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体化水暖地板块及其导热构件的制作方法

文档序号:4625641阅读:290来源:国知局
一体化水暖地板块及其导热构件的制作方法
【专利摘要】本发明公开了一种一体化水暖地板块,地板块的四周设有插接部位,其要点是:地板块总体呈扁状长方体形,包括装饰面层、下部主体和导热构件。地板块的各侧的插接部位设置在下部主体上。导热构件包括管道部和散热部。管道部为沿前后向设置的直线形管道。散热部与管道部相连。导热构件的前后向的长度略小于地板块去掉位于前后两侧的插接部位后的前后向的长度。下部主体还设有贯通其前后的安装槽。安装槽包括管槽部。导热构件的管道部位于下部主体的管槽部中。导热构件由其散热部的下侧面粘结固定在下部主体的上侧面的相应部位上。装饰面层由其下侧相应部位粘结固定在下部主体的上侧面的相应部位上以及导热构件的散热部的上侧面上。
【专利说明】一体化水暖地板块及其导热构件【技术领域】[0001]本发明涉及一种建筑装潢领域的产品,具体涉及一种一体化水暖地板块及其导热 构件。【背景技术】[0002]我国北方传统取暖,多采用集中供热,通过房间内管道连接暖气片加热取暖,但室 内热空气对流容易引起灰尘漂浮以及空气干燥。采用暖气片组供水温度70-85°C,耗能高、 热效率低、室内温度不均匀,地表温度低,舒适性较差。暖气片组需占用一定的空间,而且影 响美观。[0003]地面供暖是指热媒液体(通常是水,也可以是导热油)在地板下的盘形管道中循环 流动,热媒液体的热量主要通过传导的方式依次传递给盘形管道和地板,再由地板以辐射 方式为主、以传导和对流的方式为辅而向室内传递热量,从而实现室内米暖的一种取暖方 式。地面供暖在室内形成从下至上逐渐递减的温度梯度,从而给人以脚暖头凉的舒适感。地 面供暖符合中医“温足顶凉”的健身理论,是目前最舒适的采暖方式,也是现代生活品质的 象征。目前,我国南方地区也逐渐开始流行安装地面供暖系统。[0004]低温热水地面供暖(以下简称为水地暖)是以温度不高于60°C的热水为热媒,在 盘形管道内循环流动,对地板进行加热,通过地板以辐射、传导和对流的方式向室内传递热 量。与传统采用的暖气片供暖方式相比,水地暖耗能较低,舒适度高,不占用室内空间。[0005]现有的水地暖大都是采用将钢制的盘形管道作为导热元件先铺设于地面上,然后 铺设水泥等相应的粘结材料,最后再铺设地面装饰材料(地面装饰材料是指木地板和地面 装饰砖。地面装饰砖简称地砖,是指瓷砖、或由人造石、大理石、花岗岩和玻璃等材料制成的 铺设在地面上用做地面装饰的材料的构件)。上述结构的地暖技术,其导热元件产生的热量 需要由下向上依次传导给粘结材料和地面装饰材料,大量的热量被粘结材料和地面装饰材 料吸收,造成能源浪费;其次,由于导热元件距离铺设好的地面(也即地面装饰材料的装饰 面)距离较大,造成热量传递到室内空间过程较慢。第三,一旦使用中出现漏水等质量问题 无法找到问题点,即使找到了维修也很麻烦,必须移出地面装饰材料,挖开部分或者全部的 粘结材料,再将盘形管道进行修复,再铺设粘结材料和地面装饰材料,从而造成维修代价很 闻。[0006]中国专利文献CN101699173A (专利申请号200910093345.5)公开了 “一种轻薄复 合型热水供暖地板”,其说明书的0019段中记载了:“该地板包括地面装饰层1,上层金属导 热层2,加热管3,下层金属导热层4,硅钙板5,保温层6,楼板7 ;硅钙板和保温层内设置管 槽,下层金属导热层与管槽表面贴身敷设,并与硅钙板及保温层预制成带管槽的预制复合 板。加热管3置于管槽内的下层金属导热层上;上层金属导热层水平敷设于加热管和下层 金属导热层上,与管顶、下层金属导热层紧密接触。加热管顶与下层金属导热层上表面处于 同一平面。该地面装饰层为木地面、水泥地面、陶瓷砖地面或石料地面,其中,当地面装饰层 为水泥地面、陶瓷砖地面或石料地面时,所述的上、下金属导热层均设有孔洞。”该种结构的上层金属导热层2位于地面装饰层I下侧,加快了热量传递到室内空间的过程,节约了一部分能源,但仍然存在后续的维修保养困难的问题。[0007]中国专利文献CN202055172U (专利申请号201120134573.5)公开了 “一种水暖地砖”,其说明书的0013段中记载了:“所述的取暖层2可设置为水暖管,预埋于导热层I和保温层4之间,价格低廉,安装方便。水暖管为中空结构,当多个水暖地砖组合是,一个水暖管可与其它模块的水暖管相互连通。为了使取暖层2均匀发热,可将水暖管设计成盘旋或曲折的形式,如图2所示,并使之分布均匀。”首先,地砖的尺寸规格较多,小的有30X30厘米的,如在这种规格的地砖上设置盘管则加工难度较大,导致生产成本增加;其次,由其图 2看出其管接头部分,也即说明书中的连接件5裸露在外,使用时,将会被经常踩踏,容易导致脱落或松开,影响正常使用。另外,裸露在外的管接头也会在人们通过时造成障碍。第三,若在地砖的保温层上方铺设一层覆盖材料而遮盖,则不仅影响传热效率,而且将大大地增加成本。[0008]中国专利文献CN101713563A (专利申请号200910044799.3)公开了 “一种储热与热缓释复合地板模块”,其说明书0034段中记载了:“如图1和图2所示,本发明的储热与热缓释复合地板模块有隔热保温底板和竹质地板面层2 ;在所述隔热保温底板I与竹质地板面层2之间并于模块两侧分别设有木方3,且木方3设有用以相邻模块相接的连接结构;所述模块两端分别设有位于所述隔热保温底板I与竹质地板面层2之间的端板4 ;所述隔热保温底板I与竹质地板面层2之间装有贯通的圆竹筒5且所述圆竹筒5两端分别置于所述两端板4的对应圆孔中,所述隔热保温底板I与竹质地板面层2之间还填充有相变储热材料6。”其说明书的0018段中记载了:“本发明的技术原理是,实际使用时,将多个模块按对应的连接结构拼接而形成地板地面,并使模块中的圆竹筒5与前、后相邻的模块中的圆竹筒依次连通,组成密封管路;热源(可以是由太阳能转换的热空气)通过中空的圆竹筒5时, 将热量传递给相变储热材料6,加热之前呈固体状态的相变储热材料6在吸收热量后变成粘稠态或液态,并将热量储存其中,这一过程是一个吸热过程;……”。由上述描述可以看出,该种结构采用圆竹筒5作为导热管,无法实现标准化、工业化的大规模生产,而且竹筒本身容易降解,气候干燥时容易开裂,因此该储热与热缓释复合地板模块可靠性差、安全性低,铺装后需要经常保养和维修,使用成本较高。其次,其相变储热材料6在吸收热量后变成粘稠态或液态,从而要求填充有相变储热材料6的空间必需密闭,也即端板4和隔热保温底板I自身必须采用硬质的防水材料,竹质地板面层2以及圆竹筒5自身必须进行密封防水处理,端板4、隔热保温底板1、竹质地板面层2以及圆竹筒5之间都要进行密闭连接,从而实施难度较大,生产加工麻烦,也不便于工业化生产。
【发明内容】
