适用于大尺寸锅具的柴煤两用炉灶的制作方法
【专利摘要】本发明涉及一种炉具,特别涉及一种适用于大尺寸锅具的柴煤两用炉灶,包括有底座和设置在所述底座上的炉身,所述炉身上端设置有炉台,所述炉台上设置有出火口,所述炉台上设置有用于支撑锅具的支撑部件,所述支撑部件为上下两端敞开的空心筒状结构,所述支撑部件环绕于所述出火口外围,所述支撑部件的内壁与所述出火口的边缘隔开,所述炉身内设置有炉桥,所述炉桥上可拆卸的设置有煤用炉芯,所述炉桥上方的所述炉身上设置有加料槽,所述加料槽两端敞开,所述加料槽一端与所述炉身的内部空间连通,另一端伸出炉身。本实施例的柴煤两用炉灶,实现了柴用炉灶和煤用炉灶有机的结合,不仅节约了厨房空间,也节约了用户的使用成本。
【专利说明】
适用于大尺寸锅具的柴煤两用炉灶
技术领域
[0001]本发明涉及一种炉具,特别涉及一种适用于大尺寸锅具的柴煤两用炉灶。
【背景技术】
[0002]在目前的燃煤炉具中,炉具上端设置有用于支撑炊具的炉台,在炉台的中部设置有与炉膛对应的出火口,通过将燃煤等燃料加入炉具中,燃料在炉具的炉膛内燃烧后,热气上升通过设置在炉具上端的出火口,进而加热放置在炉具上的炊具。在使用时,炊具放置在炉台上,炊具将出火口盖住,由此使得,当炊具的外形尺寸小于出火口时,由于得不到炉台的支撑,而导致不能够使用;而对于外形尺寸较大的炊具,由于出火口相对与炊具较小,只能对炊具的局部进行加热,加热效率低,加热速度缓慢。
[0003]也就是说,目前的炉具中,所适用的炊具尺寸通常由出火口的大小来决定,对于尺寸较大的锅具,只能够选择出火口尺寸较大的炉具,如此,导致目前的炉具通用性差,并不能满足用户的多用途需求;
另一方面,对于燃料而言,柴等生物质燃料燃烧时较为猛烈,能够快速的加热炊具,而燃煤具有良好的燃烧温度性,能够平稳并且持续的对炊具进行加热,所以,在目前的厨房结构中,特别是农村厨房,通常是同时设置有燃煤炉灶和烧柴炉灶,日常生活中,通常采用燃煤炉灶加热较小的炊具,进行热水或者煮饭,采用烧柴炉灶加热较大的炊具,进行炒菜或其他烹饪。柴用炉灶和煤用炉灶的分开设置,不仅需要占据较大的厨房空间,而且,也增加了用于的建造成本。所以,如何将煤用炉灶和柴用炉灶有机的结合是目前亟需要解决的问题。
【发明内容】
[0004]本发明的目的在于:针对现有炉具存在的上述不足,提供一种适用于大尺寸锅具的柴煤两用炉灶。
[0005]为了实现上述目的,本发明采用的技术方案为:
适用于大尺寸锅具的柴煤两用炉灶,包括底座和设置在所述底座上的炉身,所述炉身上端设置有炉台,所述炉台上设置有出火口,所述炉台上设置有用于支撑锅具的支撑部件,所述支撑部件为上下两端敞开的空心筒状结构,所述支撑部件环绕于所述出火口外围,所述支撑部件的内壁与所述出火口的边缘隔开,所述炉身内设置有炉桥,所述炉桥上可拆卸的设置有煤用炉芯,所述炉桥上方的所述炉身上设置有加料槽,所述加料槽两端敞开,所述加料槽一端与所述炉身的内部空间连通,另一端伸出炉身。
[0006]作为本申请的优选方案,所述支撑部件上可拆卸的设置有桌板。
[0007]作为本申请的优选方案,所述桌板下侧面设置有加强筋,所述支撑部件的外壁上设置有支撑件,所述桌板的加强筋设置在所述支撑件上,所述加强筋与所述支撑件之间为可拆卸的连接。首先是提高了桌板的结构强度,同时也减小了桌板因为受热而发生变形的风险,通过支撑件与加强筋的连接,提高了桌板安装的可靠性。
[0008]作为本申请的优选方案,所述支撑部件的上端可拆卸的设置有盖板,所述盖板包括有若干圆环状的环板,各个所述环板沿径向向外依次套接,最外侧的环板外缘设置在所述支撑部件上。在支撑部件上端可拆卸的设置盖板,在不需要加热锅具时,用盖板封闭支撑部件上端,降低炉身内燃料的燃烧速度,节约燃料,盖板包括若干圆环状的环板,在对于尺寸小于支撑部件的锅具时,可以采用一个或者几个环板套设,在中部形成一个与锅具相适应的加热口,使得,本申请的炉灶还可以适用于较小尺寸的锅具的加热,如此,进一步的扩大了本申请炉灶的适用范围。
