聚热圈、聚热圈组件及燃气灶的制作方法

文档序号:4713570阅读:310来源:国知局
专利名称:聚热圈、聚热圈组件及燃气灶的制作方法
技术领域
本实用新型涉及厨房用品制造技术领域,特别是涉及一种用于燃气灶的聚热圈、一种具有该聚热圈的聚热圈组件以及一种具有上述聚热圈或者聚热圈组件的燃气灶。
背景技术
目前燃气灶产品的节能高效是行业发展的方向,国家标准已讨论实行灶具能效的分级认证。节能较好的产品红外线灶具由于加热慢、难清洁、易变形等缺点未能为广大消费者所接受。另外节能较好的产品如简单的增加聚热圈则未能有效解决烟气的CO含量的增加。

实用新型内容本实用新型旨在至少在一定程度上解决上述技术问题之一或至少提供一种有用的商业选择。为此,本实用新型的一个目的在于提出一种热效率高、可以使燃烧充分的用于燃气灶的聚热圈。本实用新型的另一目的在于提出两种具有上述用于燃气灶的聚热圈组件。本实用新型的再一目的在于提出具有上述用于燃气灶的聚热圈或用于燃气灶的聚热圈组件的燃气灶。根据本实用新型的用于燃气灶的聚热圈,包括:本体,所述本体包括引流环、聚热环以及位于所述引流环和所述聚热环之间的连接环,其中,所述聚热环构造成喇叭状;和多个定位凸起,所述多个定位凸起互相间隔地布置在所述引流环的内壁上。根据本实用新型的用于燃气灶的聚热圈,聚热环构造成喇叭状,用于对燃烧产生的热量进行聚能反射到锅底,从而减少热辐射和热对流,提高燃气燃烧热效率。另外,根据本实用新型上述实施例的用于燃气灶的聚热圈还可以具有如下附加的技术特征:所述引流环构造成喇叭状。所述多个定位凸起为3个至12个且沿所述引流环的内壁均匀间隔布置。所述多个定位凸起的每一个的外缘均与所述连接环的内壁间隔预定距离;所述预定距离为1.5mm-30mm。根据本实用新型的一种用于燃气灶的聚热圈组件,包括:外火盖;和根据上述任一项所述的用于燃气灶的聚热圈,所述外火盖位于所述用于燃气灶的聚热圈内,所述外火盖与所述用于燃气灶的聚热圈一体成形。根据本实用新型的用于燃气灶的聚热圈组件,包括:分气盘;和根据上述任一项所述的用于燃气灶的聚热圈,所述分气盘配合在所述用于燃气灶的聚热圈内。所述分气盘的内缘与所述多个凸台的外缘相配合。所述分气盘与所述用于燃气灶的聚热圈一体成形。[0017]根据本实用新型的燃气灶,包括上述任一项所述的用于燃气灶的聚热圈或聚热圈组件。本实用新型的附加方面和优点将在下面的描述中部分给出,部分将从下面的描述中变得明显,或通过本实用新型的实践了解到。

本实用新型的上述和/或附加的方面和优点从结合下面附图对实施例的描述中将变得明显和容易理解,其中:图1是根据本实用新型的一个实施例的聚热圈的一种立体示意图;图2是根据本实用新型的一个实施例的聚热圈的另一立体示意图;图3是根据本实用新型的一个实施例的聚热圈的主视图;图4是根据本实用新型的一个实施例的聚热圈的俯视图;图5是根据本实用新型的一个实施例的聚热圈的仰视图;图6是沿图5中线A-A剖视图;图7是根据本实用新型的另一实施例的聚热圈的立体示意图;图8是根据本实用新型的一个实施例的聚热圈组件的立体图;图9是根据本实用新型的一个实施例的聚热圈组件的俯视图;图10是沿图9中线B-B的剖视图;图11是根据本实用新型的另一实施例的聚热圈组件的立体图;图12是根据本实用新型的另一实施例的聚热圈组件的俯视图;图13是沿图12中线C-C的剖视图;图14是根据本实用新型的一个实施例的燃气灶的分解示意图;图15是根据本实用新型的一个实施例的燃气灶的俯视图;图16是沿图15中线D-D的剖视图;图17是图16中E的局部放大示意图;和图18是图16中F的局部放大示意图。
具体实施方式
下面详细描述本实用新型的实施例,所述实施例的示例在附图中示出,其中自始至终相同或类似的标号表示相同或类似的元件或具有相同或类似功能的元件。下面通过参考附图描述的实施例是示例性的,旨在用于解释本实用新型,而不能理解为对本实用新型的限制。在本实用新型的描述中,需要理解的是,术语“中心”、“纵向”、“横向”、“长度”、“宽度”、“厚度”、“上”、“下”、“前”、“后”、“左”、“右”、“竖直”、“水平”、“顶”、“底” “内”、“外”、“顺
