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实用新型涉及空调领域,具体而言,涉及冷暖制取装置以及冷暖隐形空调窗。
背景技术:
空调的种类分为很多种,其中常见的包括挂壁式空调、立柜式空调、窗式空调和吊顶式空调。这些空调都具有以下的特点:1、体积庞大,即使部分空调体积算不上庞大,至少是不够小巧的;2、结构复杂,内部运行过程复杂,安装步骤复杂;3、只能单独设置,占用独立的空间,不能有效利用空间。
技术实现要素:
本实用新型的目的在于提供冷暖制取装置,以克服上述的问题。
本实用新型的另一目的在于提供冷暖隐形空调窗,以有效利用空间。
本实用新型是这样实现的:
本实用新型提供的冷暖制取装置,包括具有导热性能的冷风通道和热风通道,冷风通道设置有第一入风口和冷风出口,热风通道设置有第二入风口和热风出口,冷风通道和热风通道并排设置,冷风通道和热风通道之间嵌设有半导体制冷片;半导体制冷片的一侧为制冷部,另一侧为制热部,制冷部与冷风通道贴合,制热部与热风通道贴合。
半导体制冷片通电后,一侧发冷,一侧发热,发冷的一侧为制冷部,发热的一侧为制热部。冷风通道和热风通道均具有导热性能,制冷部通过吸热降低冷风通道的温度,进而降低流经冷风通道内的风的温度,制热部通过散热升高热风通道的温度,进而升高流经热风通道内的风的温度。实际工作过程是这样的,经第一入风口流经冷风通道的流动风变成冷风后再经冷风出口流出,实现制冷;经第二入风口流经热风通道的流动风变成热风后再经热风出口流出,实现制热。当然,冷风通道和热风通道内必须流经流动风,流动风的提供可以用鼓风机。
因此,半导体制冷片与冷风通道、热风通道之间必须能够实现热量的传递,因此可以在半导体中制冷片和冷风通道之间加入其他具有导热性能的部件,也可以在半导体制冷片和热风通道之间加入具有导热性能的部件。只要能够实现热量的传递即可。
“冷风通道和热风通道并排设置”是指冷风通道的中心线和热风通道的中心线始终保持平行,冷风通道可以是直管道,也可以是弯曲管道,也可以是直管道和弯曲管道的组合,其中弯曲管道的弯曲形状可以根据实际需要设计。
综上可以看出,本申请提供的冷暖制取装置的体积相比现有的空调有以下优点:1、结构更加简化,体积显著缩小,占用空间小,安装拆卸方便;2、能够变化成各种形状,可以根据实际需求设计,能够有效利用安装空间,结合安装使用。
进一步地,冷暖制取装置还包括第一鼓风装置和第二鼓风装置,第一鼓风装置设置于第一入风口且与第一入风口连通,第二鼓风装置设置于第二入风口且与第二入风口连通。
进一步地,冷风通道包括三个冷风管道,分别第一冷风管、第二冷风管和第三冷风管,第二冷风管和第三冷风管并排设置且同一端分别与第一冷风管的两端连通,第二冷风管和第三冷风管的另外的同一端均封闭设置;热风通道包括三个热风管道,分别为第一热风管、第二热风管和第三热风管,第二热风管和第三热风管并排设置且同一端分别与第一热风管的两端连通,第二热风管和第三热风管的另外的同一端均封闭设置;三个冷风管道分别与三个热风管道并排设置;第一入风口设置于第二冷风管的封闭设置的一端,第二入风口设置于第三热风管的封闭设置的一端。
进一步地,冷暖制取装置还包括第一连接部和第二连接部,三个冷风管道均位于三个热风管道的内侧,第二冷风管和第三冷风管的封闭设置的一端之间通过第一连接部连接,第二热风管和第三热风管的封闭设置的一端之间通过第二连接部连接,第一连接部和第二连接部之间并排设置且间隔设置形成安装腔室,第二冷风管的封闭设置的一端延伸至第一连接部和第二连接部之间形成延伸部,第一入风口设置于延伸部;第一鼓风装置和第二鼓风装置均设置于安装腔室,第一鼓风装置与第一入风口对应设置,第二鼓风装置与第二入风口对应设置。
进一步地,冷风通道和热风通道均为矩形管道,冷风通道的其中一个侧壁与热风通道的其中一个侧壁相对设置且嵌设有半导体制冷片。
进一步地,冷风通道密布设置有多个冷风出口,热风通道密布设置有多个热风出口。
进一步地,三个冷风管道和三个热风管道的朝向相同的其中一侧为出风口安装板,多个冷风出口密布设置于三个冷风管道的出风口安装板,多个热风出口密布设置于三个热风管道的出风口安装板。