[0009]作为本申请的优选方案,最内侧的所述环板内缘上可分离的设置有封盖。
[0010]作为本申请的优选方案,所述封盖上设置有通孔。通过封盖和环板的配合可以将支撑部件的上端开口完全封闭,在不需要加热锅具时,降低燃料的燃烧速度,而在封盖上设置通孔,方便使用工具,比如弯钩,将封盖取下,然后逐个取下其他环板。
[0011]作为本申请的优选方案,所述炉身包括上层炉身和下层炉身,所述上层炉身的直径由下至上逐渐缩小,形成中空的圆台状。
[0012]作为本申请的优选方案,所述上层炉身的上端与所述炉台的出火口相配合,所述上层炉身的下端设置在所述下层炉身上,所述炉桥设置在所述上层炉身和下层炉身之间,所述上层炉身的上端部分设置有若干的进风孔,若干的所述进风孔绕所述炉身圆周均布,相邻进风孔之间隔开设置。
[0013]作为本申请的优选方案,底座与所述炉台之间连接有连杆,所述连杆为若干根,若干根所述连杆绕所述炉身圆周均布。
[0014]作为本申请的优选方案,所述煤用炉芯包括外壳和设置在所述外壳内的耐火层,所述出火口的尺寸大于所述煤用炉芯的外径。煤用炉芯设置在炉桥上,在使用时,煤放置在煤用炉芯内即可,而且还可以根据实际需要,选择不同大小,不同规格的煤用炉芯,提高本申请炉灶的使用范围。
[0015]作为本申请的优选方案,所述煤用炉芯的耐火层上端设置有支撑板,所述支撑板的外缘与所述外壳的内壁相配合。在使用时,炉芯上可以之间放置炊具,设置支撑板,一方面是使得炊具能够得到可靠的支撑,另一方面也保护了耐火层,避免耐火层被炊具划伤。
[0016]作为本申请的优选方案,所述支撑板的上侧面上设置有若干支撑块。当炊具需要放在支撑板上时,炊具底部被支撑块支撑,使得煤用炉芯的热气从炊具与支撑板之间的间隙流出,有利于炊具的加热。
[0017]作为本申请的优选方案,所述支撑部件的内壁直径大于所述炉身的外径。传统炉灶,其通常受炉身尺寸和出火口尺寸的限制,而本申请的上述方案,使得本申请的炉灶可以适用于锅底尺寸大于炉身尺寸的锅具,进一步的扩大了本申请炉灶的适用范围。
[0018]作为本申请的优选方案,支撑部件的内侧设置有耐火层。通过设置耐火层,一方面提高支撑部件的使用寿命,另一方面,也避免支撑部件外壁过烫而烫伤使用者。
[0019]作为本申请的优选方案,所述支撑部件的上端设置有加强件,所述加强件的内缘与最外侧的所述环板外缘相配合。通过设置加强件,加强件可以采用铸铁等高强度、耐高温的材料制得,对支撑部件起到保护作用,降低支撑部件变形的风险,也减锅具对小支撑部件的磨损。
[0020]作为本申请的优选方案,所述加强件覆盖在所述支撑部件和支撑部件内侧的耐火层上。使加强件能够可靠的保护支撑部件和耐火层。
[0021]作为本申请的优选方案,所述支撑部件上设置有排烟管,所述排烟管与所述支撑部件的内部空间接通。在支撑部件上设置排烟管,使得出火口的火焰能够顺畅的进入到支撑部件的内部空间中,实现对锅具的高效加热。
[0022]作为本申请的优选方案,所述桌板上设置有通孔,所述桌板通过其上的通孔套设在所述支撑部件的外壁上。
[0023]作为本申请的优选方案,在所述桌板与所述支撑部件之间的间隙内可拆卸的设置有紧固圈。首先是紧固圈可以封闭支撑部件与桌板之间的间隙,使桌板稳固而不发生晃动,另一方面,由于紧固圈也起到支撑桌板的作用,减小了桌板内侧因受热而发生变形的风险。
[0024]作为本申请的优选方案,桌板的上侧面与所述支撑部件的上端平齐。
[0025]作为本申请的优选方案,所述桌板的外缘为圆形、椭圆形、长方形、正方形、五边形或者六边形。本申请的桌板外缘可以为多种形状和尺寸,根据用于需要而选配,进一步的方便用户的使用。
[0026]作为本申请的优选方案,所述桌板为木质材料、铁质材料、石质材料或者钢化玻璃材料制得。本申请的桌板可以根据用户的喜好进行选择,进一步的方便的用于的选用。
