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种蒸汽余热回收处理装置的制作方法

文档序号:21306494发布日期:2020-06-30 20:10阅读:202来源:国知局
一种蒸汽余热回收处理装置的制作方法

本实用新型涉及蒸汽余热处理设施领域,尤其涉及一种蒸汽余热回收处理装置。



背景技术:

当前,我国能源利用仍然存在着利用效率低、经济效益差,生态环境压力大的主要问题,节能减排、降低能耗、提高能源综合利用率作为能源发展战略规划的重要内容。我国工业领域能源消耗量约占全国能源消耗总量的70%,主要工业产品单位能耗平均比国际先进水平高出30%左右。余热回收利用是指将工业过程产生的余热再次回收重新利用。主要技术包括热交换技术、热功转换技术、余热制冷制热技术。现有的余热处理装置在蒸汽收集时,容易造成蒸汽分散,而且效果低,由于设计原因,还存在过热引发开锅的隐患。



技术实现要素:

本实用新型的目的在于提供一种蒸汽余热回收处理装置,以解决上述技术问题。

为实现上述目的本实用新型采用以下技术方案:

一种蒸汽余热回收处理装置,包括吸气头、保护箱、散热板、上盖、循环泵、内箱和出水头,还包括滤芯、连管、弯管、套管和吸盘,所述散热板通过螺钉安装在保护箱表面,所述保护箱左侧开设连接吸气头的进气口,所述吸气头通过插接进气口固定在保护箱左侧,所述吸气头由连管、弯管、套管和吸盘组成,所述连管数量为两个,连管成l型连接,所述连管顶部右端插接进气口,连管顶部左端通过弯管与底部连管相连,所述连管底面插接在套管顶部,所述吸盘焊接在套管底面,所述吸盘为锥形设计,所述保护箱顶部通过螺栓固定有上盖,所述上盖表面开设连接循环泵的连接口,所述循环泵通过螺钉垂直固定在上盖顶部,所述内箱放置在保护箱内,所述内箱顶部一体化成型设有连接循环泵的护口,所述内箱内开设蒸气流通的水道,所述水道内竖直间隔安装有滤芯,所保护箱右侧底部水平安装有出水头,所述出水头顶部设置控制出水头工作的转把。

在上述技术方案基础上,所述吸盘底部一体化成型设有挡环,所述挡环位于吸盘底部四周,吸盘通过挡环防止蒸汽从底部分散。

在上述技术方案基础上,所述循环泵通过外接电源供电,所述循环泵穿过上盖内的连接口与内箱顶部的护口相连。

在上述技术方案基础上,所述进气口穿过内箱左侧壁,进气口与内箱贯通,所述护口位于内箱顶部,护口从顶部与内箱联通,所述出水头穿过保护箱右侧底部与内箱从底部右侧联通。

在上述技术方案基础上,所述散热板表面间隔开设矩形散热槽,所述散热板内壁与内箱侧壁相连,防止内箱热量高造成的开锅。

与现有的蒸汽余热回收技术相比,本蒸汽余热回收处理装置设计方案具有以下优点:本蒸汽余热回收处理装置结构简练巧妙,安装操作便捷,余热回收效果好,节约资源使用,提高经济效益;在工厂进行蒸汽余热回收,安装处理装置时,将吸气头对准蒸汽出口上部,吸气头通过进气口安装在保护箱侧面,循环泵固定在保护箱上盖顶面,安装完成后,将循环泵接入电源,蒸汽从出口排出后,通过吸气头的连管与进气口相连,蒸汽进入保护箱的内箱内,蒸汽在内箱内在水道内自然液化成水后,经过滤芯过滤,通过循环泵的带动,转动转把,从保护箱右侧底部的出水头流出,也可通过蒸汽对内箱的水进行加热后在排出,十分方便,保护箱两侧设有散热板,防止内箱内蒸汽过热造成开锅,引发的危险,安全可靠,宜推广使用。

附图说明

图1为本实用新型蒸汽余热回收处理装置的结构图。

图2为本实用新型蒸汽余热回收处理装置的部件结构图。

图3为本实用新型蒸汽余热回收处理装置的水箱平面结构图。

图4为本实用新型蒸汽余热回收处理装置的吸气头结构图。

图中:1、吸气头,2、保护箱,3、循环泵,4、散热板,5、出水头,6、连接口,7、上盖,8、护口,9、进气口,10、内箱,11、转把,12、水道,13、滤芯,14、连管,15、弯管,16、套管,17、吸盘。

具体实施方式

下面结合附图和具体实施例对本实用新型作进一步详细阐述。

如图所示,一种蒸汽余热回收处理装置,包括吸气头1、保护箱2、散热板4、上盖7、循环泵3、内箱10和出水头5,还包括滤芯13、连管14、弯管15、套管16和吸盘17,所述散热板4通过螺钉安装在保护箱2表面,所述保护箱2左侧开设连接吸气头1的进气口9,所述吸气头1通过插接进气口9固定在保护箱2左侧,所述吸气头1由连管14、弯管15、套管16和吸盘17组成,所述连管14数量为两个,连管14成l型连接,所述连管14顶部右端插接进气口9,连管14顶部左端通过弯管15与底部连管14相连,所述连管14底面插接在套管16顶部,所述吸盘17焊接在套管16底面,所述吸盘17为锥形设计,所述保护箱2顶部通过螺栓固定有上盖7,所述上盖7表面开设连接循环泵3的连接口6,所述循环泵3通过螺钉垂直固定在上盖7顶部,所述内箱10放置在保护箱2内,所述内箱10顶部一体化成型设有连接循环泵3的护口8,所述内箱10内开设蒸气流通的水道12,所述水道12内竖直间隔安装有滤芯13,所保护箱2右侧底部水平安装有出水头5,所述出水头5顶部设置控制出水头5工作的转把11。

