粉粒体材料的干燥装置的制作方法

文档序号:4599896阅读:243来源:国知局
专利名称:粉粒体材料的干燥装置的制作方法
技术领域
本发明涉及一种包括储存粉粒体材料的料斗、和向该料斗内供给加热了的气体的加热气体供给部的粉粒体材料的干燥装置。
背景技术
作为现有的粉粒体材料的干燥装置,其结构有将箱型加热部内配置了铠装加热器、管状式加热器等发热体的加热箱,连接到料斗的气体导入管道上(例如,参见下述专利文献1)。在这样的干燥装置中,其结构为驱动鼓风机等送风机构,将户外空气等气体导入上述加热箱内,使其在该加热箱内与发热体进行热交换并将升温了的加热气体导入料斗内,对料斗内所储存的粉粒体材料进行加热干燥。专利文献1 日本专利特开平9492176号公报但是,在上述结构的干燥装置中,由于是在箱型加热部内与气体进行热交换的结构,所以会使加热箱自身大型化而难以设置在料斗的气体导入口的附近,其结果,将产生热损失变大的问题。另外,为了防止加热箱内发热体的损伤,有必要向加热箱内导入较大风量的气体, 这从省电的观点来看期望得到改善。即,如果加热箱内所导入的气体的风量小的话,则可以认为该气体与发热体整体的接触不均勻,也就是,未与整体进行热交换,而该发热体的一部分接触后即顺着短路途径被导出,其结果,有时会产生该发热体局部过热的情形。因此,有必要导入比较大风量的气体。

发明内容
本发明鉴于上述实际情况,目的在于提供一种能够既减少供给料斗内加热气体的热损失、又省电的粉粒体材料的干燥装置。为了达到上述目的,本发明涉及的粉粒体材料的干燥装置包括储存粉粒体材料的料斗、和向该料斗内供给加热了的气体的加热气体供给部,其特征在于,所述加热气体供给部包括其一端具有供给气体的气体输入口,另一端与所述料斗内连通的细长形气体通道;和在该气体通道内沿着气体通道配置的线形加热器。在上述结构的本发明中,由于包括细长形气体通道、和具有沿着该气体通道被配置在该气体通道内的线形加热器的、加热气体供给部,所以,能够有效地对供给到料斗内的气体进行加热。也就是,经过细长形气体通道内的气体与线形加热器有效地接触,它们之间的热交换比内置有例如、铠装加热器及板式加热器、带散热风扇的加热器等发热体的加热箱等加热器更有效,能够有效地对该气体进行加热。这样,因为提高了加热效率,所以,与如上所述加热箱等加热器相比较,电容较小, 可以省电。另外,在现有的箱式加热器中,有加热器框体自身大型化、从该箱式加热器至料斗的气体导入口的气体路径变得较长的倾向。另一方面,根据上述结构的本发明,由于是将线形加热器配置在细长形气体通道内的结构,所以能够提高设置气体通道的自由度,可以将该气体通道的末端(另一端)设置在气体导入口附近,或者将该末端与气体导入口连接。因此,能够减少热损失。此处,上述粉粒体材料虽然是指粉体/粒体状的材料,但也包含微小薄片状或短纤维片状、长薄片状的材料等,作为该材料可以列举合成树脂材料等的树脂颗粒及树脂纤维片等、金属材料及半导体材料、木质材料、药品材料、食品材料等、加热干燥处理所需材料。在本发明中,也可以采用如下结构还包括温度传感器,对供给到所述料斗内的气体的温度进行检测;和控制部,对所述线形加热器进行控制,根据该温度传感器的检测温度,使得供给到该料斗内的气体的温度成为预先设定的指定温度。利用这样的结构,可以根据温度传感器的检测温度,将加热到指定温度的气体导入料斗内,能够有效地对料斗内的粉粒体材料进行加热。另外,由于是通过线形加热器对经过细长形气体通道内的气体进行加热的结构, 所以能提高应对性,能够提高温度控制的稳定性。也就是,因为用于对经过上述气体通道内作为加热对象的气体进行加热的发热体是线形的,所以,发热体自身的热容量变得较小,发热体自身的升温或降温则比较迅速。其结果,在如经过细长形气体通道内的气体的流量增减的情况、或因户外空气温度的变动及其他干扰而引起出口侧(料斗侧)的气体温度发生变动的情况下,随着其增减或变动也能够通过对线形加热器进行通电控制而使加热气体供给部出口侧的气体温度比较迅速地跟踪指定温度。也就是,难以发生过冲或下冲,能够将供给到料斗内的加热气体的温度控制在较为稳定的温度。因此,难以发生料斗内的粉粒体材料过热,或难以产生对粉粒体材料加热不充分,能够有效地实行加热干燥处理。另外,在本发明中,所述气体通道也可以形成螺旋状。根据这样的结构,既能够有效地对供给到料斗内的气体进行加热、又能够设法使之小型化。也就是,例如,与形成直管状的气体通道相比,既可利用因螺旋状气体通道而产生的紊流作用等来提高气体与线形加热器的接触效率,又能有效地使之小型化。另外,例如,与形成Z字形的气体通道相比,通过将气体通道形成螺旋状能够减少压力损失。在本发明中,也可以将所述气体通道沿圆周方向呈螺旋状地设置在所述料斗的外周上。根据这样的结构,能够将沿气体通道配置的线形加热器作为对料斗的外周进行保温或加热的加热机构来兼用。由此,能够更加有效地对储存于料斗内的粉粒体材料进行加热干燥。例如,与另行设置加热器来对料斗的外周进行加热的情形相比,能够省电。另外,对供给料斗内的气体进行加热的加热机构位于极其靠近料斗的位置,因而能更有效地减少热损失。另外,在本发明中,所述气体通道也可以是将管状构件弯曲成螺旋状的螺旋状管道单元。根据这样的结构,能够有效地使气体通道小型化,可以将该螺旋状管道单元附设在所述料斗的近旁。因此,既能减少热损失又便于维护保养。另外,在本发明中,也可以将所述气体通道的另一端设置成朝料斗下端部研钵状的内周壁开口,既在该内周壁上对该开口进行覆盖、又让从该开口排出的气体分散的多孔板沿着该内周壁。根据这样的结构,能够从气体通道另一端的开口分散并让加热的气体导入料斗内。另外,在本发明中,所述加热气体供给部也可以还包括被上下地设在所述料斗内的大致中央、且与所述气体通道的另一端连接的气体通气管,和设在该气体通气管下端部的气体排出口。根据这样的结构,经过料斗内上下设置的气体通道,能够从料斗内的下端部将加热了的气体供给料斗内。另外,既能够对料斗内的粉粒体材料通过从气体排出口排出的加热气体来进行加热,也可以利用来自该气体通气管外周的传热来进行加热。另外,在本发明中,也可以在上述加热气体供给部中设置对向料斗内供给的气体的流量进行调整的流量调整部。在这种情况下,还可以设置检测机构,以用于对显示料斗内粉粒体材料的加热干燥处理状态所规定的控制要素进行检测,根据检测机构的检测值由上述控制部对上述流量调整部进行控制,让供给的加热气体的流量增减,以使之成为适合该装置所进行的粉粒体材料的加热干燥处理的流量。例如,在供给上述加热气体的同时,对上述流量调整部进行控制,以使当上述检测机构的检测值超过预先设定的指定阈值的时候, 减少加热气体的流量;而当该检测值在阈值以下的时候,则增加加热气体的流量。作为上述控制要素可以列举随着料斗内粉粒体材料的加热干燥处理而变动的各种物理量,例如,时间、温度、湿度(露点)等。而且,作为检测这些控制要素的检测机构,只要是能够检测出这些物理量的变动的即可。另外,在本发明中,上述加热气体供给部还可以包括气体储存部、开闭阀及气体导入口。其中,气体储存部储存来自压缩空气源的气体;开闭阀设在将该气体储存部与所述料斗连通的管道上;气体导入口将经过该管道的气体导入到所述料斗内的下端部。利用上述控制部让上述开闭阀打开,且将上述气体储存部中的气体爆发性地导入上述料斗内并使该料斗内急速升压。涉及本发明的粉粒体材料的干燥装置,通过做成如上所述的结构,既能够减少供给料斗内加热气体的热损失,又能够省电。


图1是涉及本发明粉粒体材料的干燥装置的一实施方式的模式概要示意结构图;图2(a)是与图1中的X_X线向视对应的局部剖面概要俯视图,(b)是该干燥装置的料斗下部的局部断裂模式概要示意分解侧视图;图3(a) (C)是涉及本发明的粉粒体材料的干燥装置的其他实施方式的模式示意图,(a)是概要结构图,(b)是该干燥装置具备的加热气体供给部的模式示意结构图,(c) 是该加热气体供给部的热交换器的模式概要示意正视图;图4是适用于本发明粉粒体材料的干燥装置的加热气体供给部的一变形例的模式概要示意剖视图;图5(a) (C)是适用于本发明粉粒体材料的干燥装置的加热气体供给部的一变形例的各个模式概要示意结构图,(d)是适用于本发明粉粒体材料的干燥装置的气体导入口的一变形例的局部断裂模式概要示意放大纵向剖视图;图6(a)、(b)是涉及本发明粉粒体材料的干燥装置的另外的实施方式的各个模式概要示意结构图。标号说明1UAUBUC20、20A、20B、20C21223、3A、3B、3C、3D、3F、3G31、31C、31D、31E3IA3 IB32、32A、32B33383980
粉粒体材料的干燥装置料斗主体(料斗) 内周壁开口多孔板加热气体供给部
螺旋状气体管道(气体通道) 螺旋状管道单元(气体通道) 内直管(气体通道)
线形加热器气体温度传感器气体通气管气体排出口 CPU (控制部)
