专利名称:空气调节机的制作方法
技术领域:
本发明涉及一种在室内机中设置检测人的存在与否的人体检测传感器,根据该人体检测传感器的输出来进行空调运转的立式空气调节机。
背景技术:
现有技术的空气调节机在室内机中设置人体检测传感器,根据该人体检测传感器检测人的存在与否,从而进行舒适且有效率的空调运转(例如参照专利文献I或者2)。专利文献1:日本专利特开2000 - 241003号公报专利文献2 :日本专利特开2001 - 193985号公报但是,在专利文献I或者2所记载的空气调节机中,人体检测传感器配置在室内机主体的前面中央部的吹出口附近,存在不能得到充分的视野范围的问题。另外,当室内机配置在居室内的角落部时,人体检测传感器的检测区域的两侧被壁面遮挡,当室内机设置在壁面端部时,人体检测传感器的检测区域的单侧被壁面遮挡,因居室内的室内机的设置位置导致人体检测传感器的检测区域的一部分不能发挥功能,存在不能得到有效的视野范围的问题。另外,专利文献I的空气调节机的情况下,人体检测传感器在室内机主体前面与外面大致配置在同一面或配置在其内侧,与空气调节机的运转停止无关而呈露出状态,所以居住者容易接触构成人体检测传感器的透镜,会造成损伤。另外,在设计上也不优良。
发明内容
本发明是鉴于上述问题而研发的,其目的在于提供一种具有能够与居室内的室内机的设置位置无关地使人体检测传感器的检测区域的整个区域有效地发挥作用,能够得到充分的视野范围,并且至少在空气调节机的停止时居住者不容易接触人体检测传感器,在设计上也优良的室内机的空气调节机。为了实现该目的,本发明通过设置于室内机的多个人体检测传感器来检测人的存在与否来控制运转,其特征在于,包括使多个人体检测传感器独立可动的传感器可动机构和能够独立调整多个人体检测传感器的视野角的传感器视野角调整机构,能够根据室内机的设置位置或设置有室内机的居室的形状来变更由人体检测传感器检测的室内的区域划分。传感器可动机构通过手动来调整或由驱动源驱动。在由驱动源驱动的情况下,由远程操作装置设定或根据多个人体检测传感器的检测结果自动呗设定。另外,传感器可动机构设有安装在室内机的外壳上的传感器支承部件和设置于各人体检测传感器上的旋转轴,各人体检测传感器经由旋转轴转动自如地安装在传感器支承部件上。传感器视野角调整机构设有遮蔽各人体检测传感器的一部分的遮蔽部件,遮蔽部件分别转动自如地配置在各人体检测传感器的两侧。本发明的另一形式提供一种空气调节机,其通过设置于室内机的多个人体检测传感器来检测人的存在与否来控制运转,其特征在于,包括能够一体地旋转多个人体检测传感器的传感器旋转机构,设置将要进行空气调节的区域通过多个人体检测传感器分区为室内机的宽度方向的多个区域的第一设定和将要进行空气调节的区域通过多个人体检测传感器分区为距室内机的距离方向的多个区域的第二设定,通过传感器旋转机构根据设置有室内机的居室的形状切换到所述第一设定和第二设定的任一个,来控制设置于室内机的吹出口上的、用于将吹出空气向左右吹开的左右翼片和用于将吹出空气向上下吹开的上下翼片。传感器旋转机构包括安装有多个人体检测传感器的传感器安装台,传感器安装台转动自如地被安装在室内机的外壳上。另外,通过90度旋转传感器安装台来从第一设定切换到第二设定或从第二设定切换到所述第一设定。本发明的再一形式提供一种立式空气调节机,其通过设置于室内机的多个人体检测传感器来检测人的存在与否来控制运转,其特征在于人体检测传感器被配置在室内机外壳的开口部后方,包括开闭开口部的传感器罩体、驱动该传感器罩体的驱动源和控制该驱动源的控制装置,控制装置控制驱动源,使得在空气调节机的运转时使传感器罩体成为开状态以形成人体检测传感器能够检测人的存在与否的状态,在空气调节机的停止时使传感器罩体成为闭状态。优选地,传感器罩体升降自如地被安装在开口部附近的外壳上,通过升降传感器罩体来开闭开口部。