烹饪器具的制作方法

文档序号:19842394发布日期:2020-02-07 22:09阅读:119来源:国知局
烹饪器具的制作方法

本实用新型涉及家电领域,特别涉及一种烹饪器具。



背景技术:

电磁炉已成为一种广泛使用的烹饪器具,是利用电磁感应进行加热的电磁烹饪器具,由高频感应线圈盘(即励磁线圈)、控制器及铁磁材料锅底炊具等单元分组成,使用时,线圈盘中通入交变电流,线圈周围便产生一交变磁场,交变磁场的磁力线穿过金属锅体,在锅底中产生大量涡流,从而产生烹饪所需的热。

目前,电磁炉主要包括壳体和面板,壳体和面板围成容纳腔体,电路板、线圈盘等均设置在该容纳腔体内,通常在壳体的外壁设置有显示区,在壳体内壁与显示区域相应的位置处设置有显示板(即灯板),显示板上设有若干的显示件,如指示灯和/或数码管等,以通过设有显示件的显示板对电磁炉当前的使用状态或模式等进行显示,而在显示件上罩设有遮光罩,以避免显示件的光线泄漏而发生窜光的现象,提高对电磁炉当前工作状态指示的准确性。

然而,上述电磁炉中,当显示区为异形区时,由于显示板为平面结构,这样显示板与壳体上的显示区的内壁采用螺钉固定时,易使得显示板变形而发生损坏。



技术实现要素:

本实用新型提供一种烹饪器具,解决了现有电磁炉中显示板在壳体显示区内壁上固定时易出现显示板变形损坏的问题。

本实用新型提供一种烹饪器具,包括:壳体,所述壳体内设置操控板,所述壳体外设置与操控板转动配合的旋钮,其中,

所述壳体与所述旋钮对应的位置开设第一装配孔,所述壳体的内壁上设置从所述第一装配孔朝向所述操控板凸起的内凹部,且所述内凹部朝向所述操作板的一端抵在所述操控板上。

本申请提供的烹饪器具,通过包括壳体,壳体内设置操控板,壳体外设置与操控板转动配合的旋钮,壳体与旋钮对应的位置开设第一装配孔,壳体的内壁上设置从第一装配孔朝向操控板凸起的内凹部,且内凹部朝向操作板的一端抵在操控板上,这样即使壳体上的显示区为异形区,但是壳体内壁上的内凹部对操控板起到支撑作用,使得操控板在固定过程中不易发生变形而造成损坏,从而降低或避免操控板采用螺钉固定时发生变形或损坏的风险,因此,本实施例提供的烹饪器具,实现了对操控板支撑的作用,确保了操控板的平面性,防止了操控板因异形面而在固定过程中发生变形或损坏,解决了现有电磁炉中显示板在壳体显示区内壁上固定时易出现显示板变形损坏的问题。

在本实用新型的具体实施方式中,所述内凹部朝向所述操控板的一端端面上设有环形凸台,且所述凸台朝向所述操作板的一面为平面,所述平面与所述操作板朝向所述壳体内壁的一面抵接。

在本实用新型的具体实施方式中,所述操控板上设置控制器件,所述内凹部朝向所述操控板的一端开设可供所述控制器件的一端穿过的通孔,以使所述旋钮与所述控制器件的一端相连。

在本实用新型的具体实施方式中,所述控制器件包括本体以及与所述本体转动相连的旋转轴,其中,所述本体设在所述操控板上,所述旋转轴的一端穿过所述通孔与所述旋钮相连,所述环形凸台的所述平面抵接在所述本体背离所述操作板的一端端面上。

在本实用新型的具体实施方式中,所述控制器件还包括:一端与所述本体相连的装配部,所述装配部围设在所述旋转轴与所述本体相连的一端外周,且所述装配部的另一端穿过所述通孔与所述内凹部相连。

在本实用新型的具体实施方式中,所述装配部的外周上开设外螺纹,以使所述装配部与所述内凹部通过外螺纹与所述内凹部内的螺母50配合进行相连。

在本实用新型的具体实施方式中,所述通孔的内壁上设有至少三个限位筋,所述限位筋与所述装配部的外壁抵接。

在本实用新型的具体实施方式中,所述第一装配孔朝向所述壳体外壁的一端外边缘设有限位加强部,所述限位加强部用于与旋钮的内侧壁抵接以限制所述旋钮的位置。

在本实用新型的具体实施方式中,还包括:安装架,所述安装架固定在所述操控板设置所述控制器件的一面上,且所述安装架与所述控制器件对应的位置开设第二装配孔,且所述第二装配孔的外边缘设置向外凸起的环形筋位,所述内凹部朝向所述操控板的一端伸入到所述环形筋位中。