进一步地,第二连接部并排设置有冷风区开关、热风区开关、半导体制冷片控制开关和总开关。
进一步地,冷暖制取装置还包括封盖,封盖密封安装腔室。
一种冷暖隐形空调窗,包括窗户边框和冷暖制取装置,窗户边框设置中空通道,冷风通道和热风通道并排嵌设于中空通道,中空通道设置有与冷风出口和热风出口相对应的开放口。
本实用新型的有益效果:冷暖制取装置采用半导体制冷片实现制冷和制热,结构更加简化,体积显著缩小,能够安装于多种结构内部,实用性强。
冷暖隐形空调窗将冷暖制取装置隐形安装于窗户边框的内部,不仅美观实用,而且有效节约了空间。
附图说明
为了更清楚地说明本实用新型实施例的技术方案,下面将对实施例中所需要使用的附图作简单地介绍,应当理解,以下附图仅示出了本实用新型的某些实施例,因此不应被看作是对范围的限定,对于本领域普通技术人员来讲,在不付出创造性劳动的前提下,还可以根据这些附图获得其他相关的附图。
图1为本实用新型实施例提供的冷暖制冷装置的内部结构示意图;
图2为本实用新型实施例提供的冷暖制冷装置的整体结构示意图;
图3为本实用新型实施例提供的窗户边框的整体结构示意图;
图4为本实用新型实施例提供的冷暖隐形空调窗的整体结构示意图。
图标:100-冷风通道;101-热风通道;102-第一入风口;103-冷风出口;104-第二入风口;105-热风出口;106-半导体制冷片;107-第一鼓风装置;108-第二鼓风装置;109-第一冷风管;200-第二冷风管;201-第三冷风管;202-第一热风管;203-第二热风管;204-第三热风管;205-封闭端;206-第一连接部;207-第二连接部;208-安装腔室;209-出风口安装板;300-冷风区开关;301-热风区开关;302-半导体制冷片控制开关;303-总开关;304-封盖;305-窗户边框;306-中空通道;307-开放口。
具体实施方式
为使本实用新型实施例的目的、技术方案和优点更加清楚,下面将结合本实用新型实施例中的附图,对本实用新型实施例中的技术方案进行清楚、完整地描述,显然,所描述的实施例是本实用新型一部分实施例,而不是全部的实施例。通常在此处附图中描述和示出的本实用新型实施例的组件可以以各种不同的配置来布置和设计。
因此,以下对在附图中提供的本实用新型的实施例的详细描述并非旨在限制要求保护的本实用新型的范围,而是仅仅表示本实用新型的选定实施例。基于本实用新型中的实施例,本领域普通技术人员在没有作出创造性劳动前提下所获得的所有其他实施例,都属于本实用新型保护的范围。
应注意到:相似的标号和字母在下面的附图中表示类似项,因此,一旦某一项在一个附图中被定义,则在随后的附图中不需要对其进行进一步定义和解释。
在本实用新型的描述中,需要说明的是,术语“中心”、“上”、“下”、“左”、“右”、“竖直”、“水平”、“内”、“外”等指示的方位或位置关系为基于附图所示的方位或位置关系,或者是该实用新型产品使用时惯常摆放的方位或位置关系,仅是为了便于描述本实用新型和简化描述,而不是指示或暗示所指的装置或元件必须具有特定的方位、以特定的方位构造和操作,因此不能理解为对本实用新型的限制。此外,术语“第一”、“第二”、“第三”等仅用于区分描述,而不能理解为指示或暗示相对重要性。
在本实用新型的描述中,还需要说明的是,除非另有明确的规定和限定,术语“设置”、“安装”、“相连”、“连接”应做广义理解,例如,可以是固定连接,也可以是可拆卸连接,或一体地连接;可以是机械连接,也可以是电连接;可以是直接相连,也可以通过中间媒介间接相连,可以是两个元件内部的连通。对于本领域的普通技术人员而言,可以具体情况理解上述术语在本实用新型中的具体含义。
具体实施例,参照图1至图4。
本实施例提供的冷暖制取装置,相比现有的空调有以下优点:1、结构更加简化,体积显著缩小,占用空间小,安装拆卸方便;2、能够变化成各种形状,可以根据实际需求设计,能够有效利用安装空间,结合安装使用。
