专利名称:双通道多管回转式干燥装置的制作方法
技术领域:
本实用新型涉及ー种双通道多管式干燥装置,可以用于干燥矿粉、煤粉、炉渣等颗粒状物体。
背景技术:
在当今世界,エ业余热资源丰富,但余热回收利用效率低下,目前高温烟气余热利用方式被广泛研究和开发利用。而中低温,尤其是100 450°C的低温余热资源利用明显不足,由于中低温余热能级较低,传热效率差,且分布较为广泛,利用方式少,因此在エ业企业内大部分都被直接排放掉,未能充分合理利用。目前对中低温余热烟气的利用方式,往往是通过热交换设备直接将烟气的热能传·递给不同工作介质,但由于烟气流速快,温度低,这种利用方式的传热效果往往很低。与此同时,在エ业企业的生产过程中,为了方便处理、或者出于防止扬尘的目的,对于大批的原料在制备或者运输过程中都加入一定量的水分,而在进一歩加工贮存或加工时又需要脱出原料中含有的大部分水,在这个过程中需要消耗大量的能量,目前常用的干燥设备有带式干燥器、圆筒干燥器、流化床干燥器等,这些设备基本都以较高能级的烟气作为干燥介质,在干燥过程中由于大多采用对流烘干方式,且大多采用单一干燥介质进行干燥,烟气与干燥对象接触时间短、传热效率低、烟气消耗量大、干燥程度可控性差。因此需要一种能够利用中低温余热气态或液态介质进行干燥矿粉、煤粉、炉渣等颗粒物体的设备,不仅可以充分利用エ业企业内大量的余热余能资源,減少高能级热源的消耗,还可以起到节能减排的作用。
实用新型内容为了解决现有技术的干燥器存在的能耗高、余热利用率低等技术问题,本实用新型提供这样ー种双通道多管回转式干燥装置,该双通道多管回转式干燥装置利用低能级余热余能的气态或液态介质对矿粉、煤粉、炉渣等颗粒物体进行干燥,其使用方便、效率较高并且能够使用多介质进行干燥以达到被干燥物体的干燥程度可控的目的。为了达到上述目的,根据本实用新型的实施例提供了一种双通道多管回转式干燥装置,其特征在于,所述干燥装置包括料仓,待干燥物料通过料仓进入干燥装置;卸料器,位于料仓之下,用于接收来自料仓的物料,并将物料送入螺旋给料器的外套中;第ー进气ロ,设置在卸料器的下方,气态干燥介质通过第一进气ロ进入并与待干燥物料进行接触;螺旋给料器,设置在第一进气口下方且设置在回转筒体的前端,以接收来自卸料器的物料并将物料送入回转筒体内;两个回转机构,分别设置在回转筒体的两端,物料进入端的回转机构与螺旋给料器和回转筒体轴承连接,与物料进入端相对的另一端的回转机构与第二排气口和回转筒体轴承连接;回转筒体,接受气态干燥介质和来自螺旋给料器送入的物料,回转筒体能够旋转,从而使回转筒体内的物料随之运动;第ー出气ロ,从第一进气ロ通入的气态干燥介质在对物料干燥后与干燥过程中物料产生的蒸汽一起从第一出气ロ排出;第ニ进气口,设置在所述另一端的回转机构上;内管,设置在回转筒体内,接收来自第二进气口的第二干燥介质;第二出气口,进入内管的第二干燥介质从第二出气口排出;筒体下料口,设置在回转筒体的出口端,干燥后的物料通过筒体下料口排出。卸料器是重银卸料器。所述干燥装置还包括设置在料仓与卸料器之间的布料器,所述布料器与卸料器紧密连接,用于控制干燥物料的进入量。所述干燥装置还包括设置在回转筒体的与物料进入端相对的另一端的旋转接头,第二干燥介质通过旋转接头从第二出气口排出。 所述旋转给料器的一侧设有氮气口。所述干燥装置还包括驱动系统和设置在回转筒体上的传动齿圈,由驱动系统经过传动齿圈对回转筒体驱动,并调节回转筒体的旋转速度。所述干燥装置还包括设置在回转筒体下方的托轮组,回转筒体由托轮组来支撑,托轮组能够允许回转筒体的转动。在传动齿圈的一侧设有挡轮组,防止回转筒体侧向移动。所述内管具有多层,每层管均具有沿着回转筒体的轴向延伸的轴向部分和沿着回转筒体的径向延伸的径向部分。所述内管有两层管,这两层管在待干燥物料的进入端与同一回管连接。所述多层内管中的一层包括第一内管与第二内管,第一内管与第二内管分别沿着回转筒体的圆周方向交错布置,并且第一内管与第二内管在不同位置连接到中心管。回转筒体由驱动支撑底座支撑,并通过驱动支撑底座调节回转筒体与水平面的倾斜角度。