[0009]本发明的第一目的是提供一种结构简单,便于大规模工业化生产的用于一体化水暖地板块的导热构件。[0010]本发明的第二目的是提供一种结构简单、便于大规模工业化生产、安全可靠、铺装及后续维修方便的一体化水暖地板块。[0011]实现本发明第一目的导热构件的基本技术方案是:提供一种导热构件,其结构特点是:导热构件为金属材质制成的一体件,或者为玻璃钢型材,或者是以高分子材料为`主要成分的塑料制成的挤塑型材。导热构件包括管道部和散热部。管道部为沿前后向设置的直 线形管道。散热部与管道部相连。[0012]以上述导热构件的基本技术方案为基础的技术方案是:还包括定位部。导热构件 为铝合金型材。管道部的管道内壁上均喷涂有防腐涂料。定位部有2个,分别位于散热部 的上部左右两侧上。各定位部按其所处的左右位置的不同分为左定位部和右定位部。[0013]以上述导热构件的技术方案为基础的技术方案是:散热部整体呈平板状,且散热 部为直接散热部位。散热部从上方连接在管道部上。[0014]以上述导热构件的技术方案为基础的技术方案是:导热构件还在其散热部上设有 作为均热孔的上下向的通孔。各均热孔相对于经过管道部轴线的铅垂面对称设置在散热部 的左右两侧而形成左侧均热孔组和右侧均热孔组。各个均热孔组中的均热孔相互间在左 右方向上设置成不同的列,每列的各个均热孔又沿前后向等间隔设置,并且同一列的均热 孔的孔径相等,相邻列的均热孔之间,位于左右向内侧列的均热孔的孔径大于位于左右向 外侧列的均热孔的孔径。[0015]以上述导热构件的相应技术方案为基础的技术方案是:导热构件的散热部分为2 个散热部位,分别位于管道部的左右两侧。2个散热部位的结构形状相同,2个散热部位按 其所处的左右位置的不同分为左侧散热部和右侧散热部。2个散热部位均呈方管状。导热 构件的左定位部位于左侧散热部的上侧左部,右定位部位于右侧散热部的上侧右部。导热 构件的管道部的管道外径小于散热部的上表面到下表面之间的距离0.5毫米至2毫米。[0016]以上述导热构件的技术方案为基础的技术方案是:导热构件的2个方管状的散热 部的内壁上均连接有截面呈腰圆形的管体,该腰圆形的管体也是铝合金型材的一部分。[0017]以上述导热构件的相应技术方案为基础的技术方案是:导热构件的2个方管状的 散热部的内壁上均连接有并排的2至5个截面呈圆形的管体,该并排的圆形的管体也是铝 合金型材的一部分。[0018]实现本发明第二目的一体化水暖地板块的基本技术方案是:提供一种一体化水暖 地板块,地板块的四周设有插接部位,位于地板块的前侧的插接部位是使用时与前侧相邻 的地板块的位于后侧的插接部位相互连接配合的部位。位于地板块的右侧的插接部位是使 用时与右侧相邻的地板块的位于左侧的插接部位相互连接配合的部位。位于地板块的后侧 的插接部位是使用时与后侧相邻的地板块的位于前侧的插接部位相互连接配合的部位。位 于地板块的左侧的插接部位是使用时与左侧相邻的地板块的位于右侧的插接部位相互连 接配合的部位。其结构特点是:地板块总体呈扁状长方体形,包括装饰面层、下部主体和导 热构件。地板块的各侧的插接部位设置在下部主体上。[0019]上述导热构件为金属材质制成的一体件,或者为玻璃钢型材,或者是以高分子材 料为主要成分的塑料制成的挤塑型材。导热构件包括管道部和散热部。管道部为沿前后向 设置的直线形管道。散热部与管道部相连。导热构件的前后向的长度略小于地板块去掉位 于前后两侧的插接部位后的前后向的长度。[0020]上述下部主体还设有贯通其前后的安装槽。安装槽包括管槽部。导热构件的管道 部的管道外径与下部主体的安装槽的管槽部的左右向的长度相配合,管道部的管道外径与 下部主体的安装槽的管槽部的上下向的长度相对应。导热构件的管道部位于下部主体的管 槽部中。导热构件由其散热部的下侧面粘结固定在下部主体的上侧面的相应部位上。装饰面层由其下侧相应部位粘结固定在下部主体的上侧面的相应部位上以及导热构件的散热 部的上侧面上。[0021]以上述一体化水暖地板块的基本技术方案为基础的技术方案是:装饰面层为木质 材料制成的一体件。装饰面层的基本形状为板状长方体形。装饰面层的下侧部位分左右分 别设有沿前后方向贯通其板体的开口向下的定位槽。该2条定位槽按其所处的左右位置的 不同分为左定位槽和右定位槽。2条定位槽的结构形状相同,其截面均呈矩形。该2条定位 槽用于对装饰面层的定位。[0022]上述下部主体的插接部位由位于前侧的前侧插接槽,位于右侧的右侧插接槽,位 于后侧的后侧插接榫和位于左侧的左侧插接榫组成。前侧插接槽为沿左右方向设置的2个 槽段,也即前侧插接槽在安装槽的管槽部被分为左右2个槽段,依次为左槽段和右槽段,并 且前侧插接槽是使用时能与前侧相邻的相同结构的一体化水暖地板块的后侧插接榫相互 插接配合的部位。右侧插接槽为沿前后方向连续设置的通槽,并且右侧插接槽是使用时能 与右侧相邻的相同结构的相应的一体化水暖地板块的左侧插接榫的相应部分相互插接配 合的部位。后侧插接榫为沿左右向设置的2个榫段,也即后侧插接榫在安装槽的管槽部被 分为左右2个榫段,依次称为左榫段和右榫段,并且后侧插接榫是使用时能与相邻的相同 结构的一体化水暖地板块的前侧插接槽相互插接配合的部位。左侧插接榫为沿前后方向连 续设置的通榫,并且左侧插接榫是使用时能与相邻的相同结构的相应的一体化水暖地板块 的右侧插接槽的相应部分相互插接配合的部位。下部主体的安装槽位于左右向的中部。下 部主体的上侧面的外周轮廓与装饰面层的下侧面的外周形状对应相同。[0023]上述导热构件还包括定位部。导热构件为铝合金型材。管道部的管道内壁上均喷 涂有防腐涂料。导热构件的前后向的长度小于地板块去掉位于前后两侧的插接部位后的前 后向的长度2毫米至10毫米。定位部有2个,分别位于散热部的上部左右两侧上。各定位 部按其所处的左右位置的不同分为左定位部和右定位部。左定位部与装饰面层的左定位槽 相配合。右定位部与装饰面层的右定位槽相配合。[0024]以上述一体化水暖地板块的技术方案为基础的技术方案是:下部主体的安装槽整 体呈T形,包括管槽部和2个板槽部。2个板槽部按照所处的左右位置的不同分别称为左侧 板槽部和右侧板槽部。管槽部的截面为矩形且基本呈正方形,并且管槽部的左右向的长度 略小于其上下向的长度。管槽部位于下部主体12的左右向中部。管槽部沿前后向设置,贯 穿下部主体前后且开口向上。管槽部的槽底位于下部主体的中下部,并且管槽部的上下向 的长度为下部主体的上下向长度的1/2至3/4,管槽部的左右向的长度为下部主体的左右 向长度的1/10至1/8。左侧板槽部设置在下部主体的上部的左部,是一个沿前后向设置、贯 穿下部主体前后、从左方与管槽部的上部相连通且朝向上方的缺口。右侧板槽部设置在下 部主体的上部的右部,是一个沿前后向设置、贯穿下部主体前后、从右方与管槽部的上部相 连通且朝向上方的缺口。[0025]上述导热构件的管道部的管道外径小于下部主体的安装槽的管槽部的上下向的 长度0.5毫米至2毫米。散热部整体呈平板状,且散热部为直接散热部位。散热部从上方 连接在管道部上。[0026]上述导热构件由其散热部的左部从上向下粘结固定在下部主体的安装槽的左侧 板槽部中,由其散热部的右部从上向下粘结固定在下部主体的安装槽的右侧板槽部中。装饰面层从上向下粘结固定在下部主体和导热构件的散热部上,且导热构件的左定位部和右定位部分别位于相应的装饰面层的左定位槽和右定位槽中。导热构件的前端与下部主体的前侧插接槽的后侧槽底之间的距离a为I毫米至5毫米。导热构件的后端与下部主体的后侧插接榫的前侧根部之间的距离b与导热构件的前端与下部主体的前侧插接槽的后侧槽底之间的距离a相对应,距离b为I毫米至5毫米。[0027]以上述一体化水暖地板块的技术方案为基础的技术方案是:导热构件还在其散热部上设有作为均热孔的上下向的通孔。各均热孔相对于经过管道部轴线的铅垂面对称设置在散热部的左右两侧而形成左侧均热孔组和右侧均热孔组。各个均热孔组中的均热孔相互间在左右方向上设置成不同的列,每列的各个均热孔又沿前后向等间隔设置,并且同一列的均热孔的孔径相等,相邻列的均热孔之间,位于左右向内侧列的均热孔的孔径大于位于左右向外侧列的均热孔的孔径。[0028]以上述一体化水暖地板块的相应技术方案为基础的技术方案是::还包括堵头。 下部主体的安装槽的截面整体呈矩形。安装槽位于下部主体的左右向中部。安装槽沿前后向设置,贯穿下部主体前后且开口向上。安装槽的左右向的长度占下部主体去掉左右两侧的插接部位后的左右向长度的1/2至4/5,安装槽的上下向的长度占下部主体的上下向长度的1/2至3/4。[0029]上述导热构件的散热部分为2个散热部位,分别位于管道部的左右两侧。2个散热部位的结构形状相同,2个散热部位按其所处的左右位置的不同分为左侧散热部和右侧散热部。2个散热部位均呈方管状,且该2个散热部位为聚热散热部位,在该2个聚热散热部位中放置有相变蓄热材料。左侧散热部和右侧散热部的管道内壁上均优选喷涂有防腐涂料。导热构件的左定位部位于左侧散热部的上侧左部,右定位部位于右侧散热部的上侧右部。导热构件的管道部的管道外径小于散热部的上表面到下表面之间的距离0.5毫米至2 毫米。[0030]上述堵头有2组,每组有2个。每组堵头与相应的一个散热部相对应。每组的2个堵头按其所处的前后位置的不同分为前堵头和后堵头。前堵头和后堵头均为塑料一体件。[0031]上述各个前堵头包括第一盖板部和从后方连接在第一盖板部上的第一插接部。前堵头还在其第一盖板部上设有贯通左右且开口朝向前方的榫槽。前堵头的第一盖板部的外周轮廓与导热构件的左侧散热部或右侧散热部的截面外形轮廓相对应。前堵头的第一插接部的外形轮廓与左侧散热部或右侧散热部的前端部位的内侧轮廓相对应。各个前堵头的由其第一插接部插接固定在导热构件的左侧散热部或右侧散热部的前端部位中,且形成过盈配合。2个前堵头的榫槽与下部主体的前侧插接槽相对应,并且与下部主体的前侧插接槽共同构成了地板块的前侧插接槽。
