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种用于生产稀土产品的灼烧炉排烟风道的制作方法

文档序号:4644997阅读:338来源:国知局
一种用于生产稀土产品的灼烧炉排烟风道的制作方法
【专利摘要】本实用新型公开了一种用于生产稀土产品的灼烧炉排烟风道,包括一倾斜设置在灼烧炉顶部的“S”型弯管;“S”型弯管的下管口为进风口,“S”型弯管的上管口为出风口;“S”型弯管的下部弯曲处设有下卸灰口,下卸灰口靠近进风口一侧的管壁上倾斜向上设有下挡风板,下挡风板上端侧与“S”型弯管的管壁之间形成下条状间隙;下卸灰口下方设有下集尘袋,风道内的粉尘在下倾的管壁底部下滑沿下条状间隙落入所述下集尘袋内。通过上述结构的排烟风道设计,在稀土产品灼烧时,既能实现对灼烧炉内的烟尘排空顺畅,又能及时回收粉尘,从而达到了设计合理、结构简单、且应用效果好的目的。
【专利说明】—种用于生产稀土产品的灼烧炉排烟风道
【技术领域】
[0001]本实用新型涉及稀土生产设备领域,具体涉及一种用于生产稀土产品的灼烧炉排烟风道。
【背景技术】
[0002]近年来,随着工业化进程的加快,稀土产品的用量也日益增加,在稀土产品生产环节,在灼烧炉内灼烧是必须经过的一个环节。然而,在灼烧炉内灼烧时,会产生烟气,需要在灼烧炉的上方设置一个出风烟道排出。现今的出风烟道设置在灼烧炉的正上方,并且其进风口竖直设置,进风口的长度较长,粉尘在上升过程中容易从进风口回落到灼烧炉中,导致粉尘无法被有效排出。为解决这一问题,大多数排风管会在进风口的下方固定一个挡块,挡块的前后两侧固定在烟道内壁上,左右两侧与烟道内壁留有间隙用于排烟气和粉尘,同时挡块旁边的烟道内壁上开有一取料口,用于将落在挡块顶部的粉尘定时取出来清理。然而这样加挡块的方式还是会有少许粉尘落入灼烧炉内,并且高温烟气从下往上冒,手从取料口伸入出风烟道时容易被烫到,清理极其不便。为解决上述问题,申请号为201220200764.1的实用新型专利公开了名为稀土氧化物灼烧炉的出风烟道,其结构为竖直的“Z”字形,包括下部竖向烟道、横向烟道和上部竖向烟道,下部竖向烟道的长度较短,下部竖向烟道的底部为进风口,上部竖向烟道的顶部为出风口,横向烟道靠近进风口的一端设有挡块,横向烟道远离进风口的一端开有除尘口。这种结构虽然解决的上述问题,但由于管道曲折度较大不仅影响排烟,而且横向烟道整个底部覆盖粉尘,特别是位于挡块处的粉尘距离出尘口较远,不方便清理。
实用新型内容
[0003]为解决上述技术问题,我们提出了一种用于生产稀土产品的灼烧炉排烟风道,以达到既能对灼烧炉内的烟尘排空顺畅,又能及时回收粉尘的目的。
[0004]为达到上述目的,本实用新型的技术方案如下:
[0005]一种用于生产稀土产品的灼烧炉排烟风道,包括一倾斜设置在灼烧炉顶部的“S”型弯管;所述“S”型弯管的下管口为进风口,所述“S”型弯管的上管口为出风口 ;所述“S”型弯管的下部弯曲处设有下卸灰口,所述下卸灰口靠近进风口一侧的管壁上倾斜向上设有下挡风板,所述下挡风板上端侧与“S”型弯管的管壁之间形成下条状间隙;所述下卸灰口下方设有下集尘袋,风道内的粉尘在下倾的管壁底部下滑沿下条状间隙落入所述下集尘袋内。
[0006]优选的,所述“S”型弯管的上部弯曲处设有上卸灰口,所述上卸灰口靠近下卸灰口一侧的管壁上倾斜向上设有上挡风板,所述上挡风板上端侧与“S”型弯管的管壁之间形成上条状间隙;所述上卸灰口下方设有上集尘袋,风道上部的粉尘在下倾的管壁底部下滑沿上条状间隙落入所述上集尘袋内。
[0007]优选的,所述下挡风板上端侧伸出于所述下卸灰口边缘处。[0008]优选的,所述上挡风板上端侧伸出于所述上卸灰口的边缘处。
[0009]通过上述技术方案,本实用新型通过在灼烧炉顶部倾斜设置一 “S”型弯管;所述“ S ”型弯管的下管口为进风口,所述“ S ”型弯管的上管口为出风口;所述“ S ”型弯管的下部弯曲处设有下卸灰口,所述下卸灰口靠近进风口一侧的管壁上倾斜向上设有下挡风板,所述下挡风板上端侧与“S”型弯管的管壁之间形成下条状间隙;所述下卸灰口下方设有下集尘袋,风道内的粉尘在下倾的管壁底部下滑沿下条状间隙落入所述下集尘袋内,从而既能实现对灼烧炉内的烟尘排空顺畅,又能及时回收粉尘,从而达到了设计合理、结构简单、且应用效果好的目的。
【专利附图】

【附图说明】
[0010]为了更清楚地说明本实用新型实施例或现有技术中的技术方案,下面将对实施例或现有技术描述中所需要使用的附图作简单地介绍,显而易见地,下面描述中的附图仅仅是本实用新型的一些实施例,对于本领域普通技术人员来讲,在不付出创造性劳动的前提下,还可以根据这些附图获得其他的附图。
