电采暖器的控制器的制作方法

文档序号:4604816阅读:258来源:国知局
专利名称:电采暖器的控制器的制作方法
技术领域
本发明涉及具备防水结构的电采暖器的控制器。
背景技术
以往,对于这种电采暖器的控制器,为了防止水进入内置有操作设备的壳体内部而采取了很多措施。例如,形成有这样的结构在壳体的侧面设置狭缝状的操作开口,经由操作开口将操作捏手插入壳体内部,通过操作捏手来操作设置于壳体内部的开关或滑线电阻等操作设备。此外,使壳体外表面上的操作开口的下方部分作为曲面状的立起部而形成。由此,形成从上方落下的水不会向操作开口的方向弹回的结构,从而防止了水侵入到控制器的壳体内部(例如,参照专利文献I)。图27的(a)表示专利文献I所记述的以往的电采暖器的控制器的外观立体图, (b)表示沿着(a)所示的CC线的剖视图,(C)表示沿着(a)所示的DD线的剖视图。如图27的(a)所示,电采暖器的控制器I在壳体2的侧面设置有狭缝状的操作开口 3,从操作开口 3将操作捏手4插入至壳体2的内部。在比操作开口 3靠下方的壳体2的外表面形成有曲面部2a。如图27的(b)所示,在插入有操作捏手4的部分,操作开口 3被操作捏手4大致封闭。此外,如图27的(c)所示,在没有配置操作捏手4的部分,操作开口 3处于敞开状态,但是,从控制器2的上方下落至曲面部2a的水如图27的(c)中的箭头所示的那样朝向与操作开口 3相反的方向飞溅,因此构成了水难以进入操作开口 3的结构。此外,在其他的控制器中,在操作开口的内侧设置遮挡壁,且形成为使遮挡壁的上端比壳体的开口上边部分的下端靠上方。由此,将从操作开口浸入的水阻止于遮挡壁(例如,参照专利文献2)。图28表示专利文献2所记述的以往的电采暖器的控制器的剖视图。如图28所示,控制器5在壳体6的开口上边部分6a的下方开设有操作开口 7,在比操作开口 7靠壳体内侧的位置设置有遮挡壁8。遮挡壁8的上端位于比开口上边部分6a的下端要高的位置,从而形成了经由操作开口 7将壳体6的外部和内部(比遮挡壁靠内侧)在水平方向上隔开的结构。操作捏手9形成以越过开口上边部分6a的下端和遮挡壁8的上端的方式弯曲的截面形状,操作捏手9与配置在壳体6内部的开关或滑线电阻等操作设备连接。专利文献I :日本特开平4-340028号公报专利文献2 日本特开平4-274186号公报可是,在所述以往的结构中,虽然能够对少量的水发挥防水功能,但在施加有大量的水的情况、或从操作开口的横向施加有水的情况下无法发挥充分的防水功能,存在改良的余地。

发明内容
本发明是为了解决所述以往的问题而完成的,其目的在于提供一种即使在从任意方向朝操作开口施加有水的情况下也能够发挥充分的防水效果的电采暖器的控制器。为了解决所述以往的课题,本发明的电采暖器的控制器包括壳体,其在竖立面具备操作开口 ;多个操作设备,其内置在壳体内,用于操作电采暖器;以及多个操作捏手,其经由操作开口从壳体的外部操作多个操作设备,操作捏手构成为能够沿着操作开口向与各操作捏手对应的预定范围内的操作位置滑动,操作捏手一体地具备封闭部,不论在与该操作捏手对应的所述预定范围内的任何操作位置,所述封闭部都将操作开口封闭,在相邻的所述操作捏手互相接近的操作位置,相邻的所述操作捏手的所述封闭部构成为以一部分互相重合的状态定位。由此,不论操作捏手位于任何操作位置,操作开口都被封闭部封闭起来,从而能够防止水从外部经由操作开口浸入至壳体内,并且,由于在操作捏手彼此接近的情况下封闭部互相重合,因此能够使多个操作设备或多个操作捏手彼此接近地进行配置,从而能够使控制器小型化。本发明的电采暖器的控制器能够提供这样的电采暖器能够防止水从外部浸入,并且能够发挥更高的防水效果。


图I是示出本发明的实施方式I的电采暖器的外观的立体图。图2是示出本发明的实施方式I的控制器的外观的立体图。图3是本发明的实施方式I的控制器的上壳体的仰视图。图4是本发明的实施方式I的控制器的下壳体的俯视图。图5是示出本发明的实施方式I的控制器的操作部的内部的立体图。图6是示出本发明的实施方式I的控制器的操作部的内部的仰视图。图7是本发明的实施方式I的开关操作捏手的立体图。图8是沿图6所示的AA线的剖视图。图9是本发明的实施方式I的电阻操作捏手的立体图。图10是沿图6所示的BB线的剖视图。图11是示出本发明的实施方式I的控制器的开关操作捏手位于左端的操作位置、且电阻操作捏手位于右端的操作位置的状态的仰视图。图12是示出本发明的实施方式I的控制器的开关操作捏手位于右端的操作位置、且电阻操作捏手位于左端的操作位置的状态的仰视图。图13是示出实施方式2的控制器的操作部的内部的仰视图。图14是示出本发明的实施方式3的电采暖器的外观的立体图。图15是示出本发明的实施方式3的控制器的外观的立体图。图16是本发明的实施方式3的控制器的上壳体的仰视图。图17是本发明的实施方式4的控制器的下壳体的俯视图。图18是示出本发明的实施方式4的控制器的操作部的内部的立体图。图19是本发明的实施方式4的开关操作捏手的立体图。图20是本发明的实施方式4的开关操作部的剖视图。 图21是本发明的实施方式4的第I电阻操作捏手的立体图。
图22是本发明的实施方式4的第I电阻操作部的剖视图。图23是本发明的实施方式4的第2电阻操作捏手的立体图。图24是本发明的实施方式4的第2电阻操作部的剖视图。图25是示出本发明的实施方式4的控制器的第I电阻操作捏手与第2电阻操作捏手最接近的状态的仰视图。图26是示出本发明的实施方式4的控制器的第I电阻操作捏手与第2电阻操作捏手离得最远的状态的仰视图。图27的(a)是专利文献I所记述的以往的电采暖器的控制器的外观立体图,图27的(b)是沿图27的(a)所示的CC线的剖视图,图27的(c)是沿图27的(a)所示的DD线的剖视图。图28是专利文献2所记述的以往的电采暖器的控制器的剖视图。标号说明100 电采暖器;200 :控制器;203 电源开关(操作设备);204 :滑线电阻(操作设备);206 :开关操作开口(操作开口 );207 电阻操作开口(操作开口);210 :开关操作捏手(操作捏手);214、224:封闭部;220 电阻操作捏手(操作捏手);300 :壳体;324:防水肋。
