取暖炉的制作方法
【专利摘要】本实用新型涉及一种取暖炉,包括壳体,壳体内通过隔板间隔出料箱和取暖室,料箱位于取暖室后侧,取暖室底部设有燃烧室,壳体内料箱底部与燃烧室之间设有送料装置,所述送料装置包括送料电机、导料管、送料螺杆,所述送料螺杆位于导料管内,送料螺杆与送料电机的动力输出端连接,所述燃烧室内设有电加热棒,其上端设有坡状导板,坡状导板上设有若干导风小孔,所述燃烧室下方设有炉灰盒,隔板后侧与料箱之间设有排烟管道,排烟管道末端设有排烟风机,导料管下部设有导风管,导风管一端与燃烧室连通,其另一端与排烟管道连通,取暖室前端上部设有出风口,料箱和取暖室下方设有导风管道,壳体外设有散热风机,散热风机的出风口与导风管道连通。
【专利说明】取暖炉
【技术领域】
[0001]本实用新型涉及一种取暖炉。
【背景技术】
[0002]一般市面上家用取暖炉一般非常原始,燃烧效率不高,需人工照看且需要频繁加料,使用不安全,而设计高档一点的取暖炉也存在着对燃料品质要求比较高,每使用完一次后仍需要清理炉灰,安全隐患仍然存在等缺陷,例如公开(公告)号为CN101363619的中国实用新型专利就公开了一种取暖炉,它有倾斜的送料机构,燃烧盒,热交换管等,送料机构将木屑颗粒燃料输送到顶部,正好自由落到燃烧盒烧烧,燃烧所产生的热量由排热风机经热交换管吹出,加热室内,废气则由排烟风机排出。
[0003]此外,目前在市场上的取暖炉还存在以下不足之处:燃烧室容易结渣,影响使用时间及燃烧效果,下次使用时必须清理等不足,要么只能烧煤,同时也存在燃料使用范围比较小要么只能烧高品质纯木屑颗粒,可使用燃料品种较少,特别是森林资源日益减少的当下,木屑颗粒原料的成本越来越高;同时现有的颗粒燃料取暖炉安全隐患不能完全根除,在特别极端的情况下,壁炉在正常工作时,火焰有可能通下料口回火到送料机构,点燃送料机构内的燃料,引发火灾;另外现有的取暖炉,在使用一次后都必须要清理燃烧室内存在的灰渣,不然会造成下次使用时点火失败,或燃烧效率低下,增加了人工清理工作量,清理时容易造成大量灰尘在室内,影响人的健康。
【发明内容】
[0004]本实用新型的目的就是为了避免【背景技术】中的不足,提供一种取暖炉。
[0005]为达到上述目的,本实用新型采用如下技术方案:一种取暖炉,包括壳体,壳体内通过隔板间隔出料箱和取暖室,料箱位于取暖室后侧,取暖室底部设有燃烧室,壳体内料箱底部与燃烧室之间设有送料装置,所述送料装置包括送料电机、与燃烧室连通的导料管、送料螺杆,所述送料螺杆位于导料管内,送料螺杆伸出导料管外一端与送料电机的动力输出端传动连接,所述燃烧室内设有电加热棒,其上端设有坡状导板,坡状导板上设有若干导风小孔,所述燃烧室下方设有炉灰盒,隔板后侧与料箱之间设有排烟管道,排烟管道末端设有排烟风机,导料管下部设有导风管,导风管一端与燃烧室连通,其另一端与排烟管道连通,取暖室前端上部设有出风口,料箱和取暖室下方设有导风管道,壳体外设有散热风机,散热风机的出风口与导风管道连通。
[0006]对于本实用新型的一种优化,所述隔板由间隙设置的炉体分隔板和隔热板构成,所述排烟管道设置于炉体分隔板与隔热板之间。
[0007]对于本实用新型的一种优化,取暖室上部设有与料箱连通的送料腔,送料腔内设有送料盒。
[0008]对于本实用新型的一种优化,料箱底部设有送料装置一侧设有下料摆动装置,下料摆动装置包括限位行程拨板、与送料电机输出轴端连接的驱动凸轮、设置于料箱出料口的滑动盖板、回转轴、拨板,拨板上端与滑动盖板端部连接,其下端与回转轴径向连接,回转轴伸出壳体外一端与限位行程拨板连接,限位行程拨板与驱动凸轮径向滑动连接。
[0009]对于本实用新型的一种优化,取暖室前端设有炉门,炉灰盒前端设有炉灰门。
[0010]对于本实用新型的一种优化,所述导风小孔的直径为2mm-8mm。
[0011]本实用新型与【背景技术】相比,具有结构紧凑、合理,使用方便;可使用不同燃料,使用时不需要经常清理燃烧室残存的灰渣;通过送料电机驱动送料螺杆将料箱内的生物燃料顺着导料管送入燃烧室内,通过启动电加热棒,点燃燃烧室内燃料,外界的自然风由散热风机送入取暖室内,并通过排烟风机将烟气由导风管从燃烧室上导风小孔排出炉体外,并且空气的流通,即排烟过程,有利于燃料充分燃烧;并且所述排烟管道设置于炉体分隔板与隔热板之间,从而将烟气中的热量再次被炉体分隔板吸收,而设置于炉体分隔板与隔热板之间的导料管,在排烟过程中,其间接的对导料管中的燃料进行烘烤,从而保证燃料能够充分燃烧。
【专利附图】
【附图说明】
[0012]图1是取暖炉的结构示意图。
[0013]图2是送料装置、下料摆动装置、排烟管道的组合示意图。
【具体实施方式】
