专利名称:一种新型矿用空调机组排热系统的制作方法
技术领域:
本实用新型涉及ー种矿井空调机组排热系统,特别涉及ー种采用矿井回风和矿井涌水对空调冷却水进行排热的排热系统。
背景技术:
在井下空调机组系统中,冷凝器冷凝热的排走是影响机组能否正常运行的关键,由于井下环境以及通风条件限制,冷凝热的排放也受到限制。传统的空调机组排热选择矿井回风,利用矿井回风排热可以解决部分的热量转移,但是当回风量不足或者用于空调机组冷却水排热的换热器由于场地受限影响换热面积增加,难以达到设计的要求时,就会出现很多问题,如采用ー种换热形式所需的换热器面积太大难以适应矿井狭小的空间,否则 只能选用制冷量较小的空调机组。因此需要采用ー种新型的排热方式以及开发ー种新型的排热系统,既能够满足空调机组的排热要求又能够满足矿井生产需要。
实用新型内容有鉴于此,本实用新型的目的是提供ー种新型矿用空调机组排热系统,其能满足空调机组的排热要求又能够满足矿井生产需要。本实用新型新型矿用空调机组排热系统,包括回冷器系统、浸泡式换热器系统、空调机组和循环水泵;所述回冷器系统包括第一换热器、对第一换热器进行喷淋冷却的喷淋系统和对第一换热器进行风冷的风机;所述浸泡式换热系统包括水仓和设置于水仓中的第二换热器;空调机组、循环水泵、第一换热器和第二换热器的进排水ロ通过输水管连通形成空调机组冷却水的循环流动通道。进ー步,所述空调机组的冷却水出口和循环水泵的进水口连通,循环水泵的出水口和第一换热器的进水口连通,第一换热器的出水口和第二换热器的进水口连通,第二换热器的出水口和空调机组的冷却水进ロ连通;进ー步,所述喷淋系统包括喷淋泵、与喷淋泵相连的喷淋器和喷淋水回收器,喷淋泵的进水口设置于喷淋水回收器中;进ー步,所述喷淋系统还包括向喷淋水回收器中补水的补水装置;进一歩,所述水仓包括设置有进水ロ的第一储水腔和设置有出水ロ的第二储水腔,第一储水腔和第二储水腔连通、且在连通通路上设置有第一过滤器,所述第二换热器设置于第二储水腔中;进ー步,所述第一储水腔中还设置有挡污过滤板,所述挡污过滤板将第一储水腔分隔为储水分腔I和储水分腔II,水仓的进水口设置于储水分腔I上,储水分腔II和第二储水腔连通;[0014]进ー步,与所述第一换热器的进水口连接的输水管上设置有第二过滤器;进ー步,与所述第二换热器的进水口连接的输水管上设置有第三过滤器。本实用新型的有益效果本实用新型新型矿用空调机组排热系统,从空调机组冷凝器出来的冷却水在循环水泵的作用下经过过滤装置进入回冷器系统,冷却水在第一换热器内流动与换热器外的冷风以及喷淋水换热,冷却水温度降低;温度降低后的冷却水继续流入浸泡式换热系统,由于第二换热器完全浸泡在水仓冷却水中,空调机组的冷却水被水仓中流动的矿井涌水进ー步冷却;空调机组冷却水经过了回冷器系统和浸泡式换热器系统的两级冷却,可满足空调机组的排热要求;同时由于采用了浸泡式换热系统,解决了现有技术中只使矿井回风冷却时换热器体积受场地限制的问题,满足了矿井生产的需要。
以下结合附图和实施例对本实用新型作进ー步描述。图I为本实用新型新型矿用空调机组排热系统的结构不意图;图2为水仓的结构示意图。
具体实施方式
图I为本实用新型新型矿用空调机组排热系统的结构示意图;图2为水仓的结构示意图。如图所示,本实施例新型矿用空调机组排热系统,包括回冷器系统、浸泡式换热器系统、空调机组I和循环水泵2 ;所述回冷器系统包括第一换热器3、对第一换热器进行喷淋冷却的喷淋系统和对第一换热器进行风冷的风机4 ;所述浸泡式换热系统包括水仓5和设置于水仓5中的第二换热器6 ;空调机组I、循环水泵2、第一换热器3和第二换热器6的进排水ロ通过输水管连通形成空调机组冷却水的循环流动通道。本实施例中,空调机组I、循环水泵2、第一换热器3和第二换热器6的进排水ロ具体连接方式为所述空调机组I的冷却水出口和循环水泵2的进水口连通,循环水泵2的出水口和第一换热器3的进水口连通,第一换热器3的出水口和第二换热器6的进水口连通,第二换热器6的出水口和空调机组I的冷却水进ロ连通。当然在具体实施方式
中,空调机组I、循环水泵2、回冷器系统和浸泡式换热器系统四者之间的相互位置可以改变,如循环水泵2的出水ロ可先和第二换热器6的进水口连通,第二换热器6的出水口和第一换热器3的进水口连通,第一换热器3的出水口和空调机组I的冷却水进ロ连通;也能实现本实用新型。风机4利用矿井回风对第一换热器3中的空调机组I的冷却水进行冷却,喷淋系统对第一换热器3进行喷淋冷却,两种冷却方式使空调机组冷却水的温度降低。水仓5中储存有流动的矿井涌水,第二换热器6浸泡与低温的矿井涌水中,空调机组冷却水流经第二换热器6时被矿井涌水进ー步冷却,冷却后的冷却水可再次达到空调机组I的使用要求。在具体实施中,可按第二换热器6中的冷却水流动方向和水仓中矿井涌水流动方向相反的方式布置第二换热器6,采用逆流冷却方式,冷却效果更好。