[0032]上述各个后堵头包括第二盖板部、从前方连接在第二盖板部上的第二插接部和从后方连接在第二盖板部上的榫头。后堵头的第二盖板部的外周轮廓与导热构件的左侧散热部或右侧散热部的截面外形轮廓相对应。后堵头的第二插接部的外形轮廓与左侧散热部或右侧散热部的后端部位的内侧轮廓相对应。各个后堵头的由其第二插接部插接固定在导热构件的左侧散热部或右侧散热部的后端部位中,且形成过盈配合。2个后堵头的榫头与下部主体的后侧插接榫相对应,并且与下部主体的后侧插接榫共同构成了地板块的后侧插接榫。[0033]以上述一体化水暖地板块的技术方案为基础的技术方案是:导热构件的2个方管 状的散热部的内壁上均连接有截面呈腰圆形的管体,该腰圆形的管体也是铝合金型材的一 部分。相变蓄热材料设置在各散热部的腰圆形管体中。前堵头的第一插接部的外形轮廓与 散热部的腰圆形管体的前端部位的内侧轮廓相对应。后堵头的第二插接部的外形轮廓与散 热部的腰圆形管体的后端部位的内侧轮廓相对应。[0034]以上述一体化水暖地板块的相应技术方案为基础的技术方案是:导热构件的2个 方管状的散热部的内壁上均连接有并排的2至5个截面呈圆形的管体,该并排的圆形的管 体也是铝合金型材的一部分。相变蓄热材料设置在各散热部的并排的圆形的管体中。前堵 头的第一插接部的外形轮廓与散热部的各个圆形的管体的前端部位的内侧轮廓相对应。后 堵头的第二插接部的外形轮廓与散热部的各个圆形的管体腔体的后端部位的内侧轮廓相 对应。[0035]本发明具有积极的效果:(I)本发明的一体化水暖地板块结构简单、便于大规模工业化生产。[0036](2)本发明的一体化水暖地板块的导热构件仅有一个直线形的铝合金管道,载热 流体从管道中流过,通过与管道相连的散热部可通过其上表面将热量均匀地传导至装饰面 层中,再由装饰面层传递至需要取暖的空间中,结构简单,效果明显,便于实施。[0037](3)本发明的导热构件的铝合金散热部的上表面距离需要取暖的空间仅隔一层装 饰面层,热传导快捷,使得装饰面层能迅速进入传热状态,从而室内空间则能迅速升温,且 热量损失较小。[0038](4)本发明的一体化水暖地板块的导热构件的散热部的腔体中可放置相应的相变 蓄热材料,可以充分的降低热源的能源消耗,节能效果明显。[0039](5)本发明的一体化水暖地板块铺装及后续维修方便。【专利附图】

【附图说明】[0040]图1为本发明的第一种一体化水暖地板块的示意图;图2为图1的仰视不意图;图3为图2中的装饰面层的示意图;图4为图2中的下部主体的示意图;图5为图4的俯视不意图;图6为从图4的左方观察时的不意图;图7为从图4的右方观察时的不意图;图8为从图4的后方观察时的不意图;图9为图2中的导热构件的示意图;图10为图9所示的导热构件的第一种结构的立体示意图;图11为图9所示的导热构件的另一种结构的立体示意图;图12为图1去掉装饰面层后的示意图;图13为本发明的第二种一体化水暖地板的示意图;图14为图13去掉用于导热构件的相应的堵头后的不意图;图15为图13中的装饰面层的示意图;图16为图13中的下部主体的示意图;图17为从图16的俯视不意图;图18为图14中的第三种导热构件的立体示意图;图19为图18中的导热构件的立体示意图;图20为图13中的用于导热构件的前堵头的后视示意图;图21为从图20的左方向右观察时的示意图;图22为从图20的上方向下观察时的示意图;图23为图13中的用于导热构件的后堵头的示意图;图24为从图23的左方向右观察时的示意图;图25为从图23的上方向下观察时的示意图;图26为从图13的上方向下观察图13中的第二种一体化水暖地板块去掉装饰面层后 的不意图;图27为第二种一体化水暖地板块中的第四种导热构件的立体示意图;图28为从图27的A向观察时的不意图;图29为图28中的导热构件的如堵头的后视不意图;图30为从图29的左方向右观察时的示意图;图31为从图29的上方向下观察时的示意图;图32为图28中的导热构件的后堵头的不意图;图33为从图32的左方向右观察时的示意图;图34为从图32的上方向下观察时的示意图;图35为第二种一体化水暖地板块中的第五种导热构件的立体示意图;图36为从图35的B向观察时的示意图;图37为图36中的导热构件的前堵头的后视示意图;图38为从图37的左方向右观察时的示意图;图39为从图37的上方向下观察时的不意图;图40为图37中的导热构件的后堵头的不意图;图41为从图40的左方向右观察时的示意图;图42为从图40的上方向下观察时的示意图;图43为应用本发明的一体化水暖地板块的水暖地板系统的连接组件的涨紧套的立体 示意图;图44为从图43的C向观察时的示意图;图45为从图44的左方向右观察时的示意图;图46为图45的剖视示意图;图47为应用本发明的一体化水暖地板块的水暖地板系统的连接组件的直线涨管的立 体示意图;图48为图47的剖视示意图;图49为图48所示的直线涨管与两个相同的图46中的涨紧套配合在一起时的示意图; 图50为应用本发明的一体化水暖地板块的水暖地板系统的连接组件的弯曲涨管的示 意图;图51为连接组件连接前后相邻的两个一体化水暖地板块的结构示意图;图52为简单画法的水暖地板系统的示意图,所视方向为铺装好水暖地板系统后的俯 视不意图。[0041]上述附图中的标记如下:一体化水暖地板块1,装饰面层11,定位槽11-1,左定位槽ΙΙ-la,右定位槽11-lb,下部主体12,插接部位12-1,前侧插接槽12-1-1,左槽段12-1-la,右槽段12_l_lb, 右侧插接槽12-1-2,后侧插接榫12-1-3,左榫段12-l-3a,右榫段12_l_3b,左侧插接榫12-1-4,安装槽12-2,管槽部12-2-1,板槽部12_2_2,左侧板槽部12_2_2a,右侧板槽部 12-2-2b,导热构件13,管道部13-1,散热部13-2,左侧散热部13-2a,右侧散热部13_2b,管体13-2-1,定位部13-3,左定位部13-3a,右定位部13_3b,均热孔13_4,左侧均热孔组13_4a, 右侧均热孔组13_4b,堵头14,前堵头14-1,第一盖板部14-1-1,第一插接部14-1-2,榫槽14_1_3,后堵头14-2,第二盖板部14-2-1,第二插接部14-2-2,禪头14-2-3,连接组件2,涨紧套21,主体部21-1,第一阶梯21-1-1,第二阶梯21_1_2,密封凸条 21-1-3,阻挡部 21-2,直线涨管22,波纹部22-1,第一管体22-2,第二管体22_3,弯曲涨管23,波纹部23-1,地板块10,地板块20,地板块30,地板块40,地板块50,地板60,地板块70,地板块80a, 地板块80b,地板块80c,热源系统100,第一管路100-1,第二管路100-2,门 200。【具体实施方式】[0042]本发明的描述方位按照图1所示的具体方位进行描述,图1所示的左右方位为描 述的左右方向(也即地板的短边长度方向),图1的下上方位为描述的前后方向(也即地板的 长边长度方向),面向图1的一方为上方,背离图1的一方为下方,以靠近地板中心的一侧称 为内侧,以远离地板中心的一侧称为外侧。[0043](实施例1,导热构件)见图9和图10,导热构件13为金属材质制成的一体件,或者为玻璃钢型材,或者是以 高分子材料为主要成分的塑料制成的挤塑型材,本实施例为铝合金型材。导热构件13包括 管道部13-1、散热部13-2和定位部13-3。