[0014]实施例1:参照图1和2。一种取暖炉,包括壳体14,壳体14内通过隔板间隔出料箱13和取暖室4,料箱13位于取暖室4后侧,取暖室4底部设有燃烧室10,壳体14内料箱13底部与燃烧室10之间设有送料装置,所述送料装置包括送料电机26、与燃烧室10连通的导料管20、送料螺杆11,所述送料螺杆11位于导料管20内,送料螺杆11伸出导料管20外一端与送料电机26的动力输出端传动连接,所述燃烧室10内设有电加热棒3,其上端设有坡状导板7,坡状导板7上设有若干导风小孔7a,所述导风小孔7a的直径为2mm-8mm。所述燃烧室10下方设有炉灰盒1,隔板后侧与料箱13之间设有排烟管道24,排烟管道24末端设有排烟风机25,导料管20下部设有导风管23,导风管23 —端与燃烧室10连通,其另一端与排烟管道24连通,取暖室4前端上部设有出风口 5,料箱13和取暖室4下方设有导风管道21,壳体14外设有散热风机19,散热风机19的出风口与导风管道21连通。取暖室4前端设有炉门2,炉灰盒I前端设有炉灰门la。取暖室4上部设有与料箱13连通的送料腔6,送料腔6内设有送料盒62。
[0015]所述隔板由间隙设置的炉体分隔板8和隔热板9构成,所述排烟管道24设置于炉体分隔板8与隔热板9之间。
[0016]料箱13底部送料装置一侧设有下料摆动装置,下料摆动装置包括限位行程拨板18、与送料电机26输出轴端连接的驱动凸轮25、设置于料箱13出料口的滑动盖板12、回转轴17、拨板15,拨板15上端与滑动盖板12端部连接,其下端与回转轴17径向连接,回转轴17伸出壳体14外一端与限位行程拨板18连接,限位行程拨板18与驱动凸轮25径向滑动连接。
[0017]送料电机26驱动送料螺杆11将燃料逐步推送至燃烧室10内燃烧,送料电机26旋转同时带动驱动凸轮25同时旋转,由驱动凸轮25驱动限位行程拨板18,进而通过回转轴驱动拨板15作用于滑动盖板12,使滑动盖板12 —开一合,且一开一合的时间控制在30秒至90秒之间,也就是料箱与送料装置通过滑动盖板12隔绝起到隔热的效果,也就起到了防火的效果。燃料通过滑动盖板12的一开一合落入送料装置中并被送料螺杆11的螺旋叶片推送到燃烧室10,而先前已经燃烧的燃料慢慢的已经燃烧完,并被后面的燃料沿弧形坡状导板7挤上燃烧室10顶部,而最终燃烧后的灰掉入炉灰盒I内。这样当每一次点火使用时,只要料箱内有燃料,送料电机26驱动燃料挤走上次燃烧残留在燃烧室10内的残渣,就可以继续使用,省掉每次人工清理的时间,而且干净无污染,清理时间由原来的每使用一次必须清理一次,每次最长使用时间一般不超过36小时,改为只要灰盒残渣未满不不需要清理;最重要的一点时,当只要燃料大小适当,就可以通过送料装置推送至燃烧室10内燃烧,国内目前农村非常多但质量较差,燃烧时容易结焦的秸杆、高粱杆等加工完成后的颗粒都可以使用。同时因滑动盖板12面积较大,合适大小的煤块及煤粉就可以燃烧,增加了燃料种类。
[0018]需要理解到的是:本实施例虽然对本实用新型做了比较详细的说明,但是这些说明,只是对本实用新型的简单说明,而不是对本实用新型的限制,任何不超出本实用新型实质精神内的发明创造,均落入本实用新型的保护范围内。
【权利要求】
1.一种取暖炉,包括壳体,其特征是:壳体内通过隔板间隔出料箱和取暖室,料箱位于取暖室后侧,取暖室底部设有燃烧室,壳体内料箱底部与燃烧室之间设有送料装置,所述送料装置包括送料电机、与燃烧室连通的导料管、送料螺杆,所述送料螺杆位于导料管内,送料螺杆伸出导料管外一端与送料电机的动力输出端传动连接,所述燃烧室内设有电加热棒,其上端设有坡状导板,坡状导板上设有若干导风小孔,所述燃烧室下方设有炉灰盒,隔板后侧与料箱之间设有排烟管道,排烟管道末端设有排烟风机,导料管下部设有导风管,导风管一端与燃烧室连通,其另一端与排烟管道连通,取暖室前端上部设有出风口,料箱和取暖室下方设有导风管道,壳体外设有散热风机,散热风机的出风口与导风管道连通。
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取暖炉,其特征是:所述隔板由间隙设置的炉体分隔板和隔热板构成,所述排烟管道设置于炉体分隔板与隔热板之间。
3.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取暖炉,其特征是:取暖室上部设有与料箱连通的送料腔,送料腔内设有送料盒。
4.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取暖炉,其特征是:料箱底部设有送料装置一侧设有下料摆动装置,下料摆动装置包括限位行程拨板、与送料电机输出轴端连接的驱动凸轮、设置于料箱出料口的滑动盖板、回转轴、拨板,拨板上端与滑动盖板端部连接,其下端与回转轴径向连接,回转轴伸出壳体外一端与限位行程拨板连接,限位行程拨板与驱动凸轮径向滑动连接。
5.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取暖炉,其特征是:取暖室前端设有炉门,炉灰盒前端设有炉灰门。
6.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取暖炉,其特征是:所述导风小孔的直径为2mm-8mm。
【文档编号】F24B1/191GK203501214SQ201320348256
【公开日】2014年3月26日 申请日期:2013年6月15日 优先权日:2013年6月15日
【发明者】赵伟忠, 徐建锋, 胡炉林 申请人:浙江中力工具制造有限公司