另外,以覆盖人体检测传感器的背面侧的方式构成传感器罩体,并将传感器罩体与人体检测传感器一体转动自如地安装在外壳上,在空气调节机的运转时,使人体检测传感器经由开口部露出,在空气调节机的停止时,通过使人体检测传感器与传感器罩体一起旋转来将人体检测传感器收纳在外壳内。(发明效果)根据本发明,由于设置使多个人体检测传感器独立可动的传感器可动机构和能够独立调整多个人体检测传感器的视野角的传感器视野角调整机构,能够根据室内机的设置位置或设置有室内机的居室的旋转变更由人体检测传感器检测的室内机的区域划分,所以能够与居室内的室内机的设置位置无关地使人体检测传感器的检测区域的整个区域有效地发挥作用,能够得到充分的视野范围。立式空气调节机的情况下,由于能够将人体检测传感器安装在人容易接触的高度,所以当将传感器可动机构形成可手动调整的结构时,传感器可动机构能够形成价格低且简单的结构。将传感器可动机构与驱动源连接,经由远程操作装置进行驱动或根据人体检测传感器的检测结构自动设定,则使用便利性得以提高。另外,由于设置能够一体旋转多个人体检测传感器的传感器旋转机构,通过设置有室内机的居室的形状来切换在室内机的宽度方向上设定检测人的存在与否的室内的区域划分的情况和在距室内机的距离方向上设定检测人的存在与否的室内的区域划分的情况,所以居室的形状为接近正方形的长方形的情况下,能够设定广角且进深短的人体位置辨别区域,并且在居室为横长的长方形,室内机配置在作为短边的墙壁上的情况下,能够设定窄角且进深长的人体位置辨别区域,能够根据居室的形状确保有效的视野范围。另外,由于设有覆盖人体检测传感器的传感器罩体和驱动该传感器罩体的驱动源,驱动源在空气调节机的运转时将传感器罩体形成开状态以形成人体检测传感器能够检测人的存在与否的状态,在空气调节机的停止时控制装置控制驱动源以使传感器罩体形成闭状态,所以至少在空气调节机的停止时居住者不容易接触人体检测传感器,设计上也优良。另外,将人体检测传感器与以覆盖其背面侧的方式配置的传感器罩体一体构成,在空气调节机的停止时通过使人体检测传感器与传感器罩体一起旋转来将人体检测传感器收纳在空气调节机的外壳内,从而能够兼用作用于自动调整人体检测传感器的朝向的驱动源和驱动传感器罩体的驱动源,能够将传感器罩体可动机构形成价格低且简单的结构。
图1是本发明的立式空气调节机的室内机的立体图。图2是图1的室内机从侧面观察的情况下的局部剖面图。图3是图1的室内机的局部分解立体图。图4是设置于图1的室内机的传感器单元的局部分解立体图。图5A是表示图4的传感器单元的感光范围的概略平面图。图5B是表示图4的传感器单元的感光范围的概略正面图。图6是通过肋部(Iib)进行构成图4的传感器单元的罩体的加强的情况下的立体图。图7是图6的罩体的剖面图。图8是表示红外线的透射率和罩体的厚度的关系的曲线图。图9是通过厚度的变化进行罩体的加强的情况下的剖面图。图10是由衬垫进行罩体的加强的情况下的衬垫的立体图。图11是沿图10的线A-A的剖面图。图12A是表示由衬垫保护传感器单元的电路基板的结构的正面图。图12B是图12A的结构的水平剖面图。图12C是图12A的结构的垂直剖面图。图13A是表示将升降式传感器罩体安装在前面面板上的情况下的室内机中传感器罩体的闭状态的局部立体图。图13B是表示图13A的室内机中传感器罩体的开状态的局部立体图。图14A是表示图13A的传感器罩体的闭状态的局部剖面图。图14B是表示图13B的传感器罩体的开状态的局部剖面图。图15是将旋转式传感器罩体安装在前面面板上的情况下的立体图。图16A是表示图15的传感器罩体的闭状态的局部剖面图。
