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种无叶取暖器结构的制作方法

文档序号:4714033阅读:292来源:国知局
专利名称:一种无叶取暖器结构的制作方法
技术领域
本实用新型涉及取暖器技术领域,特别涉及一种无叶取暖器结构。
背景技术
传统取暖器由壳体,设于壳体内的发热体组成,这样设置,热气流动性较差,取暖效果不佳。为有效解决这一技术问题,行内做了大量研究,将无叶风扇与取暖器合体设计,成为一种无叶风扇式取暖器,由主机,底部组件以及出风组件组成,所述出风组件设于主机上端,所述底部组件设于主体底部。现有无叶取暖器的出风组件只有一个出风口,由前罩和后罩对接而成,且出风口设于前罩和后罩的连接处,这样设置,存在出风口风向单一,力口工难度较高等缺陷和不足。另外,现有无叶取暖器主机的线路主板与电机通过导线连接,且导线直接布线于主机壳体内,这样设置,导线常被搅于贯轮风叶上,影响贯轮风叶的旋转运行,更为严重的是,导线常被贯轮风叶搅断,导致取暖器停止工作。故有必要对现有无叶取暖器的导线布线结构进行改进。

实用新型内容本实用新型的目的在于针对现有技术的不足,提供一种结构简单,设置合理的无叶取暖器结构。为实现上述目的,本实用新型采用以下技术方案本实用新型所述的一种无叶取暖器结构,包括从上至下依次设置的出风口组件,王机以及底部组件,所述出风口组件包括大后罩,大如罩,小后罩,小如罩,所述大后罩底部设有进风口,所述大后罩和大前罩对接形成大风道,所述小后罩和小前罩对接形成小风道,所述大风道与小风道连通;所述大前罩上设有环形出风口 A,环形出风口 A与大风道连通,所述小前罩上设有环形出风口 B,环形出风口 B与小风道连通。进一步地,所述大前罩上设有气管A,气管A与大风道连通,所述小后罩上设有气管B,气管B与小风道连通,所述气管A和气管B匹配连接。进一步地,所述环形出风口 A与环形出风口 B同侧设置。进一步地,所述主机包括主机壳体,导线,从上至下依次设于主机壳体内的电机,发热体,贯轮风叶和线路主板,所述主机壳体外壁上设有布线槽,布线槽上下两端分别设有上穿线孔和下穿线孔,所述导线一端连接线路主板,导线另一端依次穿过下穿线孔,布线槽以及上穿线孔与电机连接,所述主机壳体顶部设上盖,所述上盖与进风口配合连接。进一步地,所述布线槽上设有相匹配的压线盖板。进一步地,所述主机壳体内上部衬设有壳体内圈,所述壳体内圈内固定设有固定罩,所述电机固定设于固定罩内。进一步地,所述底部组件包括底板,旋转盘,旋转电机以及固定盘,所述旋转盘设于底板上,所述固定盘设于旋转盘上,所述旋转电机设于固定盘内,所述旋转电机驱动旋转盘旋转,所述主机壳体连接于旋转盘上。[0012]本实用新型有益效果为本实用新型所述出风口组件同时设有环形出风口 A和环形出风口 B,有效解决了现有技术出风口风向单一的不足;所述环形出风口 A以及环形出风口 B分别设于大前罩和小前罩上,加工简单,制作成本低,有效解决了现有技术将出风口设于前罩和后罩的连接处而导致加工难度高,制作成本高的缺陷。另外,本实用新型所述主机壳体外壁上设有布线槽,布线槽上下两端分别设有上穿线孔和下穿线孔,所述导线一端连接线路主板,导线另一端依次穿过下穿线孔,布线槽以及上穿线孔与电机连接,有效地解决了现有技术导线与贯轮风叶之间存在搅线的不足和缺陷。