[0027]作为本申请的优选方案,所述支撑件为若干个,若干个所述支撑件绕所述支撑部件圆周均布,所述加强筋为若干个,每一根加强筋对应的设置在一个支撑件上,所述加强筋沿所述支撑部件的径向设置。使得支撑件能够可靠的支撑桌板,同时,也使得加强筋能够均勾的对桌板进彳丁加强,进一步的提尚桌板的可靠性。
[0028]作为本申请的优选方案,所述加强筋上设置有螺柱,所述螺柱对应的所述支撑件上设置有通孔。方便桌板的安装和拆卸。
[0029]作为本申请的优选方案,所述上层炉身下端设置有第一卡箍,所述第一卡箍内设置有第一台阶,所述炉桥可拆卸的设置在所述第一台阶上。
[0030]作为本申请的优选方案,所述第一卡箍上侧设置有第一凸起,所述第一凸起为环状,所述上层炉身的下端套设在所述第一凸起外。
[0031]作为本申请的优选方案,所述第一卡箍下侧设置有第二凸起,所述第二凸起为环状,所述下层炉身的上端套设在所述第二凸起外。
[0032]作为本申请的优选方案,所述上层炉身的上端设置有第二卡箍,所述第二卡箍的下侧设置有第三凸起,所述第三凸起为环状,所述上层炉身的上端套设在所述第三凸起外。
[0033]作为本申请的优选方案,所述第二卡箍的上侧设置有第四凸起,所述第四凸起为环状,所述炉台套设在所述第四凸起外。
[0034]在上述的方案中,通过设置第一卡箍和第二卡箍,使得上层炉身和下侧炉身之间被可靠的连接,而且在径向上被良好的支撑,使得上层炉身和下侧炉身被加固,减小了炉身因受热的变形的风险。
[0035]作为本申请的优选方案,所述上层炉身的上端部分设置有若干的进风孔。通过设置进风孔,并且下侧炉身设置在底座上,使得炉桥处的空气并不充分,进而使燃料在炉桥上第一次燃烧得到可燃气体,可燃气体上升到进风孔处时,与外部空气混合实现第二次燃烧,通过两次燃烧,提高燃料的燃烧效率。
[0036]作为本申请的优选方案,若干的所述进风孔绕所述炉身圆周均布,相邻进风孔之间隔开设置。使得圆周方向上的各个位置进风均匀,进而保证出火口处的火焰均匀,提高炉灶的加热效率。
[0037]作为本申请的优选方案,所述下层炉身的下端对应的所述底座上设置有凹陷,所述下层炉身的底部设置在所述凹陷内。一方面是使得下层炉身与底座之间的连接稳固,另一方面也使得下层炉身的下端被限制在凹陷内,减小了下层炉身受热而发生变形的风险。
[0038]作为本申请的优选方案,所述凹陷对应的所述底座上设置有出灰口,所述出灰口的下方设置有积灰盒,所述积灰盒可拆卸的设置在所述底座上。
[0039]作为本申请的优选方案,所述出灰口处设置封板,所述封板上连接有手柄,所述手柄伸出所述底座外。所述手柄驱动所述封板封闭所述出灰口,或者是所述出灰口敞开。在需要出灰时,通过手柄移动封板,使出灰口敞开,方便炉身内的燃料灰烬落出,而在燃料燃烧时,封板封闭出灰口,减少炉身内空气的进入量,保证炉桥上燃料的不完全燃烧,形成可燃气体。
[0040]作为本申请的优选方案,所述炉桥上方的所述炉身上设置有加料槽,所述加料槽两端敞开,所述加料槽一端与所述炉身的内部空间连通,另一端伸出炉身。方便补充柴或者其他生物质燃料到炉桥上。
[0041]作为本申请的优选方案,所述加料槽位于所述炉身外的开口上设置有用于封闭该开口的封板,所述封板的一侧与所述加料槽的一侧枢轴连接。一方面是使进入炉身内的空气量较少,保证炉桥上燃料的不完全燃烧,另一方面也避免了炉身内热气从加料槽排出,保证使用者的安全。
[0042]作为本申请的优选方案,底座与所述炉台之间连接有连杆。
[0043]作为本申请的优选方案,所述连杆为若干根,若干根所述连杆绕所述炉身圆周均布。通过设置连杆,使炉身被可靠的夹持在炉台与底座之间,进一步的提高了本申请炉灶的可靠性。
[0044]作为本申请的优选方案,底座与所述炉台之间还设置有护板,所述护板环绕在所述炉身外围,所述护板与所述炉身之间隔开设置。提高炉灶使用的安全性,避免用户的烫伤。
[0045]作为本申请的优选方案,所述护板上设置有若干的开口。方便炉身上进风孔进风。