图16B是表示图15的传感器罩体的开状态的局部剖面图。图17是表示传感器单元感知红外线的范围、(a)表示将传感器单元的高度设定为110厘米的情况、(b)表示将传感器单元的高度设定为190厘米的情况、(c)表示追加相对于(b)另外设置的传感器单元的情况的概略图。图18是表示基于室内机的配置的人体位置辨别区域的概略图。图19是表示传感器单元的可动机构的立体图。图20是表示传感器单元的视野角调整机构的立体图。图21是表示基于居室的形状的人体位置辨别区域的概略图。图22是表示传感器单元的旋转机构的立体图。图23是表示由设置于人体检测装置上的各传感器单元检测的人体位置辨别区域的概略图。图24是用于对图23所示的各区域设定区域特性的流程图。图25是最终判定图23所示的各区域上的人的存在与否的流程图。图26是表示各传感器单元的人的存在与否判定的时序图。图27是设置有图1的室内机的住所的概略平面图。图28是表示图27的住所的各传感器单元的长期积累结果的曲线图。图29是设置有图1的室内机的其它住所的概略平面图。图30是表示图29的住所的各传感器单元的长期累积结果的曲线图。图31是表示人的活动量的分类方法的流程图。图32是表示设置于图1的室内机的左右翼片的动作状态以及设定角度的吹出口的概略图(存在区域为一个区域的情况下)。图33是表示设置于图1的室内机的左右翼片的动作状态以及设定角度的吹出口的概略图(存在区域为两个区域的情况下)。图34是表示设置于图1的室内机的左右翼片的动作状态以及设定角度的吹出口的概略图(存在区域为两个区域的情况下)。图35是中央翼片单元比左翼片单元以及右翼片单元向前方突出的情况下的水平剖面图。图36是将中央翼片单元的翼片间隔比左翼片单元以及右翼片单元的翼片间隔设定得小的情况下的水平剖面图。图37是使左翼片单元以及右翼片单元的左右翼片弯曲的情况下的水平剖面图。图38是使左翼片单元和右翼片单元的左右翼片以及中央翼片单元的左侧的左右翼片和右侧的左右翼片弯曲的情况下的水平剖面图。图39是中央翼片单元具有四张左右翼片,左侧两张左右翼片向左侧弯曲,右侧两张左右翼片向右侧弯曲的情况下的水平剖面图。图40是使中央翼片单元的左右翼片每左右半数能够独立变更角度的情况下的水平剖面图。图41是改变各单元的左右翼片的旋转范围的情况下的水平剖面图。图42是表示供暖时的温度控制的时序图。图43是表示制冷时的温度控制的时序图。
图44是通过控制送风扇的风量和设置于室外机的压缩机的能力来实现省电运转的情况下的时序图。附图标记说明I 外壳2a、2b 吸入口3送风风扇4热交换器5 吹出口5a 侧壁6上下翼片7驱动马达8左右翼片8a左翼片单元8a I旋转轴8b 中央翼片单元8b I旋转轴8c右翼片单元8c I旋转轴9连结闩10驱动马达11前面面板Ila矩形开口部Ilb 凹部12传感器单元12a电路基板12b 菲捏尔透镜(Fresnel lens)12b I 旋转轴12b2 支轴12c红外线光接收路径13传感器保持架14U4A传感器罩体14a 肋部15 衬塾(space)15a贯通孔15b贯通孔15c贯通孔15d 肋部15e圆锥状肋部16传感器安装台
17驱动源18连结闩19连结闩99 居室IOOa人体位置辨别区域IOOb人体位置辨别区域112传感器单元支承部件113a、113b视野角调整机构113al、113bl 臂113a2、113b2 遮蔽部
具体实施例方式以下,关于本发明的实施方式,参照附图进行说明。图1是本发明的立式空气调节机的室内机的立体图,图2是沿着纵向的中心线的局部剖面图。该立式空气调节机通过由致冷剂配管相互连接的室外机和室内机构成,图1以及图2特别表示室内机。如图1以及图2所示,本发明的立式空气调节机具有大致长方体形状的外壳1,在外壳I的前面下部形成有用于吸引室内空气的横向长的吸入口 2a,在外壳I的下方的前面和两侧面的角落部同样地用于吸引室内空气的纵向长的吸入口 2b。另外,在外壳I的前面上部形成有用于将从吸入口 2a、2b吸引的空气向室内吹出的横向长的吹出口 5。在外壳I的内部下方配置送风风扇3,在送风风扇3的上方配置热交换器4,室内空气经由吸入口 2a、2b由送风风扇3吸引并由热交换器4热交换,经由吹出口 5向室内吹出。因此,热交换器4从在外壳I的内部通过的空气流观察时位于送风风扇3的下游侧。如图2以及图3所示,在吹出口 5的后方配置用于将吹出空气向上下分开吹送的在横向延伸的多个上下翼片(第一风向翼片)6,在上下翼片6的前方配置用于将吹出空气向左右分开吹送的在纵向延伸的多个左右翼片(第二风向翼片)8。