具体实施例方式下面,参照附图对本发明的实施方式进行说明。图1及图2是用于说明涉及第一实施方式的粉粒体材料的干燥装置的说明图。此外,在图1、图3 图6中,对让气体或粉粒体材料流通的管道(气体管道、粉粒体材料输送管道等)的一部分用实线来进行示意性的示出。另外,在图2(b)中,省略了后述隔热材料沈的图示。如图1所示,图例中的粉粒体材料的干燥装置1包括料斗部2、加热气体供给部3 及控制盘8。其中,料斗部2包括作为将粉粒体材料进行储存的储存槽的料斗主体20 ;加热气体供给部3将加热了的气体供给该料斗主体20。在料斗部2的投入侧(上方侧)设置着材料投入部5 ;在料斗部2的排出侧(下方侧)设置着材料排出部6。另外,在图例中,该干燥装置1被做成框架状,并被设置在下部具有小脚轮的机台 9上。料斗部2的料斗主体20由不锈钢或铝合金等金属材料制成,上部呈圆筒形状,下部呈倒圆锥形状;材料排出管20a与该料斗主体20的下端部耦合。在料斗主体20内部空间的下方侧部位设置着作为气流调整部的圆锥形状的先进先出伞20b,用于将储存的粉粒体材料从下部侧(下层侧)顺序流畅地排出。另外,倒圆锥形状的下部内周壁形成为研钵状,在该下部内周壁上设置着作为气体导入口的内周壁开口 21,用于将经加热气体供给部3加热的气体导入料斗主体20内(也参见图2(a))。该内周壁开口 21设在下部内周壁的下端近旁,即设在材料排出管20a的近旁。另外,如图2(a)所示,在该下部内周壁上设置着多孔板22,其将内周壁开口 21覆盖并沿着下部内周壁设置。在该多孔板22上开设着多个通气孔22a,这些通气孔22a的孔径做成可以使气体流经通过并能够阻止储存于料斗主体20内的粉粒体材料通过。从内周壁开口 21排出且供给料斗主体20内的加热气体,通过该多孔板22分散后供给料斗主体20。也就是,从内周壁开口 21排出的加热气体,一边沿圆周方向及上下方向朝多孔板22和被该多孔板22覆盖的下部内周壁之间的空间扩散,一边经多个通气孔2 被导入料斗主体20。此外,在图例中,虽然所示的通气孔22a的形状为圆形,但也可以是矩形、椭圆形、 深孔形、六边形等其他形状。另外,通气孔22a的排列状态也如图例所示,不只限于以俯视料斗主体20时的圆心为中心放射形地排列,也可以排列成锯齿形或并列形。并且,作为这样的多孔板,不只限于图例所示通过冲孔加工来形成多个通气孔,也可以是网眼形或网状的多孔板。另外,通气孔的孔径,根据粉粒体材料有时也包含背离平均粒径的微粉状之物,没有必要做成阻止这样的微粉状之物通过的孔径。并且,如图1所示,该多孔板22也可以设置成覆盖从下部内周壁的下端缘近旁直到下部内周壁的约1/3 1/2高度的部位,还可以设置成覆盖下部内周壁的大致整体。通过多孔板22覆盖下部内周壁的程度,根据形成研钵状下部内周壁的锥面的立体角、多孔板的数值孔径、孔径等,设定成使加热气体分散并供给至料斗主体20内大致整体即可。另外,也可以将料斗主体20的内周壁做成双重结构甚至断坡形状,以使多孔板22 的表面与料斗主体20的内周壁面大致成为齐平面;或者,使得多孔板22的表面要比料斗主体20的内周壁面段落状地位于外圆周侧。作为料斗主体20的圆筒形状上部侧的上端向上方开口,在该上端装拆自如地设置有用于将该开口气密封的盖体20c。在该盖体20c上设着朝料斗主体20内开口的气体排出口 23。在连接于该气体排出口 23的气体排出管的末端设置着集尘单元7。该集尘单元7包括作为捕捉包含于排出空气中的粉尘或尘埃等的集尘机构的集尘过滤器,和容纳所捕捉之物的灰尘容纳部等。作为这种集尘机构也可以采用气旋式过滤器或袋式集尘器等。此外,也可以采用在料斗主体20的上部外周壁上设朝该料斗主体20内开口的气体排出口,且将集尘单元7和末端连接的气体排出管与其连接的形式,来替代在盖体20c上设气体排出口 23的形式。在该料斗主体20的上部设着料斗材料传感器(水平指示器)24和温度传感器(材料层通过温度检测用传感器)25。其中,料斗材料传感器对用于检测储存于料斗主体20内的粉粒体材料的材料水平;温度传感器25作为检测机构对通过储存于料斗主体20的粉粒体材料层的气体温度进行检测。在本实施方式中,料斗材料传感器M虽然使用了通过根据是否有粉粒体材料从而利用臂部的摆动来进行限位开关的开/关操作,来检测料斗主体20内的材料水平是否为满水平、是否下降到指定水平的形式,但只要是能够检测出料斗主体20内的材料水平的, 任何形式的水平指示器均可。在本实施方式中,材料层通过温度检测用传感器25被配置成,在储存于料斗主体
720内的粉粒体材料储存到满水平的状态下,传感器25的检测部面对从该粉粒体材料的最上层部到将料斗主体20的上端部密封的盖体20c之间的空间。也就是,该材料层通过温度检测用传感器25测定储存于料斗主体20内的粉粒体材料层的上方空间(非材料储存空间)的环境温度。这些料斗材料传感器M及材料层通过温度检测用传感器25通过信号线等与设在后述控制盘8上作为控制部的CPU80连接。此外,在图例中,虽然例示了贯穿盖体20c来设置料斗材料传感器M及材料层通过温度检测用传感器25,但也可以设置成让它们贯穿料斗主体20的上部外周壁的形式。或者,还可以将材料层通过温度检测用传感器25设置成其检测部面对连接于气体排出口 23 的上述气体排出管内。在料斗主体20的外周设置着对该料斗主体20的外周壁进行保温或加热的料斗外周保温部30、26。在本实施方式中,料斗外周保温部由后述加热气体供给部3的螺旋状气体加热部30、和设在外周并将该螺旋状气体加热部30覆装的隔热材料沈构成。作为隔热材料沈可以是各种泡沫类(发泡类)隔热材料及纤维类隔热材料、树脂类隔热材料。或者,例如,也可以通过用多孔的聚氨酯泡沫、硅等粉末或玻璃纤维等纤维形成芯材,对该芯材用气密性金属膜等包装材料进行外包装并抽真空来形成真空隔热材料寸。材料投入部5设在盖体20c上。在本实施方式中,例示了对从储存粉粒体材料的材料储存桶11等材料储存部通过材料输送管12输送来的粉粒体材料进行收集的吸引式收
集器5 ο在该收集器5中,设置着与材料输送管12连接的材料输送管连接部、和连接有空气吸引管13的空气吸引管连接部,其中空气吸引管13的末端与作为鼓风机等材料输送用空气源的吸引机构相连接。在上述结构的材料投入部5中,根据来自料斗材料传感器M的材料要求信号,被设在控制盘8上的CPU80控制,例如,可以实行如下的收集、投入动作。如果来自料斗材料传感器M的材料要求信号(OFF信号)被输出,就驱动上述材料输送用空气源,或者,打开设在空气吸引管13上的开闭阀等。由此,材料储存桶11中所储存的粉粒体材料通过材料输送管12被送往收集器5,被收集于收集器5中并被投入料斗主体20内。也可以在来自料斗材料传感器M的材料要求信号被输出期间,持续地让上述材料输送用空气源驱动或将设在空气吸引管13上的开闭阀等打开,当该材料要求信号消失后,让其停止或关闭。或者,也可以让其在预先设定的指定时间驱动或打开。此外,也可以是这样的形式,在收集器5的下部设置滑动式阀门装置或翻板阀等开闭机构,通过对其进行开闭控制,将收集到收集器5中的粉粒体材料投入料斗主体20内。另外,不只限于吸引式输送的形式,也可以是设置压缩空气源来作为材料输送用空气源,用压力方式来输送到收集器5的形式。材料排出部6与设在料斗主体20下端部的材料排出管20a的下端部连接设置,在图例中对通过让阀门沿着与排出方向(排出管的轴向)相同的方向移动来进行下端排出口开闭的推闸板式的排气闸进行了显示。
在该排气间6上设置着连接有材料输送管14的材料输送管连接部,用于向设置在树脂成型机16等加工机械上的暂时储存料斗16a输送粉粒体材料。在该暂时储存料斗16a 上连接着空气吸引管15,在该空气吸引管15的末端设置着与上述同样的鼓风机等材料输送用空气源。另外,在该暂时储存料斗16a的材料投入储存管上附设着成型机侧材料传感器 16b。在上述结构的材料排出部6中,根据来自成型机侧材料传感器16b的材料要求信号,用设在控制盘8上的CPU80来进行控制,例如,可以实行如下的排出动作。如果来自成型机侧材料传感器16b的材料要求信号被输出,就打开排气闸6,驱动上述材料输送用空气源,或者,打开设在空气吸引管15上的开闭阀等。由此,通过排气闸6 从料斗主体20被排出的粉粒体材料,通过材料输送管14被送往暂时储存料斗16a,被收集于暂时储存料斗16a中并被投入到材料投入储存管内。被投入到该材料投入储存管中的粉粒体材料在树脂成型机16中将依次被加工为成型产品而可以被消耗(处理)。也可以在来自成型机侧材料传感器16b的材料要求信号被输出期间,持续地让上述材料输送用空气源驱动或将设在空气吸引管15上的开闭阀等打开,当该材料要求信号消失后,让其停止或关闭。或者,也可以让其在预先设定的指定时间驱动或打开。此外,在对上述材料投入部5的收集、投入动作和材料排出部6的排出、输送动作分别进行控制等情况下,也可以将成型机侧的空气吸引管15通过转换阀与收集器侧的空气吸引管13连接、并共同使用向收集器5输送材料用的空气源和向作为供给目的地的暂时储存料斗16a输送材料用的空气源。另外,作为材料排出部6,如果是通过信号线等与CPU80连接并进行排出控制(起动控制至开闭控制)的即可。例如,可以是旋转阀、翻板阀、滑动挡板及螺旋进给装置等。或者,也可以采用将计量容器固定在滑动挡板上并将能够对粉粒体材料的输送量进行计量的计量(斗)挡板作为材料排出部。 加热气体供给部3包括螺旋状气体加热部30、和既向该螺旋状气体加热部30供给气体又有流量调整部的气体供给部40。如图1和图2所示,螺旋状气体加热部30包括螺旋状气体管道31和线形加热器 32。其中,螺旋状气体管道31作为气体通道被设置成细长形的螺旋状沿圆周方向卷绕在料斗主体20的外周;线形加热器32具有插入该螺旋状气体管道31内的线形发热体(参见图 2(b))。如上所述,该螺旋状气体加热部30在本实施方式中,构成料斗外周保温部,且其线形加热器32也能够起到作为料斗外周保温部的加热机构的作用。如图2(b)所示,在该螺旋状气体管道31的末端连接着与料斗主体20的内周壁开口 21连通的连接部,在该连接部上设置着气体温度传感器33,用于检测该螺旋状气体加热部30出口侧的气体温度、即被导入料斗主体20内的气体的温度。如图1所示,在本实施方式中,螺旋状气体管道31被设置成以料斗主体20外周侧面的上端部近旁部位为基端,并沿料斗主体20的外周侧面被连续地配置在其上下大致整个;其末端与设在料斗主体20外周侧面的下端部近旁部位的上述连接部相连接。也就是, 在本实施方式中,螺旋状气体管道31被连续地配置在大致整个料斗主体20的圆筒形状的上部外圆周及倒圆锥形状的下部外圆周上。另外,在图例中,螺旋状气体管道31邻接的管道之间比较接近或者碰接地卷绕着。