管道部13_1为沿前后向设置的直线形管道,管 道部13-1的管道内壁上均喷涂有防腐涂料;散热部13-2整体呈平板状,且散热部13-2为 直接散热部位。散热部13-2从上方连接在管道部13-1上。定位部13-3有2个,分别位于 散热部13-2的上部左右两侧上。各定位部13-3按其所处的左右位置的不同分为左定位部13-3a和右定位部13-3b。[0044](实施例2,导热构件)见图11,本实施例其余部分与实施例1相同,导热构件13仍为铝合金型材,其不同之处在于:导热构件13还在其散热部13-2上设有作为均热孔13-4的上下向的通孔。各均热 孔13-4相对于经过管道部13-1轴线的铅垂面对称设置在散热部13-2的左右两侧而形成 左侧均热孔组13-4a和右侧均热孔组13-4b。各个均热孔组中的均热孔13_4相互间在左右 方向上设置成不同的列,每列的各个均热孔13-4又沿前后向等间隔设置,并且同一列的均 热孔13-4的孔径相等,相邻列的均热孔13-4之间,位于左右向内侧列的均热孔13-4的孔 径大于位于左右向外侧列的均热孔13-4的孔径。[0045](实施例3,导热构件)见图13至图16,本实施例其余部分与实施例1相同,导热构件13仍为铝合金型材,其 不同之处在于:本实施例的导热构件13还配有相应的堵头14以及下述的不同的技术特征。[0046]见图18和图19,导热构件13的散热部13_2分为2个散热部位,分别位于管道部 13-1的左右两侧。2个散热部位的结构形状相同,2个散热部位按其所处的左右位置的不同 分为左侧散热部13-2a和右侧散热部13-2b。2个散热部位均呈方管状,且该2个散热部位 为聚热散热部位,在该2个聚热散热部位中放置有相变蓄热材料,本实施例中相变蓄热材 料为北京广域相变科技有限公司的型号为MG26的有机相变材料。左侧散热部13-2a和右 侧散热部13_2b的管道内壁上均优选喷涂有防腐涂料。导热构件13的左定位部13-3a位 于左侧散热部13_2a的上侧左部,右定位部13-3b位于右侧散热部13_2b的上侧右部。导 热构件13的管道部13-1的管道外径小于散热部13-2的上表面到下表面之间的距离0.5 毫米至2毫米(本实施例为I毫米)。[0047]见图20至图26,堵头14有2组,每组有2个。每组堵头14与相应的一个散热部13-2相对应。每组的2个堵头14按其所处的前后位置的不同分为前堵头14-1和后堵头14-2。前堵头14-1和后堵头14-2均为塑料一体件。[0048]各个前堵头14-1包括第一盖板部14-1-1和从后方连接在第一盖板部14_1_1上 的第一插接部14-1-2。前堵头14-1还在其第一盖板部14-1-1上设有贯通左右且开口朝 向前方的榫槽14-1-3。其中,前堵头14-1的第一盖板部14-1-1的外周轮廓与导热构件13 的左侧散热部13-2a或右侧散热部13-2b的截面外形轮廓相对应;前堵头14_1的第一插接 部14-1-2的外形轮廓与左侧散热部13-2a或右侧散热部13_2b的前端部位的内侧轮廓相 对应;各个前堵头14-1的由其第一插接部14-1-2插接固定在导热构件13的左侧散热部13-2a或右侧散热部13-2b的前端部位中,且形成过盈配合。各个后堵头14_2包括第二盖 板部14-2-1、从前方连接在第二盖板部14-2-1上的第二插接部14-2-2和从后方连接在第 二盖板部14-2-1上的榫头14-2-3。其中,后堵头14-2的第二盖板部14_2_1的外周轮廓与 导热构件13的左侧散热部13-2a或右侧散热部13-2b的截面外形轮廓相对应;后堵头14_2 的第二插接部14-2-2的外形轮廓与左侧散热部13-2a或右侧散热部13_2b的后端部位的 内侧轮廓相对应;各个后堵头14-2的由其第二插接部14-2-2插接固定在导热构件13的左 侧散热部13_2a或右侧散热部13-2b的后端部位中,且形成过盈配合。[0049]本实施例中的各个堵头14均起到密闭堵塞导热构件13的作用。[0050](实施例4,导热构件)见图27至图34,本实施例其余部分与实施例3相同,导热构件13仍为铝合金型材,其 不同之处在于:导热构件13的2个方管状的散热部13-2的内壁上均连接有截面呈腰圆形 的管体13-2-1,该腰圆形的管体13-2-1也是铝合金型材的一部分。相变蓄热材料设置在各散热部13-2的腰圆形管体13-2-1中。前堵头14-1的第一插接部14_1_2的外形轮廓与散 热部13-2的腰圆形管体13-2-1的前端部位的内侧轮廓相对应;后堵头14-2的第二插接部14-2-2的外形轮廓与散热部13-2的腰圆形管体13-2-1的后端部位的内侧轮廓相对应。[0051](实施例5,导热构件)见图35至图42,本实施例其余部分与实施例3相同,导热构件13仍为铝合金型材,其 不同之处在于:导热构件13的2个方管状的散热部13-2的内壁上均连接有并排的2至5 个(本实施例为3个)截面呈圆形的管体13-2-1,该并排的圆形的管体13-2-1也是铝合金 型材的一部分。相变蓄热材料设置在各散热部13-2的并排的圆形的管体13-2-1中。前堵 头14-1的第一插接部14-1-2的外形轮廓与散热部13-2的3个圆形的管体13_2_1的前端 部位的内侧轮廓相对应;后堵头14-2的第二插接部14-2-2的外形轮廓与散热部13-2的3 个圆形的管体腔体13-2-1的后端部位的内侧轮廓相对应。[0052](实施例6,一体化水暖地板块)见图1和图2,本发明的一体化水暖地板块I (以下简称地板块I)总体呈扁状长方体 形,包括装饰面层11、下部主体12和导热构件。导热构件采用实施例1所述的导热构件13。[0053]见图3,装饰面层11为木质材料制成的一体件。装饰面层11的基本形状为板状长 方体形。装饰面层11的下侧部位分左右分别设有沿前后方向贯通其板体的开口向下的定 位槽11-1。该2条定位槽11-1按其所处的左右位置的不同分为左定位槽Il-1a和右定位 槽11-lb。2条定位槽11-1的结构形状相同,其截面均呈矩形。该2条定位槽11-1用于对 装饰面层11的定位。[0054]见图4和图5,下部主体12为由总体呈扁状长方体形的木质材料设置插接部位 12-1和安装槽12-2后制得的一体件。下部主体12的插接部位12-1位于其前后左右四周, 下部主体12的插接部位12-1即为地板块I的插接部位,用于与四周邻近的其它地板块I 的插接。下部主体12的安装槽12-2位于其左右向中部,用于固定安装导热构件13。下部 主体12的上侧面的外周轮廓与装饰面层11的下侧面的外周形状对应相同。[0055]见图5,下部主体12的安装槽12-2整体呈T形,包括管槽部12_2_1和2个板槽 部12-2-2。2个板槽部12-2-2按照所处的左右位置的不同分别称为左侧板槽部12_2_2a 和右侧板槽部12-2-2b。管槽部12-2-1的截面为矩形且基本呈正方形,并且管槽部12-2-1 的左右向的长度略小于其上下向的长度;管槽部12-2-1位于下部主体12的左右向中部; 管槽部12-2-1沿前后向设置,贯穿下部主体12前后且开口向上;管槽部12-2-1的槽底位 于下部主体12的中下部,并且管槽部12-2-1的上下向的长度为下部主体12的上下向长度 的1/2至3/4 (本实施例为2/3),管槽部12-2-1的左右向的长度为下部主体12的左右向 长度的1/10至1/8 (本实施例为1/9)。左侧板槽部12-2-2a设置在下部主体12的上部的 左部,是一个沿前后向设置、贯穿下部主体12前后、从左方与管槽部12-2-1的上部相连通 且朝向上方的缺口。右侧板槽部12-2-2b设置在下部主体12的上部的右部,是一个沿前后 向设置、贯穿下部主体12前后、从右方与管槽部12-2-1的上部相连通且朝向上方的缺口。[0056]见图4至图8,下部主体12的插接部位12-1由位于前侧的前侧插接槽12_1_1, 位于右侧的右侧插接槽12-1-2,位于后侧的后侧插接榫12-1-3和位于左侧的左侧插接榫 12-1-4组成。