具体实施例方式第I发明是电采暖器的控制器,所述电采暖器的控制器包括壳体,其在竖立面具备操作开口 ;多个操作设备,其内置在所述壳体内,用于操作电采暖器;以及多个操作捏手,其经由所述操作开口从所述壳体的外部操作多个所述操作设备,所述操作捏手构成为能够沿着所述操作开口向与各操作捏手对应的预定范围内的操作位置滑动,所述操作捏手一体地具备封闭部,不论在与该操作捏手对应的所述预定范围内的任何所述操作位置,所述封闭部都将所述操作开口封闭,在相邻的所述操作捏手互相接近的操作位置,相邻的所述操作捏手的所述封闭部构成为以一部分互相重合的状态定位。由此,不论操作捏手位于任何操作位置,操作开口都被封闭部封闭,从而能够防止水从外部经由操作开口浸入至壳体内。并且,由于在操作捏手彼此接近的情况下封闭部互相重合,因此能够使多个、操作设备或多个操作捏手彼此接近地进行配置,从而能够使控制器小型化。第2发明的特征在于,特别在第I发明中,在所述壳体设置有多个所述操作开口,所述操作开口中的至少I个构成为该操作开口的整体被将该操作开口的至少一部分封闭的2个所述封闭部封闭。
由此,不论操作捏手位于任何操作位置,操作开口都被I个或2个封闭部封闭,从而能够防止水从外部经由操作开口浸入至壳体内。第3发明的特征在于,特别在第I或第2发明中,在相邻的所述操作捏手的中心最接近的状态下,这些中心之间的距离比将相邻的操作捏手各自的滑动距离相加而得到的距
离要短。由此,由于将多个操作捏手接近地配置,能够使控制器小型化。 第4发明是在第I或第2发明中,在所述操作开口的内侧形成有从所述壳体的底面突出的防水壁。由此,即使在水从操作开口与封闭部之间的微小的间隙浸入的情况下,也能够利 用防水壁防止水进一步向深处浸入,因此能够发挥更可靠的较高的防水效果。下面,参照附图对本发明的实施方式进行说明。另外,本发明并不限定于该实施方式。(实施方式I)图I是示出本发明的实施方式I的电采暖器的外观的立体图。图2是示出电采暖器的控制器的外观的立体图。<1>电采暖器的结构如图I所示,电采暖器100在由多个片状部件构成的大致长方形的主体110的角部配设有控制器200。用于向电采暖器100提供电源的电源软线120经由连接器以装卸自如的方式与该控制器的右侧面连接。电采暖器100是这样的采暖器通过利用与控制器200连接的电源软线120供给电力来加热主体110,该采暖器设置在住宅的地面上进行使用。电采暖器100的主体110由层叠体构成,所述层叠体以表面部件111、加热单元、绝热片以及背面部件等作为主要的构成部件。加热单元是电采暖器100的发热源,虽然省略了图示,但加热单元是将加热线以曲折形状配设于以铝为主要成分的均热片的一面并粘接固定而成的单元。这其中的均热片是用于实现使加热线发出的热在主体110的整个表面上均匀扩散的功能的部件,所述均热片是作为热传导率较高的金属片的、以铝为主要成分且厚度大约为0.01mm的铝片。加热线为下述这样形成的结构在中心的玻璃纤维的周围呈螺旋状地卷绕用于检测温度的检测线,在其外周利用尼龙树脂形成绝缘层,在绝缘层的外周呈螺旋状地卷绕发热线,在其外周形成PVC的绝缘层,在绝缘层的外周形成由聚乙烯树脂形成的粘接层。控制器200与电源软线、加热单元的发热线以及检测线连接,控制器200具有使电源相对于加热单元“接通”、“切断”的操作功能;温度设定功能;以及显示电源的“接通”、“切断”的状态的显示功能。<2>控制器的结构如图2所示,在控制器200的前表面与上表面的角部设置有操作部201,用于对电采暖器100的电源的“接通”、“切断”进行操作的开关操作捏手210、和用于进行温度设定的电阻操作捏手220分别以能够沿横向滑动的方式配置于操作部201。此外,在控制器200的上表面配置有用于显示电采暖器100的电源状态的显示部202。控制器200在由树脂材料成型而成的壳体300的内部内置有以下等部件推动式的电源开关203(图8),其为用于将电采暖器100的电源“接通”、“切断”的操作设备;滑线电阻204(图10),其为用于对主体110的发热温度的设定进行调节的操作设备;以及控制基板205(图5、8、10),其配置有根据检测线的检测数据来对发热线的通电进行控制的控制部等。如图8所示,电源开关203采用下述这样的推动式的微动开关通过将向上方突出的操作片203a朝向下方按下,来使触点连接,从而使电源成为“接通”状态。另外,在本实施方式中,如图2所示,将配置有显示部202的上表面的一侧作为“上方”,将配置有开关操作捏手210与电阻操作捏手220的前表面的一侧作为“前方”,将前方的相反方向作为“后方”。此外,将从前方朝向后方时的右侧作为“右侧”,将朝向后方时的左侧作为“左侧”。在本实施方式中,以这样的方向(朝向)为基准来说明各结构要素的配置。如图2所示,壳体300形成为这样的结构利用螺钉使大致箱形状的上壳体310和大致平板状的下壳体320结合从而在内部形成空洞部。上壳体310是下表面开口的箱形状,在上壳体310的跨越前表面的上侧部分和大 致水平的上表面的前侧部分的角部形成有操作部201,所述前表面形成为大致铅直的竖立面。操作部201形成为上表面和前表面比周围的部分凹陷。在操作部201的上表面的后端部形成有滑动槽311a、311b,在开关操作捏手210与电阻操作捏手220各自的后端部形成的卡定部211、221(图7、图9)分别插入于滑动槽311a、311b。由此,能够防止开关操作捏手210与电阻操作捏手220从上壳体310脱落,并能够使它们顺畅地滑动。此外,在操作部201的前表面壁的下端形成有大致长方形的切口部312 (图3),从而形成为在上壳体310与下壳体320的接合部开设有大致长方形的操作开口的结构。另外,如图2所示,操作部201的凹陷部分沿着开关操作捏手210与电阻操作捏手220的滑动方向(左右方向)形成为横向较长。此外,上述滑动槽311a、311b以与开关操作捏手210和电阻操作捏手220各自的可滑动范围大致一致的尺寸沿左右方向延伸设置。并且,在各滑动槽311a、311b的左右外侧,以预定尺寸设置有未形成槽的剩余部分。具体而言,在右侧的滑动槽311a的右端与操作部201的凹陷部分的右端之间、左侧的滑动槽311b的左端与操作部201的凹陷部分的左端之间、以及左右的滑动槽311a、311b之间这3处位置设置有剩余部分。因此,在该剩余部分处成为这样的状态操作部201的凹陷部分总是露出,并与开关操作捏手210和电阻操作捏手220的位置无关地比周围凹陷一段。通过设置这样的剩余部分,即使开关操作捏手210与电阻操作捏手220没有大幅度地突出,使用者也能够通过将指尖伸入剩余部分的凹部来容易地操作开关操作捏手210与电阻操作捏手220滑动。另一方面,由于将滑动槽311a、311b设定成与开关操作捏手210和电阻操作捏手220各自的能够滑动的范围大致一致的尺寸,因此,能够令使用者在视觉上容易地识别可滑动范围。因此,能够防止导致欲将捏手移动至剩余部分这样的错误操作的事态。如图3所示,在上壳体310的内部,在操作部201的后方以从前表面壁离开预定的间隔的方式形成有与前表面壁平行的2个肋313、314。这些肋是设置在电阻操作捏手220的滑动范围内的电阻肋313、和设置在操作部201的整体范围内的滑动肋314,电阻肋313设置在上壳体310的前表面壁与滑动肋314之间。电阻肋313的下端与上壳体310的切口部312的下端高度相同(图5),滑动肋314的下端位于比该高度要高的位置。