该螺旋状气体管道31是将例如、内径约为4mm 30mm、管道长度约为Im IOm的铜管等弯曲成螺旋状而形成的。这样的螺旋状气体管道31的内径及管道长度根据导入料斗主体20内的加热气体的流量和料斗主体20的外廓形状进行设定即可。另外,该螺旋状气体管道31的基端部通过三向接头与后述气体供给部40的气体供给管41连接,该基端部便成为气体输入口。线形加热器32设置成例如,将线形发热体从设在螺旋状气体管道31的上述基端部的三向接头等的连接口将线形发热体插入,且将该连接口用该线形加热器32的接头部来密封。该线形加热器32的线形发热体为用绝缘材料将镍铬合金线等发热体覆盖的结构,且沿该螺旋状气体管道31的纵向配置在螺旋状气体管道31内。该线形加热器32的线形发热体可以从螺旋状气体管道31的上述基端部配置在整个螺旋状气体管道31纵向的全长上;也可以从上述基端部配置到例如至少超过约2/3部位。此外,该线形加热器32的线形发热体的口径可以是例如约数毫米。另外,该线形加热器32的线形发热体的长度只要不足螺旋状气体管道31的长度即可;也可以根据由粉粒体材料的种类及初始含水率等所设定的目标加热温度和该线形发热体自身的发热量的来进行设定。包含这些线形加热器32和螺旋状气体管道31的加热器(气体加热机构)可以将线形加热器32的线形发热体插入上述铜管内之后,再如上所述将铜管弯曲成螺旋状来形成。该螺旋状气体加热部30的线形加热器32根据气体温度传感器33的测定温度信号(检测温度),通过设在控制盘8上的CPU80来进行开关控制或PID控制等通电控制,以使供给料斗主体20内的加热气体的温度成为预先设定的指定温度。上述指定温度可以根据由粉粒体材料的种类及初始含水率等所设定的目标加热温度、料斗主体20的容量及向下道处理工序(树脂成型机16及设置在该树脂成型机16上的暂时储存料斗16a、其他加工机械等(未予图示))一次所排出的排出量等来进行设定,例如,可以设定为80°C 160°C。气体供给部40包括气体供给管41和流量调整阀。其中,气体供给管41将来自作为气体源的压缩空气源4的气体输送给螺旋状气体加热部30 ;流量调整阀配置在该气体供给管41的合适位置,对该气体供给管41所输送气体的流量进行增减。作为该流量调整阀可以是通过设在控制盘8上的CPU80能够进行开度控制的马达阀或隔膜阀等。流量调整部由该流量调整阀和CPU80构成。压缩空气源4可以是对例如被压气机等压缩机所压缩的空气通过后冷却器、排放分离器等进行储存的空气罐等。这样的压缩空气源4虽然也可以设置成该加热气体供给部 3专用的压缩空气源4,但是在设置有空压机的工厂中,因为一般是将上述压缩空气源4作为工厂设备来进行设置的,所以也可以利用该设备。此外,也可以设置用于对压缩空气源4进行压缩空气供给、遮断的电磁阀等的开闭阀。在一端连接于该压缩空气源4的气体供给管41上,从压缩空气源4向另一侧顺序地配置着调质处理单元41a、干燥器41b。作为调质处理单元41a,可以包括用于调整压缩空气(压缩机空气)压力的调节器、用于收集尘埃等的过滤器、用于收集液体烟雾状的油等的微型湿气分离器(油雾过滤器)O干燥器41b可以是用于使上述压缩空气适度干燥的、例如中空丝膜式的干燥器等简易型干燥器。经过该干燥器41b的压缩空气的露点可以是例如约-10°C _40°C的较低的露点。控制盘8具有时钟等计时机构及运算处理部,包括按照指定的程序对该干燥装置1的上述各种机器和各部分进行控制的CPU80,和通过信号线等分别与该CPU80连接的操作面板及存储部。上述各种机器、各种传感器等通过信号线等与CPU80连接。操作面板由用于对各种操作设定、后述的事先输入项目设定等进行设定、输入,或对各种设定条件、各种运行模式等进行显示的显示操作部构成。存储部由各种存储器等构成,对由操作面板的操作所设定或输入的设定条件及输入值、用于实行后述基本动作或上述投入动作及排出动作等各种动作的控制程序等各种程序、预先所设定的各种动作条件及各种数据表等进行存储。其次,对上述结构的本实施方式的干燥装置1所实行的基本动作的一个例子进行说明。〈材料初期投入工序〉在该干燥装置1起动等的时候,在料斗主体20内没有储存粉粒体材料(空状态) 的情况下,实行材料初期投入工序。S卩,如上所述,将来自材料储存桶11的粉粒体材料收集到作为材料投入部的收集器5中,且投入到料斗主体20内,直到来自料斗材料传感器M的材料要求信号消失。此外,在料斗主体20内储存有粉粒体材料的情况下,不实行该材料初期投入工序。〈初期运行工序〉将指定量的粉粒体材料储存到上述料斗主体20内之后,实行初期运行工序。该初期运行工序实行到让储存于料斗主体20内的粉粒体材料一直升温至指定的程度,并且至少根据位于下层部的排出量使粉粒体材料的加热干燥处理得以充分地进行(达到指定温度、水份率(含水率)为止)。它不是进行将粉粒体材料投入到料斗主体20内的动作和将粉粒体材料从料斗主体20内排出的动作的工序。在该初期运行工序中,将气体从气体供给部40供给螺旋状气体加热部30,且让线形加热器32起动,并将加热了的气体导入料斗主体20内。此时,由于加热气体供给部3的螺旋状气体加热部30设在沿料斗主体20的外周, 因而,一边防止料斗主体20散热一边对料斗主体20、也就是框体进行加热。另外,加热到了上述指定温度的加热气体经内周壁开口 21和多孔板22分散并供给到料斗主体20内。也就是,利用来自于由外周加热的料斗主体20内周壁的热传导、和由下端部所供给的加热气体,对储存于料斗主体20内的粉粒体材料进行加热干燥处理。由于导入上述加热气体,所以经过材料层的气体温度、即材料层通过温度检测用传感器25的检测温度将从大致室温(户外空气温度)的低温逐渐地上升。该材料层通过气体的温度,如果超过预先设定的指定阈值,也可以进行上述流量调整阀的变更控制,使向螺旋状气体加热部30供给的气体的流量减少。也就是,可以让导入料斗主体20内的加热气体的流量减少。这样,在本实施方式中,把经过上述材料层的气体的温度作为显示料斗主体20内粉粒体材料加热干燥处理状态的指定控制要素,根据该温度来推断粉粒体材料的加热干燥处理状态,且对导入料斗主体20内的加热气体的流量进行增减。上述指定的阈值,根据由粉粒体材料的种类及初始含水率等所设定的目标加热温度、料斗主体20的容量及向后道处理工序一次排出的排出量,实验性地或经验性地进行设定即可。例如,可以设定为40°C 120°C。另外,上述流量调整阀的开度控制,可以是这样的形式,当上述材料层通过温度超过上述阈值后,将开度逐渐地减小来进行控制,以使气体供给管41所输送气体的流量逐渐地减少直到低于阈值为止。另外,也可以设定气体供给管41所输送气体的下限流量。也可以如上所述,如果料斗主体20内所导入的加热气体的流量减少,热能就会被处于升温状态的料斗主体20内的粉粒体材料(尤其是上层部的粉粒体材料)夺取,经过上述材料层的气体的温度将逐渐地下降。而且,如果该气体的温度低于上述阈值,就对上述流量调整阀的开度进行变更控制,让向螺旋状气体加热部30供给的气体的流量增加。也就是,让导入料斗主体20内的加热气体的流量增加。此时,与减少时的情况同样,可以进行让流量逐渐增加的开度控制,也就是,可以是将流量调整阀的开度逐渐地增加的控制形式;也可以是立即变更为能够通过最大流量的开度的控制形式。在该初期运行工序中,在超过上述阈值之前,不进行流量的变更。初始设定时的最大风量的加热气体被导入料斗主体20内,可以使储存于料斗主体20的粉粒体材料迅速升
ilm ο另外,如果超过上述阈值,就判断已升温至指定的状态,且让导入的气体的流量减少。由此,可以节省能源。此外,实行该初期运行工序的时机,根据料斗主体20的容量及排出量、粉粒体材料的种类及条件(初始含水率)等实验性地或经验性地进行设定即可。或者,也可以是这样的形式,设置对储存于料斗主体20内材料层的最下层部的温度进行检测的温度传感器, 根据该温度传感器的测定温度信号(检测温度)来判别料斗主体20内最下层部的材料是否被加热干燥处理到了指定的状态,且通知初期运行工序结束。另外,也可以是这样的形式,当超过上述阈值的时候,让CPU80的定时器等计时机构开始计时,实行该初期运行工序直到经过指定时间。另外,在该初期运行工序中所进行的粉粒体材料的升温,不需要将储存于料斗主体20内的所有粉粒体材料都升温到全部一样的温度,只要从储存于料斗主体20内的粉粒体材料的最下部约4成 7成的粉粒体材料的温度升温到指定的温度即可。换言之,只要以下述形式实行该初期运行工序即可使各个层升温,至少在后述的连续运行工序开始之前,该连续运行工序之际则随时地,直到从最下层所排出的指定量粉粒体材料的加热干燥处理得以充分地进行为止,以便利用从料斗主体20的下部所导入的加热气体,在料斗主体 20内,形成自上层部向下层部逐渐升温的温度梯度。〈连续运行工序〉如上所述,实行了初期运行工序之后,如果运行准备好了,就转移到连续运行工序。