前侧插接槽12-1-1为沿左右方向设置的2个槽段,也即前侧插接槽12-1-1 在安装槽12-2的管槽部12-2-1被分为左右2个槽段,依次为左槽段12-1-la和右槽段12-1-lb,并且前侧插接槽12-1-1是使用时能与前侧相邻的相同结构的一体化水暖地板块 (以下简称相同结构地板块)的后侧插接榫相互插接配合的部位。右侧插接槽12-1-2为沿前 后方向连续设置的通槽,并且右侧插接槽12-1-2是使用时能与右侧相邻的相同结构地板 块的左侧插接榫的相应部分相互插接配合的部位(通常与2块位于右侧的相同结构地板块 相互插接)。后侧插接榫12-1-3为沿左右向设置的2个榫段,也即后侧插接榫12-1-3在安 装槽12-2的管槽部12-2-1被分为左右2个榫段,依次为左榫段12-l-3a和右榫段12_l_3b, 并且后侧插接榫12-1-3是使用时能与相邻的相同结构地板块的前侧插接槽相互插接配合 的部位。左侧插接榫12-1-4为沿前后方向连续设置的通榫,并且左侧插接榫12-1-4是使 用时能与相邻的相同结构地板块的右侧插接槽的相应部分相互插接配合的部位(通常与2 块位于左侧的相同结构地板块相互插接)。[0057]见图9和图10,导热构件13的管道部13-1的管道外径与下部主体12的安装槽 12-2的管槽部12-2-1的左右向的长度相配合,且略小于管槽部12-2-1的上下向的长度0.5毫米至2毫米(本实施例为I毫米)。左定位部13-3a与装饰面层11的左定位槽Il-1a 相配合,右定位部13-3b与装饰面层11的右定位槽Il-1b相配合。[0058]见图2、图5和图12,导热构件13的管道部13_1位于下部主体12的安装槽12_2 的管槽部12-2-1中,导热构件13由其散热部13-2的左部从上向下通过相应树脂胶粘结固 定在下部主体12的安装槽12-2的左侧板槽部12-2-2a中,由其散热部13_2的右部从上向 下通过相应树脂胶粘结固定在下部主体12的安装槽12-2的右侧板槽部12-2-2b中。装饰 面层11从上向下通过相应树脂胶粘结固定在下部主体12的上侧面的相应部位上以及导热 构件13的散热部13-2的上侧面上,且导热构件13的左定位部13-3a和右定位部13_3b分 别位于相应的装饰面层11的左定位槽Il-1a和右定位槽Il-1b中。导热构件13的前端与 下部主体12的前侧插接槽12-1-1的后侧槽底之间的距离a为I毫米至5毫米(本实施例 为2毫米);导热构件13的后端与下部主体12的后侧插接榫12-1-3的前侧根部之间的距 离b与导热构件13的前端与下部主体12的前侧插接槽12-1-1的后侧槽底之间的距离a 相对应,距离b为I毫米至5毫米(本实施例为2毫米)。[0059](实施例7,一体化水暖地板块)本实施例其余与实施例6相同,其不同之处在于:本实施例的地板块I的前后方向的长 度为实施例6的地板块I的前后方向的长度的一半。[0060](实施例8,一体化水暖地板块)见图13至图16,本实施例其余部分与实施例6相同,其不同之处在于:本实施例采用 实施例3所得到的导热构件13和相应的堵头14以及下述的不同的技术特征。[0061]见图16和图17,下部主体12的安装槽12_2的截面整体呈矩形。安装槽12_2位 于下部主体12的左右向中部;安装槽12-2沿前后向设置,贯穿下部主体12前后且开口向 上。安装槽12-2的左右向的长度占下部主体12的左右向长度的1/2至4/5 (下部主体12 的左右向长度不包括插接榫凸出的部位在内),安装槽12-2的上下向的长度占下部主体12 的上下向长度的1/2至3/4 (本实施例为2/3),从而使得本实施例中的下部主体12的前侧 插接槽12-1-1的左槽段12-1-la和右槽段12_l_lb的左右向的长度明显比实施例6中的 前侧插接槽12-1-1的左槽段12-1-la和右槽段12_l_lb的左右向长度要短,以及使得本实 施例中的下部主体12的后侧插接榫12-1-3的左榫段12-l-3a和右榫段12_l_3b的左右向的长度明显比实施例6中的下部主体12的后侧插接榫12-1-3的左榫段12-l-3a和右榫段 12-l-3b的左右向的长度要短。[0062]见图20至图26,2个前堵头14_1的榫槽14_1_3与下部主体12的前侧插接槽 12-1-1相对应,并且与下部主体12的前侧插接槽12-1-1共同构成了地板块I的前侧插接槽。[0063]2个后堵头14-2的榫头14-1-3与下部主体12的后侧插接榫12_1_3相对应,并且 与下部主体12的后侧插接榫12-1-3共同构成了地板块I的后侧插接榫。[0064]本实施例中的2个前堵头14-1还起到与下部主体12的前侧插接槽12_1_1共同 构成地板块I的前侧插接槽的作用,2个后堵头14-2还起到与下部主体12的后侧插接榫 12-1-3共同构成地板块I的后侧插接榫的作用。[0065](应用例I,水暖地板系统)本应用例的描述方位按照图52所示的方位进行描述,图52的左方为描述的后方,图52 的右方为描述的前方,图52的下方为描述的左方,图52的上方为描述的右方,面向图52的 一方为上方,背离图52的一方为下方。[0066]见图52,本应用例的水暖地板系统包括一体化水暖地板块1、连接组件2、保温层 和支撑网架。本应用例的一体化水暖地板系统铺设时采用实施例6和实施例7所述的地板 块I相结合的铺设方式。本应用例的水暖地板系统还配有相应的热源系统100。[0067]保温层为挤塑式聚苯乙烯隔热保温板。挤塑式聚苯乙烯隔热保温板是以聚苯乙烯 树脂为原料加上其他的原辅料与聚含物,通过加热混合同时注入催化剂,然后挤塑压出成 型而制造的硬质泡沫塑料板,它的学名为绝热用挤塑聚苯乙烯泡沫塑料(简称XPS)。保温层 的上下向的长度为5毫米至8毫米,本应用例为6毫米。[0068]支撑网架为塑料一体件。支撑网架包括连接网和支撑柱。支撑柱为上大下小的圆 台,支撑柱的上下向的长度为4毫米至7毫米,本应用为4.5毫米。连接网为网格状塑料网。 连接网的每个节点下侧均设有I个支撑柱。连接网的网孔的外接圆的直径为40毫米至60 毫米,本应用例为50毫米。[0069]见图43、图47和图50,连接组件2包括涨紧套21、直线涨管22和弯曲涨管23。[0070]见图43至图46和图49,涨紧套21为橡胶材质一体件。涨紧套21包括主体部 21-1和阻挡部21-2。主体部21-1整体呈圆环柱体。主体部21-1的内壁的直径在前后方 向上由外至内呈逐渐缩小的阶梯状分布,各阶梯之间平滑设置,并且主体部21-1的内壁上 设有I至4个阶梯(本应用例为2个),2个阶梯按照在前后方向上从外至内的次序依次称为 第一阶梯21-1-1和第二阶梯21-1-2。涨紧套21的主体部21_1的外壁的直径与地板块I 的导热构件13的管道部13-1的内径相配合,且主体部21-1的外壁上设有I至6条环形的 密封凸条21-1-3 (本应用例为3条),3条密封凸条21-1-3在前后向上从外至内依次设置。 阻挡部21-2连接在主体部21-1的前后向的外端上。[0071]见图47至图49,直线涨管22为金属材质一体件,本应用例优选的金属材质为不锈 钢。直线涨管22总体呈直线状,由从后至前依次相连的第一管体22-2、波纹管部22-1和第 二管体22-3构成。波纹管部22-1的前后向的长度的一半加上涨紧套21的阻挡部21_2的 前后向的长度基本等于导热构件13的前端到下部主体12的前侧插接槽12-1-1的后侧槽 底之间的距离a。直线涨管22的第一管体22-2的外径沿着从后向前的方向呈逐渐增大的阶梯状分布,各阶梯之间平滑设置,直线涨管22的第二管体22-3的外径沿着从后向前的方 向呈逐渐减小的阶梯状分布,且第二管体22-3与第一管体22-2相对于经过波纹管部22-1 所在铅垂面前后对称设置。直线涨管22的第一管体22-2的外壁上的阶梯的个数为涨紧套 21的内壁上的阶梯的数量减掉I。直线涨管22的第一管体22-2的由后向前的各阶梯部 分的外径分别与涨紧套21的内壁上的由后向前的第二个阶梯起的各阶梯的内径相对应配八口 ο[0072]见图50,弯曲涨管23为金属材质一体件,本应用例优选的金属材质为不锈钢。