在本实用新型的具体实施方式中,所述壳体的内壁上围绕所述内凹部设置环形挡圈,且所述环形挡圈与所述内凹部的外壁之间形成可供所述环形筋位卡入的环形槽。

在本实用新型的具体实施方式中,所述环形筋位和所述环形挡圈中的其中一个开设限位槽,另一个上设置可卡在所述限位槽中的限位件;

或者所述环形筋位和所述内凹部中的其中一个上开设限位槽,另一个上设置可卡在所述限位槽中的限位件。

在本实用新型的具体实施方式中,所述内凹部的外壁上设有多个凸筋,且所述凸筋的一端抵在所述环形筋位的内壁上。

在本实用新型的具体实施方式中,所述操控板上还设有多个显示组件,所述安装架上具有罩设在所述显示组件上且一端开设透光孔的罩体。

在本实用新型的具体实施方式中,还包括:透光件,所述透光件位于所述罩体内,且所述透光件的一端位于所述透光孔中,另一端与所述显示组件的一端相抵接。

在本实用新型的具体实施方式中,所述多个显示组件围设在所述控制器件的外周。

在本实用新型的具体实施方式中,所述罩体为采用非透光材料制成的遮光罩。

本实用新型的构造以及它的其他实用新型目的及有益效果将会通过结合附图而对优选实施例的描述而更加明显易懂。

附图说明

为了更清楚地说明本实用新型实施例或现有技术中的技术方案,下面将对实施例或现有技术描述中所需要使用的附图作一简单地介绍,显而易见地,下面描述中的附图是本实用新型的一些实施例,对于本领域普通技术人员来讲,在不付出创造性劳动性的前提下,还可以根据这些附图获得其他的附图。

图1是本实用新型提供的一种具有旋钮的烹饪器具的立体结构示意图;

图2是本实用新型提供的一种具有旋钮的烹饪器具中壳体内部的结构示意图;

图3是图2中i部分的放大结构示意图;

图4是本实用新型提供的一种具有旋钮的烹饪器具中操控板与安装架的结构示意图;

图5是本实用新型提供的一种具有旋钮的烹饪器具中安装架的结构示意图;

图6是本实用新型提供的一种具有旋钮的烹饪器具中操控板的结构示意图;

图7是本实用新型提供的一种具有旋钮的烹饪器具中壳体内部又一方向的结构示意图;

图8是本实用新型提供的一种具有旋钮的烹饪器具中壳体内部的俯视结构示意图;

图9是图8中ii部分的放大结构示意图;

图10是本实用新型提供的一种具有旋钮的烹饪器具中旋钮的结构示意图;

图11是本实用新型提供的一种具有旋钮的烹饪器具的剖面结构示意图;

图12是图11中iii部分的放大结构示意图;

图13是本实用新型提供的一种具有旋钮的烹饪器具中壳体内部再一方向的结构示意图;

图14是图13中iv部分的放大结构示意图;

图15是本实用新型提供的一种具有旋钮的烹饪器具中壳体的立体结构示意图;

图16是图15中v部分的放大结构示意图。

附图标记说明:

10-旋钮;11-安装孔;20-壳体;21-第一装配孔;211-限位加强部;

22-内凹部;221-通孔;222-端面;223-限位筋;224-凸筋;

23-环形挡圈;231-限位槽;232-导向部;24-环形槽;25-环形凸台;

30-操控板;31-控制器件;311-本体;312-装配部;313-旋转轴;

32-显示组件;321-指示灯;322-灯座;40-安装架;41-第二装配孔;

42-环形筋位;43-限位件;44-罩体;441-第一罩体;442-第二罩体;

443-透光孔;50-螺母50。

具体实施方式

为使本实用新型实施例的目的、技术方案和优点更加清楚,下面将结合本实用新型实施例中的附图,对本实用新型实施例中的技术方案进行清楚、完整地描述,显然,所描述的实施例是本实用新型一单元分实施例,而不是全单元的实施例。基于本实用新型中的实施例,本领域普通技术人员在没有作出创造性劳动前提下所获得的所有其他实施例,都属于本实用新型保护的范围。

