专利名称:一种壁挂式双出风口智能空调室内机的制作方法
技术领域:
本实用新型涉及一种空调机,尤其是一种壁挂式双出风口智能空调室内机。
背景技术:
壁挂式空调因其价格低、占用空间小、安装方便等优点被广泛用于室内调节温度和湿度,给人们的生活、工作带来了很多方便。传统的壁挂式空调因出风口只在空调的底部,当需要输出冷风时,送出的风容易直接吹到人的身上,有些人容易受到冷风的直吹而引起身体局部不适,而且当人们在炎热的地方回到家时,想快速降低身体温度时,传统的壁挂式空调显然难以满足人们的需要
实用新型内容
本实用新型的目的在于提供一种壁挂式双出风口智能空调室内机,使它能克服现有技术的不足,通过对空调送风系统进行改进,在空调上新增一个出风口,有效减少空调直吹给人们带来的伤害,并能快速改变温度以满足人们的需求。本实用新型解决其技术问题所采用的技术方案是包括壳体,壳体内安装控制器,壳体外壁上设置进风口,进风口内侧设置热交换器,热交换器安装在壳体内,进风口上方设置上出风口,上出风口内安装上风向板,进风口下方设置下出风口,下出风口内安装下风向板,上风向板和下风向板通过风向板驱动装置驱动,风向板驱动装置通过导线与控制器相连,壳体内安装第一贯流风扇、第二贯流风扇和第三贯流风扇,第一贯流风扇、第二贯流风扇和第三贯流风扇均通过风扇驱动装置驱动,第一贯流风扇和第三贯流风扇的旋转方向与第二贯流风扇的旋转方向相反。为了进一步实现本实用新型的目的,所述壳体上安装温湿传感器,温湿传感器通过导线与控制器相连;所述风扇驱动装置为第三电机,第三电机安装在壳体内壁上,壳体内安装转轴,第一贯流风扇、第二贯流风扇和第三贯流风扇依次安装在转轴上,转轴的一端通过皮带与第三电机的输出轴相连,第二贯流风扇内壁两端分别安装一个轴套,轴套设置在转轴上,第二贯流风扇内表面中段安装内齿圈,转轴上安装齿轮,内齿圈与齿轮之间设置行星齿轮,齿轮和内齿圈分别与行星齿轮相配合;所述壳体外壁上安装显示屏,显示屏在进风口下方;所述风向板驱动装置是第一电机和第二电机,第一电机和第二电机分别安装在壳体内壁上,第一电机的输出轴通过同步带与上风向板的轴相连,第二电机的输出轴通过同步带与下风向板的轴相连。本实用新型的有益效果是通过对空调送风系统进行改进,在空调上新增一个出风口,可以快速改变温度以满足人们的需求,达到所需温度时下出风口关闭,上出风口出风,避免对人直吹,可以通过温湿传感器不断感应外界温度和湿度状况,然后根据反馈的信息对外界温度和湿度进行调节,使外界温度和湿度始终保持在人们感觉舒适的范围内,避免了人们在休息时长时间处于同样的温湿度环境中引起的身体不适。
图I是本实用新型结构示意图;图2是图I的A向放大结构示意图;图3是图2的B向结构示意图;图4是沿图3的C-C线剖视放大结构示意图。附图标记1壳体2上出风口 3下出风口 4上风向板5下风向板6进风口 7热交换器8转轴9显示屏10第一电机11第二电机12温湿传感器13控制器14第一贯流风扇15第二贯流风扇16第三贯流风扇17齿轮18行星齿轮19内齿圈20轴套21第三电机。
具体实施方式
本实用新型所述的一种壁挂式双出风口智能空调室内机,包括壳体I,壳体I内安装控制器13,壳体I外壁上设置进风口 6,进风口 6内侧设置热交换器7,热交换器7安装在壳体I内,进风口 6上方设置上出风口 2,上出风口 2内安装上风向板4,进风口 6下方设置·下出风口 3,下出风口 3内安装下风向板5,上风向板4和下风向板5通过风向板驱动装置驱动,风向板驱动装置通过导线与控制器13相连,空气可由进风口 6进入,由热交换器7处理后,经控制器13控制风向板驱动装置驱动风向板导向,然后从出风口离开,壳体I内安装第一贯流风扇14、第二贯流风扇15和第三贯流风扇16,第一贯流风扇14、第二贯流风扇15和第三贯流风扇16均通过风扇驱动装置驱动,第一贯流风扇14和第三贯流风扇16的旋转方向与第二贯流风扇15的旋转方向相反,这种结构会产生两股方向相反的风,两股风分别从上出风口 2和下出风口 3离开,上出风口 2和下出风口 3可根据用户需要开启或关闭,需要快速改变温度时两个出风口都打开,达到所需温度时下出风口 3关闭,上出风口 2出风,避免对人直吹,避免了空调机对人体直吹产生的伤害;所述壳体I上安装温湿传感器12,温湿传感器12通过导线与控制器13相连,温湿传感器12会感应外界气体状况并将得到的信息传输到控制器13,由控制器13分析然后控制风向板驱动装置带动风向板,从而达到自动调节空气温湿程度的目的;所述风扇驱动装置驱动贯流风扇旋转,并使第一贯流风扇14和第三贯流风扇16的旋转方向与第二贯流风扇15的旋转方向相反,风扇驱动装置可以采用多种结构,优选结构是,风扇驱动装置为第三电机21,第三电机21安装在壳体I内壁上,壳体I内安装转轴8,第一贯流风扇14、第二贯流风扇15和第三贯流风扇16依次安装在转轴8上,转轴8的一端通过皮带与第三电机21的输出轴相连,第二贯流风扇15内壁两端分别安装一个轴套20,轴套20设置在转轴8上,第二贯流风扇15内表面中段安装内齿圈19,转轴8上安装齿轮17,内齿圈19与齿轮17之间设置行星齿轮18,齿轮17和内齿圈19分别与行星齿轮18相配合,这种结构使第二贯流风扇15与转轴8运动方向相反,从而使第二贯流风扇15与第一贯流风扇14和第三贯流风扇16转向相反,产生两股方向相反的风,这种结构的优点是只用第三电机21驱动承载多个贯流风扇的转轴8,减少了噪音,还节省了空调的内部空间,从而减小了空调体积,风扇驱动装置还可以是三个电机,每个电机对应驱动一个贯流风扇,这种结构使贯流风扇互不干扰,运行稳定,但是不易安装,成本高而且产生的噪音比较大;所述壳体I外壁上安装显示屏9,显示屏9在进风口 