在滑动肋314的后表面的与开关操作捏手210的滑动范围相对应的部分设置有2个突起315,以用于在开关操作捏手210滑动时产生触击感。如图2所示,在上壳体310的上表面配置有由透明材料成型而成的显示部202,从而形成了能够从外部观察到配置于控制基板205上的LED (Light Emitting Diode :发光二极管)的光的结构。如图4所示,下壳体320是大致长方形的平板状,在周缘形成有与上壳体接合的外周壁。此外,在下壳体320的与操作部201相对应的部分,形成有上表面平坦的滑动面322,从而构成为这样的结构开关操作捏手210和电阻操作捏手220能够沿着滑动面322顺畅地滑动。在滑动面322的中间部分设置有分割肋323,所述分割肋323用于区分开关操作捏手210和电阻操作捏手220各自的滑动范围。在将上壳体310与下壳体320结合后的状态 下,分割肋323将上壳体310的切口部312的中央附近的一部分封闭。由此,在横向较长的切口部312中夹着封闭部分的右侧部分与左侧部分形成了 2个操作开口、即开关操作开口 206与电阻操作开口 207。此外,在滑动面322的后方一体地设置有向上方突出的防水肋324,所述防水肋324相对于壳体300的前表面空开预定的间隔并与该壳体300的前表面平行。通过该防水肋324,形成了防止从开关操作开口 206与电阻操作开口 207浸入的水流入到控制器200的比防水肋324靠内侧的部分的结构。如图7所示,开关操作捏手210由树脂材料一体成型。开关操作捏手210具有主体部212,其配置成向上壳体310的外侧露出;和连接部213,其从主体部212的下端向后方弯曲并延伸设置,并与电源开关203连接。此外,开关操作捏手210还具有封闭部214,其配置在连接部213的中途,由向左右延伸设置的平面状部件构成,并在开关操作开口 206的内侧封闭开关操作开口 206 ;和滑动部215,其配置在连接部213的中途(封闭部214的后方),由向左右延伸设置的平面状部件构成,并与上壳体310的滑动肋314互相滑动。此外,开关操作捏手210还具有按压部216,所述按压部216配置在连接部213的中途(滑动部215的后方),并且向左右延伸地设置。在该按压部216的两端部具有形成为大致半圆柱状的突起,利用树脂材料的弹性,与设置在滑动肋314上的突起315相对应地产生触击感。对于开关操作捏手210,上述主体部212、连接部213、封闭部214、滑动部215以及按压部216等成型为一体。在连接部213的后端部形成有联动部218,所述联动部218在下表面的一部分上具备倾斜面。当使开关操作捏手210沿横向滑动时,电源开关203的操作片203a被倾斜面缓缓压下。因此,通过操作开关操作捏手210,能够进行电源开关203的“接通”、“切断”的操作。在主体部212的中央部形成有用于在操作时勾挂手指的操作突起217,在主体部212的后端部形成有卡定部211,该卡定部211用于插入到形成于上壳体310的滑动槽311内,操作突起217和卡定部211也与其他结构一体地形成。此外,封闭部214与滑动部215以向开关操作捏手210的两侧方向伸出与上壳体310的前表面壁平行的平板的方式进行设置,封闭部214与滑动部215的宽度尺寸(左右方向的尺寸)大于等于将主体部212的宽度尺寸加上开关操作捏手210所能够滑动的距离的2倍的尺寸而得的尺寸。
如图8所示,上述结构的开关操作捏手210中,主体部212以沿着在上壳体310上形成的操作部201的外表面的曲面的方式进行配置,在主体部212的后端部形成的卡定部211被插入至滑动槽311内。开关操作捏手210中,连接部213从开关操作开口 206向内部上方绕入并延伸设置,从而开关操作捏手210将上壳体310的前表面壁包入其中。并且,在壳体300内的连接部213,在相对靠前侧的部分配置有用于封闭开关操作开口 206的封闭部214,在相对靠后侧的部分沿着上壳体310的滑动肋314配置有滑动部215。在上壳体310的滑动肋314的后方配置有开关操作捏手210的按压部216,从而通过开关操作捏手210的滑动部215与按压部216来夹持上壳体310的滑动肋314。固定在控制基板205上的电源开关203的操作片203a与设置在连接部213的后端部且朝向按压部216的后方延伸的倾斜面相接触,从而能够通过使开关操作捏手210左右移动来“接通”、“切断”电源开关。
如图9所示,电阻操作捏手220由树脂材料一体成型。电阻操作捏手220具有主体部222,其配置成向上壳体310的外侧露出;和连接部223,其从主体部222的下端向后方弯曲并延伸设置,并与滑线电阻204连接。此外,电阻操作捏手220还具有封闭部224,所述封闭部224配置在连接部223的中途,由向左右延伸设置的平面状部件构成,并在电阻操作开口 207的内侧封闭电阻操作开口 207。此外,电阻操作捏手220还具有按压部226,所述按压部226配置在连接部223的中途(封闭部224的后方),并且向左右延伸地设置。该按压部226利用树脂材料的弹性,使电阻操作捏手220以适度的压力与上壳体310的操作部201紧密接触。对于电阻操作捏手220,上述主体部222、连接部223、封闭部224以及按压部226等成型为一体。在主体部222的中央部形成有用于在操作时勾挂手指的操作突起227,在主体部222的后端部形成有卡定部221,该卡定部221用于插入到形成于上壳体310的滑动槽311内,操作突起227和卡定部221也与其他结构一体地形成。此外,封闭部224以向电阻操作捏手220的两侧方向伸出与上壳体310的前表面壁平行的平板的方式进行设置。封闭部224的整体宽度尺寸大于等于将主体部222的宽度尺寸加上滑线电阻204的操作片204a所滑动的距离的2倍的尺寸而得的尺寸。此外,在连接部223的后端部设置有供滑线电阻204 (图10)的操作片204a嵌入的嵌合孔225,从而电阻操作捏手220与滑线电阻204形成为能够连接的结构。如图10所示,上述结构的电阻操作捏手220中,主体部222以沿着在上壳体310上形成的操作部201的外表面的曲面的方式进行配置,在主体部222的后端部形成的卡定部221被插入至滑动槽311内。电阻操作捏手220中,连接部223从电阻操作开口 207沿着电阻肋313向内部上方绕入并延伸设置,从而电阻操作捏手220将上壳体310的前表面壁与电阻肋313包入其中。并且,形成在连接部223的中途的封闭部224的上部与上壳体310的电阻肋313抵接,该封闭部224的下部将电阻操作开口 207封闭。在上壳体310的滑动肋314的后方配置有电阻操作捏手220的按压部226,从而将电阻操作捏手220夹持在上壳体310的前表面壁与滑动肋314之间。固定在控制基板205上的滑线电阻204的操作片204a被嵌入嵌合孔225中,该嵌合孔225设置在连接部223的朝向按压部226的后方延伸的后端部。因此,当使电阻操作捏手220左右移动时,滑线电阻204的电阻值发生变化,从而能够调节电采暖器100的温度设定。
