉芯和炉桥不容易更换,给使用者带来不便。2、不设 有安全护网和水箱,在使用中炉壳温度很高,当人体接触到炉壳的时候容易被烫伤,这种设 计的柴煤两用炉既不安全又浪费热能。
发明内容为了克服现有技术的柴煤两用炉存在上述的不足。本实用新型提供一种能方便更 换炉芯、炉桥并且安全、节能的柴煤两用炉。本实用新型解决其技术问题所采用的技术方案是它是由排烟管、排烟口、聚火 圈、炉口、炉盖、风孔、火腔、水箱、进水口、出水口、料盖、料槽、护网、炉壳、炉桥柄、风量柄、 灰屉、风量板、风门、炉桥、炉芯托盘、灰箱、灰箱台板、进风管、下炉芯、上炉芯、风道;等主要 部件构成。火腔底部固定在炉壳的上端,炉壳下端固定在灰箱台板的上面,灰箱台板固定在 灰箱上。所述的火腔外围设有水箱,利用火腔的热量给水箱加热,使在炊事或取暖的同时 能够用上热水;水箱设有进水口和出水口,用于随时加水、放水;水箱内设有排烟管,排烟 管的一端是排烟口并与火腔相通,排烟管的另一端申到水箱外侧,火腔内产生的废烟由排 烟管排出。火腔顶部设有活动的炉盖,火腔的中央是炉口,为了延长火焰在炊具底部的停留 时间,在炉口的外围设有圆筒形聚火圈。所述的炉壳为方形桶,炉壳外围设有护网,可以防止人体直接踫到炉壳时被烫伤; 炉壳内设有下炉芯和上炉芯,上炉芯是上小下大的筒形锥体,其上端为炉口并固定在火腔 的中央,下端与下炉芯的上端相对齐,在上炉芯的上半部环周开有多个间距相等的风孔。下 炉芯的外层是上下直径相等的圆筒形,其内层是上小下大的筒形锥体,内、外层之间平均厚 度为20mm至30mm,用耐火材料制成。圆筒形的下炉芯装在方形桶的炉壳内,其外圆与炉壳 的对角配合形成三角形空间作为进风管。炉壳与上炉芯互相间隔形成风道,进风管、风道、 风孔与炉芯内相通,进风管下端与灰箱相通,利用炉芯内的热量使风道中的空气受热,空气 受热后产生风力通过风孔给炉芯内增氧助燃。所述的灰箱台板中央开有一方形孔并与炉壳底端对齐,为了便于更换炉芯,在灰 箱台板的下面设有一个与灰箱台板活动连接的炉芯托盘,炉芯托盘中间开有圆孔并与下炉 芯内圆相对齐。炉芯托盘下面设有风门,风门里面设有带柄的炉桥,风门下面设有带柄的风 量板。灰箱台板下面设有灰箱,灰箱里面设有灰屉。炉桥、风门兼作进风和排炉灰通道,调
3节风量板的开度即可控制火力大小和排放炉灰,炉灰通过风门落入灰屉。所述炉壳中部一侧设有倾斜的料槽便于添加燃料,料槽的上端设有料盖。本实用新型的有益效果是,炉壳外围设有护网,可以防止人体直接踫到炉壳时被 烫伤;利用火腔的热量给水箱加热,使在炊事或取暖的同时能够用上热水;炉芯托盘采用 活动连接,因此便于更换炉芯。这种设计的柴煤两用炉可以利用柴、草以及煤炭作燃料,它 既安全、节能又可以一炉多用,是一种比较实用的民用炉具。
以下结合附图对本实用新型进一步说明。


图1是本实用新型结构示意图。图2是本实用新型水箱俯视图。图3是本实用新型灰箱台板仰视图。图中1.排烟管、2.排烟口,3.聚火圈,4.炉口,5.炉盖,6.风孔,7.火腔,8.水 箱,9.进水口,10.出水口,11.料盖,12.料槽,13.护网,14.炉壳,15.炉桥柄,16.风量柄, 17.灰屉,18.风量板,19.风门,20.炉桥,21.炉芯托盘,22.灰箱,23.灰箱台板,24.进风 管,25.下炉芯,26.上炉芯,27风道。
具体实施方式
火腔(7)的底部固定在炉壳(14)的上端,炉壳(14)的下端固定在灰箱台板(23) 的上面,灰箱台板(23)固定在灰箱(22)上面。所述的火腔(7)的外围设有水箱(8),水箱⑶设有进水口(9)和出水口(10),水 箱⑶内设有排烟管(1),排烟管⑴的一端是排烟口⑵并与火腔(7)相通,排烟管⑴ 的另一端申到水箱(8)的外侧,火腔(7)顶部设有活动的炉盖(5),火腔(7)的中央是炉口 (4),在炉口(4)的外围设有圆筒形的聚火圈(3)。所术的炉壳(14)为方形桶,炉壳(14)外围设有护网(13),炉壳(14)内设有下炉 芯(26)和上炉芯(27),上炉芯(27)是上小下大的筒形锥体,用铸铁或钢板制成,其上端为 炉口(4),炉口(4)固定在火腔(7)的中央,上炉芯(27)的下端与下炉芯(26)的上端相对 齐,在上炉芯(27)的上半部环周开有多个间距相等的风孔(6),下炉芯(25)的外层是上下 直径相等的圆筒形,其内层是上小下大的筒形锥体,内、外层之间平均厚度为20mm至30mm, 用耐火材料制成,圆筒形的下炉芯(25)装在方形桶的炉壳(14)内,其外圆与炉壳(14)的 对角配合形成三角形空间作为进风管(24),炉壳(14)与上炉芯(26)互相间隔形成风道 (27),进风管(24)、风道(27)、风孔(6)与上炉芯(26)内相通,进风管(24)的下端与灰箱