正如背景技术所述,现有的烹饪炊具中,以电磁炉为例,主要包括壳体和面板,壳体和面板围成容纳空腔,电路板、线圈盘、显示板等均设置在该容纳空腔内,通常在壳体的外壁具有显示区,显示板设置在壳体内壁与显示区相对应的位置处,显示板上具有多个显示件,以对电磁炉当前的使用状态或工作模式等进行显示,其中,安装时,将显示板通过螺钉与壳体显示区内壁上的螺钉柱配合固定在壳体显示区内壁上,但是当显示区为异形区时,由于显示板为平面结构,使得显示板与显示区内壁之间的距离不同,这样显示板与壳体上的显示区的内壁采用螺钉固定时,易使得显示板变形而发生损坏。

基于上述问题,本实用新型提供一种烹饪器具,具体示例如下:

实施例一

图1是本实用新型提供的一种具有旋钮的烹饪器具的立体结构示意图,图2是本实用新型提供的一种具有旋钮的烹饪器具中壳体内部的结构示意图,图3是图2中i部分的放大结构示意图,图4是本实用新型提供的一种具有旋钮的烹饪器具中操控板与安装架的结构示意图,图5是本实用新型提供的一种具有旋钮的烹饪器具中安装架的结构示意图,图6是本实用新型提供的一种具有旋钮的烹饪器具中操控板的结构示意图,图7是本实用新型提供的一种具有旋钮的烹饪器具中壳体内部又一方向的结构示意图,图8是本实用新型提供的一种具有旋钮的烹饪器具中壳体内部的俯视结构示意图,图9是图8中ii部分的放大结构示意图,图10是本实用新型提供的一种具有旋钮的烹饪器具中旋钮的结构示意图,图11是本实用新型提供的一种具有旋钮的烹饪器具的剖面结构示意图,图12是图11中iii部分的放大结构示意图,图13是本实用新型提供的一种具有旋钮的烹饪器具中壳体内部再一方向的结构示意图,图14是图13中iv部分的放大结构示意图,图15是本实用新型提供的一种具有旋钮的烹饪器具中壳体的立体结构示意图,图16是图15中v部分的放大结构示意图。

本实施例提供一种烹饪器具,该烹饪器具可以为电磁炉、电饭煲或电水壶或养生壶等厨房用具,本实施例中,以烹饪器具为电磁炉为例进行说明,如图1至图16所示,在本实施例中,烹饪器具还包括壳体20,壳体20内设置操控板30,壳体20外设置与操控板30转动配合的旋钮10,即本申请中,通过旋钮10对操作区上的具体功能进行选择,本实施例中,为了实现旋钮10与操控板30之间的转动配合,具体的,壳体20与旋钮10对应的位置开设第一装配孔21,同时,壳体20的内壁上设置从第一装配孔21朝向操控板30凸起的内凹部22,即本实施例中,内凹部22沿着从第二装配孔到壳体20内部的方向凸起,形成内部中空的内凹部22,且内凹部22朝向操作板的一端抵在操控板30上,这样当壳体20上与操控板30对应的显示区(即操作区域)为异形区时,例如为弧形区域时,此时,壳体20内壁上的内凹部22对操控板30起到支撑作用,从而可以降低或避免操控板30采用螺钉固定时发生变形或损坏的风险,这样由于操控板30不易发生变形,所以确保了操控板30上的显示件装配在同一平面上。所以,本实施例提供的烹饪器具,实现了对操控板30支撑的作用,有效的保证了操控板30的平面性,减小或避免了操控板30在异形显示区的内壁处固定时发生变形或损坏问题。

其中,本实施例中,内凹部22的内壁可以为第一装配孔21的内壁向壳体20内延伸形成,或者内凹部22的内径大于第一装配孔21的内径,内凹部22的内壁为壳体20内壁向壳体20内延伸形成的。

其中,本实施例中,内凹部22具体可以为内部中空且两端为敞口的圆筒状,或者可以为内部中空且一端与第一装配孔21连通,另一端端面上开设与内部连通的开口,该开口确保旋钮10与操控板30之间的连接。

其中,本实施例中,内凹部22的长度具体根据操控板30与壳体20内壁之间的距离进行设定,例如当壳体20上的操作区域为异形区上,此时内凹部22的长度为操控板30与壳体20内壁之间的最大距离,这样保证内凹部22对操控板30上与壳体20内壁的距离最大的位置进行支撑,这样使得操控板30上与壳体20内壁之间的最大距离处不易发生变形。

