专利名称:步进梁式加热炉汽化冷却装置的制作方法
技术领域:
本发明涉及一种步进梁式加热炉的汽化冷却装置。
步进梁式加热炉是用来将钢坯(锭)、材加热到要求温度的一种连续加热炉。钢坯是靠活动梁和固定梁来支撑的,靠活动梁的反复上升,前进、下降、后退使钢坯通过炉子的。为保证活动梁、固定梁的强度、刚度和使用寿命,必须用冷却介质对其进行冷却。目前国内外所采用的冷却方式有水冷却和汽化冷却。汽化冷却是一种比较先进的节水、能回收热能的冷却方式。现有技术中,德国专利DE2658867号《工业炉,特别是升底式炉》公开了汽化冷却在步进梁式炉上的应用。该装置存在如下不足①活动梁冷却回路中的冷却剂压力和温度要比固定梁冷却回路中的低,给操作和控制带来麻烦;②活动梁冷却回路要设置调节阀、节流阀、调压阀等,增加设备投资;③立柱下端设有冷却剂进出管道,增加了管路复杂性。
本发明的目的是简化冷却系统结构,节省投资。
为实现上述目的,采用了如下方案,汽化冷却装置包括汽包、上升管、下降管、泵及活动梁和固定梁。活动梁和固定梁均分别构成冷却回路,回路内有流动的水或汽/水混合物,回路内设有泵,以保证实现强制循环。立柱内装有芯管、芯管上端呈倾斜状,立柱、芯管与纵向管之间是相通的,立柱内冷却剂的流动为自然循环。在活动梁的两端装有步进旋转接头。
立柱内芯管的横截面积与芯管外的环形面积之比在0.8~1.5范围内,芯管上端倾斜角度为α=30~45°。
步进旋转接头的一端与固定管子(如上升管或下降管)相接,另一端与活动梁的纵向管相接,每套步进旋转接头至少需配置3个活接头、适当数目的恒力吊架、导向装置和防振装置。
所述的防振装置是轴的一端固定于活接头可转部分上,轴的另一端与卡座相配合,轴可以在卡座内转动,卡座通过连杆与活接头的固定部分固接。
采用本发明与原发明相比,可以达到如下效果(1)活动梁、固定梁的冷却剂均直接从汽包的下降管引来,中间不需设置调节、调压、降温装置,因此减化了操作,减少了设备投资。
(2)立柱采用芯管结构,下端取消进出水管,上端与纵向管相通,简化了炉底管道系统。
(3)步进旋转接头运行自如,安全可靠。
(4)节能效果明显。
下面结合附图进一步描述本发明。
图1 汽化冷却装置系统2 立柱结构3 步进旋转接头简4 步进旋转接头A点的运动轨迹图5 防振装置结构图在附图中,汽包1内的冷却剂经泵2输送到固定梁5和活动梁3,活动梁3和固定梁5都包含有纵向管7和立柱6,活动梁3的前后端均装有步进旋转接头4。立柱6与纵向管7相交处形成三通,立柱6内设有芯管8,冷却剂可以从芯管8上端流入,从管8下端流出折向上,流入纵向管7,此流动为自然流动。芯管上端制成斜面,α角为30~45°,最佳值为40°左右。芯管8的横截面积与芯管外的环形面积之比为0.8~1.5。步进旋转接头由导向装置9、防振装置10、恒力吊架11及活接头12等组成。图3中A点与活动梁的纵向管相接,B点与固定管子(上升管或下降管)相接。图4为A点的运动轨迹。图5是图3中防振装置的详细结构图。在图5中,轴13的一端固定于活接头12的可转动部分上,轴13的另一端与卡座14相配合,轴13可以在卡座14内转动。卡座14通过连杆15与活接头12的固定部分(非转动部分)相固接。
权利要求
1.一种用于步进梁式加热炉的汽化冷却装置,它包括汽包(1)、上升管、下降管、泵(2)、活动梁(3)和固定梁(5)等,其特征在于(1)活动梁(3)和固定梁(5)均分别构成冷却回路,回路内有流动的水或汽/水混和物;(2)回路的下降管上设有泵(2),进行强制循环;(3)立柱(6)内装有芯管(8),芯管(8)上端呈倾斜状;(4)在活动梁(3)的两端均设有步进旋转接头(4)。
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汽化冷却装置,其特征在于芯管(8)的横截面积与芯管外的环形面积之比在0.8~1.5范围内,芯管(8)上端的倾角α为30~45°。
3.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汽化冷却装置,其特征在于步进旋转接头(4)的一端与固定管子相接,另一端与法动梁的纵向管(7)相接,每套步进旋转接头(4)至少需配置3个活接头(12)以及恒力吊架(11)、导向装置(9)和防振装置(10)。
4.根据权利要求3所述的气化冷却装置,其特征在于所述的防振装置(10)是轴(13)的一端固定于活接头可转动部分上,轴(13)的另一端与卡座(14)相配合,轴(13)可以在卡座(14)内转动,连杆(15)的两端分别与卡座(14)和活接头的固定部分固定连接。
全文摘要
本发明公开了一种用于步进梁式加热炉的汽化冷却装置,它包括汽包、上升管、下降管、泵、活动梁和固定梁等。活动梁和固定梁均分别构成冷却回路。回路下降管上装有泵,进行强制循环。立柱内装有芯管。在活动梁的两端设有步进旋转接头。所述的步进旋转接头由导向装置,恒力吊架、防振装置和活接头等组成。独特的立柱结构和可靠的步进旋接头,使得该装置结构简单,运行自如、安全可靠,节能效果明显。
文档编号F27B9/24GK1100516SQ9311717
公开日1995年3月22日 申请日期1993年9月15日 优先权日1993年9月15日
发明者卢如焞, 余秋根, 刘旭 申请人:冶金工业部重庆钢铁设计研究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