在该连续运行工序中,根据接收来自于设置在树脂成型机16上部的暂时储存料斗16a的成型机侧材料传感器16b的材料要求信号(OFF信号),进行上述排出动作;另外, 根据接收来自于料斗材料传感器M的材料要求信号(OFF信号),进行上述投入动作。由于该投入动作,例如大致室温的新的粉粒体材料被投入料斗主体20内,经过上述材料层的气体的温度将急剧下降,且低于上述阈值。当经过这样的上述材料层的气体的温度低于上述该阈值的时候,如上所述,就进行上述流量调整阀的开度变更控制,增加导入料斗主体20内的气体的流量。以下,同样地,也可以进行这样的控制,随着来自于料斗主体20的粉粒体材料的排出动作和将粉粒体材料投入料斗主体20的投入动作,如果经过材料层的气体的温度超过上述阈值,就减少导入气体的流量;如果经过材料层的气体的温度低于上述阈值,就增加导入气体的流量。如上所述,根据本实施方式的干燥装置1,不仅可以提高储存于料斗主体20内的粉粒体材料的加热干燥的效率,还能够节省能源。另外,在本实施方式中,因为是由插入线形加热器32的螺旋状气体管道31构成对供给料斗主体20内的气体进行加热的加热器,所以能够利用线形加热器32有效地对经过螺旋状气体管道31的气体进行加热。即,经过螺旋状气体管道31的气体与线形加热器32 的线形发热体可以有效地接触,它们的热交换与内置了例如铠装加热器或板式加热器、带散热风扇的加热器等发热体的加热箱等加热器相比效率更好,能够有效地对该气体进行加热。这样,因为能够提高气体的加热效率,所以与例如现有的加热箱等加热器相比,使用电容较小,且能够省电。并且,在本实施方式中,因为是将沿料斗主体20的外周侧面设置的螺旋状气体加热部30的螺旋状气体管道31的末端通过连接部与内周壁开口 21连接的结构,所以能够有效地降低热损失。并且,由于是通过线形加热器32对上述经过螺旋状气体管道31内的气体进行加热的结构,所以能提高应对性。即,因为用于对经过上述螺旋状气体管道31内作为加热对象的气体进行加热的发热体是线形的,所以发热体自身的热容量变得较小,发热体自身的升温或降温则比较迅速。其结果,随着经过螺旋状气体管道31内的气体流量的增减、或因户外空气温度的变动及其他干扰而引起出口侧(料斗侧)气体温度的变动,能够通过对线形加热器32进行通电控制而使螺旋状气体管道31出口(朝料斗主体20开口的内周壁开口 21)侧的气体温度比较迅速地跟踪指定温度。即,难以发生过冲或下冲,能够将导入料斗主体20内的加热气体的温度控制在较为稳定的温度。因此,难以发生料斗主体20内粉粒体材料过热,或难以产生对粉粒体材料加热不充分,能够有效地实行加热干燥处理。也就是,在采用现有的加热箱型的加热器,对供给料斗主体内的加热气体的流量实行增减控制的情况下,尤其是对比较小流量的气体进行加热的时候,可以认为被导入箱内的气体不会与箱内配置的铠装加热器等发热体进行整体地均勻地接触,也就是,不会进行整体的热交换,而仅与该发热体的一部分接触后就顺着短路途径被导出了。其结果,有时会产生该发热体局部过热,还可以认为会损伤该发热体。另外,在产生这样局部过热的状态下,如果增加流量,有时出口侧的温度会比指定温度更急剧地上升(过冲),可以认为难以稳定地进行温度控制(反之可以认为会产生同样的现象)。并且,在这样的加热箱型的加热
13器中,还可以认为从箱内向导出侧的管路导出的时候,压力损失将会变大。另一方面,根据上述结构的本实施方式的干燥装置1具备的螺旋状气体加热部 30,就能够防止上述现象发生。并且还有,在本实施方式中,因为加热气体供给部3的气体通道做成了螺旋状的螺旋状气体管道31,所以能更有效地对供给到料斗主体20内的气体进行加热。也就是,例如,与形成直管状的气体通道相比,既可利用因螺旋状气体管道31而产生的紊流作用等来提高气体与线形加热器32的接触效率,又能有效地使之小型化。另外,例如,形成Z字形气体通道的形式与这样的形式相比,也可以认为通过做成螺旋状气体管道31能够减少压力损失。另外,在本实施方式中,在料斗主体20的外周设置着成为料斗外周保温部的加热机构的螺旋状气体加热部30,该螺旋状气体加热部30的基端配置在料斗主体20的上部外周,另一方面,其末端配置在料斗主体20的外周下端部。因此,螺旋状气体管道31所输送的气体通过设在该管内的线形加热器32使料斗主体20的外周自上部侧向下部侧逐渐地升温到指定温度。其结果,例如,与将螺旋状气体加热部的基端和末端上下相反地配置的情况相比,对料斗主体20内尤其是下层侧的粉粒体材料,也就是,对有必要充分加热处理的粉粒体材料,能够利用来自于内周壁的热传导来有效地进行加热。并且,通过设置对这样的料斗主体20的外周进行保温或加热的料斗外周保温部, 因为能够防止来自料斗主体20的散热,所以可以让供给料斗主体20的加热气体的热能有效地来充当粉粒体材料的加热处理,且能够迅速有效地进行加热干燥处理。并且还有,如上述基本动作的例子那样,通过设置作为检测机构的材料层通过温度检测用传感器25,用于对显示料斗主体20内粉粒体材料加热干燥处理状态的指定控制要素进行检测,根据该温度传感器25的检测值利用CPU80对上述流量调整阀的开度进行控制,使导入料斗主体20内的加热气体的流量增减,可以更加省电。另外,通过增减这样导入的气体的流量,还可以防止因过热而引起的粉粒体材料的劣化(氧化、烧焦、分解、变色等)寸。此外,导入料斗主体20内的加热气体流量的增减,不只限于本基本动作这样的形式,可以采用各种形式。例如,也可以通过增减上述流量调整阀的开度,来替代增减供给气体的流量的形式,让气体供给管41在螺旋状气体加热部30的上游侧分岔成多根,在该分岔管中的至少一根上设置用CPU80可控的开闭阀,通过对该开闭阀进行开关控制,来增减经过多根分岔管的所有气体流量。在这种情况下,通过根据要求的流量的增减幅度及增减阶段等来设定这些分岔管路的根数及各管路的口径、开闭阀等阀径,还能够对供给气体的流量进行细微的增减。另外,在这种情况下,为了检测螺旋状气体加热部30出口侧的温度,防止用于控制的温度传感器33及线形加热器32损伤,可以构成这样的分岔管,当该装置起动的时候,经常使指定流量(例如,较小流量)的气体能够通过。或者,可以在设置上述多根分岔管路的形式中,在这些管路中的至少一根上增加设置上述同样的流量调整阀。另外,在本实施方式中,虽然把气体供给部40的气体源作为压缩空气源,但是也可以是在气体供给管41上设置通过过滤器等将户外空气导入的鼓风机的气体源。在这种情况下,替代户外空气导入的形式,也可以向螺旋状气体加热部30供给经过除湿的低露点的干燥气体。例如,也可以是这样的形式,通过具有吸附水份的吸附物等除湿单元,将作为气体供给空气源的鼓风机的上游侧(吸入侧)与连接于气体排出口 23的上述气体排出管连接,在该除湿单元中对从料斗主体20排出的气体进行除湿,在加热气体供给部3中进行加热,并循环地供给料斗主体20内。并且,也可以是这样的形式,在以上述气体源为鼓风机的情况下,设置对该鼓风机的输出频率进行变更的反相器,与上述同样地,按照指定的程序,用设在控制盘8上的 CPU80对该反相器进行控制,通过变更作为气体供给空气源的鼓风机的转数,来增减导入料斗主体20的气体的流量。也就是,可以由反相器来构成鼓风机的驱动马达的转数变更机构,由该反相器和CPU80来构成流量调整部。作为这样的反相器,例如,可以采用将由商业用驱动电源输入的交流电用变频器电路变换成直流电,且用反相器电路变换成指定输出频率及指定输出电压的交流电的、VVVF (可变电压、可变频率)型的反相器。作为这样的通过控制反相器来对鼓风机的驱动马达的转数变更进行控制的形式, 例如,也可以是这样的形式,每当上述材料层通过温度超过上述阈值,直到经过指定的时间低于上述阈值,都对各指定值减小反相器的输出频率。该指定值不只限于固定的值,也可以是这样的形式,扩大初期阶段的减幅,且逐渐地缩小减幅。或者,也可以是与其相反的形式。 另外,也可以设定好下限频率。另一方面,也可以是如果低于上述阈值,就对反相器的输出频率增加指定值的形式。虽然该增加时的指定值可以与减少时的形式相同,但是也可以是这样的形式,替代增加指定值,作为初始输出频率,当低于上述阈值的时候,让初始设定时的最大风量的加热气体导入。进一步地,作为增减鼓风机转数的形式,不只限于上述形式。例如,可以是这样的形式,通过对直流马达供给的电流进行变更控制,来增减鼓风机的转数;或者,以上述频率来替代设有旋转角检测机构的伺服马达的转数,在指定的形式中,通过对其进行增减从而使鼓风机的转数得以增减。此外,可以采用能够对鼓风机的转数进行变更控制的各种转数变更机构,来增减供给气体的流量。并且还有,作为导入料斗主体20内并进行加热的气体,不只限于户外空气(大气),也可以是氮气、氩气等气体及其他非活性气体。另外,如本基本动作例所示,替代根据作为上述控制要素的材料层通过气体的温度来对加热气体的流量进行增减控制的形式,也可以是时常供给指定量的加热气体的形式。并且,也可以用CPU80时常监视材料排出部6的排出动作,当不进行排出的时间超过预先设定的指定时间的时候,就停止加热气体的供给;另一方面,当进行下一个排出动作的时候,就实行让加热气体的供给重新开始的控制。据此,能够节省能源。并且还有,也可以不设覆盖气体导入口(内周壁开口)的多孔板,设置在材料排出管上有气体导入口的连接部,将螺旋状气体管道31的末端连接在该连接部上。另外,在本实施方式中,虽然为了便于料斗主体20的内部清扫和提高料斗主体20 内部的可储存容量而将料斗主体20的内周壁做成了大致光滑的面,但是例如为了对加热气体供给部3的粉粒体材料的加热处理进行辅助,或为了对料斗主体20进行加强等,也可以在料斗主体20的内部设置隔墙、加强筋及热传导风扇等。