上下翼片6连接在驱动马达7上,由驱动马达7驱动,多张上下翼片6 —体地上下摆动。另一方面,左右翼片8例如由九张构成,将吹出口 5分为左侧、中央、右侧三个区域,在各区域上配置通过连结闩9结合的由三张左右翼片构成的左翼片单元8a、中央翼片单元8b、右翼片单元8c,在各单元上连接驱动马达(步进马达)10,能够分别独立对三个区域的左右翼片8a、8b、8c进行角度变更。如图3以及图4所示,在吹出口 5的下方设置有前面面板11,在前面面板11上以不从前面面板11的主平面突出的状态安装有构成人体检测装置的多个(例如三个)传感器单元(人体检测传感器)12。这些传感器单元12以中央的传感器单元12朝向正面,其两侧的传感器单元12朝向左斜前方或右斜前方的状态下由安装在外壳I上的传感器保持架13保持,在这些传感器单元12的前方以覆盖传感器保持架13的前面开口部的方式安装传感器罩体14。该传感器罩体14安装在形成于前面面板11上的横向长的矩形开口部IIa,用于防止垃圾侵入机器内部并同时防止人手直接接触传感器单元12。传感器罩体14例如是聚乙烯制,为了提高红外线的透射率而设定为O. 5毫米程度的厚度。各传感器单元12通过安装在传感器保持架13上的与室内机的控制装置(未图示)电气连接的电路基板12a、安装在电路基板12a上的菲涅尔透镜12b、安装在菲涅尔透镜12b的内部的人体检测元件(未图示)构成。另外,人体检测元件例如由通过检测从人体放射的红外线来检测人的存在与否的红外线元件构成,通过电路基板12a基于根据红外线元件检测的红外线量的变化而输出的脉冲信号判定人的存在与否。图5A以及图5B分别表示上述结构的人体检测装置的平面图和正面图,附图标记12c表示在菲涅尔透镜12a的多个焦点中通过的红外线光接收路径。如图4、图5A以及图5B所示,在传感器单元12和传感器罩体14之间设置衬垫15。传感器罩体14比较薄,当从外部施压,有变形(凹陷)的可能性,所以衬垫15为了加强传感器罩体14而配设,以传感器单元12的红外线光接收路径12c通过的部位不遮挡红外线光接收路径12c的方式,在衬垫15中与多个传感器单元12对置的位置形成圆形或椭圆形的贯通孔 15a、15b、15c。作为提高传感器罩体14的其它方法,也能够是图6的结构。图6是传感器罩体14从背面观察的立体图,在传感器罩体14中不遮挡红外线光接收路径12c的部位增厚其厚度,遮挡的部位比不遮挡的部位的厚度设定得薄,并且通过设置朝向传感器单元12突出的基盘网状的肋部14a,从而能够确保传感器罩体14所需要的强度。另外,如图7所示,肋部14a的高度设定为根据其位置不同,其理由参照图8的曲线图进行说明。图8是表示红外线的透射率和传感器罩体14的厚度的关系的曲线图,随着传感器罩体14的厚度增大,红外线的透射率逐渐减少。根据传感器单元12的灵敏度设定最小容许透射率,则根据该最小容许透射率,传感器罩体14的最大容许厚度由图8的曲线图决定。另外,在此所谓的传感器罩体14的“厚度”是红外线在传感器罩体14中通过的长度,沿红外线光接收路径12c的传感器罩体14的厚度(相当于红外线通过距离)。因此,设与最小容许透射率对应的最大容许厚度为t,则如图7所示,肋部14a的高度根据红外线的入射角度而不同,以红外线的通过距离不超过t的方式根据肋部14a的位置改变肋部14a的高度,从而在全部多个红外线通过路径12c中,将传感器罩体14的厚度设定为比最大容许厚度t设定得小。另外,也可以代替肋部14a,如图9所示,根据红外线的入射角度,以红外线的通过距离不超过最大容许厚度t的方式逐渐改变传感器罩体14的厚度,从而也能够加强传感器罩体14。图10以及图11表示加强传感器罩体14的再一方法,在衬垫15中形成有贯通孔15a、15b、15c的部位上缝合红外线光接收路径12c的间隙而设置在大致相同方向上延伸的多个肋部15d,从而能够缓和传感器罩体14的松弛。图12A、图12B以及图12C是从衬垫15的贯通孔15a、15b、15c的周围朝向传感器单元12的菲涅尔透镜12b的外周部延伸的筒状(圆锥状)肋部15e与衬垫15 —体形成的图示,从机器外部观察,形成覆盖电路基板12a的形状。通过如此构成,即使在传感器罩体14由锐利物件刺破的情况下,手也不会触及电路基板12a上,所以没有触电等的担心,能够使