图1是本实用新型分解结构示意图;图2是本实用新型出风口组件剖视结构示意图;图3是本实用新型出风口组件分解结构示意图;图4是本实用新型主机整体结构示意图;图5是本实用新型主机剖视结构示意图。图中1、挡风板; 2、大后罩;3、大如罩 4、小后罩;5、小前罩; 6、进风口; 7、气管B; 8、气管A;9、电机;10、上盖;11、壳体内圈;12、固定罩;14、贯轮风叶;15、发热体; 16、主机壳体;19、压线盖板;
`[0023]20、进风孔;21、线路主板;22、固定盘;23、旋转电机;24、旋转盘;25、底板;26、大风道;27、环形出风口 A;28、小风道;29、环形出风口 B ;30、布线槽;31、下穿线孔;32、导线; 33、上穿线孔。
具体实施方式
以下结合附图对本实用新型作进一步的说明如图1至图3所示,本实用新型所述的一种无叶取暖器结构,包括从上至下依次设置的出风口组件,主机以及底部组件。所述出风口组件包括大后罩2,大如罩3,小后罩4,小如罩5。所述大后罩2底部设有进风口 6,所述大后罩2和大前罩3对接形成大风道26,所述大前罩3上设有环形出风口 Α27,环形出风口 Α27与大风道26连通。需要说明的是,因环形出风口 Α27设于大前罩3上,而非设于大后罩2和大前罩3的连接处,加工更简单,制作成本更低,且环形出风口 27的出风角度可根据需要设置。所述小后罩4和小前罩5对接形成小风道28,所述大风道26与小风道28连通;所述小前罩5上设有环形出风口 Β29,环形出风口 Β29与小风道28连通。需要说明的是,环形出风口 Β29设于小前罩5上,而非设于小后罩4和小前罩5的连接处,加工更简单,制作成本更低,且环形出风口 Β29的出风角度可根据需要设置。所述大前罩3上设有气管AS,气管AS与大风道26连通,所述小后罩4上设有气管Β7,气管Β7与小风道28连通,所述气管Α8和气管Β7匹配连接。所述环形出风口 Α27与环形出风口 B29同侧设置。所述环形出风口 A27与环形出风口 B29的另一侧设有挡风板1,这样设置,可达到更好的出口效果。本实用新型的进风口 6用于与无叶取暖器的主机连接,风从进风口 6进入出风口组件内,一路经大风道26,环形出风口 A27排出本实用新型外;另一路气管A8,气管B7,小风道28和环形出风口 B29排出本实用新型外。如图4至图5所示,本实用新型所述主机,包括主机壳体16,导线32,从上至下依次设于主机壳体16内的电机9,发热体15,贯轮风叶14和线路主板21。所述电机9固定设于主机壳体16内上部,具体而言,所述主机壳体16内上部衬设有壳体内圈11,所述壳体内圈11内固定设有固定罩12,所述电机9固定设于固定罩12内,这样设置,可确保电机9在主机壳体16内稳定运行。所述主机壳体16顶部设上盖10,所述上盖10与进风口 6配合连接。所述主机壳体16上设有若干进风孔20。所述导线32连接线路主板21和电机9,具体而言,所述主机壳体16外壁上设有布线槽30,布线槽30上下两端分别设有上穿线孔33和下穿线孔31,所述导线32 —端连接线路主板21,导线32另一端依次穿过下穿线孔31,布线槽30以及上穿线孔33与电机9连接。导线32的大部分设于主机壳体16外部,仅有两端分别与线路主板21和电机9连接,这样设置,有效解决了现有技术中导线与贯轮风叶之间存在搅线的不足和缺陷,极大地提高本实用新型运行稳定性和安全系数。所述布线槽30上设有相匹配的压线盖板19,以封闭导线32。所述底部组件包括底板25,旋转盘24,旋转电机23以及固定盘22,所述旋转盘24设于底板25上,所述固定盘22设于旋转盘24上,所述旋转电机23设于固定盘22内,所述旋转电机23驱动旋转盘24旋转,所述主机壳体16连接于旋转盘24上。以上所述仅是本实用新型的较佳实施方式,故凡依本实用新型专利申请范围所述的构造、特征及原理所做的等效变化或修饰,均包括于本实用新型专利申请范围内。
权利要求1.一种无叶取暖器结构,包括从上至下依次设置的出风口组件,主机以及底部组件,其特征在于所述出风口组件包括大后罩(2),大前罩(3),小后罩(4),小前罩(5),所述大后罩(2)底部设有进风口(6),所述大后罩(2)和大前罩(3)对接形成大风道(26),所述小后罩⑷和小前罩(5)对接形成小风道(28),所述大风道(26)与小风道(28)连通;所述大前罩(3)上设有环形出风口 A(27),环形出风口 A(27)与大风道(26)连通,所述小前罩(5)上设有环形出风口 B(29),环形出风口 B(29)与小风道(28)连通。
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无叶取暖器结构,其特征在于所述大前罩(3)上设有气管A (8),气管A (8)与大风道(26)连通,所述小后罩(4)上设有气管B (7),气管B (7)与小风道(28)连通,所述气管A(S)和气管B(7)匹配连接。
3.根据权利要求2所述的无叶取暖器结构,其特征在于所述环形出风口A(27)与环形出风口 B(29)同侧设置。
4.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无叶取暖器结构,其特征在于所述主机包括主机壳体(16),导线(32),从上至下依次设于主机壳体(16)内的电机(9),发热体(5),贯轮风叶(14)和线路主板(21),所述主机壳体(16)外壁上设有布线槽(30),布线槽(30)上下两端分别设有上穿线孔(33)和下穿线孔(31),所述导线(32) —端连接线路主板(21),导线(32)另一端依次穿过下穿线孔(31),布线槽(30)以及上穿线孔(32)与电机(9)连接,所述主机壳体(16)顶部设上盖(10),所述上盖(10)与进风口(6)配合连接。
5.根据权利要求4所述的无叶取暖器结构,其特征在于所述布线槽(30)上设有相匹配的压线盖板(19)。
6.根据权利要求5所述的无叶取暖器结构,其特征在于所述主机壳体(16)内上部衬设有壳体内圈(11),所述壳体内圈(11)内固定设有固定罩(12),所述电机(9)固定设于固定罩(12)内。
7.根据权利要求4所述的无叶取暖器结构,其特征在于所述底部组件包括底板(25),旋转盘(24),旋转电机(23)以及固定盘(22),所述旋转盘(24)设于底板(25)上,所述固定盘(22)设于旋转盘(24)上,所述旋转电机(23)设于固定盘(22)内,所述旋转电机(23)驱动旋转盘(24)旋转,所述主机壳体(16)连接于旋转盘(24)上。
专利摘要本实用新型涉及取暖器技术领域,特别涉及一种无叶取暖器结构,包括从上至下依次设置的出风口组件,主机以及底部组件,所述出风口组件包括大后罩,大前罩,小后罩,小前罩,所述大后罩底部设有进风口,所述大后罩和大前罩对接形成大风道,所述小后罩和小前罩对接形成小风道,所述大风道与小风道连通;所述大前罩上设有环形出风口A,环形出风口A与大风道连通,所述小前罩上设有环形出风口B,环形出风口B与小风道连通。本实用新型加工简单,制作成本低,有效解决了现有技术将出风口设于前罩和后罩的连接处而导致加工难度高,制作成本高的缺陷。
文档编号F24H3/04GK202902609SQ20122060885
公开日2013年4月24日 申请日期2012年11月16日 优先权日2012年11月16日
发明者胡忠良 申请人:宁波时荣电器科技有限公司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留言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精彩留言会获得点赞!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