热泵空调器的制作方法

文档序号:4615187阅读:177来源:国知局
专利名称:热泵空调器的制作方法
技术领域
本实用新型涉及空调器领域,具体而言,涉及一种热泵空调器。
背景技术
热泵空调器在夏季可以将室内空气的热量除去,降低室内温度,在冬季可以从室外较低温度的空气中抽取热量,用来加热室内空气。但是由于冬季室外温度较低,导致压缩机吸气比容加大,吸气流量质量减少,给热泵空调器实现室内制热的功能带来了很大的难度,热泵空调器的制热量难以提高,这成为了热泵空调器技术领域的主要难题。

实用新型内容本实用新型旨在提供一种热泵空调器,以达到提高热泵空调器制热量的目的。为了实现上述目的,本实用新型提供了一种热泵空调器,包括压缩机和气液分离器,气液分离器的输出端与压缩机的输入端连接,在气液分离器与压缩机之间连接有导热部件。进一步地,导热部件为热管,该热管至少为一根。进一步地,热管的一端为吸热端,该吸热端缠绕在压缩机的外表面,其另一端为放热端,该放热端缠绕在气液分离器的外表面,并且放热端的位置高于吸热端的位置。进一步地,热管的一端为吸热端,该吸热端缠绕在压缩机的外表面,其另一端为放热端,该放热端伸入气液分离器内部,并且放热端的位置高于吸热端的位置。进一步地,在压缩机和气液分离器的外表面设置有保温结构,缠绕在压缩机外表面的吸热端位于压缩机的外表面与保温结构之间,缠绕在气液分离器外表面的放热端位于气液分离器的外表面与保温结构之间。进一步地,在压缩机的外表面设置有保温结构,缠绕在压缩机外表面的吸热端位于压缩机的外表面与保温结构之间。进一步地,保温结构内设置有与热管并排设置的储热管。进一步地,热管包括壳体;吸液芯,呈管状,设置在壳体内部,具有与壳体延伸方向相同的空腔;以及端盖,设置在壳体的两端。进一步地,热管的横截面为扁圆形。进一步地,热管的放热端伸入气液分离器的部分的形状为U形、S形或者为螺旋形。根据本实用新型的热泵空调器,通过在压缩机与气液分离器之间连接导热部件, 实现了热量由压缩机向气液分离器的传递,对气液分离器中的制冷剂进行加热,从而提高了热泵空调器的制热量,同时也提高了压缩机的吸气温度和吸气量,并且整个过程不增加额外的能耗。

