高可靠性换热管管板连接工艺结构的制作方法

文档序号:29323441发布日期:2022-03-19 23:01阅读:56来源:国知局
高可靠性换热管管板连接工艺结构的制作方法

1.本实用新型涉及自动化生产线及其部件,特别涉及浆线类产品,具体是一种高可靠性换热管管板连接工艺结构。


背景技术:

2.热能回收装置是浆线产品的组成部分之一,其用于浆料的热能回收,而管式换热是其热能回收的主要方式之一。
3.现阶段的管式换热结构中,换热管与管板的连接方式有焊接和胀焊结合;其存在如下缺陷:
4.由于换热管壁厚较薄,通常为0.5mm~1mm,采用焊接,薄管焊接困难,同时容易焊漏,质量不易控制,所以不适合焊接;
5.塑性变形却容易的多,所以薄管子比较适合胀接;但因管板也比较薄,如果纯胀接,则胀接形成的贴紧力(拘束力)比较小,在操作时换热管不断振动,温度变化引起热胀冷缩等交变载荷的作用下,换热管容易受到疲劳破坏,产生拉脱。
6.因此,有必要提供一种高可靠性换热管管板连接工艺结构来解决上述问题。


技术实现要素:

7.本实用新型的目的是提供一种高可靠性换热管管板连接工艺结构,通过换热管两端翻边的设定,绝对保证换热管与管板连接的拉脱力,且通过胀接保证换热管与管板连接的密封性,在不增加换热管厚度和管板厚度即不增加材料成本的情况下,成功提高了产品的接头质量等级,提高产品的使用寿命。
8.本实用新型通过如下技术方案实现上述目的:
9.一种高可靠性换热管管板连接工艺结构,包括换热管、与换热管配合使用的管板,管板上开设有与换热管管体匹配的换热管设置孔;
10.换热管管体端部穿过管板,且伸出管板边缘;
11.通过置入胀接头于换热管设置孔处的换热管内,胀接头中部开设有翻边装置压入槽,胀接头进行换热管与管板胀接后,翻边装置通过翻边装置压入槽压入,将伸出管板边缘的换热管端部压成卷边,形成换热管与管板高可靠性连接结构。
12.进一步的,翻边装置包括与翻边装置压入槽配合使用的压入导柱,连接于压入导柱的翻边压板。
13.进一步的,翻边压板上设置有斜向台,斜向台用于翻边装置压入时,换热管端部用于翻边的部位的撑开。
14.进一步的,卷边的长度为换热管壁厚的1.5-3倍。
15.进一步的,斜向台的斜度为30
°‑
60
°

16.进一步的,翻边装置进行翻边时为转动压入。
17.进一步的,翻边装置连接有辅助加热装置,在进行翻边时加热至65
°‑
85
°

18.与现有技术相比,本实用新型通过换热管两端翻边的设定,保证换热管与管板连接的拉脱力,且通过胀接保证换热管与管板连接的密封性,在不增加换热管厚度和管板厚度即不增加材料成本的情况下,成功提高了产品的接头质量等级,提高产品的使用寿命。
附图说明
19.图1是本实用新型的实施例的结构示意图之一。
20.图2是本实用新型的实施例的结构示意图之二。
具体实施方式
21.请参阅图1至图2,一种高可靠性换热管管板连接工艺结构,包括换热管1、与换热管1配合使用的管板2,管板2上开设有与换热管管体11匹配的换热管设置孔;
22.换热管管体11端部穿过管2板,且伸出管板2边缘;
23.换热管管体11端部伸出长度为换热管管体11的厚度的0.8-1.5倍,本方案不进行详细设定;
24.通过置入胀接头3于换热管设置孔处的换热管1内,胀接头3中部开设有翻边装置压入槽31,胀接头3进行换热管1与管板胀2接后,翻边装置4通过翻边装置压入槽31压入,将伸出管板2边缘的换热管1端部压成卷边12,形成换热管与管板高可靠性连接结构。
25.翻边装置4包括与翻边装置压入槽31配合使用的压入导柱41,连接于压入导柱41的翻边压板42。
26.翻边压板42上设置有斜向台43,斜向台43用于翻边装置4压入时,换热管1端部用于翻边的部位的撑开。
27.同时,针对卷边12和翻边装置4还进行如下设定,以便更好的实现本方案,如下:
28.卷边12的长度为换热管壁厚的1.5-3倍;
29.斜向台的斜度为30
°‑
60
°

30.翻边装置4进行翻边时转动压入;
31.翻边装置4连接有辅助加热装置,在进行翻边时加热至65
°‑
85
°

32.与现有技术相比,本实用新型通过换热管两端翻边的设定,保证换热管与管板连接的拉脱力,且通过胀接保证换热管与管板连接的密封性,在不增加换热管厚度和管板厚度即不增加材料成本的情况下,成功提高了产品的接头质量等级,提高产品的使用寿命。
33.以上所述的仅是本实用新型的一些实施方式。对于本领域的普通技术人员来说,在不脱离本实用新型创造构思的前提下,还可以做出若干变形和改进,这些都属于本实用新型的保护范围。


技术特征:
1.一种高可靠性换热管管板连接工艺结构,其特征在于:包括换热管、与换热管配合使用的管板,管板上开设有与换热管管体匹配的换热管设置孔;换热管管体端部穿过管板,且伸出管板边缘;通过置入胀接头于换热管设置孔处的换热管内,胀接头中部开设有翻边装置压入槽,胀接头进行换热管与管板胀接后,翻边装置通过翻边装置压入槽压入,将伸出管板边缘的换热管端部压成卷边,形成换热管与管板高可靠性连接结构。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高可靠性换热管管板连接工艺结构,其特征在于:翻边装置包括与翻边装置压入槽配合使用的压入导柱,连接于压入导柱的翻边压板。3.根据权利要求2所述的高可靠性换热管管板连接工艺结构,其特征在于:翻边压板上设置有斜向台,斜向台用于翻边装置压入时,换热管端部用于翻边的部位的撑开。4.根据权利要求1-3任意一项所述的高可靠性换热管管板连接工艺结构,其特征在于:卷边的长度为换热管壁厚的1.5-3倍。5.根据权利要求4所述的高可靠性换热管管板连接工艺结构,其特征在于:斜向台的斜度为30
°‑
60
°
。6.根据权利要求1-3任意一项所述的高可靠性换热管管板连接工艺结构,其特征在于:翻边装置进行翻边时为转动压入。7.根据权利要求1-3任意一项所述的高可靠性换热管管板连接工艺结构,其特征在于:翻边装置连接有辅助加热装置,在进行翻边时加热至65
°‑
85
°


技术总结
本实用新型高可靠性换热管管板连接工艺结构,其特征在于:包括换热管、与换热管配合使用的管板,管板上开设有与换热管管体匹配的换热管设置孔;换热管管体端部穿过管板,且伸出管板边缘;通过置入胀接头于换热管设置孔处的换热管内,胀接头中部开设有翻边装置压入槽,胀接头进行换热管与管板胀接后,翻边装置通过翻边装置压入槽压入,将伸出管板边缘的换热管端部压成卷边,形成换热管与管板高可靠性连接结构。结构。结构。


技术研发人员:王洪超 王东阳
受保护的技术使用者:苏州常达智能装备有限公司
技术研发日:2021.03.19
技术公布日:2022/3/18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留言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精彩留言会获得点赞!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