[0011]图1为本实用新型实施例所公开的一种用于生产稀土产品的灼烧炉排烟风道的结构示意图。
[0012]图中数字和字母所表示的相应部件名称:
[0013]1.炉体 2.“S”型弯管 21.下管口 22.上管口 3.下卸灰口 4.下挡风板
5.下条状间隙 6.下集尘袋 7.上卸灰口 8.上挡风板 9.上条状间隙10.上集尘袋
【具体实施方式】
[0014]下面将结合本实用新型实施例中的附图,对本实用新型实施例中的技术方案进行清楚、完整地描述,显然,所描述的实施例仅仅是本实用新型一部分实施例,而不是全部的实施例。基于本实用新型中的实施例,本领域普通技术人员在没有作出创造性劳动前提下所获得的所有其他实施例,都属于本实用新型保护的范围。
[0015]本实用新型提供了一种用于生产稀土产品的灼烧炉排烟风道,以达到既能对灼烧炉内的烟尘排空顺畅,又能及时回收粉尘的目的。
[0016]下面结合实施例和【具体实施方式】对本实用新型作进一步详细的说明。
[0017]实施例.[0018]如图1所示,一种用于生产稀土产品的灼烧炉排烟风道,包括一倾斜设置在炉体I上的“S”型弯管2 ;所述“S”型弯管2的下管口 21为进风口,所述“S”型弯管2的上管口22为出风口 ;所述“S”型弯管2的下部弯曲处设有下卸灰口 3,所述下卸灰口 3靠近进风口一侧的管壁上倾斜向上设有下挡风板4,所述下挡风板4上端侧与“S”型弯管2的管壁之间形成下条状间隙5 ;所述下卸灰口 3下方设有下集尘袋6,风道内的粉尘在下倾的管壁底部下滑沿下条状间隙5落入所述下集尘袋6内。
[0019]同时,所述“S”型弯管2的上部弯曲处设有上卸灰口 7,所述上卸灰口 7靠近下卸灰口 3 —侧的管壁上倾斜向上设有上挡风板8,所述上挡风板8上端侧与“S”型弯管2的管壁之间形成上条状间隙9 ;所述上卸灰口 7下方设有上集尘袋10,风道上部的粉尘在下倾的管壁底部下滑沿上条状间隙9落入所述上集尘袋10内。
[0020]其中,所述下挡风板上端侧伸出于所述下卸灰口边缘处;所述上挡风板上端侧伸出于所述上卸灰口的边缘处。
[0021]通过上述技术方案,本实用新型通过在“S”型弯管2的两处折弯处开有卸灰口,并在卸灰口处留有条状间隙,在卸灰口下方设有集尘袋,既能实现对灼烧炉内的烟尘排空顺畅,又能及时彻底的回收粉尘,从而达到了设计合理、结构简单、且应用效果好的目的。
[0022]以上所述的仅是本实用新型的一种用于生产稀土产品的灼烧炉排烟风道优选实施方式,应当指出,对于本领域的普通技术人员来说,在不脱离本实用新型创造构思的前提下,还可以做出若干变形和改进,这些都属于本实用新型的保护范围。
【权利要求】
1.一种用于生产稀土产品的灼烧炉排烟风道,其特征在于,包括一倾斜设置在灼烧炉顶部的“S”型弯管;所述“S”型弯管的下管口为进风口,所述“S”型弯管的上管口为出风口 ;所述“S”型弯管的下部弯曲处设有下卸灰口,所述下卸灰口靠近进风口一侧的管壁上倾斜向上设有下挡风板,所述下挡风板上端侧与“S”型弯管的管壁之间形成下条状间隙;所述下卸灰口下方设有下集尘袋,风道内的粉尘在下倾的管壁底部下滑沿下条状间隙落入所述下集尘袋内。
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一种用于生产稀土产品的灼烧炉排烟风道,其特征在于,所述“S”型弯管的上部弯曲处设有上卸灰口,所述上卸灰口靠近下卸灰口一侧的管壁上倾斜向上设有上挡风板,所述上挡风板上端侧与“S”型弯管的管壁之间形成上条状间隙;所述上卸灰口下方设有上集尘袋,风道上部的粉尘在下倾的管壁底部下滑沿上条状间隙落入所述上集尘袋内。
3.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一种用于生产稀土产品的灼烧炉排烟风道,其特征在于,所述下挡风板上端侧伸出于所述下卸灰口边缘处。
4.根据权利要求2所述的一种用于生产稀土产品的灼烧炉排烟风道,其特征在于,所述上挡风板上端侧伸出于所述上卸灰口的边缘处。
【文档编号】F27D17/00GK203687655SQ201320884608
【公开日】2014年7月2日 申请日期:2013年12月30日 优先权日:2013年12月30日
【发明者】俞鹏程 申请人:包钢天彩靖江科技有限公司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留言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精彩留言会获得点赞!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