安全性提闻。另外,上述的传感器罩体14固定在前面面板11上,但是也可以代替固定式传感器罩体14,米用可动式传感器罩体,由室内机的控制装置开闭控制可动式传感器罩体,空气调节机停止时关闭可动式传感器罩体,而在空气调节机运转中开放可动式传感器罩体。
图13A、图13B以及图14A、图14B表示将升降式传感器罩体14A安装在前面面板11的背面的例子,图13A和图14A表示传感器罩体14A的闭状态,图13B以及图14B表示传感器罩体14A的开状态。如图13A、图13B以及图14A、图14B所示,在前面面板11的背面升降自如地安装传感器罩体14A,在传感器罩体14A开闭的开口部Ila的上方的前面面板11的背面安装有电动机等驱动源17。在空气调节机停止时,不从室内机的控制装置向驱动源17输入传感器罩体14A的开信号,如图13A以及图14A所示,传感器罩体14A位于闭锁位置。另一方面,在空气调节机的运转开始时,从室内机的控制装置向驱动源17输入传感器罩体14A的开信号,如图13B以及图14B所示,传感器罩体14A由驱动源17向上方滑动,保持在开口部Ila的全开位置,检测传感器罩体12形成能够检测人的存在与否的状态。之后,当空气调节机停止时,从室内机的控制装置向驱动源17输入传感器罩体14A的闭信号,传感器罩体14A由驱动源17向下方滑动,保持在开口部Ila的全闭位置。在该结构中,空气调节机为停止状态时,传感器单元12由传感器罩体14A覆盖,所以不容易接触居住者,另外设计性也优良。图15以及图16A、图16B表不可动式传感器罩体的其它实施例,将旋转式传感器罩体14B安装在前面面板11上。另外,图16A表示传感器罩体14B的闭状态,图15以及图16B表不传感器罩体14B的开状态。在该结构中,在前面面板11上形成大致圆筒状的凹部11b,并将安装有多个传感器单元12的图4所示的传感器保持架13与大致圆筒状的传感器罩体14B —体形成,将该传感器罩体14B转动自如地收容在凹部lib。传感器罩体14B的一部分形成在平面上,在该平面上形成矩形开口部14C,使多个传感器单元12从该开口部14C露出,并由传感器罩体14B覆盖传感器单元12的背面侧。另夕卜,传感器罩体14B与包含电动机等驱动源的驱动机构(未图示)连结。在空气调节机停止时,不从室内机的控制装置向驱动机构输入传感器罩体14B的开信号,如图16A所示,前面面板11的开口部Ila由传感器罩体14B闭锁,传感器单元12朝向后方。另一方面,在空气调节机的运转开始时,从室内机的控制装置向驱动机构输入传感器罩体14B的开信号,如图15以及图16B所示,驱动机构将传感器罩体14B与传感器单元12 —体旋转180度,使传感器单元12经由传感器罩体14B的开口部14C和前面面板11的开口部Ila露出。之后,当空气调节机停止时,从室内机的控制装置向驱动机构输入传感器罩体14B的闭信号,传感器罩体14B由驱动机构旋转180度,保持在开口部Ila的全闭位置。在该结构中,当空气调节机为停止状态时,传感器单元12收纳在外壳I的内部,所以不容易触及居住者,另外设计性也优秀。另外,由于设置有旋转传感器单元12的驱动机构,所以能够将该驱动机构作为用于自动调整传感器单元12的朝向的驱动源兼用,传感器单元12的旋转驱动机构以及自动调整机构能够形成便宜且简约的结构。在本实施方式中,传感器单元12其上下方向的中心位置安装在外壳I的底面、SP设置室内机的室内的地面100 120厘米的高度,优选距外壳I的底面110厘米的高度。以下,参照图17说明其理由。