[0029]本新型矿用空调机组排热系统,空调机组冷却水经过了回冷器系统和浸泡式换热器系统的两级冷却,可满足空调机组的排热要求;同时由于采用了浸泡式换热系统,解决了现有技术中只使矿井回风冷却时换热面积受场地限制的问题,满足了矿井生产的需要。本实施例中,所述喷淋系统包括喷淋泵7、与喷淋泵7相连的喷淋器8和喷淋水回收器9,喷淋泵7的进水口设置于喷淋水回收器9中。作为对喷淋系统的改进,所述喷淋系统还包括向喷淋水回收器9中补水的补水装置10 ;风机4的冷却风会带走本分喷淋水,这回导致喷淋水逐渐減少,设置补水装置,可及时向喷淋系统中补充喷淋水。作为对本实施方案的改进,所述水仓5包括设置有进水ロ 5a的第一储水腔11和设置有出水ロ 5b的第二储水腔12,第一储水腔11和第二储水腔12连通、且在连通通路上设置有第一过滤器13,所述第二换热器6设置于第二储水腔12中;由于矿井涌水杂质含量较多,本结构可保证第二储水腔12中冷却水较洁净,从而可减少对第二储水腔12清洗次数,也有利于保护第二换热器6。 作为对本实施方案的改进,所述第一储水腔11中还设置有挡污过滤板14,所述挡污过滤板14将第一储水腔11分隔为储水分腔I 15和储水分腔II 16,水仓5的进水口设置于储水分腔I 15上,储水分腔II 16和第二储水腔12连通;挡污过滤板14可进ー步过滤矿井涌水中的杂质,保证第二储水腔12的清洁。作为对本实施方案的改进,与所述第一换热器3的进水口连接的输水管上设置有第二过滤器17。与所述第二换热器6的进水口连接的输水管上设置有第三过滤器18。设置过滤器可保证换热器的清洁,避免污染附着在换热器壁上影响换热效果。最后说明的是,以上实施例仅用以说明本实用新型的技术方案而非限制,尽管參照较佳实施例对本实用新型进行了详细说明,本领域的普通技术人员应当理解,可以对本实用新型的技术方案进行修改或者等同替换,而不脱离本实用新型技术方案的宗g和范围,其均应涵盖在本实用新型的权利要求范围当中。
权利要求1.ー种新型矿用空调机组排热系统,其特征在于包括回冷器系统、浸泡式换热器系统、空调机组和循环水泵; 所述回冷器系统包括第一换热器、对第一换热器进行喷淋冷却的喷淋系统和对第一换热器进行风冷的风机; 所述浸泡式换热系统包括水仓和设置于水仓中的第二换热器; 空调机组、循环水泵、第一换热器和第二换热器的进排水ロ通过输水管连通形成空调机组冷却水的循环流动通道。
2.根据权利要求I所述的新型矿用空调机组排热系统,其特征在于所述空调机组的冷却水出口和循环水泵的进水口连通,循环水泵的出水口和第一换热器的进水口连通,第一换热器的出水口和第二换热器的进水口连通,第二换热器的出水口和空调机组的冷却水进ロ连通。
3.根据权利要求I所述的新型矿用空调机组排热系统,其特征在于所述喷淋系统包括喷淋泵、与喷淋泵相连的喷淋器和喷淋水回收器,喷淋泵的进水口设置于喷淋水回收器中。
4.根据权利要求3所述的新型矿用空调机组排热系统,其特征在于所述喷淋系统还包括向喷淋水回收器中补水的补水装置。
5.根据权利要求I所述的新型矿用空调机组排热系统,其特征在于所述水仓包括设置有进水ロ的第一储水腔和设置有出水ロ的第二储水腔,第一储水腔和第二储水腔连通、且在连通通路上设置有第一过滤器,所述第二换热器设置于第二储水腔中。
6.根据权利要求5所述的新型矿用空调机组排热系统,其特征在于所述第一储水腔中还设置有挡污过滤板,所述挡污过滤板将第一储水腔分隔为储水分腔I和储水分腔II,水仓的进水口设置于储水分腔I上,储水分腔II和第二储水腔连通。
7.根据权利要求1-6中任一所述的新型矿用空调机组排热系统,其特征在于与所述第一换热器的进水口连接的输水管上设置有第二过滤器。
8.根据权利要求7所述的新型矿用空调机组排热系统,其特征在于与所述第二换热器的进水口连接的输水管上设置有第三过滤器。
专利摘要本实用新型公开了一种新型矿用空调机组排热系统,包括回冷器系统、浸泡式换热器系统、空调机组和循环水泵;所述回冷器系统包括第一换热器、喷淋系统和风机;所述浸泡式换热系统包括水仓和第二换热器。空调机组排除的冷却水在循环水泵的作用下进入回冷器系统,冷却水与第一换热器外的冷风以及喷淋水换热,冷却水温度降低;温度降低后的冷却水继续流入浸泡式换热系统,空调机组的冷却水被水仓中流动的矿井涌水进一步冷却;空调机组冷却水经过了回冷器系统和浸泡式换热器系统的两级冷却,可满足空调机组的排热要求;同时由于采用了浸泡式换热系统,解决了只使矿井回风冷却时换热器体积受场地限制的问题,满足了矿井生产的需要。
文档编号F24F13/00GK202532633SQ20122017606
公开日2012年11月14日 申请日期2012年4月24日 优先权日2012年4月24日
发明者刘俊杰, 姬建虎, 张习军, 董浩民, 褚召祥, 闫洪远, 陈孜虎, 黄华良 申请人:中煤科工集团重庆研究院, 重庆永荣矿业有限公司