(22)相通。所述的灰箱台板(23)的中央开有一方形孔并与炉壳(14)底端对齐,在灰箱台板
(23)的下面设有一个与灰箱台板活动连接的炉芯托盘(21),炉芯托盘(21)的中间开有圆 孔并与下炉芯(25)内圆相对齐,炉芯托盘(21)下面设有风门(19),风门(19)里面设有 带柄的炉桥(20),风门(19)的下面设有带柄的风量板(18),灰箱台板(23)下面设有灰箱 (22),灰箱(22)里面设有灰屉(17)。所述炉壳(14)的中部一侧设有倾斜的料槽(12),料槽(12)的上端设有料盖(11)。
权利要求一种柴煤两用炉,它包括排烟管(1)、排烟口(2)、聚火圈(3)、炉口(4)、炉盖(5)、风孔(6)、火腔(7)、水箱(8)、进水口(9)、出水口(10)、料盖(11)、料槽(12)、护网(13)、炉壳(14)、炉桥柄(15)、风量柄(16)、灰屉(17)、风量板(18)、风门(19)、炉桥(20)、炉芯托盘(21)、灰箱(22)、灰箱台板(23)、进风管(24)、下炉芯(25)、上炉芯(26)、风道(27);其特征是火腔(7)的底部固定在炉壳(14)的上端,炉壳(14)的下端固定在灰箱台板(23)的上面,灰箱台板(23)固定在灰箱(22)的上面,火腔(7)的外围设有水箱(8),水箱(8)设有进水口(9)和出水口(10),水箱(8)内设有排烟管(1),排烟管(1)的一端是排烟口(2)并与火腔(7)相通,排烟管(1)的另一端申到水箱(8)的外侧,火腔(7)顶部设有活动的炉盖(5),火腔(7)的中央是炉口(4),在炉口(4)的外围设有圆筒形的聚火圈(3),炉壳(14)外围设有护网(13),炉壳(14)内设有下炉芯(26)和上炉芯(27),其上端为炉口(4),炉口(4)固定在火腔(7)的中央,上炉芯(27)的下端与下炉芯(26)的上端相对齐,圆筒形的下炉芯(25)装在方形桶的炉壳(14)内,其外圆与炉壳(14)的对角配合形成三角形空间作为进风管(24),炉壳(14)与上炉芯(26)互相间隔形成风道(27),进风管(24)、风道(27)、风孔(6)与上炉芯(26)内相通,进风管(24)的下端与灰箱(22)相通,灰箱台板(23)的中央开有一方形孔并与炉壳(14)底端对齐,在灰箱台板(23)的下面设有一个与灰箱台板活动连接的炉芯托盘(21),炉芯托盘(21)的中间开有圆孔并与下炉芯(25)内圆相对齐,炉芯托盘(21)下面设有风门(19),风门(19)里面设有带柄的炉桥(20),风门(19)的下面设有带柄的风量板(18),灰箱台板(23)下面设有灰箱(22),灰箱(22)里面设有灰屉(17),炉壳(14)的中部一侧设有倾斜的料槽(12),料槽(12)的上端设有料盖(11)。
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柴煤两用炉,其特征是炉壳(14)为方形桶。
3.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柴煤两用炉,其特征是上炉芯(27)是上小下大的筒形锥 体,用铸铁或钢板制成,在上炉芯(27)的上半部环周开有多个间距相等的风孔(6)。
4.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柴煤两用炉,其特征是下炉芯(25)的外层是上下直径相等 的圆筒形,其内层是上小下大的筒形锥体,内、外层之间平均厚度为20mm至30mm,用耐火材 料制成。专利摘要一种柴煤两用炉。它是在炉壳的外围设有护网和在火腔外围设有水箱,有效地起到了隔热和安全防护作用,还能够在炊事或取暖的同时用上热水。炉壳上端固定于火腔下面,炉壳下端固定于灰箱台板上面。为了便于更换炉芯,在灰箱台板的下面设有一个与灰箱台板活动连接的炉芯托盘。炉壳与炉芯互相间隔形成助燃风道进风助燃,使炉内燃烧更加充分。炉壳内设有上炉芯和下炉芯,炉芯底设有炉桥和风量板,调节风量板可控制火力大小和排放炉灰。炉壳中部一侧设有料槽便于添加燃料。这样构造的柴草炉可以用柴草或煤炭作燃料,是一种比较安全和能够充分利用热能的民用炉具。
文档编号F24B1/191GK201748478SQ20102028358
公开日2011年2月16日 申请日期2010年8月3日 优先权日2010年8月3日
发明者周海生 申请人:周海生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留言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精彩留言会获得点赞!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