图17 (a)表示将传感器单元12配置在距外壳I的底面110厘米的高度时传感器单元12能够检测人的存在与否的范围(斜线部)。人坐在椅子上时的头的位置距地面大约110厘米,配置在室内的沙发、餐桌等家具的高 度为大约90厘米以下,将传感器单元12配置在距地面100 120厘米的位置上的情况下,若将传感器单元12的上下方向的视野范围的上限从传感器单元12观察设定为朝向水平方向的稍上方,则从跟前到远方,与距离无关地能够感知人头的移动。作为传感器单元12的视野范围的上限,例如优选设定在水平方向的约上方3度,到大致5度上方能够容许。通过如此设定,即使有家具,也能够感知人头,能够极力减少不能感知红外线的死角部分。另外,作为传感器单元12的上下方向的视野范围的下限,从传感器单元12观察从水平方向尽量朝下方设定,以视野范围的下限的朝向角度比上下方向的视野范围的上限的朝上角度大的方式设定视野范围,从而从更跟前的人的头部感知下方身体的移动。通过如此设定,即使仅通过头下方的移动也能够感知人,另外,能够极力减少不能感知红外线的死角部分。另外,图12C表示传感器单元12的安装部分的垂直剖面图,人头12C所示,从衬垫15的贯通孔15a、15b、15c的周围朝向传感器单元12的菲涅尔透镜12b的外周部延伸的筒状(圆锥状)肋部15e分割设置为红外线光接收路径12c的上下方向的视野范围的上限的外侧附近和下限的外侧附近。另外,以位于上下方向的视野范围的下限的下部附近的相对于肋部材料15e的朝下倾斜角度比位于上下方向的视野范围的上限的上部附近的肋部材料15e的相对于水平面的朝上倾斜角度大的方式形成肋部材料15e,从而能够确保检测人所需要的上下方向的视野并同时遮挡红外线从视野外射入,能够防止来自视野外的红外线干扰导致传感器单元12误检测,并能够可靠地进行视野内的人的检测。即,肋部15e起到作为视野外红外线遮光部件或传感器误检测防止部件的作用。图17 (b)表示在距外壳I的底面190厘米的高度的外壳I的上部配置传感器单元12时传感器单元12能够感知人的存在与否的范围(斜线部)。这种情况下,吹出口 5位于传感器单元12的下方,供暖时暖空气从下至上上升,受该表面温度表化的影响,传感器单元12的敏感度不稳定。另外,在室内机的跟前侧(图17 (b)的黑色部)产生不能感知红外线的四角,为了也感知到该四角,设置新的传感器单元,如图17 (c)所示需要减少四角部,成本增加。S卩,通过在图17 (a)所示的位置上配置传感器单元12,从而传感器单元12的灵敏度稳定化,尽管价位低,也能够极力减少四角,构筑能够感知人的系统。在此,作为立式空气调节机的室内机的设置位置考虑到图18 (a)、(b)、(c)所示的方式。图18 (a)表示室内机配置在由四壁面包围的居室99的一壁面的大致中央的情况,图18 (b)表示室内机以朝向居室99的大致中央吹出风的方式配置在两壁面的角落部上的情况。另外,图18 (c)表示室内机沿室内机主体的背面配置在居室99的一壁面的端部的情况。另外,图18 (&)、6)、((3)的各图中所示的扇形100&、10013表示由传感器单元12检测的人体位置辨别区域。在图18 Ca)所示的室内机的设置方式中,若不是中心角宽的扇形IOOa的人体位置辨别区域,则不能网络居室99的大致整个区域,相对于此,则图18 (b)所示的方式中,在中心角宽的扇形IOOa的人体位置辨别区域中,由于人体位置辨别区域的两侧被居室99的两壁面遮挡,所以会有不能进行有效的人体位置辨别的情况,该方式中,优选中心角狭窄的扇形IOOb的人体位置辨别区域。另外,在图18 (c)所示的方式中,在中心角宽的扇形IOOa的人体位置辨别区域中,由于人体位置辨别区域的单侧被居室99的一壁面遮挡,所以会有不能进行有效的人体位置辨别的情况,该方式中优选中心角狭窄并且扇形IOOb的中心线在居室99的中央方向上变位的人体位置辨别区域。因此,在本实施方式中,通过将传感器单元12相对于外壳I可动设定,从而能够根据室内机的设置位置调整人体位置辨别区域。