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种家用空气净化器的制造方法

文档序号:10650239阅读:374来源:国知局
一种家用空气净化器的制造方法
【专利摘要】本发明为一种家用空气净化器,其结构包括进气口的初步过滤格栅、涡流净化芯、可拆卸收尘装置、负离子发生器、风机、出风口;初步过滤格栅可以过滤掉空气中的大颗粒等物质,内部的涡流净化芯为表面带孔的螺旋形空心环状结构,环体上设置与空气流动方向夹角大于45度的扰流叶片,内部装有吸附用活性炭。当空气经过涡流净化芯,净化芯内的活性炭会吸附空气中的有害物质,同时在涡流净化芯的环状结构内由于扰流叶片的作用,会产生涡区,涡流促使空气中的微细颗粒物碰撞、凝聚、混合,凝聚成大颗粒物,在惯性力和重力作用下被甩至排气筒壁面沉降到净化器底部的收尘装置被收集,净化后的空气进一步通过负离子发生器,新鲜的携带负离子的气体被吹出。
【专利说明】
一种家用空气净化器
技术领域
[0001]本发明属于空气净化领域,具体为一种家用空气净化器。
【背景技术】
[0002]空气污染带来的各种不良反应对人们的正常生活产生了巨大影响,严重威胁到了人们的身心健康,人们对空气污染防治也愈发重视。随着中国经济实力的增长,人们的生活水平也不断提高,开始追求更健康的生活品质,跟人生安全密切相关的空气质量问题越来越引起人们的重视。人们对空气质量的关注首先体现在对室内空气质量的关注上,人的绝大部分时间都是在室内活动,室内空气质量跟人的生命健康息息相关。
[0003]当前社会,室内空气质量问题是一个日益严峻且越来越受重视的一个问题,甲醛超标、微生物病毒细菌的传播、空调综合症等各种问题不断充斥着人们的眼线,各种工业废气、汽车尾气的排放更是使得空气质量环境更加恶化,人们都在寻求一个简单直接的方法来解决空气质量问题,保持身心健康。
[0004]随着人们对空气质量问题的关注不断提高,能净化室内空气质量的空气净化器逐渐进入人们的视线。空气净化装置器又称“空气清洁器”、“空气清新机”,是指能够吸附、分解或转化各种空气污染物(一般包括粉尘、花粉、异味、甲醛之类的装修污染、细菌、过敏原等),有效提高空气清洁度的产品,目前以清除室内空气污染的家用和商用空气净化器为主。
[0005]空气净化器作为一种能改善室内空气质量的新兴小家电产品,行业起步较晚,人们对空气净化器认识还不够深入。但随着空气环境的恶化,特别是今年年初长时间笼罩中国大地的雾霾使得空气净化器优点逐渐显现出来,越来越多的人开始关注空气净化器产品O
[0006]目前市场的空气净化器多采用吸附、过滤、静电吸尘、光触媒等技术。单纯过滤灰尘、烟雾等污染物的净化器价格较低,而对甲醛、苯等一些有毒物质有吸附作用的净化器则售价相对较高,而净化效果也良莠不齐。