[0015]构成本申请的一部分的说明书附图用来提供对本实用新型的进一步理解,本实用新型的示意性实施例及其说明用于解释本实用新型,并不构成对本实用新型的不当限定。 在附图中图1为热管与压缩机和气液分离器的连接结构示意图;图2为热管的结构示意图;以及图3为热管的截面形状示意图。
具体实施方式
需要说明的是,在不冲突的情况下,本申请中的实施例及实施例中的特征可以相互组合。下面将参考附图并结合实施例来详细说明本实用新型。根据本实用新型的实施例,提供了一种热泵空调器,包括图1所示的压缩机10和气液分离器30,其中,气液分离器30的输出端与压缩机10的输入端连接,并且在气液分离器30与压缩机10之间连接有导热部件。根据本实用新型实施例的热泵空调器,通过在压缩机10与气液分离器30之间连接导热部件,实现了热量由压缩机10向气液分离器30的传递,对气液分离器30中的制冷剂进行加热,从而提高了热泵空调器的制热量,同时也提高了压缩机的吸气温度和吸气量, 并且整个过程不增加额外的能耗。作为一种可靠的实施方式,导热部件可以采用图2所示的热管50,该热管50包括 壳体51 ;设置在壳体51内部的吸液芯53,该吸液芯53具有与壳体51延伸方向相同的空腔;以及设置在壳体51两端的端盖55。热传递有三种方式辐射、对流、传导,其中以热传导方式的热传递速度最快,凡是有温度差存在的时候,热量必然会由高温处向低温处传递, 热管50就是依据热传导的原理工作的。通常热管50内部会被抽成负压状态,并充入适当的导热介质,这种导热介质沸点低,容易吸热挥发。吸液芯53由毛细多孔材料构成。当热管50吸热端受热时,毛细多孔材料中的导热介质吸热蒸发,蒸气在微小的压力差下流向另外一端的放热端,并且释放出热量,重新凝结成液体,该液体再沿毛细多孔材料靠毛细力的作用流回吸热端,如此循环往复,热量由热管50的吸热端传至放热端。这种循环是快速进行的,热量可以被源源不断地传导开来。优选地,将热管50内部抽成负压后充以适量的导热介质,使吸液芯53充满液体后加以密封。热管50的一端为吸热端,另一端为放热端,根据应用需要在两段中间可布置绝热段。当热管50的吸热端受热时吸液芯53中的导热介质蒸发汽化,蒸汽在微小的压差下流向放热端,放出热量凝结成液体,该液体再沿毛细多孔材料靠毛细力的作用流回吸热端。 如此循环往复,完成热传递。热管50的数量可以根据实际需要设置为一根或者多根,位于热管50 —端的吸热端缠绕在压缩机10的外表面,其另一端作为放热端缠绕在气液分离器30的外表面。此外, 热管50还可以按照吸热端缠绕在压缩机10的外表面、而放热端伸入气液分离器30内部的方式设置,并且为了使导热介质流回热管50的吸热端,无论采用上述哪种方式,放热端的位置都要高于吸热端的位置,从而保证管内导热介质的循环以及热量的有效传递。具体地, 热管50的吸热端缠绕到压缩机10底部,放热端缠绕到气液分离器30外部由下向上缠绕, 或者伸入气液分离器30的内部。而对于将热管50的放热端伸入气液分离器30的情况,为了提高导热效率,热管50的放热端伸入气液分离器30的部分的形状可以设置为面积较大的U形、S形或者螺旋形,这样就可以增加接触面积,促进热量交换的进行。并且,热管50的横截面形状可以设置为图3所示的扁圆形,这种设置同样是通过增加接触面积来达到促进热量交换的目的。在一种未示出的实施方式中,为了防止压缩机10和气液分离器30的热量散失,可以根据情况选择在压缩机10的外表面和/或气液分离器30的外表面设置保温结构,热管 50的放热端位于保温结构与压缩机10的外表面和/或气液分离器30的外表面之间,在该保温结构内设置有与热管并排设置的储热管,储热管内储存有导热液体,这样就使热管50 处于一个温度较高的环境中,有利于热管50自身热量的保存,保证了压缩机10与气液分离器30之间正常的热量传递。从以上的描述中,可以看出,本实用新型上述的实施例实现了如下技术效果在本实用新型的实施例中,通过在压缩机10与气液分离器30之间连接导热部件, 实现了热量由压缩机10向气液分离器30的传递,对气液分离器30中的制冷剂进行加热, 从而提高了热泵空调器的制热量,同时也提高了压缩机的吸气温度和吸气量,并且整个过程不增加额外的能耗。并且,在本实用新型的实施例中,由于在压缩机10和/或气液分离器30的外表面设置有保温结构,使热管50处于一个温度较高的环境中,有利于热管50自身热量的保存, 保证了压缩机10与气液分离器30之间正常的热量传递。以上所述仅为本实用新型的优选实施例而已,并不用于限制本实用新型,对于本领域的技术人员来说,本实用新型可以有各种更改和变化。凡在本实用新型的精神和原则之内,所作的任何修改、等同替换、改进等,均应包含在本实用新型的保护范围之内。
权利要求1.一种热泵空调器,包括压缩机(10)和气液分离器(30),所述气液分离器(30)的输出端与所述压缩机(10)的输入端连接,其特征在于,在所述气液分离器(30)与所述压缩机 (10)之间连接有导热部件。
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热泵空调器,其特征在于,所述导热部件为热管(50),所述热管(50)至少为一根。
3.根据权利要求2所述的热泵空调器,其特征在于,所述热管(50)的一端为吸热端,所述吸热端缠绕在所述压缩机(10)的外表面,其另一端为放热端,所述放热端缠绕在所述气液分离器(30)的外表面,并且所述放热端的位置高于所述吸热端的位置。
4.根据权利要求2所述的热泵空调器,其特征在于,所述热管(50)的一端为吸热端,所述吸热端缠绕在所述压缩机(10)的外表面,其另一端为放热端,所述放热端伸入所述气液分离器(30)内部,并且所述放热端的位置高于所述吸热端的位置。
5.根据权利要求3所述的热泵空调器,其特征在于,在所述压缩机(10)和所述气液分离器(30)的外表面设置有保温结构,缠绕在所述压缩机(10)外表面的所述吸热端位于所述压缩机(10)的外表面与所述保温结构之间,缠绕在所述气液分离器(30)外表面的所述放热端位于所述气液分离器(30)的外表面与所述保温结构之间。
6.根据权利要求4所述的热泵空调器,其特征在于,在所述压缩机(10)的外表面设置有保温结构,缠绕在所述压缩机(10)外表面的所述吸热端位于所述压缩机(10)的外表面与所述保温结构之间。
7.根据权利要求5或6所述的热泵空调器,其特征在于,所述保温结构内设置有与所述热管(50)并排设置的储热管。
8.根据权利要求2至6中任一项所述的热泵空调器,其特征在于,所述热管(50)包括壳体(51);吸液芯(53),呈管状,设置在所述壳体(51)内部,具有与所述壳体(51)延伸方向相同的空腔;以及端盖(55),设置在所述壳体(51)的两端。
9.根据权利要求8所述的热泵空调器,其特征在于,所述热管(50)的横截面为扁圆形。
10.根据权利要求4所述的热泵空调器,其特征在于,所述热管(50)的放热端伸入所述气液分离器(30)的部分的形状为U形、S形或者为螺旋形。
专利摘要本实用新型提供了一种热泵空调器,包括压缩机和气液分离器,气液分离器的输出端与压缩机的输入端连接,在气液分离器与压缩机之间连接有导热部件。根据本实用新型的热泵空调器,通过在压缩机与气液分离器之间连接导热部件,实现了热量由压缩机向气液分离器的传递,对气液分离器中的制冷剂进行加热,从而提高了热泵空调器的制热量,同时也提高了压缩机的吸气温度和吸气量,并且整个过程不增加额外的能耗。
文档编号F24F5/00GK202195551SQ201120309330
公开日2012年4月18日 申请日期2011年8月23日 优先权日2011年8月23日
发明者肖德玲, 袁琪, 邵英 申请人:珠海格力电器股份有限公司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留言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精彩留言会获得点赞!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