<3>控制器的动作与作用图11示出了开关操作捏手210与电阻操作捏手220设置于上壳体310的状态。此外,在图11中为这样的状态开关操作捏手210位于电源是“切断”状态的左端的操作位置,电阻操作捏手220位于设定温度是最高设定的右端的操作位置。与图11相同,图12示出了开关操作捏手210与电阻操作捏手220设置于上壳体310的状态。此外,在图12中为这样的状态开关操作捏手210位于电源是“接通”状态的右端的操作位置,电阻操作捏手220位于设定温度是最低设定的左端的操作位置。图11所示的操作位置是开关操作捏手210与电阻操作捏手220最接近的状态。如图所示,在该情况下,开关操作捏手210的封闭部214主要通过其右侧半部将开关操作开口206的整个面封闭起来,电阻操作捏手220的封闭部224主要通过其左侧半部将电阻操作开口 207的整个面封闭起来。此外,开关操作捏手210的封闭部214与电阻操作捏手220的封闭部224处于在分割肋323的后方处前后重合的状态。图12所示的操作位置是开关操作捏手210与电阻操作捏手220离得最远的状态。如图所示,在该情况下,开关操作捏手210的封闭部214主要通过其左侧半部将开关操作开口 206的整个面封闭起来,电阻操作捏手220的封闭部224主要通过其右侧半部将电阻操作开口 207的整个面封闭起来。此外,当从前方观察时,开关操作捏手210的封闭部214的左端与电阻操作捏手220的封闭部224的右端之间的间隙部分仅位于分割肋323的后方,该部分被分割肋323封闭起来。这样,根据图11和图12示出了 不论开关操作捏手210与电阻操作捏手220处于任何操作位置,开关操作开口 206与电阻操作开口 207始终处于被封闭着的状态。此外,如图8和图10所示,开关操作捏手210的封闭部214的下端与电阻操作捏手220的封闭部224的下端都与下壳体320的滑动面322相抵接着,此外,它们各自的上端配置在比操作开口 206、207的上端要高的位置。通过形成这样的结构,操作开口 206、207借助开关操作捏手210的封闭部214与电阻操作捏手220的封闭部224而处于开口的整个面被封闭的状态。此外,在图11所示的开关操作捏手210与电阻操作捏手220最接近的状态下,它们各自的中心之间的距离Wl是24mm。此外,在图12所示的开关操作捏手210与电阻操作捏手220离得最远的状态下,它们各自的中心之间的距离W2是60mm。在设开关操作捏手210的滑动距离为D1、设电阻操作捏手220的滑动距离为D2的情况下,满足D1+D2 = W2-W1的关系,D1+D2是36_。在通常的结构、即开关操作捏手210的封闭部214与电阻操作捏手220的封闭部224不互相重合的结构的情况下,开关操作捏手210与电阻操作捏手220最接近时的中心之间的距离是D1+D2,在使用了本实施方式中使用的电源开关203和滑线电阻204的情况下为36mm以上。即,从开关操作捏手210的中心至封闭部214的左端为止的尺寸最小也具有开关操作捏手210的滑动距离Dl这样的大小。此外,从电阻操作捏手220的中心至封闭部224的右端为止的尺寸最小也具有电阻操作捏手220的滑动距离D2这样的大小。因此,在封闭部214的左端与封闭部224的右端恰好一致而不互相重合的状态时,两个捏手210、220之间的距离为D1+D2。与此相对,在本实施方式中,由于构成为封闭部互相重合的结构,因此,开关操作捏手210与电阻操作捏手220最接近的距离Wl是24mm。由此可知,使封闭部重合的结构是用于使控制器200小型化的有效的结构。如上述那样,在本实施方式的结构中,不论开关操作捏手210与电阻操作捏手220处于任何操作位置,都能够利用开关操作捏手210的封闭部214与电阻操作捏手220的封闭部224来封闭操作开口 206的整个面。因此,能够防止以从控制器200的前方飞溅的方式施加的水从操作开口 206浸入控制器200内部,能够实现具备较高防水功能的小型控制器,从而能够提供安全性较高的控制器。此外,如图8和图10所示,在操作开口 206的后方设置有防水肋324,所述防水肋324与下壳体320形成为一体。由此,能够防止从开关操作捏手210的封闭部214和电阻操作捏手220的封闭部224与下壳体320的滑动面322之间渗入的水浸入控制器200的内
部。 此外,如图4和图8所示,在下壳体320的滑动面322中的与开关操作捏手210的滑动范围相对应的部分的后部,形成有供开关操作捏手210的滑动部215的下端嵌入的槽322a。该槽322a在开关操作捏手210滑动时对滑动部215进行引导,从而能够实现稳定的滑动操作。此外,还起到在防水肋324的近前方捕捉水的存水弯(trap)的作用,从而能够更加有效地防止水进入控制器200的内部。此外,在操作开关操作捏手210从而从图11所示的电源开关“切断”的状态变成图12所示的电源开关“接通”的状态的情况下,设置在开关操作捏手210的按压部216上的突起越过滑动肋314的突起315,由此能够在操作中获得触击感,从而能够从感觉上认识到开关的“接通”、“切断”,并且,能够防止不慎使开关变成“接通”或“切断”这一情况,从而
