基于云计算的冰蓄冷控制系统的制作方法

文档序号:4633545阅读:168来源:国知局
基于云计算的冰蓄冷控制系统的制作方法
【专利摘要】本实用新型涉及冰蓄冷领域,尤其涉及一种基于云计算的冰蓄冷控制系统。该基于云计算的冰蓄冷控制系统,包括控制器、冰蓄冷本体和云端服务器;所述冰蓄冷本体与所述控制器连接;所述云端服务器与所述控制器通过以太网连接。该基于云计算的冰蓄冷控制系统可以根据需要灵活配置,灵活性强而且节能环保、成本低。
【专利说明】基于云计算的冰蓄冷控制系统【技术领域】
[0001]本实用新型涉及冰蓄冷领域,尤其涉及一种基于云计算的冰蓄冷控制系统。
【背景技术】
[0002]冰蓄冷是利用夜间低谷负荷电力制冰,并在白天融冰将所储存的冷量释放出来的一种设备。传统的冰蓄冷包括冰蓄冷本体、控制器和本地服务器。本地服务器接收控制器发送的信息,通过本地服务器内预设控制程序及参数得到冰蓄冷本体的运行方案,控制器根据本地服务器得到的运行方案控制冰蓄冷本体运行,即冰蓄冷本体的运行只能按照本地服务器内预设的控制程序及参数得到的运行方案运行。然而,冰蓄冷本体所安装的现场状况复杂多变,当本地服务器得到的运行方案无法满足现场状况的需求时,需要维护人员抵达现场更新本地服务器的控制程序及参数,以便本地服务器得到满足现场状况的运行方案,无法灵活地调整本地服务器内的控制程序及参数。即传统的冰蓄冷灵活性差。实用新型内容
[0003]本实用新型的目的在于提供一种基于云计算的冰蓄冷控制系统,以解决上述问题。
[0004]一种基于云计算的冰蓄冷控制系统,包括控制器、冰蓄冷本体和云端服务器;所述冰蓄冷本体与所述控制器连接;所述云端服务器与所述控制器通过以太网连接。
[0005]与现有技术相比,本实用新型实施例的优点在于:该基于云计算的冰蓄冷控制系统采用云端服务器替代传统的冰蓄冷中的本地服务器。当运行方案不满足现场需求时,可以根据现场需求直接通过以太网更新云端服务器中的控制程序及参数,云端服务器通过以太网与控制器连接以达到对冰蓄冷本体的控制。即更新控制程序及参数时,直接通过以太网更新,而不需要维护人员前往现场更新,灵活性强。
【专利附图】

【附图说明】
[0006]图I为本实用新型实施例的基于云计算的冰蓄冷控制系统的系统示意图;
[0007]图2为本实用新型实施例的基于云计算的冰蓄冷控制系统的结构示意图。
【具体实施方式】
[0008]下面通过具体的实施例子并结合附图对本实用新型做进一步的详细描述。
[0009]如图I所示一种基于云计算的冰蓄冷控制系统,包括控制器102、冰蓄冷本体101和云端服务器103 ;所述冰蓄冷本体101与所述控制器102连接;所述云端服务器103与所述控制器102通过以太网连接。
[0010]该基于云计算的冰蓄冷控制系统采用云端服务器103替代传统的冰蓄冷中的本地服务器。当运行方案不满足现场需求时,可以根据现场需求直接通过以太网更新云端服务器103中的控制程序及参数,云端服务器103通过以太网与控制器连接以达到对冰蓄冷本体的控制。即更新控制程序及参数时,直接通过以太网更新,而不需要维护人员前往现场更新,灵活性强。
[0011]另外,采用云端服务器103后,还可以在云端服务器103内设置冰蓄冷能耗优化算法。即冰蓄冷运行时,控制器采集冰蓄冷本体运行的各项参数并将这些参数通过TCP/IP协议发送给云端服务器,云端服务器103根据接收到的这些参数,通过冰蓄冷能耗优化算法,得到冰蓄冷本体101的节能运行方案,并将该节能运行方案发送给所述控制器102,以控制冰蓄冷本体101按照该节能运行方案运行,使冰蓄冷运行时能耗更低。
[0012]进一步地,采用云端服务器103后,控制器通过以太网直接与云端服务器连接,不需要安装本地服务器。由于每一个常规的冰蓄冷系统需要本地服务器,而本实用新型实施例的基于云计算的冰蓄冷控制系统不需要本地服务器,因此,本实用新型实施例的基于云计算的冰蓄冷控制系统成本低。