以下,关于其结构进行说明。图19表示传感器单元12的可动机构。如图19所示,传感器单元12由电路结构图12a和菲涅尔透镜12b (包含人体检测元件)构成,在菲涅尔透镜12b上设置有保持共用的轴心的上下一对旋转轴12bl,菲涅尔透镜12b经由该一对旋转轴12bl转动自如地安装在大致U字状的传感器单元支承部件112上。传感器单元支承部件112安装在外壳I上,传感器单元支承部件12是相对于外壳I能够在大致水平方向上转动的结构。另外,图19表示多个传感器单元12之一,单在各多个传感器单元12上设置同样的结构,分别独立形成可动结构,从而能够或宽或窄调整人体位置辨别区域的扇形的中心角或错开扇形的中心位置。另外,在一对旋转轴12bl相对于传感器单元支承部112的安装部上形成多个凹痕,若将旋转轴12bl的一个凹痕量的旋转角度设定为规定的角度,则人体位置辨别区域的扇形的中心角调整操作容易。另外,图19的可动结构表示手动调整的结构,但是也能够将一对旋转轴12bl的一方连结在电动机等驱动源上,这种情况下,也能够操作遥控器(远距离操作装置),由驱动源驱动传感器单元可动结构。更详细论述,将表示室内机的设置位置的“中央设置”、“左设置”、“右设置”或“角落设置”等按钮设置在遥控器上,如图18 (a)所示设置室内机的情况下按下“中央设置”的按钮,如图18 (b)所示设置室内机的情况下按下“角落设置”的按钮,如图18 (c)所示设置室内机的情况下按下“右设置”的按钮,从而能够自动设定人体位置辨别区域的扇形的中心位置以及中心角,能够容易进行效率高的空气调节运转。另外,也能够不使用遥控器,自动设定人体位置辨别区域的扇形的中心位置或中心角。其结构参照图18 (C)进行说明。如图18 (C)所示设置室内机的情况下,该图右侧的区域能够根据多个传感器单元12的检测结果会被判定为人不生活的非生活区域。这种情况下,由于非生活区域是不需要进行空气调节的,所以由传感器可动机构将各传感器单元12向非生活区域的相反侧自动移动,错开人体位置辨别区域的扇形的中心位置并变更中心角,从而能够进行与室内机的设置位置对应的效率高的空气调节运转。另外,关于多个传感器单元12的检测结果以及人不生活的非生活区域在后面论述。图20表示传感器单元12的视野角调整机构。如图20所示,视野角调整机构具有大致U字状的一对遮蔽部件113a、113b,各遮蔽部件113a、113b的上下两个臂113al、113bl的一端分别转动自如地安装在设置于菲涅尔透镜12b的上下的保持共用的轴心的一对支轴12b2上。一对遮蔽部件113a、113b的棱镜遮蔽部113a2、113b2位于菲涅尔透镜12b的前面的两侧,能够遮蔽向传感器单元12进入的红外线的一部分。另外,当将图19所示的传感器单元12的可动机构和图20所示的传感器单元12的视野角调整机构一体化则会特别有效,能够任意变更由传感器单元12检测的室内的区域划分。例如将人体位置辨别区域的扇形的中心角设定得较窄的情况下,通过遮蔽部件113a、113b将菲涅尔透镜12b的视野角设定得较窄,从而能够在狭窄的范围内进行有效的人体位置辨别。这种情况下,在图19所示的传感器单元12的可动机构中,也能够将一对旋转轴12bl作为遮蔽部件113a、113b的支轴12b2使用。在本实施方式中,传感器单元12配置在距居室的地面100 120厘米的高度、优选110厘米的高度,所以人容易触及,能够进行手动调整。另外,如图21(a)所示,居室99的形状为接近正方形的长方形的情况下,人体位置辨别区域优选中心角宽的扇形100a,但是如图21 (b)所示,居室99为横向长的长方形,室 内机设置在作为短边的壁面上的情况下,人体位置辨别区域相比于中心角宽的扇形100a,优选中心角窄的扇形100b,并优选对从室内机的正面沿大致直线在距离方向上被分割的每个区域判别人的存在与否。