能够提高安全性。此外,构成为这样的结构在操作了开关操作捏手210的情况下,开关操作捏手210的封闭部214沿着上壳体310的前表面壁的内表面滑动,滑动部215沿着设置于上壳体310的滑动肋314滑动。封闭部214和滑动部215具有比主体部212大的宽度,能够抑制在操作开关操作捏手210时的倾斜,因此能够顺畅地操作开关操作捏手210。此外,构成为这样的结构在操作了电阻操作捏手220的情况下,电阻操作捏手220的封闭部224沿着设置于上壳体310的电阻肋313滑动。封闭部224具有在主体部222的宽度的基础上在两侧加上滑线电阻204的滑动距离以上的尺寸而得的宽度尺寸,能够抑制在操作电阻操作捏手220时的倾斜,因此能够顺畅地操作电阻操作捏手220。另外,本实施方式的控制器200是这样的结构如上述那样,电阻操作捏手220所具有的长条形的封闭部224在开关操作捏手210所具有的前后2片的封闭部214与滑动部215之间进退。因此,为了可靠地进行这样的进退,在前后对置地配置的封闭部214和滑动部215的各自的端部形成有锥度面214a、215a,在封闭部224的端部形成有圆弧面224a。S卩,在俯视观察开关操作捏手210时,锥度面214a、215a以面间距离随着朝向左右的外侧而增大并张开的方式形成。此外,在俯视观察电阻操作捏手220时,圆弧面224a形成为具有朝向左右的外侧成凸状的大致圆弧状的轮廓。通过形成这样的结构,即使在开关操作捏手210与电阻操作捏手220的位置稍微向前后移位、或在树脂成型时稍微产生了翘曲、变形的情况下,也能够在滑动时使封闭部224可靠地进入封闭部214与滑动部215之间。因此,能够防止因封闭部224与封闭部214或滑动部215发生干涉而导致使用者所进行的滑动操作受到妨碍。(实施方式2)图13是示出实施方式2的控制器的操作部的内部的仰视图。该图13所示的控制器200的大部分具有与图6所示的结构相同的结构,但是在图13的结构中,下述这一点不同在开关操作捏手210和电阻操作捏手220的下端具备滑动肋。如果更具体地说明的话,在开关操作捏手210的主体部212的下端突出设置有滑动肋325,在封闭部214的下端也突出设置有滑动肋326。此外,在电阻操作捏手220的主体部222的下端突出设置有滑动肋327,在封闭部224的下端也突出设置有滑动肋328。滑动肋325具有比开关操作捏手210的主体部212的下端的前后尺寸要小的厚度 尺寸,并具有比主体部212的下端的左右尺寸稍小的宽度尺寸。同样地,滑动肋326具有比封闭部214的下端的前后尺寸要小的厚度尺寸,并具有比封闭部214的左右尺寸稍小的宽度尺寸,滑动肋327具有比电阻操作捏手220的主体部222的下端的前后尺寸要小的厚度尺寸,并具有比主体部222的下端的左右尺寸稍小的宽度尺寸。与此相对,滑动肋328虽然具有比封闭部224的下端的前后尺寸要小的厚度尺寸,但与封闭部224的左右尺寸相比,却具有比较小的宽度尺寸。此外,各滑动肋325 328都具有大致相同的高度尺寸,例如为0. 3mm左右的高度尺寸。通过形成这样的结构,下壳体320的滑动面322 (参照图8)与开关操作捏手210和电阻操作捏手220的接触面积变小,因此,使用者能够容易地进行滑动操作。此外,由于开关操作捏手210和电阻操作捏手220都具备前后隔离的2根滑动肋,因此,能够抑制在滑动操作时的前后方向的晃动,并且,由于各滑动肋在左右方向上尺寸较长,因此能够抑制左右方向的晃动,从而能够实现稳定的滑动操作。此外,由于电阻操作捏手220的封闭部224在左右方向上比较长,因此对于设置于封闭部224的滑动肋328,如上述那样将其设置为相对于封闭部224的左右尺寸较小的宽度尺寸。由此,能够进一步减小下壳体320的滑动面322与电阻操作捏手220的接触面积,从而能够实现容易的滑动操作。但是,对于滑动肋328的宽度的尺寸缩短化,优选以能够抑制电阻操作捏手220在滑动时的左右方向的晃动这样的范围为限度。此外,如上所述,各滑动肋325 328的高度被抑制为大约0. 3mm这样的比较小的尺寸。因此,虽然因设置滑动肋325 328而在其左右外侧形成有间隙,但由于各间隙的高度尺寸较小,因此能够防止水进入。由此也能够理解,对于滑动肋的高度尺寸,优选以这样的程度作为基准通过了由各滑动肋形成的间隙的水的进入能够被该水所具有的表面张力阻碍。另外,在本实施方式中,作为设置在控制器内的操作设备,设置有电源开关和滑线电阻这2个操作设备,但并不限于此,例如,即使在配置有用于对主体的加热范围进行切换的切换开关、或用于对每个加热范围进行温度调节的多个滑线电阻等的情况下,也能够获得同样的效果。(实施方式3)图14是示出本发明的实施方式3的电采暖器的外观的立体图。图15是示出电采暖器的控制器的外观的立体图。<1>电采暖器的结构
如图14所示,电采暖器500在由多个片状部件构成的大致长方形的主体510的角部配设有控制器600。在该控制器的右侧面连接有用于向电采暖器500提供电源的电源软线520。电采暖器500是这样的采暖器通过利用与控制器600连接的电源软线520供给电力来加热主体510,该采暖器设置在住宅的地面上进行使用。电采暖器400的主体410由层叠体构成,所述层叠体以表面部件411、加热单元、绝热片以及背面部件等作为主要的构成部件。加热单元是电采暖器500的发热源,其使用与在实施方式I中说明的均热片和加热线相同的均热片和加热线构成。因此,均热片和加热线的详细说明参考实施方式1,在此进行省略。本实施方式的加热单元如图14所示那样以将加热范围划分成区域A和区域B这2个区域的方式进行配置,并分别对主体510的大约1/2的面积进行加热。2个区域A、B被 分别控制,能够通过控制器200来对两个区域A、B的加热、任意一个区域的加热、以及每个区域的温度设定有选择地进行操作。控制器600与电源软线520、加热单元的发热线以及检测线连接,控制器600具有使电源相对于加热单元“接通”、“切断”的操作功能;要使用的区域的切换功能;每个区域的温度设定功能;以及显示每个区域的通电状态的显示功能。〈2>控制器的结构如图15所示,在控制器600的前表面与上表面的角部设置有操作部601,在操作部601分别以能够沿横向滑动的方式配置有用于对电采暖器500的电源的“接通”、“切断”进行操作的开关操作捏手610 ;用于进行区域A的温度设定的第I电阻操作捏手620 ;以及用于进行区域B的温度设定的第2电阻操作捏手630。此外,在控制器600的上表面配置有用于进行区域切换的切换开关607、和用于表示每个区域的通电状态的显示部602。通过对切换开关607进行推动操作,能够将加热范围依次切换为“区域A”、“区域B”、“整面”。显示部602具备与区域A对应的显示灯602a、和与区域B对应的显示灯602b。控制器600在由树脂材料成型而成的壳体700的内部内置有以下等部件推动式的电源开关603(图20),其为用于将电采暖器500的电源“接通”、“切断”的操作设备;第I滑线电阻604 (图22),其为用于对区域A的发热温度的设定进行调节的操作设备;第2滑线电阻605(图24),其为用于对区域B的发热温度的设定进行调节的操作设备;切换开关607 (图15),其用于对区域进行切换;以及控制基板606 (图20、22、24),其配置有根据检测线的检测数据来对发热线的通电进行控制的控制部等。如图20所示,电源开关603采用下述这样的推动式的微动开关通过将向上方突出的操作片603a朝向下方按下,来使触点连接,从而使电源成为“接通”状态。另外,在本实施方式的说明中使用的方向(朝向)采用与在实施方式I的说明中使用的方向(朝向)相同的方向(朝向)。