如图1所示,冷暖制取装置包括具有导热性能的冷风通道100和热风通道101,冷风通道100设置有第一入风口102和冷风出口103,热风通道101设置有第二入风口104和热风出口105,冷风通道100和热风通道101并排设置,冷风通道100和热风通道101之间嵌设有半导体制冷片106;半导体制冷片106的一侧为制冷部,另一侧为制热部,制冷部与冷风通道100贴合,制热部与热风通道101贴合。
半导体制冷片106通电后,一侧发冷,一侧发热,发冷的一侧为制冷部,发热的一侧为制热部。冷风通道100和热风通道101均具有导热性能,制冷部通过吸热降低冷风通道100的温度,进而降低流经冷风通道100内的风的温度,制热部通过散热升高热风通道101的温度,进而升高流经热风通道101内的风的温度。实际工作过程是这样的,经第一入风口102流经冷风通道100的流动风变成冷风后再经冷风出口103流出,实现制冷;经第二入风口104流经热风通道101的流动风变成热风后再经热风出口105流出,实现制热。当然,冷风通道100和热风通道101内必须流经流动风,流动风的提供可以用鼓风机。
因此,半导体制冷片106与冷风通道100、热风通道101之间必须能够实现热量的传递,因此可以在半导体中制冷片和冷风通道100之间加入其他具有导热性能的部件,也可以在半导体制冷片106和热风通道101之间加入具有导热性能的部件。只要能够实现热量的传递即可。
“冷风通道100和热风通道101并排设置”是指冷风通道100的中心线和热风通道101的中心线始终保持平行,冷风通道100可以是直管道,也可以是弯曲管道,也可以是直管道和弯曲管道的组合,其中弯曲管道的弯曲形状可以根据实际需要设计。冷风通道100和热风通道101均可以弯折成多种形状,也可以由多个管道分别组合成多种形状。
冷风出口103和热风出口105的个数设置不受限制。如图1所示,冷风通道100密布设置有多个冷风出口103,热风通道101密布设置有多个热风出口105。能够增大制冷和制热的面积,同时,也使制冷和制热的区域温度更加均匀。
冷风通道100和热风通道101可以是圆形管道,也可以是三角形管道,可以根据实际的生产以及使用安装需求设计。本实施例中,冷风通道100和热风通道101均为矩形管道,冷风通道100的其中一个侧壁与热风通道101的其中一个侧壁相对设置且嵌设有半导体制冷片106。设置为矩形管道,较易安装和放置稳固,同时能够使半导体制冷片106最大限度的与冷风管道和热风管道接触,有效地实现热量的传递。
本实施例中,如图1所示,冷风通道100包括三个冷风管道,分别第一冷风管109、第二冷风管200和第三冷风管201,第二冷风管200和第三冷风管201并排设置且同一端分别与第一冷风管109的两端连通,第二冷风管200和第三冷风管201的另外的同一端均封闭设置;热风通道101包括三个热风管道,分别为第一热风管202、第二热风管203和第三热风管204,第二热风管203和第三热风管204并排设置且同一端分别与第一热风管202的两端连通,第二热风管203和第三热风管204的另外的同一端均封闭设置;三个冷风管道分别与三个热风管道并排设置;第一入风口102设置于第二冷风管200的封闭设置的一端,第二入风口104设置于第三热风管204的封闭设置的一端。
该实施方式中,第一冷风管109、第二冷风管200和第三冷风管201之间形成一个封闭的流动风循环通道,第一热风管202、第二热风管203和第三热风管204之间形成一个封闭的流动风循环通道,冷风通道100和热风通道101的形状类似于“U”字形,一方面,缩小占用空间,能够有效地利用占用空间;另一个方面,便于安装和放置。
本实施例中,流动风的提供主要是依靠鼓风装置,如图1所示,冷暖制取装置还包括第一鼓风装置107和第二鼓风装置108,第一鼓风装置107设置于第一入风口102且与第一入风口102连通,第二鼓风装置108设置于第二入风口104且与第二入风口104连通。
第一鼓风装置107用于提供冷风通道100内的流动风,提供的位置为第一入风口102,第二鼓风装置108用于提供热风通道101内的流动风,提供的位置为第二入风口104。