所述干燥装置还包括用于提供润滑剂的润滑站,对所述回转筒体两端的固定式回转机构提供润滑。所述回转筒体内壁设有刮板。筒体下料口由两个以上的重锤卸料器连接组成,用于锁气密封。与现有技术相比,本实用新型的有益效果在于1、通过星形布料器与重锤卸料器连接防止干燥介质进入到料仓内。2、采用双通道接口,可以使用同一种气态干燥介质也可以采用液态和气态介质联合进行干燥,并通过两路干燥介质的流量控制干燥程度。3、螺旋进料器一侧留有氮气口,当I号入口干燥气体温度过高时可以通入一定比例的氮气,以防止干燥对象在干燥过程受损。4、圆筒内设有刮板,刮板将干燥物料带至较高位置后自由落下经过内管的干燥后到达圆筒底部,增加了换热效率。5、内管内干燥介质通过中心管经由旋转接头排出,内管工作时相对静止,增加了设备的使用寿命。
通过下面结合示例性地示出一例的附图进行的描述,本实用新型的上述和其他目的和特点将会变得更加清楚,其中图I为示意性示出根据本实用新型的实施例的干燥装置的主视、[0025]图2为示意性示出根据本实用新型的实施例的干燥装置的俯视图;图3A至图3D为根据本实用新型的实施例的干燥装置的内管的布置图;[0027]图4A至图4C为根据本实用新型的实施例的干燥装置的第二进气口与第二出气口的示图;图5A至图5E为根据本实用新型的实施例的干燥装置的回转筒体的结构示意图;图6A和图6B为根据本实用新型的实施例的干燥装置的出料结构的示意图。附图标记I料仓2星形布料器3重锤卸料器 4第一进气口5螺旋给料器 6回转筒体7托轮组8内管9驱动系统10传动齿圈11挡轮组12第一出气口13出料罩14进气罩15第二进气口 16旋转接头17第二出气口 18驱动支撑底座19润滑站20氮气口21筒体下料口 22固定式回转机构
具体实施方式
下面参照附图对根据本实用新型的实施例进行详细的描述。图I为示意性示出根据本实用新型的实施例的干燥装置的主视图;图2为示意性示出根据本实用新型的实施例的干燥装置的俯视图;图3A至图3D为根据本实用新型装置的实施例的内管的布置图;图4A至图4C为根据本实用新型的实施例的干燥装置的第二进气口与第二出气口的示图;图5八至图5E为根据本实用新型的实施例的干燥装置的回转筒体的结构示意图。根据本实用新型的实施例的双通道多管回转式干燥装置,主要包括料仓1,待干燥物料通过料仓I进入干燥装置;重锤卸料器3,位于料仓I之下,用于接收来自料仓I的物料,并将物料送入螺旋给料器5的外套中;第一进气口 4,设置在重锤卸料器3的下方,气态干燥介质通过第一进气口 4进入并与待干燥物料进行接触;螺旋给料器5,设置在第一进气口 4下方且设置在回转筒体6的前端,以接收来自重锤卸料器3的物料并将物料送入回转筒体6内;两个回转机构22,分别设置在回转筒体6的两端,物料进入端的回转机构22与螺旋给料器5的外套和回转筒体6轴承连接,与物料进入端相对的另一端的回转机构22与第二进气口 15和回转筒体6轴承连接;回转筒体6,接受气态干燥介质和来自螺旋给料器5送入的物料,回转筒体6能够旋转,从而使回转筒体6内的物料随之运动;第一出气口12,从第一进气口 4通入的气态干燥介质在对物料干燥后从第一出气口 12排出;第二进气口 15,设置在所述另一端的回转机构22上;内管8,设置在回转筒体6内,接收来自第二进气口 15的第二干燥介质;第二出气口 17,进入内管8的第二干燥介质从第二出气口 17排出;筒体下料口 21,设置在回转筒体6的出口端,干燥后的物料通过筒体下料口 21排出。根据本实用新型的实施例的双通道多管回转式干燥装置在物料进入端具有斗形的料仓I、置于料仓I的下端出口的星形布料器2、重锤卸料器3和螺旋给料器5。待干燥物料从料仓I放入,星形布料器2 —端连接到料仓I下部的出口,另一端与重锤卸料器3的入ロ紧密配合。重锤卸料器3下部的出口一侧设有干燥介质(例如,烟气)的第一进气ロ 4。螺旋给料器5位于回转筒体6的入口端并与重锤卸料器3的出ロ紧密连接。根据本实用新型的实施例的干燥装置具有两个回转机构22,分别设置在回转筒体6的两端(物料进入端和物料排出端)。