并且,在本实施方式中,虽然例示了设置隔热材料沈以覆装在螺旋状气体加热部 30的外周,但是也可以不设置该隔热材料沈。其次,参照附图对涉及本发明的粉粒体材料的干燥装置的另一实施方式进行说明。图3是用于说明第二实施方式的粉粒体材料的干燥装置的说明图。此外,主要地对与上述第一实施方式的不同点进行说明,对于同样的结构附同样的标号,省略其说明或做简单说明。本实施方式的粉粒体材料的干燥装置IA主要是料斗部2A的料斗外周保温部及加热气体供给部3A的结构与上述第一实施方式不同。在本实施方式中,如图3(a)所示,例示了在料斗主体20A的外周设置外周加热器 27,且设置与上述同样的隔热材料沈用以覆装在该外周加热器27上而构成料斗外周保温部。另外,在本实施方式中,设置了用于对料斗主体20A的外周部的温度进行检测的料斗外周温度检测用传感器观。也就是,在上述第一实施方式中,虽然例示了把加热气体供给部的螺旋状气体加热部作为料斗外周保温部的加热机构来发挥作用,但是在本实施方式中,则是设置了料斗外周保温部专用的外周加热器的结构。外周加热器27,被设置成将圆筒形状的料斗主体20A的上部外周覆盖,并且将倒圆锥形状的下部外周覆盖,在本实施方式中,由一个电热圈构成上部侧;由二个电热圈构成下部侧。作为该外周加热器27如果是设置成覆盖料斗主体20A的外周的话,就也可以是其他面状加热器等任何东西。该外周加热器27,根据料斗外周温度检测用传感器观的测定温度信号(检测温度),利用CPU80来进行开关控制或PID控制等通电控制,以使料斗主体20A的外周(构成料斗主体20A的框体外周壁)成为预先设定的指定温度。上述指定温度可以根据进行加热处理并被加热到指定温度的粉粒体材料的目标加热温度等来设定,例如,可以设定为40°C 160 "C。这样,在本实施方式中,虽然与上述第一实施方式不同,料斗外周保温部的加热机构作为专用的了,但是可以根据料斗外周温度检测用传感器观的检测温度,通过对外周加热器27实行通电控制,能够节省能源。也就是,装置刚起动之后,因为料斗主体20A的框体自身及储存于其中的粉粒体材料的温度为室温,所以根据温度传感器观的检测温度被进行通电控制的外周加热器27的通电率处于比较高的状态。另一方面,由于通过后述加热气体供给部3A供给的加热气体,料斗主体20A内的粉粒体材料层的温度会逐渐地上升,料斗主体20A的外周温度也将逐渐地上升,所以就可以减少外周加热器27的通电率,能够节省能源。另外,在本实施方式中,也可以是这样的形式,替代上述第一实施方式中说明的内周壁开口及多孔板,如图3(b)所示,在材料排出管20a的下部设置加热气体供给部的连接部,在该连接部上设置朝料斗主体20A内(材料排出管20a)开口的气体导入口 21A。在该连接部上设置着材料层最下层部温度检测用传感器四。该材料层最下层部温度检测用传感器四是为了检测料斗主体20A内被加热干燥处理的粉粒体材料的最下层部的温度而设置的,根据该材料层最下层部温度检测用传感器四的测定温度信号(检测温度),来判别料斗主体20A内最下层部的材料是否加热干燥处理到了指定的状态。在这种情况下,例如,如果低于指定温度,就让排出或转移至下道处理工序延迟;为了达到指定温度,也可以实行对从后述加热气体供给部3A导入的加热气体的流量进行增减的控制。或者,也可以替代上述材料层通过温度检测用传感器25,把该材料层最下层部温度检测用传感器四作为用于检测以显示粉粒体材料的加热干燥处理状态为指定控制要素的温度的检测机构来掌握。在本实施方式中,如图3(b)所示,加热气体供给部3A包括螺旋状气体加热部30A 和与上述相同的气体供给部40。螺旋状气体加热部30A包括螺旋状气体管道31A和线形加热器32A。其中,螺旋状气体管道31A其末端通过三向接头被连接于材料排出管20a的上述连接部;线形加热器 32A具有沿该螺旋状气体管道31A配置的线形发热体。如图3(c)所示,这些螺旋状气体管道31A和线形加热器32A的结构,与上述第一实施方式一样,为在螺旋状气体管道31A内, 将线形加热器32A的线形发热体沿着该螺旋状气体管道31A的纵向进行配置的结构。在本实施方式中,不是将它们配置在料斗主体的外周,而是将它们配置在料斗主体20A的气体导入口 21A的近旁。也就是,在本实施方式中,把气体通道做成由管状构件弯曲成螺旋状的螺旋状管道单元31A,将该螺旋状管道单元31A设置在料斗主体20A的近旁。如图3(b)所示,通过三向接头等气体供给部40的气体供给管41被连接在该螺旋状管道单元31A的基端上。另外,在连接有螺旋状管道单元31A末端的三向接头上,设置着对该螺旋状管道单元31A出口侧的气体温度、也就是被导入料斗主体20A的气体温度进行检测的、与上述一样的气体温度传感器33,与上述一样,根据该气体温度传感器33的检测温度,用CPU80对线形加热器32A进行通电控制。根据这样的螺旋状气体加热部30A,与上述第一实施方式一样,也能够提高供给料斗主体20A的气体的加热效率,既可以省电,又能够让该气体的温度比较迅速地跟踪至指定的温度。另外,由于把气体通道做成由管状构件弯曲成螺旋状的螺旋状管道单元31A,所以能够有效地使气体通道小型化,且可以将该螺旋状管道单元31A附设在极其靠近料斗主体 20A的位置上来进行设置。因此,能够降低热损失的同时,还可以便于维护保养。在上述结构的本实施方式的干燥装置IA中,也可以实行与在上述第一实施方式中说明的干燥装置1 一样的各种动作,得到同样的效果。此外,在本实施方式中,虽然例示了将料斗外周温度检测用传感器观设置在料斗主体20A上部外周的形式,但是也可以是这样的形式,根据例如外周加热器27的设置个数, 对每个外周加热器27设置温度传感器,基于各温度传感器的检测温度来对各外周加热器进行控制(多点控制)。另外,也可以把外周加热器27沿料斗主体20A的上下方向进行分割并设置在多处,将温度传感器设在与其分别对应的部位,与上述一样地进行多点控制。并且,也可以实行这样的控制,当上述材料层通过温度超过上述阈值的时候,就停止给外周加热器27通电(给电);另一方面,当低于上述阈值的时候,则重新开始给外周加热器27通电。并且还有,如上述第一实施方式中说明的那样,也可以在利用CPU80来时常监视材料排出部6的排出动作,根据该排出动作来实行加热气体的供给控制的形式中,当不进行排出的时间超过预先设定的指定时间的时候,就停止加热气体的供给,该停止之后,即使再经过预先设定的指定时间也不进行排出的时候,就停止给外周加热器27通电。据此,能够节省能源。而且,也可以进行这样的控制,在进行下一个排出动作的时候,再重新开始加热气体的供给及给外周加热器27通电即可。另外,在本实施方式中,虽然例示了把外周加热器27和隔热材料沈设在大致整个料斗主体20A的外周侧面的上下,但是也可以只在料斗主体20A的下部外周设置外周加热器27,或者,不设外周加热器27而仅用隔热材料沈来构成料斗外周保温部。进而,也可以不设这些料斗外周保温部。并且,也可以设置覆装螺旋状气体加热部30A的螺旋状管道单元31A外廓的隔热材料,以防止散热。并且还有,替代将螺旋状管道单元31A的末端与设在材料排出管20a的连接部连接的形式,也可以是这样的形式,设置与上述第一实施方式同样的内周壁开口和多孔板,且将螺旋状管道单元31A的末端与该内周壁开口连接。其次,参照附图4对涉及本发明的粉粒体材料的干燥装置所适用的加热气体供给部的一变形例进行说明。此外,关于与上述各实施方式同样的结构,附相同的标号,省略其说明或做简单说明。另外,如图4所示,替代上述各实施方式中说明的加热气体供给部,将本变形例 (第一变形例)的加热气体供给部3B,与设在料斗主体2(K20A)(参见图1或图幻的气体导入口 21(21A)连接。涉及本变形例的加热气体供给部:3B的气体加热部30B,是不同于上述各实施方式中说明的包括螺旋状的气体通道的结构,而是包括细长形直管状的气体通道的结构。在图例中,气体加热部30B做成双重管结构的双重管状加热单元30B。该双重管状加热单元30B包括从与上述一样的气体供给部40供给气体的外管35、和配置了与上述一样的线形加热器32B的作为气体通道的内直管31B。外管35形成长的细长状,在纵向一端部的外周部具有连接着气体供给部40的气体供给管41的连接口 36,纵向两端部为开口的结构。该外管35的纵向一端部的开口被周围设置于内直管31B纵向一端部外周的轴环部34所密封。另外,该外管35的纵向另一端部的开口被设置有线形加热器32B接头部的密封盖37所密封。内直管31B与外管35 —样形成长的细长状,在纵向一端部(形成轴环部34侧的端部)设置着与上述一样的气体温度传感器33。根据该气体温度传感器33的检测温度,与上述一样地利用CPU80来对线形加热器32B进行通电控制(参见图1及图幻。另外,该内直管31B的一端部与上述气体导入口 21(21A)连接,且与料斗主体2(K20A)连通。该内直管31B沿外管35的纵向配置在沿外管35内,在该内直管31B的另一端与密封盖37之间设有空隙以形成气体输入口。此外,也可以在该另一端部及纵向的合适位置的外周面设置对其与外管35的内周面之间进行维持的支承部。线形加热器32B从该内直管31B另一端部的气体输入口插入。该线形加热器32B 沿着其纵向配置,一直到该内直管3IB纵向一端部的近旁部位。
