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种罩式退火炉的制作方法

文档序号:10650826阅读:530来源:国知局
一种罩式退火炉的制作方法
【专利摘要】本发明涉及一种罩式退火炉,包括加热罩,加热罩内设有加热槽,加热槽内设有料盘,加热罩底部设有风机叶轮,风机叶轮底部连接有风机,加热罩上端两侧分别设有进风口和出风口,出风口下端连接进料口,进料口连接加热罩,加热罩内部两侧设有加热管。本发明的优点是:加热罩的两侧的进风口和出风口,可以对加热罩内的空气进行及时的热交换,且出风口连接进料口,使得出风口出的热风可对进料口出的物料进行保温。
【专利说明】
一种罩式退火炉
技术领域
[0001]本发明涉及一种罩式退火炉。
【背景技术】
[0002]罩式退火炉加热罩的炉墙过去使用粘土耐火砖和轻质粘土耐火砖砌成,该种砌炉材料的炉墙存在如下几种问题:热容量大,升温速度慢、能耗高;耐火材料重量大,约为耐火纤维毡的20倍,加热罩重量大;导热系数大,散热快,炉墙需要较大的厚度;砌炉工艺技术水平要求高,砌炉周期长;砌炉对环境温度要求严格,没有采暖冬季不能施工。
[0003]因此,应该提供一种新的技术方案解决上述问题。

【发明内容】

[0004]本发明的目的是:提供一种罩式退火炉。
[0005]为实现上述目的,本发明采用的技术方案是:
[0006]—种罩式退火炉,包括加热罩,加热罩内设有加热槽,加热槽内设有料盘,加热罩底部设有风机叶轮,风机叶轮底部连接有风机,加热罩上端两侧分别设有进风口和出风口,出风口下端连接进料口,进料口连接加热罩,加热罩内部两侧设有加热管。
[0007]在上述技术方案中,加热罩的两侧的进风口和出风口,可以对加热罩内的空气进行及时的热交换,且出风口连接进料口,使得出风口出的的热风可对进料口出的物料进行保温。
[0008]加热罩由内而外依次包括内耐火纤维层、外耐火纤维层以及保温层。
[0009]在上述技术方案中,由内耐火纤维层、外耐火纤维层以及保温层制成的加热罩具有热容量小,重量轻,保温性能好的优点。
[0010]加热槽外设有外罩,外罩上设有透热网格。使得热气能及时穿透外罩进入到加热槽中,且外罩也对热气和被加工的物料起到隔离作用。
[0011]加热管为半圆形加热管。增强了加热的面积,降低了升温时间,加快了效率。
【附图说明】
[0012]附图1为本发明实施例一结构示意图。
[0013]以上附图中:1-加热罩,2-加热槽,3-料盘,4-风机叶轮,5-风机,6_进风口,7_出风口,8-进料口,9-加热管,10-外罩,11-内耐火纤维层,12-外耐火纤维层,13-保温层,14-透热网格。
【具体实施方式】
[0014]下面结合附图及实施例对本发明作进一步描述。
[0015]实施例一:
[0016]如图1所示,本发明的一种罩式退火炉,包括加热罩I,加热罩I内设有加热槽2,加热槽2内设有料盘3,加热罩I底部设有风机叶轮4,风机叶轮4可使得热气均匀分布于加热罩I内,风机叶轮4底部连接有风机5,加热罩I上端两侧分别设有进风口6和出风口 7,出风口 7下端连接进料口 8,进料口 8连接加热罩I,加热罩I内部两侧设有加热管9。
[0017]在上述技术方案中,加热罩I的两侧的进风口6和出风口7,可以对加热罩I内的空气进行及时的热交换,且出风口 7连接进料口 8,使得出风口 7出的的热风可对进料口 8出的物料进行保温。
[0018]加热罩I由内而外依次包括内耐火纤维层11、外耐火纤维层12以及保温层13。
[0019]在上述技术方案中,由内耐火纤维层11、外耐火纤维层12以及保温层13制成的加热罩I具有热容量小,重量轻,保温性能好的优点。
[0020]加热槽I外设有外罩10,外罩10上设有透热网格14。使得热气能及时穿透外罩10进入到加热槽I中,且外罩10也对热气和被加工的物料起到隔离作用。
[0021]加热管9为半圆形加热管。增强了加热的面积,降低了升温时间,加快了效率。
[0022]上述实施例只为说明本发明的技术构思及特点,其目的在于让熟悉此项技术的人士能够了解本发明的内容并据以实施,并不能以此限制本发明的保护范围。凡根据本发明精神实质所作的等效变化或修饰,都应涵盖在本发明的保护范围之内。
【主权项】
1.一种罩式退火炉,其特征在于:包括加热罩,所述加热罩内设有加热槽,所述加热槽内设有料盘,所述加热罩底部设有风机叶轮,所述风机叶轮底部连接有风机,所述加热罩上端两侧分别设有进风口和出风口,所述出风口下端连接进料口,所述进料口连接加热罩,所述加热罩内部两侧设有加热管。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一种罩式退火炉,其特征在于:所述加热罩由内而外依次包括内耐火纤维层、外耐火纤维层以及保温层。3.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一种罩式退火炉,其特征在于:所述加热槽外设有外罩,所述外罩上设有透热网格。4.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一种罩式退火炉,其特征在于:所述加热管为半圆形加热管。
【文档编号】F27D1/10GK106017101SQ201610438705
【公开日】2016年10月12日
【申请日】2016年6月18日
【发明人】李天兵
【申请人】李天兵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留言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精彩留言会获得点赞!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