所述吸盘17底部一体化成型设有挡环,所述挡环位于吸盘17底部四周,吸盘17通过挡环防止蒸汽从底部分散。

所述循环泵3通过外接电源供电,所述循环泵3穿过上盖7内的连接口6与内箱10顶部的护口8相连。

所述进气口9穿过内箱10左侧壁,进气口9与内箱10贯通,所述护口8位于内箱10顶部,护口8从顶部与内箱10联通,所述出水头5穿过保护箱2右侧底部与内箱10从底部右侧联通。

所述散热板4表面间隔开设矩形散热槽,所述散热板4内壁与内箱10侧壁相连,防止内箱10热量高造成的开锅。

本实用新型工作原理:在工厂进行蒸汽余热回收,安装处理装置时,将吸气头1对准蒸汽出口上部,吸气头1通过进气口9安装在保护箱2侧面,循环泵3固定在保护箱2上盖7顶面,安装完成后,将循环泵3接入电源,蒸汽从出口排出后,通过吸气头1的连管14与进气口9相连,蒸汽进入保护箱2的内箱10内,蒸汽在内箱10内在水道12内自然液化成水后,经过滤芯13过滤,通过循环泵3的带动,转动转把11,从保护箱2右侧底部的出水头5流出,也可通过蒸汽对内箱10的水进行加热后在排出,十分方便,保护箱2两侧设有散热板4,防止内箱10内蒸汽过热造成开锅,引发的危险,安全可靠。

以上所述为本实用新型较佳实施例,对于本领域的普通技术人员而言,根据本实用新型的教导,在不脱离本实用新型的原理与精神的情况下,对实施方式所进行的改变、修改、替换和变型仍落入本实用新型的保护范围之内。



技术特征:

1.一种蒸汽余热回收处理装置,包括吸气头(1)、保护箱(2)、散热板(4)、上盖(7)、循环泵(3)、内箱(10)和出水头(5),还包括滤芯(13)、连管(14)、弯管(15)、套管(16)和吸盘(17),其特征在于,所述散热板(4)通过螺钉安装在保护箱(2)表面,所述保护箱(2)左侧开设连接吸气头(1)的进气口(9),所述吸气头(1)通过插接进气口(9)固定在保护箱(2)左侧,所述吸气头(1)由连管(14)、弯管(15)、套管(16)和吸盘(17)组成,所述连管(14)数量为两个,连管(14)成l型连接,所述连管(14)顶部右端插接进气口(9),连管(14)顶部左端通过弯管(15)与底部连管(14)相连,所述连管(14)底面插接在套管(16)顶部,所述吸盘(17)焊接在套管(16)底面,所述吸盘(17)为锥形设计,所述保护箱(2)顶部通过螺栓固定有上盖(7),所述上盖(7)表面开设连接循环泵(3)的连接口(6),所述循环泵(3)通过螺钉垂直固定在上盖(7)顶部,所述内箱(10)放置在保护箱(2)内,所述内箱(10)顶部一体化成型设有连接循环泵(3)的护口(8),所述内箱(10)内开设蒸气流通的水道(12),所述水道(12)内竖直间隔安装有滤芯(13),所保护箱(2)右侧底部水平安装有出水头(5),所述出水头(5)顶部设置控制出水头(5)工作的转把(11)。

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一种蒸汽余热回收处理装置,其特征在于,所述吸盘(17)底部一体化成型设有挡环,所述挡环位于吸盘(17)底部四周,吸盘(17)通过挡环防止蒸汽从底部分散。

3.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一种蒸汽余热回收处理装置,其特征在于,所述循环泵(3)通过外接电源供电,所述循环泵(3)穿过上盖(7)内的连接口(6)与内箱(10)顶部的护口(8)相连。

4.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一种蒸汽余热回收处理装置,其特征在于,所述进气口(9)穿过内箱(10)左侧壁,进气口(9)与内箱(10)贯通,所述护口(8)位于内箱(10)顶部,护口(8)从顶部与内箱(10)联通,所述出水头(5)穿过保护箱(2)右侧底部与内箱(10)从底部右侧联通。

5.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一种蒸汽余热回收处理装置,其特征在于,所述散热板(4)表面间隔开设矩形散热槽,所述散热板(4)内壁与内箱(10)侧壁相连,防止内箱(10)热量高造成的开锅。


技术总结
本实用新型公开了一种蒸汽余热回收处理装置,包括吸气头、保护箱、散热板、上盖、循环泵、内箱和出水头,所述散热板通过螺钉安装在保护箱表面,所述保护箱左侧开设连接吸气头的进气口,所述吸气头通过插接进气口固定在保护箱左侧,所述吸气头由连管、弯管、套管和吸盘组成,所述连管数量为两个,所述连管顶部右端插接进气口,连管顶部左端通过弯管与底部连管相连。本蒸汽余热回收处理装置结构简练巧妙,安装操作便捷,余热回收效果好,节约资源使用,提高经济效益;蒸汽从出口排出后,通过吸气头的连管与进气口相连,蒸汽进入保护箱的内箱内,蒸汽在内箱内在水道内自然液化成水后,经过滤芯过滤,安全可靠,宜推广使用。

技术研发人员:田士全
受保护的技术使用者:陕西海风热能科技有限公司
技术研发日:2019.07.18
技术公布日:2020.06.30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留言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精彩留言会获得点赞!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