在包括上述结构的双重管状加热单元30B的加热气体供给部:3B中,从设在该双重管状加热单元30B —端部上的连接口 36供给到外管35内的气体,经过外管35的内周面和内直管31B的外周面被输送至另一端部。此时,内直管31B的外周面可以通过配置在内直管31B内的线形加热器32B而被加热,且输送到上述内管外周空间的气体利用传热而得以升温。另外,输送到上述内管外周空间并到达另一端部的气体,从设在内直管31B另一端部的气体输入口导入内直管31B内,在该内直管31B内利用线形加热器32B进行加热,并到达连接于该双重管状加热单元30B —端部上的气体导入口 21 QlA),且被导入料斗主体 20(20A)。这样,根据涉及本变形例的加热气体供给部3B,由于气体通道形成直管状,所以与上述各实施方式中说明的各加热气体供给部相比,虽然体积大,但是由于双重管状加热单元30B为细长形的直管状,所以能够将其一端部设在料斗主体2(K20A)的气体导入口 21(21A)附近;或者仅通过例如连接部将该端部直接地与气体导入口 21(21A)连接,与上述各例一样,可以减少热损失的同时,还可以省电。也就是,由于双重管状加热单元30B为细长形的,所以能够提高其设置的自由度;可以将其末端(一端部)设在料斗主体2(K20A)的气体导入口 21(21A)附近,或者可以将其末端与气体导入口 21(21A)连接。因此,能够减少热损失。另外,由于能够对由气体供给部40供给的气体在双重管状加热单元30B的上述内管外周空间与内直管31B内的空间中进行加热,因而能够有效地对导入料斗主体2(K20A) 内的气体进行加热。此外,作为这样的加热气体供给部的气体加热部,不只限于图例所示的双重管状加热单元,也可以由细长直管状的单管(例如,仅图例中的内直管)来构成气体通道。或者,上述各实施方式中说明的各加热气体供给部包括的气体通道也可以是如本变形例的双重管结构。在这种情况下,只要双重管形成螺旋状即可。另外,在本变形例中,虽然例示了构成双重管结构的外管和内管的长度大致为相同的,但是不只限于这样的形式。例如,也可以将外管设置成从内管的纵向中途部位(例如,内管长度的约2/3 1/3的部位)直到另一端部侧为止的形式。据此,在内管的下游侧 (出口侧)将难以受到从外管的连接口导入的户外空气等升温前的气体的影响,不会妨碍加热效率。其次,参照附图5对涉及本发明的粉粒体材料的干燥装置所适用的加热气体供给部的其他变形例和气体导入口的一变形例进行说明。此外,关于与上述各实施方式和第一变形例相同的结构,附相同的标号,省略其说明或做简单说明。图5 (a)为涉及第二变形例的加热气体供给部3C的示意图。该加热气体供给部3C 替代上述各实施方式中说明的加热气体供给部,与设在料斗主体20 (20A)(参见图1及图3) 的气体导入口 21(21A)连接。该加热气体供给部3C包括气体供给部A、气体加热部30C及架桥防止机构。其中,气体供给部A具有让来自于作为气体源的压缩空气源4的气体通过的气体源侧供给管 41A ;气体加热部30C与该气体源侧供给管41A的末端连接;架桥防止机构设在该气体加热部30C的下游侧(气体导入口 21(21A)侧),以防止让加热气体爆发性地导入料斗主体 20(20A)内后而使料斗主体2(K20A)内急剧升压并对料斗主体2(K20A)内的粉粒体材料层产生冲击从而形成架桥。此外,在图中,标号43为在气体源侧供给管41A的合适位置配置的压力调整阀,在设置了兼作上述调质处理单元41a的压力调整阀用的调节器的情况下,也可以不设此压力调整阀。连接于气体源侧供给管41A末端的气体加热部30C做成与上述第一实施方式中说明的螺旋状气体加热部同样的螺旋状气体加热部30C。在该螺旋状气体加热部30C的螺旋状气体管道31C内,虽然省略了图示,但是配置着与上述相同的线形发热体。经过该螺旋状气体加热部30C被加热的气体的温度,由与上述相同的气体温度传感器33来进行检测,与上述一样,利用CPU80(参见图1及图⑴来对线形加热器进行通电控制。此外,温度传感器33的配置之处不只限于如图例那样设在螺旋状气体加热部30C 末端的形式,也可以设在后述贮气罐45下游侧的管道上。设在该螺旋状气体加热部30C下游侧的架桥防止机构包括贮气罐45和导入侧供给管42。其中,贮气罐45作为气体储存部,对来自于经螺旋状气体加热部30C加热的压缩空气源4的高压气体进行储存;导入侧供给管42设在该贮气罐45的下游侧。贮气罐45为能够储存加热高压气体的、耐压性且耐热性的罐。在该贮气罐45中, 设置着与螺旋状气体管道31C的末端连接并将气体导入的导入口 ;和连接于该贮气罐45下游侧的导入侧供给管42上的导出口。沿该贮气罐45的外周,与上述一样地配置着螺旋状气体加热部30C的螺旋状气体管道31C,另外,设置着与上述相同的隔热材料44以覆装其外周。这样,通过沿贮气罐45的外周,设置对贮气罐45的外周进行保温或加热的外周保温部,就能够有效地防止后述储存于贮气罐45内的高压加热气体的散热。与该贮气罐45的导出口连接的导入侧供给管42,形成如旁道路径那样的分岔,且在导入料斗主体2(K20A)之前合流,其末端与气体导入口 21 连通。在该导入侧供给管42的分岔管中的一部分管路(开关导入管路)4 上配置着由对该开关导入管路4 进行开关的电磁阀等构成的开闭阀46 ;在另一部分管路(节流导入管路)42b上配置着作为用于进行流量调整的流量控制阀的针形阀(节流阀)47。开闭阀 46按照后述的指定程序利用CPU80进行开关控制。如上述各实施方式中说明的那样,储存于料斗主体2(K20A)的粉粒体材料根据作为供给目的地的树脂成型机16等的要求排出指定的量,但在不进行该排出动作的情况下, 储存于料斗主体2(K20A)的粉粒体材料则不产生移动。尤其,在如上述基本动作例那样让加热气体的流量增减之形式的场合,可以省电,与时常供给大风量气体的现有通风式干燥装置相比,减少了加热气体的供给量。其结果,在较长时间不进行上述排出动作的场合,按照加热干燥处理的进展,根据粉粒体材料的种类,可以认为粉粒体材料彼此之间相互附着, 且凝固(架桥)成块。因此,在本变形例中,如下所述定期地让高压气体爆发性地导入料斗主体2(K20A) 内,以防止架桥现象的发生。在让高压气体爆发性地导入之际,首先,关闭设在开关导入管路4 上的开闭阀 46,并通过压力调整阀43 (或调质处理单元41a)将调整至预先设定的压力的高压加热气体储存到贮气罐45中。此时,可以调整好针形阀47,以使预先设定流量(较小流量)的加热气体借助节流导入管路42b而通过。由此,即使让高压气体储存于贮气罐45内,也能将气体输送到螺旋状气体管道3IC内,且检测螺旋状气体加热部30C出口侧的温度,可以防止用于控制的气体温度传感器33及配置在该螺旋状气体管道31C内的线形加热器等损伤。也就是,也可以预先调整好针形阀47,在让开闭阀46关闭之际,能够将指定量、指定压力的高压气体储存在到贮气罐45内,并且也可以预先调整好针形阀47,以使指定流量的气体得以通过。其次,如果打开设在节流导入管路42b上的开闭阀46,储存于贮气罐45内的高压气体就会爆发性地被导入料斗主体2(K20A)内,料斗主体2(K20A)内将急剧升压。其结果, 将会增加对储存于料斗主体20 (20A)内的粉粒体材料层的冲击,且会使粉粒体材料层产生变动。因此,能够防止粉粒体材料附着于料斗内壁及粉粒体材料的凝固(架桥)。也就是, 在不进行较长时间的排出动作的情况下,通过让气体爆发性地导入并使料斗主体2(K20A) 内急剧升压,能够粉碎料斗主体2(K20A)内粉粒体材料的凝固状态,或者可以事先防止凝固的发生。爆发性地导入上述高压气体的时机,例如,当材料排出部6(参见图1及图幻的排出动作超过预先设定的指定时间而不进行的时候,可以每当经过该指定时间就进行导入。上述排出动作也可以利用CPU80对作为材料排出部的材料排气闸6的开关动作进行监视。而且,也可以当进行排出动作的时候,起动CPU80的计时机构进行计时,直到进行下一个排出动作这期间,如果经过上述指定时间,就让加热了的高压气体爆发性地导入料斗主体2(K20A)内,其后,直到进行排出动作,重复实行每当经过该指定时间就让高压气体储存并爆发性地导入的动作。另外,也可以是如下的形式,例如,直到转移至上述连续运行工序,让设在开关导入管路4 上的开闭阀46处于打开状态,使经过开关导入管路4 的较大流量的加热气体导入料斗主体20 (20A)内。另外,也可以在上述连续运行工序中,到经过上述材料层的温度超过上述阈值时为止,让上述大流量的加热气体导入;另一方面,当超过上述阈值的时候,起动CPU80的计时机构进行计时,如果不低于上述阈值且经过上述指定时间,就关闭开闭阀46并让指定量的高压气体储存到贮气罐45内之后,打开开闭阀46并让加热了的高压气体爆发性地导入料斗主体2(K20A)内。也就是,替代对上述排出动作进行监视且实行高压气体的导入控制的形式,或者再加上根据材料层通过温度,来实行高压气体的导入控制。此外,作为如上所述定期地让高压气体爆发性地导入料斗主体2(K20A)内的时机控制不只限于上述例子,也可以是如下的形式,设置能够直接或间接地检测伴随料斗主体内的粉粒体材料的变动尤其是排出而引起的储存水平减少的检测机构,该检测机构的检测信号输出之后,直到下一个该检测信号输出这期间,每次超过上述指定时间,即以该指定时间的间隔,利用CPU80的控制定期地让高压气体爆发性地导入。作为上述检测机构可以列举作为上述材料排出部的材料排气闸6及检测材料层通过温度的温度传感器,或者设在树脂成型机16侧的材料传感器16b,还有能够检测料斗主体内粉粒体材料的储存水平减少的材料传感器。也可以采用其他的、各种检测机构。或者,替代利用这样的检测机构来监视料斗主体内粉粒体材料的变动的形式,也可以将高压气体爆发性地导入料斗主体2(K20A)内的间隔作为指定时间预先设定好,也就是,不论料斗主体内的粉粒体材料有无变动,都以预先设定的指定时间的间隔定期地让高压气体导入。