[0013]还有,由于冰蓄冷本体101通过控制器102与云端服务器103连接,则位于不同地方的冰蓄冷本体可以通过控制器与云端服务器连接。即一台云端服务器可以连接多台控制器及冰蓄冷本体。
[0014]优选地,所述冰蓄冷本体101包括供冷循环系统、蓄冷循环系统和板式换热器;所述供冷循环系统和所述蓄冷循环系统分别与所述板式换热器连接。所述蓄冷循环系统用于存储冷量并将冷量输送到板式换热器;所述板式换热器用于将冷量从蓄冷循环系统传递到供冷循环系统并将供冷循环系统中的热量传递给所述蓄冷循环系统;所述供冷循环系统用于将从板式换热器传递的冷量供应到供冷装置的各个建筑物内。
[0015]具体地,为了将冷量供应到供冷末端,如图2所示所述供冷循环系统包括第一管道208、第二管道206、供冷装置207和第一水泵205 ;所述第一管道208的一端与所述板式换热器204设置的第一出水口连接,另一端与所述供冷装置207设置的第二进水口连接;所述第二管道206的一端与所述板式换热器204设置的第一进水口连接,另一端与所述供冷装置207设置的第二出水口连接;所述第一水泵205位于所述第二管道206上。即冷量在板式换热器204内传递给供冷循环系统的水中,从第一出水口顺着第一管道208进入供冷装置207内,供冷装置207将水中的冷量输出给建筑物内的各个位置,冷量输送出去的水从供冷装置207的第二出水口顺着第二管道206进入到板式换热器204内,实现水的循环,从而达到冷量的输送。其中水的循环由第一水泵205提供动力。当然,所述供冷循环系统还可以包括更多的供冷装置、水泵、管道及其它装置,以使冷量输送到任意的位置。
[0016]具体地,所述蓄冷循环系统包括均与所述控制器电连接的机组202、储冰槽201、第二水泵203、电动阀VI、电动阀V2、电动阀V3、电动阀V4和电动阀V5 ;所述机组202设置的第一进液口与所述第二水泵203设置的第二出液口连通,所述机组202设置的第一出液口与电动阀Vl的一端和电动阀V2的一端连通;所述第二水泵203设置的第二进液口与电动阀V3的一端和电动阀V5的一端连通;所述电动阀Vl的另一端与所述储冰槽201设置的第三进液口连通;所述电动阀V2的另一端与所述电动阀V5和板式换热器204设置的第四进液口连通;所述电动阀V3的另一端与所述电动阀V4的另一端和所述储冰槽201设置的第三出液口连通;所述电动阀V5的另一端与所述板式换热器204设置的第四出液口连通。其中蓄冷循环系统中可以采用乙二醇溶液,乙二醇溶液的凝固点为-6°C,而水的凝固点为(TC,因此蓄冷循环系统可以将乙二醇溶液的温度控制在0°C以下,使蓄冰槽内的水冰冻,达到蓄冰的效果,相应地,第二水泵可以采用乙二醇泵,采用乙二醇泵具有比水泵更好的密封性能。当然,蓄冷循环系统还可以采用任意的凝固点在0°c以下的溶液。另外,所述机组可以采用双工况机组,该机组可以将乙二醇溶液的温度控制在0°c以下以达到蓄冰,也可以控制在o°c以上,以达到制冷的效果。
[0017]对于上述蓄冷循环系统,该蓄冷循环系统可以有多种工作方式。
[0018]其一,蓄冰模式
[0019]在该模式下,电动阀V2、电动阀V4及电动阀V5处于关闭状态。双工况机组将流过该机组的乙二醇溶液的温度控制在0°c以下,乙二醇溶液流经电动阀Vl进入到蓄冰槽内,使蓄冰槽内的水凝固,再从蓄冰槽内流出经过电动阀V3进入到双工况机组内再次冷却。依次循环,使双工况机组产生的冷量存储到蓄冰槽内。
[0020]其二,蓄冰槽融冰供冷模式
[0021]在该模式下,电动阀V3和双工况机组处于关闭状态。在第二水泵提供的动力下,蓄冰循环系统中的乙二醇溶液流经蓄冰槽,此时蓄冰槽中的冰正处于融化释放冷量的状态,乙二醇溶液将冷量经过电动阀V4输送到板式换热器,冷量在板式换热器内传递给供冷循环系统,从板式换热器流出的乙二醇溶液一部分经过第二水泵、双工况机组、电动阀Vl流回蓄冰槽,还有一部分 乙二醇溶液经过第二水泵、双工况机组、电动阀V2再次回流到板式换热器内。依次循环,冷量不断地从蓄冰槽内输送到板式换热器内,并在板式换热器内传递给供冷循环系统,供冷循环系统将得到的冷量输送到供冷装置并为建筑物内部供冷。