6下方,显示屏9可将具体信息显示给人们,方便人们调节室内温度和湿度;所述风向板驱动装置驱动上风向板4和下风向板5旋转,风向板驱动装置可以采用多种结构,优选结构是,风向板驱动装置是第一电机10和第二电机11,第一电机10和第二电机11分别安装在壳体I内壁上,第一电机10的输出轴通过同步带与上风向板4的轴相连,第二电机11的输出轴通过同步带与下风向板5的轴相连,第一电机10和第二电机11分别通过控制上风向板4和下风向板5以达到控制气流方向的 目的,这种结构简单,安装和维修方便,成本低,产生的噪音小,风向板驱动装置还可以是四个电机,上风向板4和下风向板5两端各安装一个电机,这种结构动力强劲,使风向板转动灵活,但是成本高,设计复杂且会产生较大噪音。以上结合附图对本实用新型的具体实施方式
作了说明,但这些说明不能被理解为限制了本实用新型的范围,本实用新型未详尽描述的技术内容均为公知技术。
权利要求1.一种壁挂式双出风口智能空调室内机,其特征在于包括壳体(1),壳体(I)内安装控制器(13),壳体(I)外壁上设置进风口(6),进风口(6)内侧设置热交换器(7),热交换器(7)安装在壳体(I)内,进风口(6)上方设置上出风口(2),上出风口(2)内安装上风向板(4),进风口(6)下方设置下出风口(3),下出风口(3)内安装下风向板(5),上风向板(4)和下风向板(5)通过风向板驱动装置驱动,风向板驱动装置通过导线与控制器(13)相连,壳体(I)内安装第一贯流风扇(14)、第二贯流风扇(15)和第三贯流风扇(16),第一贯流风扇(14)、第二贯流风扇(15)和第三贯流风扇(16)均通过风扇驱动装置驱动,第一贯流风扇(14)和第三贯流风扇(16)的旋转方向与第二贯流风扇(15)的旋转方向相反。
2.根据权利要求I所述的一种壁挂式双出风口智能空调室内机,其特征在于所述壳体(I)上安装温湿传感器(12),温湿传感器(12)通过导线与控制器(13)相连。
3.根据权利要求I所述的一种壁挂式双出风口智能空调室内机,其特征在于所述风扇驱动装置为第三电机(21),第三电机(21)安装在壳体(I)内壁上,壳体(I)内安装转轴(8),第一贯流风扇(14)、第二贯流风扇(15)和第三贯流风扇(16)依次安装在转轴(8)上,转轴(8)的一端通过皮带与第三电机(21)的输出轴相连,第二贯流风扇(15)内壁两端分别安装一个轴套(20),轴套(20)设置在转轴(8)上,第二贯流风扇(15)内表面设置内齿圈(19),转轴(8)上安装齿轮(17),内齿圈(19)与齿轮(17)之间设置行星齿轮(18),齿轮(17)和内齿圈(19)分别与行星齿轮(18)相配合。
4.根据权利要求I所述的一种壁挂式双出风口智能空调室内机,其特征在于所述壳体(I)外壁上安装显示屏(9),显示屏(9)在进风口(6)下方。
5.根据权利要求I所述的一种壁挂式双出风口智能空调室内机,其特征在于所述风向板驱动装置是第一电机(10)和第二电机(11 ),第一电机(10)和第二电机(11)分别安装在壳体(I)内壁上,第一电机(10)的输出轴通过同步带与上风向板(4)的轴相连,第二电机(11)的输出轴通过同步带与下风向板(5)的轴相连。
专利摘要本实用新型提供了一种壁挂式双出风口智能空调室内机,包括壳体,壳体内安装控制器,壳体外壁上设置进风口,进风口内侧设置热交换器,热交换器安装在壳体内,进风口上方设置上出风口,上出风口内安装上风向板,进风口下方设置下出风口,下出风口内安装下风向板,上风向板和下风向板通过风向板驱动装置驱动,风向板驱动装置通过导线与控制器相连,壳体内安装第一贯流风扇、第二贯流风扇和第三贯流风扇,第一贯流风扇、第二贯流风扇和第三贯流风扇均通过风扇驱动装置驱动,第一贯流风扇和第三贯流风扇的旋转方向与第二贯流风扇的旋转方向相反,本实用新型减少空调直吹给人们带来的伤害,可以快速改变温度以满足人们的需求。
文档编号F24F11/06GK202792267SQ20122048179
公开日2013年3月13日 申请日期2012年9月20日 优先权日2012年9月20日
发明者殷玉洁 申请人:殷玉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