如图1所示,冷暖制取装置还包括第一连接部206和第二连接部207,三个冷风管道均位于三个热风管道的内侧,第二冷风管200和第三冷风管201的封闭设置的一端之间通过第一连接部206连接,第二热风管203和第三热风管204的封闭设置的一端之间通过第二连接部207连接,第一连接部206和第二连接部207之间并排设置且间隔设置形成安装腔室208,第二冷风管200的封闭设置的一端延伸至第一连接部206和第二连接部207之间形成延伸部,第一入风口102设置于延伸部;第一鼓风装置107和第二鼓风装置108均设置于安装腔室208,第一鼓风装置107与第一入风口102对应设置,第二鼓风装置108与第二入风口104对应设置。
第一连接部206和第二连接部207之间设置安装腔室208,第一鼓风装置107和第二鼓风装置108设置于该安装腔室208内。延伸部用于设置第一入风口102,第三冷风管201的一端为延伸,因此,第三冷风管201的端部与第二连接部207之间尚有空隙,第二鼓风装置108能够直接与第三热风管204的封闭端205设置的第二入风口104连通。该实施方式中,第一冷风管109、第二冷风管200和第三冷风管201和第一连接部206共同构成了第一矩形框,第一热风管202、第二热风管203和第三热风管204和第二连接部207共同构成了第二矩形框,第一矩形框嵌设于第二矩形框,半导体制冷片106嵌设于两个矩形框之间且位于冷风通道100和热风通道101之间。该结构不仅能够有效利用占用空间,而且能够设计合理,部件布局合理,同时能够嵌设于窗户边框305或者门框内,也可以嵌设于房屋墙壁上,大大节约了占用空间,还十分美观大方。
如图1所示,三个冷风管道和三个热风管道的朝向相同的其中一侧为出风口安装板209,多个冷风出口103密布设置于三个冷风管道的出风口安装板209,多个热风出口105密布设置于三个热风管道的出风口安装板209。三个冷风管道和三个热风管道“共同的一侧”有两侧,比如,当冷风管道和热风管道的管道管径一致,因冷风管道和热风管道并排设置,“共同的一侧”就是指冷风通道100和热风通道101位于同一平面内的一侧,选择“共同的一侧”的其中的一侧设置冷风出口103和热风出口105,该侧是冷风通道100鼓出冷风和热风通道101鼓出热风的位置。如此设置,使冷气出口和热气出口面对制冷和制热的区域,保证了制冷或者制热面积,进而保证了制冷或者制热的效果。将该冷风通道100和热风通道101嵌设于窗户边框305、门框或者墙壁内,则该风口安装板则是朝向屋内空间的一侧。
第一连接部206和第二连接部207之间设置第一鼓风装置107和第二鼓风装置108,如图2所示,冷暖制取装置还包括封盖304,封盖304密封安装腔室208。
如图2所示,为了便于控制冷暖制取装置,第二连接部207并排设置有冷风区开关300、热风区开关301、半导体制冷片106控制开关和总开关303。冷风区开关300通过控制第一鼓风装置107实现对冷风通道100内的流动风的控制,热风区开关301通过第二鼓风装置108实现对热风通道101内的流动风的控制,半导体制冷片106控制开关用于控制半导体制冷片106的电路的通断。总开关303用于控制冷风区开关300,热风区开关301和半导体制冷片106控制开关等的电路的通断。
如图4所示,本实施例还提供冷暖隐形空调窗,包括窗户边框305和冷暖制取装置,如图3所示,窗户边框305设置中空通道306,冷风通道100和热风通道101并排嵌设于中空通道306,中空通道306设置有与冷风出口103和热风出口105相对应的开放口307。
冷暖制取装置嵌设于窗户边框305内,设置有冷风出口103和热风出口105的一侧朝向窗户边框305设置有开放口307的一侧,实现将冷暖制取装置隐形安装于窗户边框305的内部,不仅美观实用,而且有效节约了空间。
以上所述仅为本实用新型的优选实施例而已,并不用于限制本实用新型,对于本领域的技术人员来说,本实用新型可以有各种更改和变化。凡在本实用新型的精神和原则之内,所作的任何修改、等同替换、改进等,均应包含在本实用新型的保护范围之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