时针”、“逆时针”等指示的方位或位置关系为基于附图所示的方位或位置关系,仅是为了便于描述本实用新型和简化描述,而不是指示或暗示所指的装置或元件必须具有特定的方位、以特定的方位构造和操作,因此不能理解为对本实用新型的限制。此外,术语“第一”、“第二”仅用于描述目的,而不能理解为指示或暗示相对重要性或者隐含指明所指示的技术特征的数量。由此,限定有“第一”、“第二”的特征可以明示或者隐含地包括一个或者更多个该特征。在本实用新型的描述中,“多个”的含义是两个或两个以上,除非另有明确具体的限定。在本实用新型中,除非另有明确的规定和限定,术语“安装”、“相连”、“连接”、“固定”等术语应做广义理解,例如,可以是固定连接,也可以是可拆卸连接,或一体地连接;可以是机械连接,也可以是电连接;可以是直接相连,也可以通过中间媒介间接相连,可以是两个元件内部的连通。对于本领域的普通技术人员而言,可以根据具体情况理解上述术语在本实用新型中的具体含义。在本实用新型中,除非另有明确的规定和限定,第一特征在第二特征之“上”或之“下”可以包括第一和第二特征直接接触,也可以包括第一和第二特征不是直接接触而是通过它们之间的另外的特征接触。而且,第一特征在第二特征“之上”、“上方”和“上面”包括第一特征在第二特征正上方和斜上方,或仅仅表示第一特征水平高度高于第二特征。第一特征在第二特征“之下”、“下方”和“下面”包括第一特征在第二特征正下方和斜下方,或仅仅表示第一特征水平高度小于第二特征。首先参考附图来描述一下燃气灶。如图14至图18所示,根据本实用新型的一个实施例的燃气灶,包括面板40,面板40上设有旋钮70、炉头50和环绕炉头50的接汁盘60 ;分气盘30设在炉头50上面,外火盖20设在分气盘30上面,聚热圈10套接在分气盘30上,炉架80设在面板40的上面。这对于本领域的普通技术人员来说,是可以理解的。关于聚热圈10的具体结构,将在以下的描述中变得清晰起来。下面参考附图来详细描述根据本实用新型的用于燃气灶的聚热圈。如图1至图7所示,根据本实用新型的用于燃气灶的聚热圈10,包括:本体和多个定位凸起104。具体而言,所述本体包括引流环101、聚热环102以及位于引流环101和聚热环102之间的连接环103。其中,聚热环102构造成喇叭状。多个定位凸起104互相间隔地布置在引流环101的内壁上。多个定位凸起104可以为3个至12个当中的任意一个。根据本实用新型的用于燃气灶的聚热圈,聚热环102构造成喇叭状,用于对燃烧产生的热量进行聚能反射到锅底,从而减少热辐射和热对流,提高燃气燃烧热效率。根据本实用新型的一个示例,如图1和图2所示,多个定位凸起为三个且沿引流环101的内壁均匀间隔布置。可选地,如图7所示,多个定位凸起为四个且沿引流环101的内壁均匀间隔布置。由此,当聚热圈10安装在燃气灶上是,可以与其他部件配合连接。如图6所示,多个定位凸起104的每一个的外缘均与连接环103的内壁间隔预定距离。有利地,所述预定距离为1.5mm-30mm。由此,可以使聚热圈10与其他部件配合时留有空气通道,以补充燃烧所需的二次空气,使燃烧充分,提高燃烧效率。可选地,引流环101可以是垂直状的直管(图中未示出)。有利地,引流环101也可以构造成喇叭状(如图6所示),由此可以有效引导空气,更有利于补充燃烧所需的二次空气,使燃烧更充分,降低废气中的CO含量,进一步提高燃气燃烧热效率。如图8至图10所示,根据本实用新型一个实施例的用于燃气灶的聚热圈组件,包括:外火盖20和根据上述任一项所述的用于燃气灶的聚热圈10。外火盖20配合在聚热圈10内。有利地,外火盖20的外缘与多个凸台104的外缘相配合。进一步地,外火盖20与聚热圈10—体成形。由此,可以简化结构,方便安装。如图11至图13所述,根据本实用新型另一实施例的用于燃气灶的聚热圈组件,包括:分气盘30 ;和根据上述任一项所述的用于燃气灶的聚热圈10。分气盘30配合在聚热圈10内。有利地,分气盘30的外缘与多个凸台104的外缘相配合。进一步地,分气盘30与聚热圈10—体成形。由此,可以简化结构,方便安装。在此需要说明的是,基于以上对两种聚热圈组件的描述,则根据本实用新型的燃气灶,也可以装配有包括外火盖的聚热圈组件或者包括分气盘的聚热圈组件,这对于本领域的普通技术人员来说,是可以理解的。