第 二涨管23整体呈“U”形,弯曲涨管23的结构与直线涨管22基本相同,且弯曲涨管23为由 较长的与直线涨管22基本相同结构的构件将其两端向前折弯90度得到,且弯曲涨管23的 “U”形的两个端头之间的距离等于地板块I的短边方向(也即底板块I的左右方向)的长度, 并且弯曲涨管23的波纹管部23-1有3个。[0073]见图51和图52,本应用例的水暖地板系统铺设时,按照从前向后,从左至右的顺 序进行铺设,步骤如下(图52中只画出一部分示意):①在房间的地面上铺设一层挤塑式聚苯乙烯隔热保温板作为保温层,再在保温层上铺 设一层支撑网架。再将地板块10铺设在支撑网架上。[0074]②将地板块10铺设在房间的左侧前部靠近门200的位置上,使其前端与门200空 开一段排管路的距离,该距离为20厘米至40厘米(本应用例为30厘米)。地板块10采用 实施例6所述的地板块I。将I个涨紧套21由其主体部21-1从前向后插入地板块10的 导热构件13的管道部13-1的前端部位中,且涨紧套21的阻挡部21-2的后侧面与导热构 件13的前端面相接触。然后将称为第一涨管的直线涨管22由其第一管体22-2从前向后 插入涨紧套21中,从而使该第一涨管22的第一管体22-2的外壁的各阶梯部分分别与涨紧 套21的内壁上的相应的阶梯部分形成过盈配合,也同时将涨紧套21的外壁上的各密封凸 条21-1-3沿周向从内向外顶紧在地板块10的导热构件13的管道部13-1的前端部位的 内壁上,从而形成第一涨管22与涨紧套21之间以及涨紧套21与地板块10的导热构件13 的管道部13-1的前端部位之间的弹性压紧方式的密闭固定连接,也使得第一涨管22与地 板块10的导热构件13的管道部13-1的前端相连通。然后用另一个涨紧套21将第一涨管 22的第二管体22-3与连接于热源100的位于前方的第一管路100-1的后端口也以弹性压 紧的方式密闭固定连接,也使得第一涨管22与第一管路100-1的后端口相连通。第一管路 100-1则由其前端口与热源100的循环热水输出口密闭固定连接且相互连通。[0075]③铺设地板块20,地板块20采用实施例6所述的地板块I。先将相应I个涨紧套 21由其主体部21-1从后向前插入地板10的导热构件13的管道部13-1的后端部位中,且 涨紧套21的阻挡部21-2的前侧面与导热构件13的后端面相接触。然后将称为第二涨管 的一个直线涨管22由其第二管体22-3从后向前插入上述涨紧套21中,且该第二涨管22 的波纹管部22-1的前侧面与涨紧套21的阻挡部21-2的后侧面相接触,从而使第二涨管22 的第二管体22-3的外壁的各阶梯部分分别与涨紧套21的内壁上的相应的阶梯部分形成过 盈配合,也同时将涨紧套21的外壁上的各密封凸条21-1-3沿周向从内向外顶紧在地板块 10的导热构件13的管道部13-1的后端部位的内壁上,从而形成第二涨管22与涨紧套21 之间以及涨紧套21与地板块10的导热构件13的管道部13-1的后端部位之间的弹性压紧 方式的密闭固定连接,也使得第二涨管22与地板块10的导热构件13的管道部13-1的后端相连通。然后将另一个涨紧套21由其主体部21-1从前向后插入地板块20的导热构件 13的管道部13-1的前端部位中,且涨紧套21的阻挡部21-2的后侧面与地板块20的导热 构件13的前端面相接触。将地板块20沿从后向前的方向用力推向地板块10,使第二涨管 22的第一管体22-2插入位于地板块20的导热构件13的管道部13_1的前端部位中的涨紧 套21中,且第二涨管22的波纹管部22-1的后侧面与涨紧套21的阻挡部21_2的前侧面相 接触。同时地板块20由其前侧插接槽12-1-1与地板块10的后侧插接榫12-1-3形成相互 插接配合,从而完成在地板块长边方向上的相邻2块地板块20、10的导热构件13之间的密 闭固定连通以及地板块20、10之间的相互插接。此时地板块20的后端到房间的位于后侧 的墙面的前侧之间的距离大于5厘米,且小于实施例7的地板的前后向的长度与5厘米之 和。[0076]④铺设位于地板块10右侧的地板块30,地板块30采用实施例7所述的地板块I。 地板块30由其左侧插接榫12-1-4与地板块10的右侧插接槽12-1-2的前后向的前部相互插接配合。[0077]⑤铺设地板块40,地板块40采用实施例6所述的地板块I。先将地板块40由其 左侧插接榫12-1-4与相邻的相应的地板块10的右侧插接槽12-1-2的前后向的后部和地 板块20的右侧插接槽12-1-2的前后向的前部相互插接配合。然后用步骤③中的相似的安 装方法,用一个称为第三涨管的直线涨管22以及2个涨紧套21完成地板40的导热构件13 前端部位与地板块30的导热构件13的后端部位相互间的密闭固定连接以及相互间的连 通,并使得2块地板块40、30之间通过相应的插接部位在前后向上相互插接。[0078]⑥铺设地板块50,地板块50采用实施例7所述的地板块I。先将地板块50由其 左侧插接榫12-1-4的与相邻的相应的地板块20的右侧插接槽12-1-2的前后向的后部相 互插接配合,然后用步骤③中的相似的安装方法,用一个称为第四涨管的直线涨管22以及 2个涨紧套21完成地板50的导热构件13的前端部位与地板40的导热构件13的后端部位 相互间的密闭固定连接以及相互间的连通,并使得2块地板块50、40之间通过相应的插接 部位在前后向上相互插接。[0079]⑦不断重复上述步骤③至步骤⑥的过程,直至完成整个房间的地板块I的铺设。[0080]⑧采用与步骤上述③中的类似的方法将I个弯曲涨管23和2个涨紧套21作为一 组连接构件,将奇数列的位于后端部位的地板块I和与其相邻的数目大I的偶数列的位于 后端部位的地板块I分成I组地板块,由相应I组连接构件完成属于同I组的2块地板块I 的导热构件13的后端部位的相互间的密闭固定连接以及相互间的连通。还将偶数列的位 于前端部位的地板块I和与其相邻的数目大I的奇数列的位于前端的地板块I分成I组地 板块,由相应I组连接构件完成属于同I组的2块地板块I的导热构件13的前端部位的相 互间的密闭固定连接以及相互间的连通。例如,地板块20与地板块50构成位于后端部位 的I组地板块,地板块30与地板块60构成位于前端部位的I组地板块,地板块70与地板 块80a构成位于后端部位的I组地板块。[0081]⑨将最后I列的位于前端的地板块80c的导热构件13的管道部13-1的前端部位 通过2个涨紧套21和I个直线涨管22按照与步骤②中类似的方法完成地板块100的导热 构件13的管道部13-1的前端部位与连接于热源100的位于前方的第二管路100-2的后端 口的密闭固定连接且相互间的连通,第二管路100-2则由其前端口与热源100的循环热水回收口密闭固定连接且相互连通,从而形成载热液体(循环热水)的回路。[0082]⑩房间四周相应的未安装地板的部分采用普通的地板进行铺设,最终完成整个房 间的地板的铺设。[0083]本系统使用时,由热源100由其循环热水输出口输出热水,再由设置在第一管路 100-1上的热水泵(图中未画出)提供动力送入水暖地板系统中,热水依次流过各地板块I 的导热构件13的管道部13-1以及相应的涨紧套21、直线涨管22和弯曲涨管23形成的供 热管路中,循环热水的热量通过各地板中的导热构件13的散热部13-2传递给装饰面层11, 再由装饰面层11释放到房间中,热量释放后的循环热水通过第二管路100-2流回热源系统 100中再加热,不断进行循环,使得地板块I不断的向室内散发热量,达到取暖的目的。[0084]以上诸实施例和应用例仅供说明本发明之用,而非对本发明的限制,有关技术领 域的技术人员在不脱离本发明的精神和范围的情况下,还可以作出各种变换和变化,具体 应用过程中还可以根据上述诸实施例和应用例的启发进行相应的改造,因此所有等同的技 术方案均应该归入本发明的专利保护范围之内。
【权利要求】
1.一种导热构件,其特征在于:导热构件(13)为金属材质制成的一体件,或者为玻璃钢型材,或者是以高分子材料为主要成分的塑料制成的挤塑型材;导热构件(13)包括管道部(13-1)和散热部(13-2);管道部(13-1)为沿前后向设置的直线形管道;散热部(13-2) 与管道部(13-1)相连。
