多功能民用煤炉炉膛的制作方法

文档序号:4726974阅读:1484来源:国知局
专利名称:多功能民用煤炉炉膛的制作方法
技术领域
本实用新型涉及的是一种散煤蜂窝煤共用炉膛,特别是将传统散煤炉膛改造成既能烧散煤又能烧蜂窝煤,产热量可大可小,并且具有无动力助燃的多种功能的民用煤炉炉膛。
由于蜂窝煤的推广使用,传统的散煤炉被淘汰,因而给千家万户带来一定的经济损失,而且蜂窝煤炉炉膛小,投煤量有限,因而产热量比散煤炉低,这对冬季靠煤炉采暖的地区,无疑会影响蜂窝煤的推广使用。
为了解决蜂窝煤炉产热量低的缺陷,一般是增加炉膛的数量,如北京太阳能所,清华大学及其它一些省市研制的双眼及多眼蜂窝煤炉。但每增加一个炉膛必然加大炉具的造价,使用起来也比单个炉膛的炉具麻烦。大批淘汰散煤炉也没被重新利用。
本实用新型的目的是提供一种改进的炉膛,它不仅能烧散煤又能烧蜂窝煤,产热量人为控制,而且能将淘汰散煤炉重新利用起来。
本实用新型的目的是这样实现的在散煤炉膛内竖直安装了四条扁铁管组成的,一端固定于炉口四周,另一端穿过炉筚,蜂窝煤能在其中上下自由运动的直笼内炉膛,当要求产热量小时,将蜂窝煤投入内炉膛中,四条扁铁管将煤限定在外炉膛中央,以利于煤的燃烧。当要求产热量大时,将散煤或破碎蜂窝煤投入外炉膛中,内炉膛的四条铁管被包在煤火中而变成了助燃的通道。
本实用新型只需在普通散煤炉膛中安装四条铸铁管,所以结构简单,改装容易,同时由于着眼点不仅在于将散煤炉改造利用,主要是从根本上改善散煤炉膛和蜂窝煤炉膛的燃烧特性。
当散煤或破碎蜂窝煤投入炉膛中,内炉膛的四条铁管被包在煤火中,烧红的铁管将炉筚下的新鲜空气吸入管内加热后,经管壁上开的通气孔输送到远离空气入口的煤层中,此时外炉膛内如同放入了一块开有四只气眼的煤,因而整个炉膛空气畅通,煤炭燃充分,火力强。同时由于四条铁管是垂直安装,所以对空气的阻力很小,也不怕煤渣、煤灰对管道的堵塞,即是有堵塞现象清除也很容易。
当蜂窝煤放入炉膛中,内炉膛将蜂窝煤限定在外炉膛中央。外炉膛与蜂窝煤之间形成了一个下大上小的锥形空腔,该腔下部的空气被炉火加热变轻向上流动时被逐渐缩小的外炉膛挤压而迅速从炉口流出,使得炉膛中的空气流速加快,从而达到助燃的目的,此时外炉膛起到了拔火罐的作用。
本实用新型的具体结构由下列实例及其附图给出。


图1是根据实用新型提出的多功能民用煤炉炉膛的剖面图。图2是散煤投入炉膛的情形。图3是蜂窝煤投入炉膛的情形。
下面结合
图1、图2、图3详细说明本实用新型的具体结构及工作情况。
本炉膛是在外炉膛(7)中竖直安装了一个由四条扁形铸铁管组成的直笼内炉膛(4),内炉膛(4)的四条铁管均布在炉口(2)周围,蜂窝煤(1)能在其中上下自由运动。铁管的一个端口封死并固定在炉面(8)上,另一个端口畅开并穿过炉筚,四条铁管在各自的4个面上开有16个与管芯相通的通气孔(5),其开口面积最好小于管芯截面积。
当散煤或破碎蜂窝煤(6)从炉口(2)投入外炉膛(7)中内炉膛(4)的四条铁管被包在煤火中如图(2)所示,管内的炽热空气经通气孔(5)被输送到煤层中,因而内炉膛此时成为助燃的空气通道。
当蜂窝煤(1)从炉口(2)放入炉膛中,内炉膛(4)将其限定在外炉膛(7)的中央,外炉膛(7)与蜂窝煤(1)之间形成了一个下大上下的空腔如图(3)所示,该腔内的空气被加热后对炉膛起到了助燃的作用。
外炉膛(7),内炉膛(4),通气孔(5)也可以用耐火土烧制在一起,使得炉具改装更加简单。
权利要求1.既能烧各种散煤、破碎蜂窝煤,又可烧蜂窝煤,产热量可大可小,同时具有无动力助燃的多功能民用煤炉炉膛,该炉膛是在外炉膛(7)中竖直安装了一个直笼内炉膛(4),其特征在于内炉膛(4)是由四条扁形铸铁管组成,四条铁管均布炉口(2)周围,每条铁管的上端口封死并固定在炉面(8)上,下端口畅开,并穿过炉筚(3)。在铁管四周的管壁上开有与管芯相通的通气孔(5)。
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炉膛,其特征是四条铸铁管围成的直笼内炉膛(4),其内径稍大于蜂窝煤(1)的外径,使得蜂窝煤能在其中上下自由运动。
3.根据要求1所述的炉膛,其特征是内炉膛(4)的每条铁管的每个面上开有4个与管芯相通的气孔(5),4个面共开有16个通气孔。
专利摘要本实用新型涉及的是一种民用煤炉炉膛。在普通民用散煤炉膛中,竖立了由四条扁铁管组成,一端固定于炉口,另一端穿过炉箅,蜂窝煤能在其中上下自由运动的直笼内炉膛,当烧散煤时,空气通过铁管管壁上开的通气孔被输送到远离炉箅的煤层中,使得炉膛内的空气畅通,炉火升旺。当烧蜂窝煤时,外炉膛象罩在蜂窝煤上的拔火罐,使得火力加强。因而内外炉膛相互配合,不仅可以烧各种散煤或蜂窝煤,而且炉膛可大可小,同时具有热效高、无动力助燃的多种功能。
文档编号F24B1/00GK2118243SQ9121656
公开日1992年10月7日 申请日期1991年6月16日 优先权日1991年6月16日
发明者王希山 申请人:王希山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留言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精彩留言会获得点赞!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