醇基合成燃料民用灶的制作方法

文档序号:4734368阅读:372来源:国知局
专利名称:醇基合成燃料民用灶的制作方法
技术领域
本实用新型涉及一种炉灶,特别是涉及一种醇基合成燃料民用灶。
现有的一些燃料灶,大多都带有一打气装置和储压罐、操作不便,由于它的燃料箱与预热器之间采用单管连接,如遇气压不足,就易造成灭火回火。同时,使燃料燃烧不稳定、不充分,从而会产生大量的有害气体、污染环境、影响人体健康。另外,这些灶具只有一个汽化室,且汽化室体积较小,在某些情况下,如燃料供应时产生波动现象时,会影响燃烧的稳定性。
本实用新型的目的在于提供一种具有双室结构和压力平衡管自动给燃料箱加压的醇基合成燃料民用灶。
本实用新型所提供的醇基合成燃料民用灶,它主要由燃料箱、预热盘、汽化室、混合室、预热盘管、供液管、压力平衡管、燃气管、调节阀门和喷咀组成。所述预热盘管上端与汽化室连通,其下端为双头联接,其中一头经压力平衡管与燃料箱上部连通,另一头通过供液管与燃料箱下部连通。所述燃气管一端与汽化室连通,另一端与调节阀门连通,调节阀门另一端连接一喷咀,该喷咀伸入混合室的吸风管中。
本实用新型与现有技术相比,由于燃料箱与预热盘管之间除供液管之外,还设有一压力平衡管,这样使燃料箱中能保持一较稳定的压力,以实现供油的连续性和稳定性,从而使燃烧稳定、充分,减少有害物质;另外,由过去一汽化室改为一汽化室和一混合室,且汽化室和混合室体积较大,从而对燃烧起到稳定作用。


图1为本实用新型的醇基合成燃料民用灶的半剖主视图;图2为
图1的俯视图;图3为燃料箱结构示意图。
以下结合附图,对本实用新型具体实施例作详细描述。

图1-3所示,本实用新型的醇基合成燃料民用灶,它由燃料箱13、预热盘11、汽化室3、混合室2、预热盘管4、供液管16、压力平衡管17、燃气管5、调节阀门8和喷咀6组成。所述预热盘管4为螺旋状,其上端与汽化室3连通,其下端为双头联接,其中一头经压力平衡管17与燃料箱13上部连通,另一端通过供液管16与燃料箱13下部连通。所述燃气管5一端与汽化室3连通,另一端与调节阀门8连通,调节阀门8另一端连接一喷咀6,该喷咀6伸入混合室2的吸风管18中。燃料箱13放置时,其底面应略高于所述预热盘11。所述的汽化室3和混合室2都由环形空腔构成,且混合室2环绕着汽化室3。所述预热盘管4为螺旋状,其上端与汽化室3的内壁连接,所述燃气管5一端与汽化室3内壁连通,另一端穿过预热盘管4轴向中心与调节阀门8连通。在所述混合室2内壁下部圆周面上均匀设有许多小孔19,以便在使用时,对预热盘管4加热使其内的液体燃料充分地汽化。
使用时,通过自动放预热液开关(图中未示出)放出一定量的燃液到预热盘11中,并将其点燃,所放出的燃液量足以将预热盘管4中的燃液汽化,汽化后的燃气一部分从压力平衡管17返回燃料箱13,自动给燃料箱13加压,一部分先存入汽化室3;预热2-3分钟后,预热盘11中的燃液快烧完毕进,燃料箱13中也具有了一定的压力,这时就可以通过开关轮9打开调节阀门8,汽液混合物从喷咀6喷入混合室2,与从吸风管18中吸进的空气混合后,从炉盖1的喷孔中喷出燃烧。空气量的多少可以通过设在吸风管18上的调风板10来调节。在燃烧过程中,小部分气体从压力平衡管17中进入燃料箱13,以保持燃料箱13中的压力,大部分气体经过汽化室3、调节阀门8喷入混合室3中燃烧。
权利要求1.一种醇基合成燃料民用灶,其特征在于它由燃料箱、预热盘、汽化室、混合室、预热盘管、供液管、压力平衡管、燃气管、调节阀门和喷咀组成,所述预热盘管上端与汽化室连通,其下端为双头联接,其中一头经压力平衡管与燃料箱上部连通,另一头通过供液管与燃料箱下部连通,所述燃气管一端与汽化室连通,另一端与调节阀门连通,调节阀门另一端连接一喷咀,该喷咀伸入混合室的吸风管中。
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醇基合成燃料民用灶,其特征在于燃料箱底面略高于所述预热盘。
3.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醇基合成燃料民用灶,其特征在于所述汽化室和混合室都由环形空腔构成,且混合室环绕着汽化室。
4.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醇基合成燃料民用灶,其特征在于所述预热盘管上端与汽化室内壁连接,所述燃气管一端与汽化室内壁连通,并穿过预热盘管轴向中心与调节阀门连通。
5.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醇基合成燃料民用灶,其特征在于所述混合室内壁下部圆周面上均匀设有许多小孔。
专利摘要本实用新型涉及一种醇基合成燃料民用灶,该灶主要由燃料箱、预热盘、汽化室、混合室、预热盘管、供液管、压力平衡管、燃气管、调节阀门和喷嘴构成。由于在燃料箱与预热盘管之间设有一供液管和一压力平衡管,在预热盘管中所产生的气体一小部分进入燃料箱,使其内部保持一定的压力,从而使该民用灶的燃烧更稳定、更充分,并减少了对空气的污染。
文档编号F24C5/00GK2191986SQ9421924
公开日1995年3月15日 申请日期1994年8月26日 优先权日1994年8月26日
发明者刘永远, 杨秀兰, 梁国栋, 汪承源, 兰奕国 申请人:刘永远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留言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精彩留言会获得点赞!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