据此,通过简单的控制就能够防止架桥现象的发生。另外,上述指定时间也可以根据粉粒体材料的种类等,以能够防止上述架桥现象发生的时间来实验性地或经验性地进行预先设定。变成凝固状态之前、即架桥产生之前,进行高压气体导入的时间即可。并且,贮气罐45的容量、即爆发性地导入气体的导入量、连通贮气罐45与料斗主体2(K20A)的导入侧供给管42的内径、爆发性地导入气体的压力、及因气体的导入而产生的料斗内的升压程度,根据储存于料斗主体2(K20A)的粉粒体材料的储存量和种类及料斗主体2(K20A)的容量等,将料斗主体2(K20A)内的粉粒体材料层设定成得以进行上述变动的程度即可。另外,该高压气体的导入也可以例如1秒以内或大致数秒瞬时地进行。并且还有,也可以让上述架桥防止机构起到作为上述流量调整部的作用。在这种情况下,也可以直到经过上述材料层的温度超过上述阈值为止将开闭阀46置于打开状态, 且让上述大流量的加热气体导入;另一方面,如果超过上述阈值,就关闭开闭阀46并让上述小流量的加热气体导入。此时,也可以监视上述排出动作,实行高压气体的导入控制。或者,也可以实行如下控制,当经过上述材料层的温度超过了上述阈值的时候就让流量减少, 并且让计时器开始计时,如果不低于上述阈值且经过上述指定时间,就导入高压气体;另一方面,在经过上述指定时间以前,当通过上述材料层的温度低于上述阈值的时候,则增加流量,并且重设计时器。另外,在本变形例中,虽然例示了导入侧供给管42形成如旁道路径那样的分岔的形式,但是也可以将开关导入管路4 和节流导入管路4 单个地与料斗主体20 (20A)的气体导入口 21(21A)连接。而且,还可以不设节流导入管路42b,而只设开关导入管路42a。图5(b)为涉及第三变形例的加热气体供给部3D的示意图。该加热气体供给部3D 也包括与上述第二变形例一样的架桥防止机构。此外,关于与上述第二变形例一样的结构及动作,省略其说明或做简单说明。另外,该加热气体供给部3D替代在上述各实施方式中说明的加热气体供给部,与设在料斗主体2(K20A)的气体导入口 21(21A)连接。该加热气体供给部3D其气体加热部的结构与上述第二变形例不同。在本变形例中,在气体源侧供给管41A与导入侧供给管42A之间,配置着上述第二变形例中说明的螺旋状气体加热部30A、或上述第一变形例中说明的双重管状加热单元 30B。另外,在连接于该气体加热部30A(30B)下游侧的导入侧供给管42A的开关导入管路4 上,替代开闭阀,配置着三向转换阀46A。在该三向转换阀46A的一连接口上,连接着外周设置了与上述同样的贮气罐45A。也就是,在本变形例中,其结构为在贮气罐45A的外周不设螺旋状气体管道,而仅设作为罐外周保温部的隔热材料44。此外,也可以是如下形式,在贮气罐45A的外周设置如上述第二实施方式中说明的外周加热器,在其外周上设置隔热材料来构成罐外周保温部。三向转换阀46A的其余两个连接口分别与开关导入管路4 的上游侧及下游侧连接。
与上述一样,该三向转换阀46A按照指定的程序利用CPU80进行转换控制,进行让压缩空气源4与贮气罐45A连通的气体储存状态、和让贮气罐45A与气体导入口 21 (21A) 连通的气体导入状态的转换。与上述一样,通过该转换控制,能够让高压气体储存在贮气罐 45A内,且让该储存的高压气体爆发性地导入料斗主体2(K20A)内。在上述结构的加热气体供给部3D中,也可以实行与上述第二变形例同样的动作; 与上述一样,能够防止架桥现象的发生。此外,在本变形例中,虽然例示了将三向转换阀46A配置在开关导入管路4 上, 贮气罐45A连接在其一连接口上,但是也可以是如下的形式,不设置三向转换阀46A,而在贮气罐45A上设置气体的导入口和导出口并将它们与开关导入管路4 连接,且在其导出口的下游侧设置与上述第二变形例同样的开闭阀。据此,通过对该开闭阀进行开关控制,就能够实行将高压气体储存到贮气罐45A中、和将高压气体爆发性地导入料斗主体2(K20A) 内的转换。图5(c)为涉及第四变形例的加热气体供给部3E的示意图。该加热气体供给部3E 也包括与上述第三变形例一样的架桥防止机构。此外,关于与上述第二变形例一样的结构及动作,省略其说明或做简单说明。另外,该加热气体供给部3E不但设有上述各实施方式中说明的加热气体供给部, 而且还与设在料斗主体2(K20A)的气体导入口 21(21A)连通连接。也就是,涉及本变形例的加热气体供给部3E不但设有上述各实施方式中说明的加热气体供给部,而且还是作为架桥防止机构专用而设置的。涉及本变形例的加热气体供给部3E其气体加热部的结构与上述第二变形例不同。S卩,在本变形例中,作为加热气体供给部3E的气体加热部30D,是在贮气罐45B内配置铠装加热器及板式加热器等发热体的结构。在上述结构的加热气体供给部3E中,也可以实行与上述第二变形例同样的动作; 与上述一样,能够防止架桥现象的发生。此外,在上述第二变形例和第三变形例中,虽然替代上述各实施方式中说明的加热气体供给部,采用了设置包括架桥防止机构的各加热气体供给部的形式,但是也可以与上述第四变形例一样,不但设置上述各实施方式中说明的加热气体供给部,而且还将这些第二变形例和第三变形例中说明的加热气体供给部作为架桥防止机构专用的加热气体供给部来进行设置。在这样的情况下,也可以在上述各实施方式中说明的气体导入口的上游侧,将第二变形例至第四变形例中说明的加热气体供给部和上述各实施方式中说明的加热气体供给部并列地分别连接;或者,另行设置第二变形例至第四变形例中说明的加热气体供给部专用的气体导入口。另外,在这种情况下,这些第二变形例至第四变形例中说明的加热气体供给部也可以作为架桥防止机构,以上述指定的形式只让加热了的高压气体爆发性地导入。另外,从供给料斗主体2(K20A)加热气体温度的稳定性的观点来看,虽然希望像上述第二变形例至第四变形例那样,在贮气罐的上游侧设置气体加热部,但是也可以是如下的形式,例如,包含上述第一变形例,替代各实施方式中说明的加热气体供给部的气体供给部40,在这些气体加热部30(30A、30B)的上游侧设置作为储存压缩空气的储存部的贮气罐、将压缩空气供给该贮气罐的压缩空气源、及与上述同样地设在该贮气罐下游侧的开闭阀。在这种情况下,上述气体加热部为包括螺旋状气体通道的场合,为了使螺旋状气体管道出口侧的加热气体的温度变成稳定的指定温度,可以将螺旋状气体管道的管道长度充分地弄长。另外,为了减少高压气体的压力损失,也可以设定管道口径及管道的曲率等。图5(d)为上述各实施方式或各变形例中说明的加热气体供给部的末端所连接的气体导入口的一变形例的示意图;尤其是适用于包括上述第二变形例至第四变形例中说明的加热气体供给部3C、3D、3E的干燥装置的气体导入口的示例图。在本变形例中,在料斗主体20B的下端部,设置连接有导入侧供给管42、42A (或者气体供给管41)的气体导入连接部48 ;在该气体导入连接部48上设置着气体导入口 21B。该气体导入连接部48设置成其内侧具有收纳设于料斗主体20B下端部的材料排出管20d的空间,在材料排出管20d的外周及下端周边之间形成加热气体可流通的间隙,以将材料排出管20d包围。这些间隙发挥气体导入口 21B的功能。也就是,气体导入部做成将短管状的材料排出管20d收纳并由该材料排出管20d和气体导入连接部48构成双重管的结构。在上述结构的气体导入部中,经供给管42、42A(或者气体供给管41)供给的加热气体(高压气体),经过材料排出管20d的周围从材料排出管20d的下端被导入料斗主体 20B内。也就是,能够让加热气体从材料排出管20d的整个下端周边朝材料排出管20d的内侧导入。由此,与上述各实施方式中说明的各气体导入口 21、21A相比,既能够减少从加热气体供给部导入到料斗主体的加热气体的压力损失;又不会成为对料斗主体内的粉粒体材料层的局部性地导入,能够防止该气体通顶等的发生。此外,虽然包括该气体导入口 21B的气体导入部,采用了适合于包括上述第二变形例至第四变形例中说明的加热气体供给部3C、3D、3E的干燥装置,但是也可以替代上述各实施方式中说明的各气体导入口 21、21A来进行设置。对于适用于替代第一实施方式中说明的气体导入口 21的场合,如果不设多孔板等,将螺旋状气体管道的末端与上述气体导入口 21B连接即可。或者,对于在上述各实施方式中说明的加热气体供给部增加设置上述第二变形例至第四变形例中说明的加热气体供给部的场合,将包括该气体导入口 21B的气体导入增加设置到上述各实施方式中说明的气体导入口上即可。其次,参照附图6对涉及本发明的粉粒体材料的干燥装置的另外的实施方式进行说明。此外,主要地对与上述各实施方式的不同点进行说明,对于同样的结构附同样的标号,省略其说明或做简单说明。图6(a)为涉及第三实施方式的干燥装置IB的示意图。该干燥装置IB主要是其料斗部2B的料斗外周保温部及加热气体供给部3F的结构与上述各实施方式的不同。加热气体供给部3F包括设在料斗主体20的倒圆锥形状下部的外周沿圆周方向的、与上述同样的螺旋状气体加热部30E、和与上述同样的气体供给部40。该螺旋状气体加热部30E与上述第一实施方式不同,设置成以下部外周的上端近旁为基端将螺旋状气体管道卷绕;在该基端上连接着与上述同样的气体供给部40的与上述同样的气体供给管41。另外,在本实施方式中,螺旋状气体加热部30E发挥料斗主体20下部外周的料斗外周保温部的加热机构的功能;外周加热器27发挥料斗主体20上部外周的料斗外周保温部的加热机构的功能。