回转机构22实际上可以是ー个轴承,包括轴承内圈、轴承外圈以及两者之间的滚珠机构,轴承外圈相对于轴承内圈可旋转。物料进入端的回转机构22与螺旋给料器5的外套和回转筒体6轴承连接,具体地说,螺旋给料器5的外套与回转机构22的轴承内圈固定连接,回转筒体6与回转机构22的轴承外圈固定连接,轴承外圈可运动。如图4C所示,第二进气ロ 15具有ー个主管和 两个支管,支管与物料排出端的回转机构22的轴承外圈连接,回转筒体6的端部与回转机构22的轴承内圈连接,在轴承外圈上的与两个支管连接的位置设置有两个孔,以使从支管通入的干燥介质能够穿过轴承外圏,轴承内圈以及与之相连的回转筒体6上也分别设置有两个孔,从而从支管输入的液态和/或气态的干燥介质可进入回转筒体6上。虽然滚珠设置在轴承外圈与轴承内圈之间,但实际上其是通过密封机构设置在轴承的两个端部(沿图4B的左右方向的两个端部),滚珠机构并没有设置在回转机构22的中部,因此滚珠不会阻塞轴承圈上的孔,而且由于滚珠是通过密封机构密封的,因此干燥介质不会从轴承内圈与轴承外圈之间的间隙漏出,干燥介质只会回转筒体6端部上的孔进入回转筒体6的进气罩14内。回转筒体6通过固定在驱动支撑底座18上的托轮组7和挡轮组11支撑,并与水平面呈一定的角度,以使物料容易在回转筒体6内向筒体下料ロ 21运动。驱动系统9使传动齿圈10旋转,使回转筒体6旋转。通过驱动系统9还可调节回转筒体6的旋转速度。托轮组7被设置成能够允许回转筒体6的转动。回转筒体6通过驱动系统9驱动后在两端固定式回转机构22的固定下进行自转。润滑站19通过油管将润滑剂供应到固定式回转机构22,固定式回转机构22通过润滑剂进行润滑。回转筒体6内有多层内管8。液态和/或气态的干燥介质还可通入设置在回转筒体6的物料排出端的回转机构22上的第二进气ロ 15,然后经进气罩14进入内管8(内管8可包括第一内管24、第二内管25和第三内管26),然后在回转筒体6的一端汇入中心管23 (參见图3D,也可将其称为“回管”),干燥介质在内管8和中心管23内换热后,通过旋转接头16经第二出气ロ 17排出。所述的重锤卸料器3只有当上部星形布料器2供给的物料达到一定质量后才能开启,保证了从第一进气ロ 4进入的干燥气体不会进入料仓I内并排出到外部,从而减少了热量的损失。參见图2,所述螺旋给料机5 —侧设有氮气ロ 20,可以通入惰性气体介质。随后将描述其作用。图3A至图3D为本实用新型装置的内管布置图,如图所示,内管8可包括第一内管24、第二内管25和第三内管26。图3D为不意性不出内管8的布置的剖面主视图,图3A为图3D的A向视图,其示出了第一内管24的径向部分。图3B为图3D的B向视图,其实线部分示出了第二内管25的径向部分、虚线部分示出了第一内管24的径向部分等。图3C为图3D的C向视图,其示出了第三内管26的径向部分。从图I和图4B可见,内管8 —端开ロ与进气罩14连接,另一端与中心管23连接。如图3所示,内管8包括第一内管24、第二内管25和第三内管26,第一内管24、第二内管25和第三内管26均包括沿着回转筒体6的中心轴的方向延伸的轴向部分和径向部分,内管8 (第一内管24、第二内管25和第三内管26)的轴向部分自右端开始沿回转筒体5的轴向向左延伸,然后其径向部分沿回转筒体5的径向向内延伸并与中心管23相交。所述内管8的轴向部分以回转筒体6的中心轴为中轴线,均匀分布在筒内一定直径的圆上。参见图3B,第一内管24和第二内管25的轴向部分到中心管23的距离相等(即,第一内管24与第二内管25处于同一层),但第一内管24与第二内管25分别沿着回转筒体6的圆周方向交错布置,并且第一内管24与第二内管25在中心管的不同位置连接到中心管,这样交错设置是为了让第一内管24与第二内管25的数量尽可能的多而减小对中心管的强度的影响。而第三内管26的轴向部分到中心管23的距离比第一内管24和第二内管25的轴向部分到中心管23的距离小。由此可见,图3中示出的实施例的内管8实际上有两层内管。