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导热构件,其特征在于:还包括定位部(13-3);导热构件(13) 为铝合金型材;管道部(13-1)的管道内壁上均喷涂有防腐涂料;定位部(13-3)有2个,分别位于散热部(13-2)的上部左右两侧上;各定位部(13-3)按其所处的左右位置的不同分为左定位部(13-3a)和右定位部(13-3b)。
3.根据权利要求2所述的导热构件,其特征在于:散热部(13-2)整体呈平板状,且散热部(13-2)为直接散热部位;散热部(13-2)从上方连接在管道部(13-1)上。
4.根据权利要求3所述的导热构件,其特征在于:导热构件(13)还在其散热部(13-2) 上设有作为均热孔(13-4)的上下向的通孔;各均热孔(13-4)相对于经过管道部(13-1)轴线的铅垂面对称设置在散热部(13-2)的左右两侧而形成左侧均热孔组(13-4a)和右侧均热孔组(13-4b);各个均热孔组中的均热孔(13-4)相互间在左右方向上设置成不同的列,每列的各个均热孔(13-4)又沿前后向等间隔设置,并且同一列的均热孔(13-4)的孔径相等, 相邻列的均热孔(13-4)之间,位于左右向内侧列的均热孔(13-4)的孔径大于位于左右向外侧列的均热孔(13-4)的孔径。
5.根据权利要求2所述的导热构件,其特征在于:导热构件(13)的散热部(13-2)分为2个散热部位,分别位于管道部(13-1)的左右两侧;2个散热部位的结构形状相同,2个散热部位按其所处的左右位置的不同分为左侧散热部(13-2a)和右侧散热部(13-2b);2个散热部位均呈方管状;导热构件(13)的左定位部(13-3a)位于左侧散热部(13-2a)的上侧左部, 右定位部(13-3b)位于右侧散热部(13-2b)的上侧右部;导热构件(13)的管道部(13-1)的管道外径小于散热部(13-2)的上表面到下表面之间的距离0.5毫米至2毫米。
6.根据权利要求5所述的导热构件,其特征在于:导热构件(13)的2个方管状的散热部(13-2)的内壁上均连接有截面呈腰圆形的管体(13-2-1),该腰圆形的管体(13-2-1)也是招合金型材的一部分。
7.根据权利要求5所 述的导热构件,其特征在于:导热构件(13)的2个方管状的散热部(13-2)的内壁上均连接有并排的2至5个截面呈圆形的管体(13-2-1 ),该并排的圆形的管体(13-2-1)也是铝合金型材的一部分。
8.—种一体化水暖地板块,地板块(I)的四周设有插接部位,位于地板块(I)的前侧的插接部位是使用时与前侧相邻的地板块(I)的位于后侧的插接部位相互连接配合的部位; 位于地板块(I)的右侧的插接部位是使用时与右侧相邻的地板块(I)的位于左侧的插接部位相互连接配合的部位;位于地板块(I)的后侧的插接部位是使用时与后侧相邻的地板块 (O的位于前侧的插接部位相互连接配合的部位;位于地板块(I)的左侧的插接部位是使用时与左侧相邻的地板块(I)的位于右侧的插接部位相互连接配合的部位;其特征在于:地板块(I)总体呈扁状长方体形,包括装饰面层(11)、下部主体(12)和导热构件(13); 地板块(I)的各侧的插接部位(12-1)设置在下部主体(12 )上;导热构件(13)为金属材质制成的一体件,或者为玻璃钢型材,或者是以高分子材料为主要成分的塑料制成的挤塑型材;导热构件(13)包括管道部(13-1)和散热部(13-2);管道部(13-1)为沿前后向设置的直线形管道;散热部(13-2)与管道部(13-1)相连;导热构件(13)的前后向的长度略小于地板块(I)去掉位于前后两侧的插接部位后的前后向的长度;下部主体(12)还设有贯通其前后的安装槽(12-2);安装槽(12-2)包括管槽部 (12-2-1);导热构件(13)的管道部(13-1)的管道外径与下部主体(12)的安装槽(12_2)的管槽部(12-2-1)的左右向的长度相配合,管道部(13-1)的管道外径与下部主体(12)的安装槽(12-2)的管槽部(12-2-1)的上下向的长度相对应;导热构件(13)的管道部(13-1)位于下部主体(12)的管槽部(12-2-1)中;导热构件(13)由其散热部(13-2)的下侧面粘结固定在下部主体(12)的上侧面的相应部位上;装饰面层(11)由其下侧相应部位粘结固定在下部主体(12)的上侧面的相应部位上以及导热构件(13)的散热部(13-2)的上侧面上。
9.根据权利要求8所述的一体化水暖地板块,其特征在于:装饰面层(11)为木质材料制成的一体件;装饰面层(11)的基本形状为板状长方体形;装饰面层(11)的下侧部位分左右分别设有沿前后方向贯通其板体的开口向下的定位槽(11-1);该2条定位槽(11-1)按其所处的左右位置的不同分为左定位槽(Il-1a)和右定位槽(ll-lb);2条定位槽(11-1)的结构形状相同,其截面均呈矩形;该2条定位槽(I 1-1)用于对装饰面层(11)的定位; 下部主体(12)的插接部位(12-1)由位于前侧的前侧插接槽(12-1-1),位于右侧的右侧插接槽(12-1-2),位于后侧的后侧插接榫(12-1-3)和位于左侧的左侧插接榫(12-1-4) 组成;前侧插接槽(12-1-1)为沿左右方向设置的2个槽段,也即前侧插接槽(12-1-1)在安装槽(12-2)的管槽部(12-2-1)被分为左右2个槽段,依次为左槽段(12-1-la)和右槽段 (12-1-lb),并且前侧插接槽(12-1-1)是使用时能与前侧相邻的相同结构的一体化水暖地板块的后侧插接榫相互插接配合的部位;右侧插接槽(12-1-2)为沿前后方向连续设置的通槽,并且右侧插接槽(12-1-2)是使用时能与右侧相邻的相同结构的相应的一体化水暖地板块的左侧插接榫的相应部分相互插接配合的部位;后侧插接榫(12-1-3)为沿左右向设置的2个榫段,也即后侧插接榫(12-1-3)在安装槽(12-2)的管槽部(12-2-1)被分为左右 2个榫段,依次称为左榫段(12-l-3a)和右榫段(12-l-3b),并且后侧插接榫(12-1-3)是使用时能与相邻的相同结构的一体化水暖地板块的前侧插接槽相互插接配合的部位;左侧插接榫(12-1-4)为沿前后方向连续设置的通榫,并且左侧插接榫(12-1-4)是使用时能与相邻的相同结构的相应的一体化水暖地板块的右侧插接槽的相应部分相互插接配合的部位; 下部主体(12)的安装槽(12-2)位于左右向的中部;下部主体(12)的上侧面的外周轮廓与装饰面层(11)的下侧面的外周形状对应相同;导热构件(13)还包括定位部(13-3);导热构件(13)为铝合金型材;管道部(13-1)的管道内壁上均喷涂有防腐涂料;导热构件(13)的前后向的长度小于地板块(I)去掉位于前后两侧的插接部位后的前后向的长度2毫米至10毫米;定位部(13-3)有2个,分别位于散热部(13-2)的上部左右两侧上;各定位部(13-3)按其所处的左右位置的不同分为左定位部(13-3a)和右定位部(13_3b);左定位部(13_3a)与装饰面层(11)的左定位槽(Il-1a)相配合;右定位部(13-3b)与装饰面层(11)的右定位槽(Il-1b)相配合。