因此,本实施例提供的烹饪器具,通过包括壳体20,壳体20内设置操控板30,壳体20外设置与操控板30转动配合的旋钮10,壳体20与旋钮10对应的位置开设第一装配孔21,壳体20的内壁上设置从第一装配孔21朝向操控板30凸起的内凹部22,且内凹部22朝向操作板的一端抵在操控板30上,这样即使壳体20上的显示区为异形区,但是壳体20内壁上的内凹部22对操控板30起到支撑作用,使得操控板30在固定过程中不易发生变形而造成损坏,从而降低或避免操控板30采用螺钉固定时发生变形或损坏的风险,因此,本实施例提供的烹饪器具,实现了对操控板30支撑的作用,确保了操控板30的平面性,防止了操控板30因异形面而在固定过程中发生变形或损坏,解决了现有电磁炉中显示板在壳体20显示区内壁上固定时易出现显示板变形损坏的问题。

其中,本实施例中,如图14所示,内凹部22朝向操控板30的一端端面222上设有环形凸台25,且环形凸台25朝向操作板的一面为平面,平面与操作板朝向壳体20内壁的一面抵接,这样内凹部22通过环形凸台25与操控板30抵接,避免了内凹部22与操控板30的直接接触,本实施例中,由于内凹部22的内部为中空的,通过在内凹部22的一端端面上设置环形凸台25,起到对内凹部22的一端端面强度增大的作用,即,环形凸台25具有加强内凹部22的作用,使得内凹部22不会受力被损坏。

其中,本实施例中,操控板30上设置控制器件31,内凹部22朝向操控板30的一端开设可供控制器件31的一端穿过的通孔221,以使旋钮10与控制器件31的一端相连,其中,本实施例中,由于内凹部22朝向操控板30的一端端面设置环形凸台25,所以当内凹部22朝向操控板30的一端开设通孔221时,环形凸台25设置在内凹部22的端面上未开设通孔221的区域上。

其中,本实施例中,控制器件31具体可以为编码器、电位器或开关中的任意一个,本实施例中,具体以控制器件31为编码器进行说明。

其中,本实施例中,控制器件31具体可以包括本体311以及与本体311转动相连的旋转轴313,其中,本体311设在操控板30上,旋转轴313的一端穿过通孔221与旋钮10相连,环形凸台25的平面抵接在本体311背离操作板的一端端面上(如图12所示),即本实施例中,由于控制器件31的本体311固定在本体311上的,所以环形凸台25通过抵在本体311上实现对操控板30的支撑作用,这样可以缩短内凹部22的长度,确保内凹部22在外力作用下不易被损坏。

其中,本实施例中,控制器件31还包括一端与本体311相连的装配部312,装配部312围设在旋转轴313与本体311相连的一端外周,且装配部312的另一端穿过通孔221与内凹部22相连,即本实施例中,由于控制器件31是固定在操控板30上,所以操控板30通过控制器件31的装配部312与内凹部22的连接固定在壳体20内,实现了操控板30与壳体20之间的固定作用,从而可以避免操控板30与壳体20内壁之间采用螺钉固定时易造成操控板30发生变形的问题。

其中,本实施例中,装配部312的外周上开设外螺纹,以使装配部312与内凹部22通过外螺纹与内凹部22内的螺母5050配合进行相连,即本实施例中,控制器件31通过装配部312上的外螺纹与螺母50的螺接与内凹部22的一端进行连接,使得操控板30固定在壳体20内,本实施例中,为了实现螺母50与装配部312上外螺纹的螺接,通孔221的内径小于内凹部22的内径,这样内凹部22的内壁与通孔221内壁之间对螺母50限位的区域,从而实现装配部312与螺母50配合将控制器件31固定在内凹部22上。

其中,本实施例中,为了防止装配部312在通孔221内晃动,在通孔221的内壁上设有至少三个限位筋223,限位筋223与装配部312的外壁抵接,这样装配部312穿过通孔221时,与通孔221内壁上的限位筋223抵接,防止了装配部312在通孔221内晃动,确保了旋转轴313的轴心始终与通孔221的中心重合,使得旋钮10旋转更顺畅。

其中,本实施例中,装配部312具体为金属件,这样使得装配部312的强度更大,与内凹部22之间使用螺母50连接时不易发生损坏。

其中,本实施例中,第一装配孔21朝向壳体20外壁的一端外边缘设有限位加强部211,限位加强部211用于与旋钮10的内侧壁抵接以限制旋钮10的位置,即该限位加强部211对旋钮10位置起到限位作用,使得旋钮10不偏位,同时该限位加强部211对第一装配孔21的外边缘的强度起到增强目的,使得旋钮10在旋转过程中不易对第一装配孔21的外边缘造成损坏。