但本实用新型干燥装置的内管布置不限于此,可以有多层内管,只要能增加内管与物料的接触即可。工作时,内管8相对于回转筒体6相对静止。参见图4B,中心管23的一端与旋转接头16紧密连接,液态和/或气态的干燥介质在内管8换热后进入中心管23,随后经由旋转接头16从第二出气口 17排出。 图5A至图5E为根据本实用新型的实施例的干燥装置的回转筒体6的结构示意图,如图5所示,回转筒体6的内表面设有交错布置的刮板28和29,筒体在转动过程中刮板28和29可以将待干燥物料提升至一定高度后落下然后与内管8接触或从其附近经过,从而增加了物料与内管8中的干燥介质的接触时间,提高了干燥效率。如图I、图6A和图6B所示,所述筒体下料口 21由两个重锤下料器紧密连接组成,干燥后的物料通过两个重锤卸料器依次卸料,以防止气态干燥介质从筒体下料口 21排出,减少了气态干燥介质的热量损失。重锤下料器包括重锤27和与重锤27枢轴连接的挡板30,在释放掉挡板30上的物料之后,重锤作为配重可使挡板30自动复位,以封闭出料口。本实用新型不限于使用重锤卸料器,也可以是其他的卸料器,但优选该卸料器能够快速打开和闭合,以防止干燥气体漏出。根据本实用新型的实施例的工艺流程为首先,即将进行干燥的物料放入料仓I内,并通过星形布料器2进入到重锤卸料器的上部3,由于重锤卸料器3上部的物料必须积累到一定的量,才能够通过重锤卸料器3卸下,所以能够防止通过第一进气口 4进入的气体干燥介质从料仓I排出。从重锤卸料器3卸下的物料与通过第一进气口 4通入的气体干燥介质直接混合,在螺旋给料器5的推进下进入回转筒体6内与从第一进气口 4进入的气体介质在圆筒内与物料直接接触干燥。回转筒体6的内壁上设有刮板28、29,回转筒体6通过驱动系统9进行转动时刮板28、29将回转筒体6内底部的物料刮起,带到一定高度后使物料在自重的作用下自由落下,物料在落下过程中与内管8接触后落到回转圆筒6底部。内管8内可以通入液体和/或气体的干燥介质,该干燥介质通过第二进气口 15通入并经过进气罩14均匀分配到各个内管8内。内管8内的干燥介质通过中心管23经由旋转接头16排出。回转筒体6内的物料经过干燥达到预定干燥程度后通过筒体下料罩21排出,筒体下料罩21由两级重锤卸料器紧密配合构成,同样起到阻止气体干燥介质外泄的目的。通入到回转筒体6中的气体介质连同干燥过程中物料挥发出的水分一起从第一出气ロ 12排出。回转筒体6固定在两端润滑腔体中,工作时润滑腔体通过润滑站19进行润滑,保证了回转筒体旋转的顺利与使用寿命。參见图2,如果通过第一进气ロ 4通入的干燥气体介质的温度较高,则物料易燃易变质。为了解决上述问题,可以通过 螺旋给料器5 —侧的氮气ロ 20通入一定比例的氮气。另外,可以只通过第二进气ロ 15通入干燥介质对物料进行非直接接触式干燥。最后所应说明的是,以上实施例仅用以说明本实用新型的技术方案而非限制性的,尽管參照较佳实施例对本实用新型进行了详细说明,但本领域的普通技术人员应当理解,在不脱离本实用新型技术方案的精神和范围的情况下,可以对本实用新型的技术方案进行修改或者等同替换,其均应落入本实用新型的权利要求的范围。
权利要求1.一种双通道多管回转式干燥装置,其特征在于,所述干燥装置包括 料仓(I),待干燥物料通过料仓(I)进入干燥装置; 卸料器,位于料仓(I)之下,用于接收来自料仓(I)的物料,并将物料送入螺旋给料器(5)的外套中; 第一进气口(4),设置在卸料器的下方,气态干燥介质通过第一进气口(4)进入并与待干燥物料进行接触; 螺旋给料器(5),设置在第一进气口(4)下方且设置在回转筒体¢)的前端,以接收来自卸料器的物料并将物料送入回转筒体(6)内;两个回转机构(22),分别设置在回转筒体¢)的物料进入端和与物料进入端相对的另一端,物料进入端的回转机构(22)与螺旋给料器(5)的外套和回转筒体(6)轴承连接,与物料进入端相对的另一端的回转机构(22)与第二进气口(15)和回转筒体(6)轴承连接;回转筒体出),接受气态干燥介质和从螺旋给料器(5)送入的物料,回转筒体(6)能够旋转,从而使回转筒体¢)内的物料随之运动; 