图22表示传感器单元旋转机构,将由电路基板12a和菲涅尔透镜12b分别构成的多个传感器单元12安装在转动自如地安装于传感器保持架13上的传感器安装台16上,能够与中心角宽、进深短的扇形IOOa的人体位置辨别区域和中心角窄、进深长的扇形IOOb的人体位置辨别区域两者对应而构成。S卩、对于如图21 (a)所示中心角宽的扇形IOOa的人体位置辨别区域,在图22 (a)所示的状态下使用传感器单元12,而对于如图21 (b)所示中心角窄的扇形IOOb的人体位置辨别区域,从图22 (a)所示的状态以90度旋转传感器安装台16,将多个传感器单元12 —体旋转90度,从而从室内机观察人体位置辨别区域,能够从在宽度方向上较宽的扇形100a,在从宽度方向较窄的室内机正面在大致直线上在距离方向分割的多个区域中辨别人体位置。实际上,在图22 (a)的状态下以各菲涅尔透镜12b的前面或多或少朝下的方式,传感器安装台16相对于传感器保持架13倾斜安装,以90度旋转传感器安装台16后的图22 (b)的状态下,能够在上方的传感器单元12中辨别如图21 (b)所示距室内机最远的区域中的人的存在与否,在中央的传感器单元12中辨别中央的区域的人的存在与否,在下方的传感器单元12中辨别距室内机最近的区域的人的存在与否。接着,关于人的位置判定方法,如图23所示,人体位置辨别区域从室内机观察,以在宽度方向上宽的扇形为例进行说明。图23是表示通过由三个传感器单元12构成的人体检测装置检测的人体位置辨别区域的划分的平面图,能够由人体检测装置检测哪个区域有人。在以下的说明中,朝向传感器单元12配置在左侧的传感器单元12称作传感器A,配置在中央的传感器单元12称作传感器B,配置在右侧的传感器单元12称作传感器C,由这些传感器A、B、C检测人的存在与否的区域如下所示。传感器A :区域A (朝向室内机配置在左侧的区域)
传感器B:区域B (朝向室内机配置在中央的区域)传感器C :区域C (朝向室内机配置在右侧的区域)图24是使用传感器A、B、C,用于对区域A C各区域设定后述的区域特性的流程图,图25是使用传感器A、B、C,判定区域A C哪个区域有人的流程图。在步骤SI中,以规定周期Tl (例如5秒)根据表I判定各区域中人的存在与否,在步骤S2中,清空全部传感器输出。〔表I〕
权利要求
1.一种空气调节机,其特征在于 该空气调节机通过设置于室内机的多个人体检测传感器检测人的存在与否来控制运转, 其包括能够一体地旋转所述多个人体检测传感器的传感器旋转机构,设置将要进行空气调节的区域通过所述多个人体检测传感器分区为所述室内机的宽度方向的多个区域的第一设定和将要进行空气调节的区域通过所述多个人体检测传感器分区为距所述室内机的距离方向的多个区域的第二设定,通过所述传感器旋转机构根据所述室内机所设置的居室的形状而切换到所述第一设定和第二设定的任一个,来控制设置于所述室内机的吹出口上的、用于将吹出空气向左右吹开的左右翼片和用于将吹出空气向上下吹开的上下翼片。
2.如权利要求1所述的空气调节机,其特征在于 所述传感器旋转机构包括安装有所述多个人体检测传感器的传感器安装台,所述传感器安装台转动自如地被安装在所述室内机的外壳上。
3.如权利要求2所述的空气调节机,其特征在于 通过90度旋转所述传感器安装台,从所述第一设定切换到所述第二设定,或者从所述第二设定切换到所述第一设定。
全文摘要
本发明提供一种立式空气调节机,在空气调节机的室内机上设置使多个人体检测传感器独立可动的传感器可动机构和能够独立调整多个人体检测传感器的视野角的传感器视野角调整机构,能够根据室内机的设置位置或设置有室内机的居室的形状来变更由人体检测传感器检测的室内的区域划分。
文档编号F24F11/00GK103017300SQ20131001282
公开日2013年4月3日 申请日期2009年1月28日 优先权日2008年2月8日
发明者田积欣公, 林正美, 井上雄二, 野间富之 申请人:松下电器产业株式会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