如图15所示,壳体700形成为这样的结构利用螺钉使大致箱形状的上壳体710和大致平板状的下壳体720结合从而在内部形成空洞部。上壳体710是下表面开口的箱形状,在上壳体710的跨越前表面的上侧部分和大致水平的上表面的前侧部分的角部形成有操作部601,所述前表面形成为大致铅直的竖立面。操作部601形成为上表面和前表面比周围的部分凹陷。在操作部601的上表面的后端部形成有滑动槽711,在开关操作捏手610、第I电阻操作捏手620以及第2电阻操作捏手630各自的后端部形成的卡定部611、621、631(图19、图21、图23)被插入于滑动槽711。由此,能够防止开关操作捏手610、第I电阻操作捏手620以及第2电阻操作捏手630从上壳体710脱落,并能够使它们顺畅地滑动。此外,在操作部601的前表面壁的下端形成有大致长方形的3个切口部。从而形成为这样的结构当将上壳体710与下壳体720接合起来时,通过该切口部,在接合部形成了大致长方形的开关操作开口 712、第I电阻操作开口 713以及第2电阻操作开口 714。如图16所示,在上壳体710的内部,在操作部601的后方以从前表面壁离开预定的间隔的方式形成有与前表面壁平行的3个肋715、716、717。这些肋是设置在第I电阻操作捏手620的滑动范围内的第I电阻肋715、设置在第2电阻操作捏手630的滑动范围内的第2电阻肋716、以及设置在操作部601的整体范围内的滑动肋717。第I电阻肋715和 第2电阻肋716设置在上壳体710的前表面壁与滑动肋717之间。在滑动肋717中,与开关操作捏手610的滑动范围相对应的部分(开关操作开口712的后方部分)构成为前后的双重壁结构。在双重壁部分的后侧的肋的后表面设置有2个突起718,以用于在开关操作捏手610滑动时产生触击感。如图17所示,下壳体720是大致长方形的平板状,在周缘上形成有与上壳体接合的外周壁。此外,在下壳体720的与操作部601相对应的部分,形成有上表面平坦的滑动面721,从而构成为这样的结构开关操作捏手610、第I电阻操作捏手620以及第2电阻操作捏手630能够沿着滑动面721顺畅地滑动。此外,在滑动面721的后方一体地设置有向上方突出的防水肋722,所述防水肋722相对于壳体700的前表面空开预定的间隔并与该壳体700的前表面平行。通过该防水肋722,形成了防止从开关操作开口 712、第I电阻操作开口 713以及第2电阻操作开口 714浸入的水流入到控制器600的比防水肋722靠内侧的部分的结构。如图18所示,开关操作捏手610、第I电阻操作捏手620以及第2电阻操作捏手630利用形成各个操作捏手的树脂材料的弹性而卡定于上壳体710的操作部601。如图19所示,开关操作捏手610由树脂材料一体成型。开关操作捏手610具有主体部612,其配置成向上壳体710的外侧露出;和连接部613,其从主体部612的下端向后方弯曲并延伸设置,并与电源开关603连接。此外,开关操作捏手610还具有封闭部614,其配置在连接部613的中途,由向左右延伸设置的平面状部件构成,并在开关操作开口 712的内侧封闭开关操作开口 712 ;和滑动部615,其配置在连接部613的中途(封闭部614的后方),由向左右延伸设置的平面状部件构成,并与上壳体710的滑动肋717互相滑动。在滑动部615的两端部形成有突起部616,所述突起部616形成为大致半圆柱状,从而形成为这样的结构能够利用树脂材料的弹性,与设置于滑动肋717的突起718相对应地产生触击感。封闭部614在上壳体710的内侧配置成接近前表面壁,并封闭开关操作开口 712。在连接部613的后端部形成有联动部618,所述联动部618在下表面的一部分上具备倾斜面。当使开关操作捏手610沿横向滑动时,电源开关603的操作片603a被倾斜面缓缓压下。因此,通过操作开关操作捏手610,能够进行电源开关603的“接通”、“切断”的操作。
在主体部612的中央部形成有用于在操作时勾挂手指的操作突起617,在主体部612的后端部形成有卡定部611,该卡定部611用于插入到形成于上壳体710的滑动槽711内,操作突起617和卡定部611也与其他结构一体地形成。此外,封闭部614与滑动部615以向开关操作捏手610的两侧方向伸出与上壳体710的前表面壁平行的平板的方式进行设置,封闭部614与滑动部615的宽度尺寸(左右方向的尺寸)大于等于将主体部612的宽度尺寸加上开关操作捏手610所能够滑动的距离的2倍的尺寸而得的尺寸。如图20所示,上述结构的开关操作捏手610中,主体部612以沿着在上壳体710上形成的操作部601的外表面的曲面的方式进行配置,在主体部612的后端部形成的卡定部611被插入至滑动槽711内。开关操作捏手610中,连接部613从开关操作开口 712向内部上方绕入并延伸设置,从而开关操作捏手610将上壳体710的前表面壁包入其中。并且,在壳体700内的连接部613,在相对靠前侧的部分配置有用于封闭开关操作开口 712的封闭部614,在相对靠后侧的部分沿着上壳体710的滑动肋717配置有滑动部615。固定在控制基板606上的电源开关603的操作片603a与联动部618的倾斜面相接触,该联动部618朝向滑动部615的后方延伸且设置于连接部613的后端部,从而能够通过使开关操作捏手610左右移动来“接通”、“切断”电源开关。如图21所示,第I电阻操作捏手620由树脂材料一体成型。第I电阻操作捏手620具有主体部622,其配置成向上壳体710的外侧露出;和连接部623,其从主体部622的下端向后方弯曲并延伸设置,并与第I滑线电阻604连接。此外,第I电阻操作捏手620还具有封闭部624,所述封闭部624配置在连接部623的中途,由向左右延伸设置的平面状部件构成,并在第I电阻操作开口 713的内侧封闭第I电阻操作开口 713。此外,滑动部625在第I电阻操作捏手620中与其他结构形成为一体,该滑动部625配置在连接部623的中途(封闭部624的后方),且向左右延伸地设置,并且沿着下壳体720的防水肋722滑动。也如图22所示,在连接部623的后端部设置有供第I滑线电阻604的操作片604a嵌入的嵌合凹部626,从而第I电阻操作捏手620与第I滑线电阻604形成为能够连接的结构。在主体部622的中央部形成有用于在操作时勾挂手指的操作突起627,在主体部622的后端部形成有卡定部621,该卡定部621用于插入到形成于上壳体710的滑动槽711内,操作突起627和卡定部621也与其他结构一体地形成。此外,封闭部624以向第I电阻操作捏手620的两侧方向伸出与上壳体710的前表面壁平行的平板的方式进行设置。