第一出气口(12),从第一进气口(4)通入的气态干燥介质在对物料干燥后与干燥过程中物料产生的蒸汽一起从第一出气口(12)排出; 第二进气口(15),设置在所述另一端的回转机构(22)上; 内管(8),设置在回转筒体¢)内,接收从第二进气口(15)输入的第二干燥介质; 第二出气口(17),进入内管(8)的第二干燥介质进行热交换后从第二出气口(17)排出; 筒体下料口(21),设置在回转筒体¢)的出口端,干燥后的物料通过筒体下料口(21)排出。
2.如权利要求I所述的干燥装置,其特征在于 卸料器是重锤卸料器(3)。
3.如权利要求I或2所述的干燥装置,其特征在于 所述干燥装置还包括设置在料仓(I)与卸料器之间的布料器(2),所述布料器(2)与卸料器紧密连接,用于控制干燥物料的进入量。
4.如权利要求I或2所述的干燥装置,其特征在于所述干燥装置还包括设置在回转筒体(6)的与物料进入端相对的另一端的旋转接头(16),第二干燥介质通过旋转接头(16)从第二出气口(17)排出。
5.如权利要求I或2所述的干燥装置,其特征在于所述旋转给料器(5)的一侧设有氮气口(20)。
6.如权利要求I所述的干燥装置,其特征在于,所述干燥装置还包括驱动系统(9)和设置在回转筒体(6)上的传动齿圈(10),驱动系统(9)使传动齿圈(10)旋转,从而使回转筒体6旋转,驱动系统(9)还调节回转筒体¢)的旋转速度。
7.如权利要求I和6所述的干燥装置,其特征在于 所述干燥装置还包括设置在回转筒体(6)下方的托轮组(7),回转筒体¢)由托轮组(7)来支撑,托轮组(7)能够允许回转筒体¢)的转动。
8.如权利要求1、6和7所述的干燥装置,其特征在于在传动齿圈(10)的一侧设有挡轮组(11),防止回转筒体(6)侧向移动。
9.如权利I或6所述的干燥装置,其特征在于所述内管(8)具有多层,每层管均具有沿着回转筒体出)的轴向延伸的轴向部分和沿着回转筒体出)的径向延伸的径向部分。
10.如权利1、6或9所述的干燥装置,其特征在于所述内管(8)有两层管,这两层管在待干燥物料的进入端与同一回管连接。
11.如权利9所述的干燥装置,其特征在于所述多层内管(8)中的一层包括第一内管与第二内管,第一内管与第二内管分别沿着回转筒体¢)的圆周方向交错布置,并且第一内管与第二内管在不同位置连接到中心管。
12.如权利要求I或6所述的干燥装置,其特征在于回转筒体(6)由驱动支撑底座(18)支撑,并通过驱动支撑底座(18)调节回转筒体(6)与水平面的倾斜角度。
13.如权利要求I或6所述的干燥装置,其特征在于所述干燥装置还包括用于提供润滑剂的润滑站(19),对所述回转筒体(6)两端的回转机构(22)提供润滑。
14.如权利要求I或6所述的干燥装置,其特征在于所述回转筒体(6)内壁设有刮板。
15.如权利要求I或6所述的干燥装置,其特征在于筒体下料口(21)由两个以上的重锤卸料器(3)连接组成。
专利摘要本实施例公开了一种双通道多管回转式干燥装置,适用于矿粉、煤粉、粮谷等物料的干燥。在回转筒体的进料端设有一个烟气入口,气体干燥介质可以随物料一起进入圆筒对物料进行对流干燥。圆筒内部由构成回流的多层内部管构成,液体和/或气体干燥介质可通过另一个通道进入多层内部管与物料进行非接触式干燥,干燥后的介质经过旋转接头排出。该装置可以采用100~450℃低品质气态或液态热源作为干燥介质,同时具备与干燥物料接触与非接触两种干燥方式,具有干燥能力大、效率高,干燥程度可控等优点,特别适合于用作煤调湿设备。
文档编号F26B25/00GK202532845SQ20122009338
公开日2012年11月14日 申请日期2012年3月13日 优先权日2012年3月13日
发明者俞佳, 周和敏, 徐洪军, 沈朋飞, 王海风, 王 锋, 郭玉华, 高建军 申请人:钢铁研究总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