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种利用茶水的壶状加湿器的制作方法

文档序号:21228573发布日期:2020-06-23 22:33阅读:1057来源:国知局
一种利用茶水的壶状加湿器的制作方法

本实用新型涉及加湿器技术领域,尤其是一种利用茶水的壶状加湿器。



背景技术:

加湿器是一种用于提高环境湿度的电器,现有加湿器在使用茶水后,如不及时清洗,易在加湿器内部增加水垢,减少加湿器的使用有效寿命,所以使用者每次在使用加湿器完毕后需立即清理加湿器。将茶与加湿有机结合、且能避免频繁清洗的加湿器目前在市场处于空缺状态。



技术实现要素:



本技术:
人针对上述现有生产技术中的缺点,提供一种利用茶水的壶状加湿器,设计双层过滤结构,且能根据残渣储量给予使用者反馈,解决了现有加湿器使用茶水后易产生的水垢遗留问题,能有效减少加湿器清洗次数,延长加湿器使用寿命。

本实用新型所采用的技术方案如下:

一种利用茶水的壶状加湿器,包括顶盖结构、外壳和底座,顶盖结构包括喷雾口、第一过滤网和外延盖,喷雾口的上部为壶嘴结构,喷雾口下部为圆弧空腔,壶嘴结构和圆弧空腔内部贯通连接,第一过滤网的上部为锥面,锥面的底部向下延伸形成圆柱状空腔,喷雾口的圆弧空腔底部嵌接于圆柱状空腔内,外延盖为环状结构,于外延盖的内侧设置与第一过滤网的锥面配合的斜面,第一过滤网的锥面外侧靠接于斜面上,外壳为空心锥台结构,外延盖与外壳的顶部配合,底座与外壳的底部配合,于外壳内腔的中下部设置第二过滤网,于第二过滤网的下部贴接储渣盒,于外壳的内腔中心设置雾气管,雾气管的上端连接喷雾口的底部,雾气管的下端连接储渣盒,于所述雾气管内还设置雾气发生装置和残渣监测装置,于外壳的外表面上设置控制调节开关。

其进一步技术方案在于:

喷雾口的壶嘴结构为两段式可弯折结构;

第二过滤网的网线密度高于第一过滤网;

喷雾口、外延盖和底座为陶瓷结构;

外壳为竹制结构;

储渣盒为带弧度的空腔结构。

本实用新型的有益效果如下:

本实用新型结构紧凑、合理,操作方便,通过设置双层过滤网,实现茶水倒入后的两级过滤,并于雾气管内设置残渣监测装置,在需要清洗时发出光线指示,避免了传统加湿器每次使用茶水后都要清洗的不便,大幅降低清洗次数,延长加湿器使用寿命,将茶水、茶壶造型和加湿器有机结合。

附图说明

图1为本实用新型的外部结构示意图。

图2为本实用新型茶的喷雾口结构示意图。

图3为本实用新型的内部结构示意图。

其中:1、喷雾口;2、第一过滤网;3、外延盖;4、控制调节开关;5、外壳;6、底座;7、第二过滤网;8、储渣盒;9、雾气管。

具体实施方式

下面结合附图,说明本实用新型的具体实施方式。

如图1~3所示,本实用新型包括顶盖结构、外壳5和底座6,顶盖结构包括喷雾口1、第一过滤网2和外延盖3,喷雾口1的上部为壶嘴结构,喷雾口1下部为圆弧空腔,壶嘴结构和圆弧空腔内部贯通连接,第一过滤网2的上部为锥面,锥面的底部向下延伸形成圆柱状空腔,喷雾口1的圆弧空腔底部嵌接于圆柱状空腔内,外延盖3为环状结构,于外延盖3的内侧设置与第一过滤网2的锥面配合的斜面,第一过滤网2的锥面外侧靠接于斜面上,外壳5为空心锥台结构,外延盖3与外壳5的顶部配合,底座6与外壳5的底部配合,于外壳5内腔的中下部设置第二过滤网7,于第二过滤网7的下部贴接储渣盒8,于外壳5的内腔中心设置雾气管9,雾气管9的上端连接喷雾口1的底部,雾气管9的下端连接储渣盒8,于所述雾气管9内还设置雾气发生装置和残渣监测装置,于外壳5的外表面上设置控制调节开关4。

喷雾口1的壶嘴结构为两段式可弯折结构,第二过滤网7的网线密度高于第一过滤网2,喷雾口1、外延盖3和底座6为陶瓷结构,外壳5为竹制结构,储渣盒8为带弧度的空腔结构。

本实用新型的具体使用过程如下:

将茶叶水自本装置的顶部倒入,由于第一过滤网2的锥面长度大于外延盖3的斜面长度,茶水可以经第一过滤网2进入外壳5的内腔。第一过滤网2的网眼较粗,主要用于过滤茶叶与大颗粒状的茶叶渣滓,使用者可以直观地从第一过滤网2处观察外侧结构是否需要清洗。流入外壳5内腔中的茶叶流经第二过滤网7,所述第二过滤网7的网眼较细,可以用于第一过滤网2无法滤净的部分体积较小的杂质,当残渣积累到一定量时,会触发雾气管9内的残渣监测装置,于加湿器外侧中心位置安装指示灯,便于使用者观察操作。本实施例中安装于外延盖3的外周上,当残渣监测装置触发时,指示灯也会同时亮起,提醒使用者取出内部的残渣。通过这一装置无需在每次倒入茶水使用后立即清理,可以大幅降低加湿器的清洗次数,也不易产生水垢遗留的问题。过滤后的茶叶水通过雾气管9中的雾气发生装置雾化,流经雾气管9并自喷雾口1喷出,喷雾口1为两段式结构,通过铰接等灵活连接的方式固定,可以根据使用者需要转动方向和角度,在提高空气湿度的同时,还能使空气中弥漫茶香,提升使用体验。

以上描述是对本实用新型的解释,不是对实用新型的限定,本实用新型所限定的范围参见权利要求,在本实用新型的保护范围之内,可以作任何形式的修改。



技术特征:

1.一种利用茶水的壶状加湿器,其特征在于:包括顶盖结构、外壳(5)和底座(6),顶盖结构包括喷雾口(1)、第一过滤网(2)和外延盖(3),喷雾口(1)的上部为壶嘴结构,喷雾口(1)下部为圆弧空腔,壶嘴结构和圆弧空腔内部贯通连接,第一过滤网(2)的上部为锥面,锥面的底部向下延伸形成圆柱状空腔,喷雾口(1)的圆弧空腔底部嵌接于圆柱状空腔内,外延盖(3)为环状结构,于外延盖(3)的内侧设置与第一过滤网(2)的锥面配合的斜面,第一过滤网(2)的锥面外侧靠接于斜面上,外壳(5)为空心锥台结构,外延盖(3)与外壳(5)的顶部配合,底座(6)与外壳(5)的底部配合,于外壳(5)内腔的中下部设置第二过滤网(7),于第二过滤网(7)的下部贴接储渣盒(8),于外壳(5)的内腔中心设置雾气管(9),雾气管(9)的上端连接喷雾口(1)的底部,雾气管(9)的下端连接储渣盒(8),于所述雾气管(9)内还设置雾气发生装置和残渣监测装置,于外壳(5)的外表面上设置控制调节开关(4)。

2.如权利要求1所述的一种利用茶水的壶状加湿器,其特征在于:喷雾口(1)的壶嘴结构为两段式可弯折结构。

3.如权利要求1所述的一种利用茶水的壶状加湿器,其特征在于:第二过滤网(7)的网线密度高于第一过滤网(2)。

4.如权利要求1所述的一种利用茶水的壶状加湿器,其特征在于:喷雾口(1)、外延盖(3)和底座(6)为陶瓷结构。

5.如权利要求1所述的一种利用茶水的壶状加湿器,其特征在于:外壳(5)为竹制结构。

6.如权利要求1所述的一种利用茶水的壶状加湿器,其特征在于:储渣盒(8)为带弧度的空腔结构。


技术总结
本实用新型涉及一种利用茶水的壶状加湿器,包括顶盖结构、外壳和底座,顶盖结构包括喷雾口、第一过滤网和外延盖,外壳为空心锥台结构,外延盖与外壳的顶部配合,底座与外壳的底部配合,于外壳内腔的中下部设置第二过滤网,于第二过滤网的下部贴接储渣盒,于外壳的内腔中心设置雾气管,于所述雾气管内设置雾气发生装置和残渣监测装置,于外壳的外表面上设置控制调节开关。本实用通过设置双层过滤网,实现茶水倒入后的两级过滤,并于雾气管内设置残渣监测装置,在需要清洗时发出光线指示,避免了传统加湿器每次使用茶水后都要清洗的不便,大幅降低清洗次数,延长加湿器使用寿命,实现茶水、茶壶造型和加湿器的有机结合。

技术研发人员:吴剑斌;魏玮;张凌浩
受保护的技术使用者:江南大学
技术研发日:2019.11.06
技术公布日:2020.06.23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留言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精彩留言会获得点赞!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