10.根据权利要求9所述的一体化水暖地板块,其特征在于:下部主体(12)的安装槽 (12-2)整体呈T形,包括管槽部(12-2-1)和2个板槽部(12~2~2);2个板槽部(12-2-2)按照所处的左右位置的不同分别称为左侧板槽部(12-2-2a)和右侧板槽部(12-2-2b);管槽部 (12-2-1)的截面为矩形且基本呈正方形,并且管槽部(12-2-1)的左右向的长度略小于其上下向的长度;管槽部(12-2-1)位于下部主体12的左右向中部;管槽部(12-2-1)沿前后向设置,贯穿下部主体(12)前后且开口向上;管槽部(12-2-1)的槽底位于下部主体(12)的中下部,并且管槽部(12-2-1)的上下向的长度为下部主体(12)的上下向长度的1/2至3/4,管槽部(12-2-1)的左右向的长度为下部主体(12)的左右向长度的1/10至1/8 ;左侧板槽部 (12-2-2a)设置在下部主体(12)的上部的左部,是一个沿前后向设置、贯穿下部主体(12) 前后、从左方与管槽部(12-2-1)的上部相连通且朝向上方的缺口 ;右侧板槽部(12-2-2b) 设置在下部主体(12)的上部的右部,是一个沿前后向设置、贯穿下部主体(12)前后、从右方与管槽部(12-2-1)的上部相连通且朝向上方的缺口 ;导热构件(13)的管道部(13-1)的管道外径小于下部主体(12)的安装槽(12-2)的管槽部(12-2-1)的上下向的长度0.5毫米至2毫米;散热部(13-2)整体呈平板状,且散热部 (13-2)为直接散热部位;散热部(13-2)从上方连接在管道部(13-1)上;导热构件(13)由其散热部(13-2)的左部从上向下粘结固定在下部主体(12)的安装槽 (12-2)的左侧板槽部(12-2-2a)中,由其散热部(13-2)的右部从上向下粘结固定在下部主体(12)的安装槽(12-2)的右侧板槽部(12-2-2b)中;装饰面层(11)从上向下粘结固定在下部主体(12)和导热构件(13)的散热部(13-2)上,且导热构件(13)的左定位部(13_3a)和右定位部(13-3b)分别位于相应的装饰面层(11)的左定位槽(Il-1a)和右定位槽(Il-1b) 中;导热构件(13)的前端与下部主体(12)的前侧插接槽(12-1-1)的后侧槽底之间的距离 a为I毫米至5毫米;导热构件(13)的后端与下部主体(12)的后侧插接榫(12_1_3)的前侧根部之间的距离b与导热构件(13)的前端与下部主体(12)的前侧插接槽(12-1-1)的后侧槽底之间的距离a相对应,距离b为I毫米至5毫米。
11.根据权利要求10所述的一体化水暖地板块,其特征在于:导热构件(13)还在其散热部(13-2)上设有作为均热孔(13-4)的上下向的通孔;各均热孔(13-4)相对于经过管道部(13-1)轴线的铅垂面对称设置在散热部(13-2)的左右两侧而形成左侧均热孔组 (13-4a)和右侧均热孔组(13-4b);各个均热孔组中的均热孔(13_4)相互间在左右方向上设置成不同的列,每列的各个均热孔(13-4)又沿前后向等间隔设置,并且同一列的均热孔 (13-4)的孔径相等,相邻列的均热孔(13-4)之间,位于左右向内侧列的均热孔(13-4)的孔径大于位于左右向外侧列的均热孔(13-4)的孔径。
12.根据权利要求9所述的一体化水暖地板块,其特征在于:还包括堵头(14);下部主体(12)的安装槽(12-2)的截面整体呈矩形;安装槽(12-2)位于下部主体(12)的左右向中部;安装槽(12-2)沿前后向设置,贯穿下部主体(12)前后且开口向上;安装槽(12-2)的左右向的长度占下部主体(12)去掉左右两侧的插接部位后的左右向长度的1/2至4/5,安装槽(12-2)的上下向的长度占下部主体(12)的上下向长度的1/2至3/4 ;导热构件(13)的散热部(13-2)分为2个散热部位,分别位于管道部(13-1)的左右两侧;2个散热部位的结构形状相同,2个散热部位按其所处的左右位置的不同分为左侧散热部(13-2a)和右侧散热部(13-2b) ;2个散热部位均呈方管状,且该2个散热部位为聚热散热部位,在该2个聚热散热部位中放置有相变蓄热材料;左侧散热部(13-2a)和右侧散热部 (13-2b)的管道内壁上均优选喷涂有防腐涂料;导热构件(13)的左定位部(13-3a)位于左侧散热部(13_2a)的上侧左部,右定位部(13-3b)位于右侧散热部(13-2b)的上侧右部;导热构件(13)的管道部(13-1)的管道外径小于散热部(13-2)的上表面到下表面之间的距离为0.5毫米至2毫米;堵头(14)有2组,每组有2个;每组堵头(14)与相应的一个散热部(13-2)相对应;每组的2个堵头(14)按其所处的前后位置的不同分为前堵头(14-1)和后堵头(14-2);前堵头(14-1)和后堵头(14-2)均为塑料一体件;各个前堵头(14-1)包括第一盖板部(14-1-1)和从后方连接在第一盖板部(14-1-1) 上的第一插接部(14-1-2);前堵头(14-1)还在其第一盖板部(14-1-1)上设有贯通左右且开口朝向前方的榫槽(14-1-3);前堵头(14-1)的第一盖板部(14-1-1)的外周轮廓与导热构件(13)的左侧散热部(13-2a)或右侧散热部(13-2b)的截面外形轮廓相对应;前堵头 (14-1)的第一插接部(14-1-2)的外形轮廓与左侧散热部(13-2a)或右侧散热部(13_2b)的前端部位的内侧轮廓相对应;各个前堵头(14-1)的由其第一插接部(14-1-2)插接固定在导热构件(13)的左侧散热部(13-2a)或右侧散热部(13-2b)的前端部位中,且形成过盈配合;2个前堵头(14-1)的榫槽(14-1-3)与下部主体(12)的前侧插接槽()相对应, 并且与下部主体(12)的前侧插接槽(12-1-1)共同构成了地板块(I)的前侧插接槽;各个后堵头(14-2)包括第二盖板部(14-2-1)、从前方连接在第二盖板部(14-2-1)上的第二插接部(14-2-2)和从后方连接在第二盖板部(14-2-1)上的榫头(14-2-3);后堵头 (14-2)的第二盖板部(14-2-1)的外周轮廓与导热构件(13)的左侧散热部(13_2a)或右侧散热部(13-2b)的截面外形轮廓相对应;后堵头(14-2)的第二插接部(14-2-2)的外形轮廓与左侧散热部(13_2a)或右侧散热部(13-2b)的后端部位的内侧轮廓相对应;各个后堵头 (14-2)的由其第二插接部(14-2-2)插接固定在导热构件(13)的左侧散热部(13_2a)或右侧散热部(13-2b)的后端部位中,且形成过盈配合;2个后堵头(14-2)的榫头(14-1-3)与下部主体(12)的后侧插接榫(12-1-3)相对应,并且与下部主体(12)的后侧插接榫(12-1-3) 共同构成了地板块(I)的后侧插接榫。
13.根据权利要求12所述的一体化水暖地板块,其特征在于:导热构件(13)的2个方管状的散热部(13-2)的内壁上均连接有截面呈腰圆形的管体(13-2-1),该腰圆形的管体 (13-2-1)也是铝合金型材的一部分;相变蓄热材料设置在各散热部(13-2)的腰圆形管体 (13-2-1)中;前堵头(14-1)的第一插接部(14-1-2)的外形轮廓与散热部(13-2)的腰圆形管体(13-2-1)的前端部位的内侧轮廓相对应;后堵头(14-2)的第二插接部(14-2-2)的外形轮廓与散热部(13-2)的腰圆形管体(13-2-1)的后端部位的内侧轮廓相对应。
14.根据 权利要求12所述的一体化水暖地板块,其特征在于:导热构件(13)的2个方管状的散热部(13-2)的内壁上均连接有并排的2至5个截面呈圆形的管体(13-2-1), 该并排的圆形的管体(13-2-1)也是铝合金型材的一部分;相变蓄热材料设置在各散热部 (13-2)的并排的圆形的管体(13-2-1)中;前堵头(14-1)的第一插接部(14_1_2)的外形轮廓与散热部(13-2)的各个圆形的管体(13-2-1)的前端部位的内侧轮廓相对应;后堵头(14-2)的第二插接部(14-2-2)的外形轮廓与散热部(13-2)的各个圆形的管体腔体 (13-2-1)的后端部位的内侧轮廓相对应。
【文档编号】F24D3/12GK103528111SQ201210228083
【公开日】2014年1月22日 申请日期:2012年7月2日 优先权日:2012年7月2日
【发明者】葛林, 葛鑫琰 申请人:江苏德威木业有限公司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留言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精彩留言会获得点赞!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