在涉及上述结构的本实施方式的干燥装置IB中,也实行与上述各实施方式同样的各种动作,且能得到同样的效果。此外,也可以是这样的形式,在料斗主体20的上部外周不设外周加热器27,而在上部外周仅设隔热材料26。由此,也能够利用螺旋状气体加热部30E对料斗主体20的下部外周,即靠近材料排出部一侧的外周进行保温及加热。另外,也可以采用如下的结构,将料斗主体20的圆筒形状的上部与倒圆锥形状的下部做成分体,既用铰链等将这些上部和下部连接,又利用紧固件等可开闭自如地进行紧固。在这种情况下,可以是这样的构造,当打开上部一侧的时候,可以将设在下部的螺旋状气体加热部30E与下部内周壁一起从料斗主体20上拆下。据此,能够便于螺旋状气体加热部30E的维护保养。并且,在图例中,虽然例示了将螺旋状气体加热部30E配置在沿料斗主体20的整个下部外周上,但是也可以仅设在下部外周的一部分上,例如也可以只设在下方一侧的部位上。另外,如双点划线所示,也可以另行设置涉及上述第二变形例至第四变形例的加热气体供给部3C、3D、3E (在以下的第四实施方式中也同样)。在这种情况下,也可以将包括上述气体导入口 21B的气体导入部设在料斗主体的下端部。或者,也可以是这样的形式,如上所述,将这些加热气体供给部3C、3D、3E与加热气体供给部3F并列地、或组合地设置(在以下的第四实施方式中也同样)。图6(b)为涉及第四实施方式的干燥装置IC的示意图。该干燥装置IC主要是其料斗部2C的加热气体供给部3G的结构与上述各实施方式的不同。加热气体供给部3G包括沿料斗主体20C外周的大致整个上下设置的螺旋状气体加热部30F、和在料斗主体20C内沿上下方向设置的气体通气管38。螺旋状气体加热部30F的螺旋状气体管道31E与上述第一实施方式不同,是以料斗主体20C下端近旁为基端,在该基端上连接着与上述同样的气体供给部40的气体供给管 41。另外,从该基端朝上部侧呈螺旋状地被卷绕在料斗主体20C的外周,其末端被连接在设在料斗主体20C上部外周的气体通气管38上的连接部上并与气体通气管38连通。气体通气管38配置在俯视料斗主体20C大致中央的位置,上下地设在料斗主体 20C的内侧空间。在该气体通气管38的下端部(输送来自于螺旋状气体管道31E的气体的气体通道的末端部),设置着将加热气体分散并排出到料斗主体20C内的多个气体排出口 39。另外,该下端部做成斗笠形状或圆锥形状,且该下端部也能发挥作为与上述同样的气流调整部的先进先出伞的功能。另外,在该下端部设置着与上述同样的气体温度传感器33,用于对排出到料斗主体20C内的加热气体进行检测。此外,也可以将气体温度传感器33设在螺旋状气体管道 31E末端的连接部上。
或者,如图例所示,也可以在料斗主体20C的外周上,替代设置螺旋状气体加热部形式,而设置上述第二实施方式中说明的螺旋状气体加热部30A,且将其末端与气体通气管 38连接。在涉及上述结构的本实施方式的干燥装置IC中,也实行与上述各实施方式同样的各种动作,且能得到同样的效果。另外,根据本实施方式,由于因从气体通气管38的下端部排出的加热气体而产生的直接加热、和因来自于气体通气管38外周及料斗主体20C外周(内周壁)的传热而产生的间接加热,所以能够更加有效地对储存于料斗主体20C内的粉粒体材料进行加热干燥处理。此外,也可以是这样的结构,在料斗主体20C的上部外周侧的全部或者仅局部设置螺旋状气体加热部30F ;在未设置螺旋状气体加热部30F的部位的全部或者一部分设置与上述同样的外周加热器;或者,在未设置螺旋状气体加热部30F的部位仅设隔热材料。另外,也可以替代将在本实施方式中说明的气体通气管上下地设在料斗主体的内侧空间的形式,而用例如散热性良好的不锈钢及铝合金等来形成上述第一实施方式至第三实施方式中说明的料斗主体的内侧空间,上下地配置长的中空圆筒形状的块体。在这种情况下,也可以利用从料斗主体朝圆心方向延伸的多根吊臂将该块体悬吊状地配置在料斗主体内,在其整个外周侧面与料斗主体的内周面之间设置大致均等的间隙。据此,虽然因块体而造成料斗主体的可储存容量比上述各实施方式有所减少,但是能够提高加热干燥的效率。即,块体发挥间隔构件的功能,能够通过因从下端部供给的加热气体而产生的直接加热、和因料斗外周保温部的加热机构而产生的来自于外周(内周壁)的散热,迅速地对储存于该块体外周与料斗主体内周壁之间的均等空间中的粉粒体材料进行加热。此外,在上述第一实施方式、第三实施方式及第四实施方式中,虽然例示了设在料斗主体外周的螺旋状气体加热部由截面呈圆形状的管状的螺旋状气体管道构成,但是不只限于这样的构成。也可以是这样的形式,例如,把料斗主体的外周部做成双重壁的结构,通过把该双重壁的空间进行划分的间隔壁设置成螺旋状,来构成螺旋状的气体通道。另外,在上述各实施方式至各变形例中,作为气体通道,虽然例示了形成的是螺旋状或直管状的,但是如果形成的是细长状,且将线形加热器沿着其纵向配置的,就都是可以的。例如,也可以是形成锯齿状的。并且,在上述各实施方式中,作为用于对显示料斗主体内的粉粒体材料的加热干燥处理状态的指定控制要素进行检测的检测机构,虽然例示了如下的形式,对材料层通过温度或粉粒体材料最下层部的温度进行检测的温度传感器,且根据该温度传感器的检测温度,来对供给料斗主体内的加热气体的流量增减及加热气体的导入方式等进行控制,但是不只限于这样的形式。例如,也可以设置对储存于料斗主体内的粉粒体材料上层部的层内温度进行检测的材料层的上层部温度检测用传感器来作为上述检测机构;或者,设置对储存于料斗主体内的粉粒体材料的中层部的层内温度进行检测的材料层中层部温度检测用传感器来作为上述检测机构。而且,如上所述,也可以替代把显示料斗主体内的粉粒体材料的加热干燥处理状态的控制要素指定为温度、且设置用于检测该温度的温度传感器的形式,而把控制要素定为湿度(露点)、且设置用于检测该湿度(露点)的湿度(露点)传感器的形式。这样,把控制要素定为湿度(露点)的情况下,当湿度(露点)从高的一侧向低的一侧转移的时候, 就理解为检测值上升;当湿度(露点)从低的一侧向高的一侧转移的时候,则理解为检测值下降即可。并且还有,在上述各实施方式中,虽然例示了把从料斗主体排出的进行了加热干燥处理的粉粒体材料,通过材料输送管朝供给目的地进行空气输送的形式,但是不只限于这样的形式。例如,也可以把涉及上述各实施方式的干燥装置的料斗部直接或者通过暂时储存料斗等设置在树脂成型机等加工机械的投入口。另外,在上述各实施方式中,虽然示出了储存于料斗主体的粉粒体材料,根据树脂成型机等供给目的地的要求排出指定量的形式,但是对于将其全部的量一次排出的形式, 涉及本发明的干燥装置也是能够适用的。并且,对于上述各实施方式及各变形例中说明的各部分的结构及动作例等,只要不妨碍其功能,可以进行适宜地变形、组合。
权利要求
1.一种粉粒体材料的干燥装置,包括储存粉粒体材料的料斗、和向该料斗内供给加热了的气体的加热气体供给部,其特征在于,所述加热气体供给部,包括细长形气体通道,其一端具有供给气体的气体输入口,另一端与所述料斗内连通;和线形加热器,在该气体通道内沿着该气体通道配置。
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粉粒体材料的干燥装置,其特征在于,还包括 温度传感器,对供给到所述料斗内的气体的温度进行检测;和控制部,根据该温度传感器的检测温度对所述线形加热器进行控制,使得供给到所述料斗内的气体的温度成为预先设定的指定温度。
3.根据权利要求1或2所述的粉粒体材料的干燥装置,其特征在于, 所述气体通道形成螺旋状。
4.根据权利要求3所述的粉粒体材料的干燥装置,其特征在于, 所述气体通道沿圆周方向呈螺旋状地设置在所述料斗的外周上。
5.根据权利要求3所述的粉粒体材料的干燥装置,其特征在于, 所述气体通道为将管状构件弯曲成螺旋状的螺旋状管道单元。
6.根据权利要求1 5中的任一项所述的粉粒体材料的干燥装置,其特征在于,所述气体通道的另一端朝料斗下端部的研钵状的内周壁开口,在所述内周壁上沿着该内周壁设有多孔板,该多孔板覆盖所述开口并使从该开口排出的气体分散。
7.根据权利要求1 5中的任一项所述的粉粒体材料的干燥装置,其特征在于, 所述加热气体供给部,还包括气体通气管,被沿上下方向设在所述料斗内的大致中央,且与所述气体通道的另一端连接;和气体排出口,设在该气体通气管的下端部。
全文摘要
提供一种能够既减少供给料斗内加热气体的热损失、又省电的粉粒体材料的干燥装置。粉粒体材料的干燥装置(1)包括料斗(20)和加热气体供给部(3)。料斗(20)将粉粒体材料进行储存;加热气体供给部(3)向该料斗(20)内供给加热了的气体。所述加热气体供给部包括细长形气体通道(31)和线形加热器(32)。气体通道(31)其一端具有能供给气体的气体输入口,另一端与所述料斗内连通;线形加热器(32)沿着该气体通道被配置在该气体通道内。
文档编号F26B21/00GK102192644SQ20111006349
公开日2011年9月21日 申请日期2011年3月9日 优先权日2010年3月9日
发明者中川顺二, 花冈一成 申请人:株式会社松井制作所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留言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精彩留言会获得点赞!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