【发明内容】

[0007]本发明的目的在于提供一种家用空气净化器,以解决现有净化器功能单一、价格高、净化效果不佳等问题。
[0008]本发明是采用如下技术方案实现的:一种家用空气净化器,包括圆柱形净化器筒体;圆柱形净化器筒体的一端为设置有初步过滤格栅的进气口,另一端设置有环状出风口 ;圆柱形净化器筒体内部在初步过滤格栅后方安装一个由表面为多孔结构的空心管制成的呈螺旋形环状结构的涡流净化芯;所述涡流净化芯的轴向与圆柱形净化器筒体的轴线平行;涡流净化芯内部装有吸附用活性炭;制成涡流净化芯的空心管外壁上设置有扰流叶片;涡流净化芯下部设置有可拆卸收尘装置;涡流净化芯的后部与环状出风口之间的位置依次设有负离子发生器和风机;圆柱形净化器筒体底部设有向风机以及负离子发生器供电的电源。
[0009]所述的涡流净化芯为表面带孔的螺旋形空心环状结构,内部装有吸附用活性炭,外壁上设有扰流叶片。当空气进入净化器内部时,经过涡流净化芯,净化芯内的活性炭会吸附空气中的有害物质,同时在涡流净化芯的环状结构内由于扰流叶片的作用,会产生涡区,涡流促使空气中的微细颗粒物碰撞、凝聚、混合,凝聚成大颗粒物,在惯性力和重力作用下被甩至排气筒壁面沉降到净化器底部的收尘装置被收集,净化后的空气进一步通过负离子发生器,新鲜的携带负离子的气体被吹出。
[0010]进一步的,涡流净化芯的空心管直径不大于圆柱形净化器筒体直径的六分之一;所述每个扰流叶片与空气流动方向夹角均大于45度,每个扰流叶片长度小于制成涡流净化芯的空心管直径,大于涡流净化芯空心管半径。
[0011]涡流净化芯的空心管直径不大于圆柱形净化器筒体直径的六分之一,且表面为光滑金属,这种设计可以保证气流通时阻力不大于30Pa,不影响风机工作。
[0012]涡流净化芯环体上设置与空气流动方向夹角大于45度(也即与圆柱形净化器筒体的轴线夹角)的扰流叶片,叶片长度小于涡流净化芯空心管直径,大于涡流净化芯空心管半径,该结构可以使气体通过净化芯时产生涡流,促进内部微细颗粒物凝聚、脱除。
[0013]本发明与现有技术相比,用涡流净化芯代替现有滤网,在脱除微细颗粒物的同时,净化芯内部的活性炭可以吸附空气中的各种有害物质;涡流净化芯内部的活性炭再生、更换易于实现、成本低,避免滤网的不断更换;该结构气体处理量大、净化效率高,经济合理,是室内空气净化的新方向。
【附图说明】
[0014]图1是本发明结构示意图:I为圆柱形净化器筒体、2为进气口、3为初步过滤格栅、4为涡流净化芯、5为格栅挡板、6为可拆卸收尘装置、7为负离子发生器、8为风机、9为环状出风口、10为支架、11为电源,12为扰流叶片。
【具体实施方式】
[0015]下面结合附图对本发明作进一步详细说明。
[0016]—种家用空气净化器,包括圆柱形净化器筒体I;圆柱形净化器筒体I的一端为设置有初步过滤格栅3的进气口 2,另一端设置有环状出风口 9;圆柱形净化器筒体I内部在初步过滤格栅3后方安装一个由表面为多孔结构的空心管制成的呈螺旋形环状结构的涡流净化芯4;所述涡流净化芯4的轴向与圆柱形净化器筒体I的轴线平行;涡流净化芯4内部装有吸附用活性炭;制成涡流净化芯4的空心管外壁上设置有扰流叶片12;涡流净化芯4下部设置有可拆卸收尘装置6;涡流净化芯4的后部与环状出风口 9之间的位置依次设有负离子发生器7和风机8;圆柱形净化器筒体I底部设有向风机8以及负离子发生器7供电的电源11。
[0017]涡流净化芯4的空心管直径不大于圆柱形净化器筒体I直径的六分之一;所述每个扰流叶片12与空气流动方向夹角均大于45度,每个扰流叶片12长度小于制成涡流净化芯4的空心管直径,大于涡流净化芯4空心管半径。
[0018]所述涡流净化芯4底部与可拆卸收尘装置6上方开口之间水平固定有格栅挡板5。
[0019]所述圆柱形净化器筒体I底部设有支架10。
[0020]所述涡流净化芯4采用镁铝合金或304不锈钢制成。
[0021 ]下面结合附图对本发明作进一步详细说明。
[0022]参见图1,本发明包括圆柱形净化器筒体1、进气口2、初步过滤格栅3、涡流净化芯
4、格栅挡板5、可拆卸收尘装置6、负离子发生器7、大功率风机8、出风口9、支架10、电源11以及扰流叶片12。
[0023]使用时,空气由进气口2进入净化器,经过涡流净化芯4,空气中的有害物质被净化芯中的活性炭吸附,各类颗粒物在随气体流动时由于净化芯上扰流叶片的作用,会产生涡区,促使空气中的微细颗粒物碰撞、凝聚、混合,凝聚成大颗粒物,在惯性力和重力作用下被甩至净化器筒壁面沉降到净化器底部的可拆卸收尘装置6被收集,净化后的空气进一步通过负离子发生器7,新鲜的携带负离子的气体经环状出风口 9吹出。
[0024]涡流净化芯4内的活性炭会吸附空气的有害物质,同时在涡流净化芯的环状结构内由于扰流叶片的作用,会产生涡区,能有效增进不同大小颗粒物的混合,促进气流中的微细颗粒物凝聚成大颗粒物,在惯性力和重力作用下被甩至净化器筒体壁面沉降到净化器底部的收尘装置被收集。可拆卸收尘装置可以设置在净化器筒体内部涡流净化芯的下方,也可以做成筒体的一部分,即筒体侧壁的一部分做成可拆卸收尘装置。
[0025]以上所述仅为本发明的具体实施例,但本发明的技术特征并不局限于此,任何本领域的技术人员在本发明的领域内,所作的变化或修饰皆涵盖在本发明的专利范围之中。
【主权项】
1.一种家用空气净化器,包括圆柱形净化器筒体(I);圆柱形净化器筒体(I)的一端为设置有初步过滤格栅(3)的进气口(2),另一端设置有环状出风口(9);其特征在于,圆柱形净化器筒体(I)内部在初步过滤格栅(3)后方安装一个由表面为多孔结构的空心管制成的呈螺旋形环状结构的涡流净化芯(4);所述涡流净化芯(4)的轴向与圆柱形净化器筒体(I)的轴线平行;涡流净化芯(4)内部装有吸附用活性炭;制成涡流净化芯(4)的空心管外壁上设置有扰流叶片(12);涡流净化芯(4)下部设置有可拆卸收尘装置(6);涡流净化芯(4)的后部与环状出风口(9)之间的位置依次设有负离子发生器(7)和风机(8);圆柱形净化器筒体(I)底部设有向风机(8)以及负离子发生器(7)供电的电源(11)。2.如权利要求1所述的一种家用空气净化器,其特征在于,涡流净化芯(4)的空心管直径不大于圆柱形净化器筒体(I)直径的六分之一;所述每个扰流叶片(12)与空气流动方向夹角均大于45度,每个扰流叶片(12)长度小于制成涡流净化芯(4)的空心管直径,大于涡流净化芯(4)空心管半径。3.如权利要求1或2所述的一种家用空气净化器,其特征在于,所述涡流净化芯(4)底部与可拆卸收尘装置(6)上方开口之间水平固定有格栅挡板(5)。4.如权利要求1或2所述的一种家用空气净化器,其特征在于,所述圆柱形净化器筒体(I)底部设有支架(10)。5.如权利要求1或2所述的一种家用空气净化器,其特征在于,所述涡流净化芯(4)采用镁铝合金或304不锈钢制成。
【文档编号】F24F3/16GK106016482SQ201610342199
【公开日】2016年10月12日
【申请日】2016年5月23日
【发明人】熊英莹, 白涛, 王伟, 温杰
【申请人】山西大学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留言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精彩留言会获得点赞!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