其中,本实施例中,旋钮10上具有与旋转轴313的一端相连的安装孔11,具体的,本实施例中,为了防止旋钮10旋转过程中与旋转轴313之间发生转动,本实施例中,安装孔11具体为半圆孔,相应的旋转轴313的一端具体为半圆柱,这样旋钮10与转动轴相连后不易出现旋钮10旋转过程中与旋转轴313发生相对转动而导致旋转轴313无法转动的问题。

其中,本实施例中,操控板30在固定过程中由于定位不精准,导致固定后操控板30与壳体20上的操作区域发生偏位,这样操控板30上的显示件在壳体20上的显示位置跑偏,为此,为了解决该问题,本实施例中,还包括:安装架40,安装架40通过卡接或螺接固定在操控板30设置控制器件31的一面上,且安装架40与控制器件31对应的位置开设第二装配孔41,且第二装配孔41的外边缘设置向外凸起的环形筋位42,内凹部22朝向操控板30的一端伸入到环形筋位42中,这样,操控板30在壳体20内安装时,由于安装架40固定在操控板30上,这样操控板30与壳体20内壁之间通过安装架40上的环形筋位42与内凹部22的配合实现预定位,使得操控板30在壳体20内壁上实现准确定位,这样操控板30固定时,操控板30的位置不易出现偏位,实现了操控板30的准确安装,这样避免了由于操控板30位置偏位而导致操控板30上设置的显示件在壳体20上的显示位置发生跑偏的问题,同时本实施例中,操控板30安装时,通过环形筋位42与内凹部22的配合使得操控板30很容易找到壳体20内壁上的安装位置,这样方便操控板30的安装。

其中,本实施例中,为了进一步对操控板30与壳体20内壁之间进行准确定位,具体的,在壳体20的内壁上围绕内凹部22的外周设有环形挡圈23,且环形挡圈23与内凹部22的外壁之间形成可供环形筋位42卡入的环形槽,即本实施例中,环形筋位42的一端卡入到内凹部22与环形挡圈23形成的环形槽24中,这样使得操控板30通过安装架40上的环形筋位42与壳体20内壁上的环形槽24配合可以在安装之前先固定在壳体20内壁上,从而使得操控板30在固定过程中更加不易发生偏位。

其中,本实施例中,内凹部22的外壁上设有多个凸筋224,且凸筋224的一端抵在环形筋位42的内壁上,本实施例中,通过凸筋224,使得环形筋位42于内凹部22的外壁之间的接触面积减小,即有效防止了环形筋位42于内凹部22的外壁之间大面积的抵接,而且凸筋224的设置,使得环形筋位42与内凹部22之间能够实现紧配合,从而使得操控板30与壳体20内壁之间定位更精准。

其中,本实施例中,环形挡圈23与内凹部22同心设置,即本实施例中,环形挡圈23的中心线与内凹部22的中心线重合,相应的,环形挡圈23、内凹部22、第二装配孔41以及通孔221也是同心设置,这样确保了控制器件31的一端与旋钮10相连时,控制器件31的旋转轴313处于内凹部22、第二装配孔41以及通孔221的中心线上,使得旋钮10旋转更加顺滑。

其中,本实施例中,为了防止操控板30在安装过程中发生转动而导致偏位,具体的,本实施例中,环形筋位42和环形挡圈23中的其中一个开设限位槽231,另一个上设置可卡在限位槽231中的限位件43,或者环形筋位42和内凹部22中的其中一个上开设限位槽231,另一个上设置可卡在限位槽231中的限位件43,这样通过限位件43与限位槽231使得安装架40无法转动,进而确保了操控板30无法转动,避免了操控板30由于发生转动而导致安装位置发生偏位的问题,其中,本实施例中,限位件43和限位槽231的数量可以均为两个或者也可以均为三个,如图4和图14所示,安装架40上设置三个限位件43,环形挡圈23上对应设置三个限位槽231。

其中,本实施例中,为了便于限位件43卡入限位槽231中,本实施例中,在限位槽231的槽口设置导向部232,导向部232具体为斜面。

其中,本实施例中,由于操控板30与壳体20上的操作区相对应,而操作区上往往具有显示区域和/或指示灯,所以,本实施例中,操控板30上设有多个显示组件32,如图6所示,显示组件32具体包括指示灯321和灯座322,安装架40上具有罩设在显示组件32上且一端开设透光孔443的罩体44,即本实施例中,安装罩上具有与显示组件32对应的多个罩体44,罩体44罩设在显示组件32上,其中,该罩体44对显示组件32起到遮光作用,防止相邻显示组件32的串光,本实施例中,显示组件32具体可以包括数码管和/或多个指示灯,罩体44罩设在显示组件32上时,显示组件32发出的光线通过罩体44上的透光孔443向外射出。