封闭部624的整体宽度尺寸大于等于将主体部622的宽度尺寸加上第I滑线电阻604的操作片604a所滑动的距离的2倍的尺寸而得的尺寸。如图22所示,上述结构的第I电阻操作捏手620中,主体部622以沿着在上壳体710上形成的操作部601的外表面的曲面的方式进行配置,在主体部622的后端部形成的卡定部621被插入至滑动槽711内。第I电阻操作捏手620中,连接部623从第I电阻操作开口 713沿着第I电阻肋715向内部上方绕入并延伸设置,从而该第I电阻操作捏手620将 上壳体710的前表面壁与第I电阻肋715包入其中。并且,形成在连接部623的中途的封闭部624的上部与第I电阻肋715抵接,该封闭部624的下部将第I电阻操作开口 713封闭。在下壳体720的防水肋722的后方配置有滑动部625,从而通过上壳体710的前表面壁、第I电阻肋715以及防水肋722夹持第I电阻操作捏手620。固定在控制基板606上的第I滑线电阻604的操作片604a被嵌入到嵌合凹部626内,该嵌合凹部626设置在连接部623的后端部。因此,当使第I电阻操作捏手620左右移动时,第I滑线电阻604的电阻值发生变化,从而能够调节电采暖器500的区域A的温度设定。如图23所示,第2电阻操作捏手630由树脂材料一体成型。第2电阻操作捏手630具有主体部632,其配置成向上壳体710的外侧露出;和连接部633,其从主体部632的下端向后方弯曲并延伸设置,并与第2滑线电阻605连接。此外,第2电阻操作捏手630还具有封闭部634,所述封闭部634配置在连接部633的中途,由向左右延伸设置的平面状部件构成,并在第2电阻操作开口 714的内侧封闭第2电阻操作开口 714。此外,滑动部635在第2电阻操作捏手630中与其他结构形成为一体,该滑动部635配置在连接部633的中途(封闭部634的后方),且向左右延伸地设置,并且沿着下壳体720的防水肋722滑动。也如图24所示,在连接部633的后端部设置有供第2滑线电阻605的操作片605a嵌入的嵌合凹部636,从而第2电阻操作捏手630与第2滑线电阻605形成为能够连接的结 构。在主体部632的中央部形成有用于在操作时勾挂手指的操作突起637,在主体部632的后端部形成有卡定部631,该卡定部631用于插入到形成于上壳体710的滑动槽711内,操作突起637和卡定部631也与其他结构一体地形成。此外,封闭部634以向第2电阻操作捏手630的两侧方向伸出与上壳体710的前表面壁平行的平板的方式进行设置。封闭部634的整体宽度尺寸大于等于将主体部632的宽度尺寸加上第2滑线电阻605的操作片605a所滑动的距离的2倍的尺寸而得的尺寸。如图24所示,上述结构的第2电阻操作捏手630中,主体部632以沿着在上壳体710上形成的操作部601的外表面的曲面的方式进行配置,在主体部632的后端部形成的卡定部631被插入至滑动槽711内。第2电阻操作捏手630中,连接部633从第2电阻操作开口 714沿着第2电阻肋716向内部上方绕入并延伸设置,从而该第2电阻操作捏手630将上壳体710的前表面壁与第2电阻肋716包入其中。并且,形成在连接部633的中途的封闭部634的上部与第2电阻肋716抵接,该封闭部634的下部将第2电阻操作开口 714封闭。在下壳体720的防水肋722的后方配置有滑动部635,从而通过上壳体710的前表面壁、第2电阻肋716以及防水肋722夹持第2电阻操作捏手630。固定在控制基板606上的第2滑线电阻605的操作片605a被嵌入到嵌合凹部636内,该嵌合凹部636设置在连接部633的后端部。因此,当使第2电阻操作捏手630左右移动时,第2滑线电阻605的电阻值发生变化,从而能够调节电采暖器500的区域B的温度设定。〈3>控制器的动作与作用图25示出了开关操作捏手610、第I电阻操作捏手620以及第2电阻操作捏手630设置于上壳体710的状态。此外,在图25中为这样的状态开关操作捏手610位于电源是“接通”状态的右端的操作位置,第I电阻操作捏手620位于设定温度是最低设定的左端的操作位置,第2电阻操作捏手630位于设定温度是最高设定的右端的操作位置。与图25相同,图26示出了开关操作捏手610、第I电阻操作捏手620以及第2电阻操作捏手630设置于上壳体710的状态。另一方面,在图26中,下述这一点与图25相同开关操作捏手610位于电源是“接通”状态的右端的操作位置,第I电阻操作捏手620位于设定温度是最高设定的右端的操作位置,下述这一点与图25不同 第2电阻操作捏手630是位于设定温度为最低设定的左端的操作位置的状态。图25所示的操作位置是第I电阻操作捏手620与第2电阻操作捏手630最接近的状态。如图所示,在该情况下,开关操作开口 712的整个面被开关操作捏手610的封闭部614的左侧部分封闭起来。第I电阻操作开口 713被第I电阻操作捏手620的封闭部624的右侧部分、和第2电阻操作捏手630的封闭部634的右侧部分的一部分(位于封闭部624的前侧)封闭起来。此外,第2电阻操作开口 714的整个面被第2电阻操作捏手630的封闭部634的左侧部分封闭起来。第I电阻操作捏手620的封闭部624与第2电阻操作捏手630的封闭部634处于在较多的部分前后重合的状态。通过使2片封闭部重合,第I电阻操作开口 713的左端部 的前后方向的间隙得以完全封闭,从而能够防止水从第I电阻操作开口 713向控制器600内部浸入。此外,当第I电阻操作捏手620与第2电阻操作捏手630处于该状态、并使开关操作捏手610移动至左侧时,开关操作开口 712的整个面被开关操作捏手610的封闭部614的右侧部分封闭。即,不论开关操作捏手610处于左右任意一侧的位置,都能够利用其封闭部614将开关操作开口 712的整个面封闭。图26所示的操作位置是第I电阻操作捏手620与第2电阻操作捏手630离得最远的状态。如图所示,在该情况下,开关操作开口 712的整个面被开关操作捏手610的封闭部614的左侧部分封闭起来。第I电阻操作开口 713的整个面被第I电阻操作捏手620的封闭部624的左侧部分、和第2电阻操作捏手630的封闭部634的右端部(位于封闭部624的前侧)封闭起来。此外,第2电阻操作开口 714的整个面被第2电阻操作捏手630的封闭部634的右侧部分封闭起来。如图26所示,第I电阻操作捏手620的封闭部624的左端部与第2电阻操作捏手630的封闭部634的右端部处于在第I电阻操作开口 713的左侧端部处前后重合的状态。通过使2片封闭部重合,第I电阻操作开口 713的左端部的前后方向的间隙得以完全封闭,从而能够防止水从第I电阻操作开口 713向控制器600内部浸入。