专利名称:过滤便取式厨房排烟机的制作方法
技术领域:
本实用新型涉及一种厨房用排烟机,尤其是厨房用既能有效排除油烟,又能减少风扇的自身沾、凝油垢,并便于卸下清洗的排烟机。
现在家庭厨房使用的排烟机、换气扇存在以下弊端一是油烟在扇体上冷凝结垢较多,扇体脏,使得机件运动不灵活,妨碍正常使用;二是回油装置结构较差或根本没有设置回油装置,滴油,造成环境污染;三是不易拆下来,清洗比较困难。
本实用新型的目的在于克服上述现有技术之不足,提供一种过滤便取式厨房排烟机,它不仅能有效地排除油烟,而且结构合理,做到减少结垢,回油通畅,便于拆洗。
本实用新型的目的是通过下述方案来实现的过滤便取式厨房排烟机,包括壳体、风扇、电机、百叶窗,其技术方案是风扇的外围设有导流罩,在风扇的吸风面设有过滤网,导流罩、过滤网固定于壳体的延伸部分上,过滤网的下端设有回油盒,壳体与壳体插入其内的固定在厨房通向室外的墙壁或窗户上的预装框架固接。
上述技术方案中,过滤网为双层细孔筛网;预装框架上安装有两个双头螺栓,壳体通过双头螺栓、壳体外边沿的连接孔、蝶形螺母与预装框架固接;百叶窗的叶片下边沿均设有1-2个小凸尖;过滤网下端的回油盒单独设置。
本实用新型在风扇的外围设置导流罩,风扇在导流罩内旋转,这样被吸入的油烟在经过过滤网过滤时,由于烟雾与过滤网的机械碰撞和静电作用,使一部分油雾在滤网上凝结并在重力的作用下聚集到过滤网的下部,同时,导流罩一方面起气流导向作用,另一方面挡住风扇由于离心作用甩出的油滴,并也在重力作用下聚集到其下部,这些油与滤网下的油都回流到其下部的回油盒中。本实用新型由于上述结构,其排除油烟的效果显著,它结构合理,能减少结垢,回油通畅。再者,安装风扇的电机随壳体插入一个预装框架,该框架固定在厨房通向室外的墙壁或窗户上,与壳体用一种方便拆开的方式连接,一旦需要清洗,安装风扇的电机、壳体及百叶窗则可以很方便地卸下来。
以下结合附图
对本实用新型作进一步详述附图为本实用新型的结构示意图。
如附图所示,本实用新型包括过滤网1、回油盒2、导流罩3、风扇4、壳体5、百叶窗6、预装框架7、双头螺栓8、安装螺钉9、蝶形螺母10、电机11、壳体5的延伸部分5′。风扇4安装于电机11的输出轴上,电机11固定于壳体5内。壳体5可为一正方体形,壳体上风扇4的后面位置安装启闭式百叶窗6,为防止叶片间粘死,每个叶片下边沿两端均设有2个小凸尖61,使原来的边线接触变为点接触,便于排除油烟。百叶窗6在风扇运转时打开,在风扇停止时关闭。壳体5的延伸部分5′设于风扇的吸风面一侧,它通过二者边缘的凸板卡装于一起。壳体5的延伸部分5′上固定有导流罩3和过滤网1。卡装在壳体5的延伸部分5′上的设于导流罩3前端的过滤网1为双层细孔筛网或孔网。过滤网形状为圆形或方形。壳体5与壳体5的延伸部分5′卡装于一起后导流罩3设于风扇4的外围。过滤网1的下端设有回油盒2,回油盒2可单独设置,也可固定在壳体5的延伸部分5′上。预装框架7先用安装螺钉9固定在通向室外的墙壁或窗户上,预装框架7上安装有两个双头螺栓8,风扇4及电机11随壳体5插入预装框架7后,双头螺栓8插入壳体外边沿的连接孔,用速紧蝶形螺母10拧在双头螺栓8上,这样壳体5便与预装框架7固接于一起。需要拆下清洗时,只需反向拧下蝶形螺母10,即可将整个壳体抽出卸下来清洗。
本实用新型也可将百叶窗安装在风扇的前面,有利于冷凝油的回收。
权利要求1.一种过滤便取式厨房排烟机,包括壳体、风扇、电机、百叶窗,其特征在于风扇(4)的外围设有导流罩(3),在风扇(4)的吸风面设有过滤网(1),导流罩(3)、过滤网(1)固定于壳体(5)的延伸部分(5′)上,过滤网(1)的下端设有回油盒(2),壳体(5)与壳体插入其内的固定在厨房通向室外的墙壁或窗户上的预装框架(7)固接。
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排烟机,其特征在于过滤网(1)为双层细孔筛网。
3.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排烟机,其特征在于预装框架(7)上安装有两个双头螺栓(8),壳体(5)通过双头螺栓(8)、壳体外边沿的连接孔、蝶形螺母(10)与预装框架(7)固接。
4.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排烟机,其特征在于百叶窗(6)的叶片下边沿均设有1-2个小凸尖(61)。
5.根据权利要求1或2或3或4所述的排烟机,其特征在于过滤网(1)下端的回油盒(2)单独设置。
专利摘要一种过滤便取式厨房排烟机,包括壳体、风扇、电机、百叶窗,其特点是风扇的外围设有导流罩,在风扇的吸风面设有过滤网,导流罩、过滤网固定于壳体的延伸部分上,过滤网的下端设有回油盒,壳体与固定在厨房通向室外的墙壁或窗户上的预装框架固接。本实用新型不仅能有效地排除油烟,而且结构合理,做到减少结垢,回油通畅,便于拆洗。
文档编号F24C15/20GK2299260SQ9721696
公开日1998年12月2日 申请日期1997年6月16日 优先权日1997年6月16日
发明者张建民 申请人:张建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