其中,本实施例总,如图5所示,罩体44具体包括第一罩体441和第二罩体442,且第一罩体441的外径小于第二罩体442,透光孔443开设在第一罩体441的一端上,且透光孔443与第二罩体442内部空腔相通,本实施例中,显示组件32位于第二罩体442的空腔中,本实施例中,通过设置大小不同的第一罩体441和第二罩体442一方面实现了节省材料的作用,另一方面第一罩体441利于将显示组件32发出的光线汇聚在一起,从而达到较好的显示效果。

其中,本实施例中,还包括:透光件(未示出),透光件位于罩体44内,且透光件的一端位于透光孔443中,另一端与显示组件32的一端相抵接,本实施例中,透光件起到导光作用,可以将显示组件32发出的光线导到壳体20的内壁上,这样使得显示效果更佳,不易出现光线分散而导致显示欠佳的问题,本实施例中,透光件位于透光孔443的一端可以从透光孔443中伸出,或者可以与透光孔443朝外的一端平齐,或者隐藏在透光孔443内,本实施例中,通过设置透光件,使得光线经透光件直接传到至距显示区的内壁最近的位置,以保证光线在传播的过程中最大程度地向同一方向发射,从而减小光线的在传播路径上的损失以及有效的防止了窜光现象,进而优化了显示组件32在显示区上的显示效果。

其中,本实施例中,多个显示组件32围设在控制器件31的外周,具体的,多个显示组件32在操控板30上围绕控制器件31的旋转轴313间隔设置,多个显示组件32相连形成半圆弧,相应的,本实施例中,多个罩体44沿着环形筋位42间隔设置,多个罩体44相连形成半圆弧,最终实现在靠近旋钮10的外边缘处形成多个显示组件32对应的显示点。

其中,本实施例中,罩体44为采用非透光材料制成的遮光罩,即本实施例中,罩体44起到对显示组件32进行遮光的作用,防止相邻显示组件32就进行串光,其中,本实施例中,罩体44与安装架40之间具体可以一体成型,形成对操控板30以及显示组件32进行遮光的遮光罩。

在本实用新型的描述中,需要说明的是,除非另有明确的规定和限定,术语“安装”、“相连”、“连接”应作广义理解,例如,可以是固定连接,也可以是通过中间媒介间接相连,可以是两个元件内部的连通或者两个元件的相互作用关系。对于本领域的普通技术人员而言,可以根据具体情况理解上述术语在本实用新型中的具体含义。

在本实用新型的描述中,需要理解的是,术语“上”、“下”、“前”、“后”、“竖直”、“水平”、“顶”、“底”、“内”、“外”等指示的方位或者位置关系为基于附图所示的方位或位置关系,仅是为了便于描述本实用新型和简化描述,而不是指示或者暗示所指的装置或者元件必须具有特定的方位、以特定的方位构造和操作,因此不能理解为对本实用新型的限制。在本实用新型的描述中,“多个”的含义是两个或两个以上,除非是另有精确具体地规定。

本申请的说明书和权利要求书及上述附图中的术语“第一”、“第二”、“第三”、“第四”等(如果存在)是用于区别类似的对象,而不必用于描述特定的顺序或先后次序。应该理解这样使用的数据在适当情况下可以互换,以便这里描述的本申请的实施例例如能够以除了在这里图示或描述的那些以外的顺序实施。此外,术语“包括”和“具有”以及他们的任何变形,意图在于覆盖不排他的包含,例如,包含了一系列步骤或单元的过程、方法、系统、产品或设备不必限于清楚地列出的那些步骤或单元,而是可包括没有清楚地列出的或对于这些过程、方法、产品或设备固有的其它步骤或单元。

最后应说明的是:以上各实施例仅用以说明本实用新型的技术方案,而非对其限制;尽管参照前述各实施例对本实用新型进行了详细的说明,本领域的普通技术人员应当理解:其依然可以对前述各实施例所记载的技术方案进行修改,或者对其中部分或者全部技术特征进行等同替换;而这些修改或者替换,并不使相应技术方案的本质脱离本实用新型各实施例技术方案的范围。

当前第1页1 2 3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留言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精彩留言会获得点赞!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