根据本实用新型的聚热圈10,聚热环102和引流环101均可构造成喇叭状,由此可以提高聚热作用,增加空气补充量,提高了燃烧时热量的有效利用,提高了热效率,热效率从55%提高至60%以上。通过对燃烧时所需空气的补充、流向进行合理布局,有效补充空气,燃烧更完全,排放废气中CO含量更低,符合国家环保标准的要求。高效、节能、环保。且聚热圈10可以单独成型,取放自如的安装在燃气灶上。在本说明书的描述中,参考术语“一个实施例”、“一些实施例”、“示例”、“具体示例”、或“一些示例”等的描述意指结合该实施例或示例描述的具体特征、结构、材料或者特点包含于本实用新型的至少一个实施例或示例中。在本说明书中,对上述术语的示意性表述不一定指的是相同的实施例或示例。而且,描述的具体特征、结构、材料或者特点可以在任何的一个或多个实施例或示例中以合适的方式结合。尽管上面已经示出和描述了本实用新型的实施例,可以理解的是,上述实施例是示例性的,不能理解为对本实用新型的限制,本领域的普通技术人员在不脱离本实用新型的原理和宗旨的情况下在本实用新型的范围内可以对上述实施例进行变化、修改、替换和变型。
权利要求1.一种用于燃气灶的聚热圈,其特征在于,包括: 本体,所述本体包括引流环、聚热环以及位于所述引流环和所述聚热环之间的连接环,其中,所述聚热环构造成喇叭状;和 多个定位凸起,所述多个定位凸起互相间隔地布置在所述引流环的内壁上。
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用于燃气灶的聚热圈,其特征在于,所述引流环构造成喇叭状或垂直状。
3.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用于燃气灶的聚热圈,其特征在于,所述多个定位凸起为3-12个且沿所述引流环的内壁均匀间隔布置。
4.根据权利要求3所述的用于燃气灶的聚热圈,其特征在于,所述多个定位凸起的每一个的外缘均与所述连接环的内壁间隔预定距离。
5.根据权利要求4所述的用于燃气灶的聚热圈,其特征在于,所述预定距离为1.5mm-30mmo
6.一种用于燃气灶的聚热圈组件,其特征在于,包括: 外火盖;和 根据权利要求1-5中任一项所述的用于燃气灶的聚热圈,所述外火盖位于所述用于燃气灶的聚热圈内,所述外火盖与所述用于燃气灶的聚热圈一体成形。
7.一种用于燃气灶的聚热圈组件,其特征在于,包括: 分气盘;和 根据权利要求1-5中任一项所述的用于燃气灶的聚热圈,所述分气盘配合在所述用于燃气灶的聚热圈内。
8.根据权利要求7所述的用于燃气灶的聚热圈组件,其特征在于,所述分气盘的内缘与所述多个凸台的外缘相配合。
9.根据权利要求7或8所述的用于燃气灶的聚热圈组件,其特征在于,所述分气盘与所述用于燃气灶的聚热圈一体成形。
10.一种燃气灶,其特征在于,包括根据权利要求1-5中任一项所述的用于燃气灶的聚热圈或包括根据权利要求6所述的用于燃气灶的聚热圈组件或包括根据权利要求7-9中任一项所述的用于燃气灶的聚热圈组件。
专利摘要本实用新型公开了一种用于燃气灶的聚热圈、一种具有该聚热圈的聚热圈组件以及一种具有上述聚热圈或者聚热圈组件的燃气灶,所述聚热圈包括本体,所述本体包括引流环、聚热环以及位于所述引流环和所述聚热环之间的连接环,其中,所述聚热环构造成喇叭状;和多个定位凸起,所述多个定位凸起互相间隔地布置在所述引流环的内壁上。根据本实用新型的用于燃气灶的聚热圈,聚热环构造成喇叭状,用于对燃烧产生的热量进行聚能反射到锅底,从而减少热辐射和热对流,提高燃气燃烧热效率。
文档编号F24C15/10GK202927915SQ20122059415
公开日2013年5月8日 申请日期2012年11月12日 优先权日2012年11月12日
发明者方松青, 张炳卫, 李定艳, 蒋怀平 申请人:美的集团股份有限公司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留言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精彩留言会获得点赞!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