此外,当第I电阻操作捏手620与第2电阻操作捏手630处于该状态、并使开关操作捏手610移动至左侧时,开关操作开口 712的整个面被开关操作捏手610的封闭部614的右侧部分封闭。如上述那样,在本实施方式的情况下,开关操作开口 712仅被开关操作捏手610的封闭部614封闭,第2电阻操作开口 714仅被第2电阻操作捏手630的封闭部634封闭。与此相对,第I电阻操作开口 713的整个面通过在第I电阻操作捏手620的封闭部624的基础上一并使用第2电阻操作捏手630的封闭部634来进行封闭。此外,根据图25、图26与上述的说明可知,不论开关操作捏手610、第I电阻操作捏手620以及第2电阻操作捏手630位于任何操作位置,开关操作开口 712、第I电阻操作开口 713以及第2电阻操作开口 714都始终处于整个面被封闭着的状态。此外,如图25所示,在第I电阻操作捏手620与第2电阻操作捏手630最接近的状态下,它们各自的中心之间的距离Wl是20mm。此外,如图26所示,在第I电阻操作捏手620与第2电阻操作捏手630离得最远的状态下,它们各自的中心之间的距离W2是60mm。在设第I电阻操作捏手620的滑动距离为D1、设第2电阻操作捏手630的滑动距离为D2的情况下,满足D1+D2 = W2-W1的关系,D1+D2是40mm。操作捏手的滑动距离Dl与D2等于第I滑线电阻604与第2滑线电阻605的可动距离。在通常的结构、即第I电阻操作捏手620的封闭部624与第2电阻操作捏手630的封闭部634不互相重合的结构的情况下,第I电阻操作捏手620与第2电阻操作捏手630最接近时的中心之间的距离是D1+D2,在使用了本实施方式中使用的第I滑线电阻604和第2滑线电阻605的情况下为40mm以上。 与此相对,在本实施方式中,由于构成为封闭部互相重合的结构,因此,第I电阻操作捏手620与第2电阻操作捏手630最接近的距离Wl是20mm。由此可知,使封闭部重合的结构是用于使控制器600小型化的有效的结构。如上述那样,在本实施方式的结构中,不论开关操作捏手610、第I电阻操作捏手620以及第2电阻操作捏手630处于任何操作位置,都能够利用开关操作捏手610的封闭部614、第I电阻操作捏手620的封闭部624以及第2电阻操作捏手630的封闭部634来将各自的操作开口的整个面封闭。因此,能够防止以从控制器600的前方飞溅的方式施加的水从操作开口浸入控制器600内部,能够实现具备较高防水功能的小型控制器,从而能够提供安全性较高的控制器。此外,在操作开口的后方设置有防水肋722,所述防水肋722与下壳体720形成为一体。由此,能够防止从开关操作捏手610的封闭部614、第I电阻操作捏手620的封闭部624以及第2电阻操作捏手630的封闭部634各自的下端部与下壳体720的滑动面721之间渗入的水浸入控制器600的内部。此外,在对开关操作捏手610进行“接通”、“切断”操作的情况下,通过使开关操作捏手610的突起部616越过设置在上壳体710的滑动肋717上的突起718,能够在操作中获得触击感。因此,能够从感觉上认识到开关的“接通”、“切断”,并且,能够防止不慎使开关变成“接通”或“切断”这一情况,从而能够提高安全性。此外,开关操作捏手610、第I电阻操作捏手620以及第2电阻操作捏手各自的封闭部的宽度尺寸(左右方向的尺寸)与各自的主体的宽度尺寸相比,具备较广的宽度尺寸。因此,能够抑制在操作各个操作捏手时的倾斜或晃动,从而能够顺畅地对操作捏手进行操作。另外,在本实施方式中,作为设置在控制器内的操作设备,设置有电源开关和2个滑线电阻,但并不限于此,例如,也可以将切换开关607设计成与电源开关相同的结构,此夕卜,在通过增加主体的加热范围的区域数量而使得进行温度调整的滑线电阻与电阻操作捏手的数量为3个以上的情况下也能获得同样的效果。产业上的可利用性如以上那样,本发明的电采暖器的控制器由于能够防止水从操作开口浸入,因此也能够应用于电采暖器以外的电气设备的控制器等用途。
权利要求
1.ー种电采暖器的控制器,其特征在于,该电采暖器的控制器包括 壳体,其在竖立面具备操作开ロ ; 多个操作设备,其内置在所述壳体内,用于操作电采暖器;以及 多个操作捏手,其经由所述操作开ロ从所述壳体的外部操作多个所述操作设备, 所述操作捏手构成为能够沿着所述操作开ロ向与各操作捏手对应的预定范围内的操作位置滑动, 所述操作捏手一体地具备封闭部,不论在与该操作捏手对应的所述预定范围内的任何操作位置,所述封闭部都将所述操作开ロ封闭, 在相邻的所述操作捏手互相接近的操作位置,相邻的所述操作捏手的所述封闭部构成为以一部分互相重合的状态定位。
2.根据权利要求I所述的电采暖器的控制器,其特征在干, 在所述壳体设置有多个所述操作开ロ, 所述操作开口中的至少I个构成为该操作开ロ的整体被将该操作开ロ的至少一部分封闭的2个所述封闭部封闭。
3.根据权利要求I或2所述的电采暖器的控制器,其特征在干, 在相邻的所述操作捏手的中心最接近的状态下,这些中心之间的距离比将相邻的操作捏手各自的滑动距离相加而得到的距离要短。
4.根据权利要求I或2所述的电采暖器的控制器,其特征在干, 在所述操作开ロ的内侧形成有从所述壳体的底面突出的防水壁。
全文摘要
本发明提供一种电采暖器的控制器,不论从任何方向朝操作开口施加水,都能够发挥充分的防水效果,且安全性较高。电采暖器的控制器包括在竖立面具备操作开口(206)的壳体(300)、用于操作电采暖器(100)的多个操作设备(203)、以及从壳体的外部对操作设备(203)进行操作的多个操作捏手(210、220),操作捏手(210、220)一体地具备封闭部(214、224),不论在任何操作位置,封闭部(214、224)都将操作开口(206、207)封闭,在操作捏手(210、220)互相接近的操作位置,封闭部(214、224)以一部分互相重合的状态配置。由此,操作开口总是被封闭部封闭,能够防止水从外部经由操作开口浸入。并且能够使多个操作设备与操作捏手接近地配置,能够使控制器小型化。
文档编号F24D19/10GK102650452SQ20111042151
公开日2012年8月29日 申请日期2011年12月15日 优先权日2011年2月28日
发明者大西宏尚, 岩永昌纯, 石川清志 申请人:松下电器产业株式会社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留言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精彩留言会获得点赞!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