[0022]其三,机组单独供冷模式
[0023]在该模式下,电动阀VI、电动阀Ti、电动阀V4及蓄冰槽处于关闭状态,双工况机组处于制冷状态。乙二醇溶液在第二水泵提供的动力下,经过双工况机组,将双工况机组制备的冷量经电动阀V2输送到板式换热器,冷量在板式换热器内传递给供冷循环系统,从板式换热器流出的乙二醇溶液再次回流到双工况机组内。依次循环,冷量不断地从双工况机组内输送到板式换热器内,并在板式换热器内传递给供冷循环系统,供冷循环系统将得到的冷量输送到供冷装置并为建筑物内部供冷。
[0024]为了更好地达到蓄冰及供冷效果,所述蓄冰循环系统并不仅仅为上述的结构,还可以增加更多的机组、电动阀,以满足蓄冰及供冷效果,同时还可以满足节能、高效等实际的需要。
[0025]进一步,该基于云计算的冰蓄冷控制系统还包括多个传感器;多个所述传感器与所述控制器电连接。
[0026]优选地,多个所述传感器包括压力传感器、温度传感器和温湿度传感器;所述压力传感器位于所述第一水泵和/或第二水泵上且与所述控制器电连接;所述温度传感器位于所述供冷循环系统和/或蓄冷循环系统上且与所述控制器电连接;所述温湿度传感器位于建筑物内且与所述控制器电连接。即所述压力传感器用于检测供冷循环系统和蓄冰循环系统中循环液的压力,并将检测的压力信息发送给所述控制器;所述温度传感器用于检测供冷循环系统和蓄冰循环系统中循环液的温度,并将检测的温度信息发送给所述控制器;所述温湿度传感器用于检测建筑物内的湿度和温度,并将检测的湿度信息和温度信息发送给所述控制器,其中温湿度传感器安装在建筑物内,用于检测建筑物内的湿度和温度。温湿度传感器向控制器发送温湿度信号,当建筑物内的温湿度超出预定范围时,控制器根据该温湿度信号调节建筑物内的温湿度。如可以在建筑物内不同位置安装51个温湿度传感器,也可以安装101个、63个或者其它数目的温湿度传感器。
[0027]具体地,所述温度传感器为多个;所述温湿度传感器为多个;所述压力传感器为多个。例如,所述温度传感器可以为2个;所述温湿度传感器为多个;所述压力传感器可以为2个。一个温度传感器和一个压力传感器位于蓄冰循环系统中,另一个温度传感器和压力传感器位于供冷循环系统中。当然,各种传感器还可以有更多个,多个传感器位于蓄冰循环系统和/或供冷循环系统中的各个位置。其中所述温湿度传感器位于建筑物内。
[0028]优选地,所述控制器102包括第一通讯单元;所述云端服务器103包括第二通讯单元;所述控制器102的第一通讯单元与所述云端服务器103的第二通讯单元连接。所述通讯单元可以为任意的通讯装置,并不仅仅限定为与以太网连接的通讯装置。
[0029]在该基于云计算的冰蓄冷控制系统运行过程中,云端服务器103可以接收来自压力传感器、温度传感器、温湿度传感器以及其他设备发送的信号,根据这些信号,计算得到冰蓄冷本体的节能运行方案。如在8点到10点运行几台机组,该基于云计算的冰蓄冷控制系统处于哪种工作方式;10点到13点运行几台机组,该基于云计算的冰蓄冷控制系统处于哪种工作方式。并且可以提前预测系统负荷,使系统运行在即节能又满足系统负荷需求的状态。
[0030]另外,该系统还包括客户终端104 ;所述客户终端104与所述云端服务器103连接。具体地,客户终端10 4可以为安装有系统查询应用程序的电脑或手机,使用电脑或手机登陆后,可以查询基于云计算的冰蓄冷控制系统中冰蓄冷本体的运行状态,以便于随时了解冰蓄冷本体的运行状态。
[0031]另外,所述控制器102还设置有正常运行程序,即如果云端服务器103与控制器102断开连接,云端服务器103停止接收控制器102发送的各种信号且停止向控制器102发送运行方案,则控制器内设置的正常运行程序会控制冰蓄冷本体101正常运行。当云端服务器103与控制器102连接时,优先以云端服务器发送的运行方案运行。
[0032]以上所述仅为本实用新型的优选实施例而已,并不用于限制本实用新型,对于本领域的技术人员来说,本实用新型可以有各种更改和变化。凡在本实用新型的精神和原则之内,所作的任何修改、等同替换、改进等,均应包含在本实用新型的保护范围之内。
【权利要求】
1.一种基于云计算的冰蓄冷控制系统,其特征在于,包括控制器、冰蓄冷本体和云端服务器; 所述冰蓄冷本体与所述控制器连接;所述云端服务器与所述控制器通过以太网连接。
2.如权利要求1所述的基于云计算的冰蓄冷控制系统,其特征在于,所述冰蓄冷本体包括供冷循环系统、蓄冷循环系统和板式换热器; 所述供冷循环系统和所述蓄冷循环系统分别与所述板式换热器连接。
3.如权利要求2所述的基于云计算的冰蓄冷控制系统,其特征在于,所述供冷循环系统包括第一管道、第二管道、供冷装置和第一水泵; 所述第一管道的一端与所述板式换热器设置的第一出水口连接,另一端与所述供冷装置设置的第二进水口连接; 所述第二管道的一端与所述板式换热器设置的第一进水口连接,另一端与所述供冷装置设置的第二出水口连接; 所述第一水泵位于所述第二管道上。
4.如权利要求3所述的基于云计算的冰蓄冷控制系统,其特征在于,所述蓄冷循环系统包括均与所述控制器电连接的机组、储冰槽、第二水泵、电动阀VI、电动阀V2、电动阀V3、电动阀V4和电动阀V5 ; 所述机组设置的第一进液口与所述第二水泵设置的第二出液口连通,所述机组设置的第一出液口与电动阀VI的一端和电动阀V2的一端连通;所述第二水泵设置的第二进液口与电动阀V3的一端和电动阀V5的一端连通;所述电动阀VI的另一端与所述储冰槽设置的第三进液口连通;所述电动阀V2的另一端与所述电动阀V5和板式换热器设置的第四进液口连通;所述电动阀V3的另一端与所述电动阀V4的另一端和所述储冰槽设置的第三出液口连通;所述电动阀V5的另一端与所述板式换热器设置的第四出液口连通。
5.如权利要求4所述的基于云计算的冰蓄冷控制系统,其特征在于,还包括多个传感器; 多个所述传感器与所述控制器电连接。
6.如权利要求5所述的基于云计算的冰蓄冷控制系统,其特征在于,多个所述传感器包括压力传感器、温度传感器和温湿度传感器; 所述压力传感器位于所述第一水泵和/或第二水泵上且与所述控制器电连接; 所述温度传感器位于所述供冷循环系统和/或蓄冷循环系统上且与所述控制器电连接; 所述温湿度传感器位于建筑物内且与所述控制器电连接。
7.如权利要求6所述的基于云计算的冰蓄冷控制系统,其特征在于,所述温度传感器为多个;所述温湿度传感器为多个;所述压力传感器为多个。
8.如权利要求1所述的基于云计算的冰蓄冷控制系统,其特征在于,所述控制器包括第一通讯单元;所述云端服务器包括第二通讯单元; 所述控制器的第一通讯单元与所述云端服务器的第二通讯单元连接。
9.如权利要求1~8中任一项所述的基于云计算的冰蓄冷控制系统,其特征在于,还包括客户终端; 所述客户终端与所述云端服务器连接。
【文档编号】F24F11/00GK203413765SQ201320319880
【公开日】2014年1月29日 申请日期:2013年6月4日 优先权日:2013年6月4日
【发明者】李红霞, 陈宝祥 申请人:北京合创三众能源科技股份有限公司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留言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精彩留言会获得点赞!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