[0046]作为本申请的优选方案,所述支撑件上设置有排烟口,所述排烟口上连接有排烟管道。
[0047]综上所述,由于采用了上述技术方案,本发明的有益效果是:
本申请的适用于大尺寸锅具的柴煤两用炉灶,由于在炉台上设置支撑部件,并且在炉身内设置炉桥,在炉桥上可拆卸的设置煤用炉芯,在使用过程中,用户需要用猛火进行炒菜等烹饪时,将煤用炉芯取下,直接在炉桥上放置柴或者其他生物质燃料,然后将较大的炊具,如炒锅放置在支撑部件上,即可进行炒菜等烹饪工作;而在需要长时间稳定加热,比如采用较小尺寸的蒸锅或炊壶煮饭或者热水时,将煤用炉芯放置在路桥上,在煤用炉芯内加入燃煤,然后再将蒸锅或炊壶直接放置在煤用炉芯上端即可,如此实现了柴用炉灶和煤用炉灶有机的结合,不仅节约了厨房空间,也节约了用户的使用成本。
【附图说明】
[0048]图1为炉灶设置有桌板时的结构示意图; 图2为炉灶设置有桌板时另一视角的结构示意图;
图3为炉灶拆除桌板后的结构示意图;
图4为炉灶拆除桌板、炉台和护板后的结构示意图;
图5为积灰盒处的结构示意图;
图6为炉灶的剖视图;
图7为图6中A处的局部放大图,
图中标记:1_底座,2-上层炉身,3-下层炉身,4-炉台,5-出火口,6-支撑部件,7-环板,8-封盖,9-耐火层,10-加强件,11-排烟管,12-桌板,13-加强筋,14-支撑件,15-炉桥,16-第一卡箍,17-第一台阶,18-第一凸起,19-第二凸起,20-第二卡箍,21-第三凸起,22-第四凸起,23-进风孔,24-凹陷,25-出灰口,26-积灰盒,27-封板,28-手柄,29-加料槽,30-挡灰板,31-煤用炉芯,32-外壳,33-支撑板,34-支撑块,35-连杆,36-护板。
【具体实施方式】
[0049]下面结合附图,对本发明作详细的说明。
[0050]为了使本发明的目的、技术方案及优点更加清楚明白,以下结合附图及实施例,对本发明进行进一步详细说明。应当理解,此处所描述的具体实施例仅用以解释本发明,并不用于限定本发明。
[0051 ] 实施例1,如图1-7所示:
适用于大尺寸锅具的柴煤两用炉灶,包括底座I和设置在所述底座I上的炉身,所述炉身上端设置有炉台4,所述炉台4上设置有出火口 5,所述炉台4上设置有用于支撑锅具的支撑部件6,所述支撑部件6为上下两端敞开的空心筒状结构,所述支撑部件6环绕于所述出火口 5外围,所述支撑部件6的内壁与所述出火口 5的边缘隔开,所述炉身内设置有炉桥15,所述炉桥15上可拆卸的设置有煤用炉芯31,所述炉桥15上方的所述炉身上设置有加料槽29,所述加料槽2卯I端敞开,所述加料槽29—端与所述炉身的内部空间连通,另一端伸出炉身。
[0052]在本实施例中,优选的,所述支撑部件6上可拆卸的设置有桌板12。
[0053]在本实施例中,优选的,所述桌板12下侧面设置有加强筋13,所述支撑部件6的外壁上设置有支撑件14,所述桌板12的加强筋13设置在所述支撑件14上,所述加强筋13与所述支撑件14之间为可拆卸的连接。首先是提高了桌板12的结构强度,同时也减小了桌板12因为受热而发生变形的风险,通过支撑件14与加强筋13的连接,提高了桌板12安装的可靠性。
[0054]在本实施例中,优选的,所述支撑部件6的上端可拆卸的设置有盖板,所述盖板包括有若干圆环状的环板7,各个所述环板7沿径向向外依次套接,最外侧的环板7外缘设置在所述支撑部件6上。在支撑部件6上端可拆卸的设置盖板,在不需要加热锅具时,用盖板封闭支撑部件6上端,降低炉身内燃料的燃烧速度,节约燃料,盖板包括若干圆环状的环板7,在对于尺寸小于支撑部件6的锅具时,可以采用一个或者几个环板7套设,在中部形成一个与锅具相适应的加热口,使得,本申请的炉灶还可以适用于较小尺寸的锅具的加热,如此,进一步的扩大了本申请炉灶的适用范围。
[0055]在本实施例中,优选的,最内侧的所述环板7内缘上可分离的设置有封盖8。
[0056]在本实施例中,优选的,所述封盖8上设置有通孔。通过封盖8和环板7的配合可以将支撑部件6的上端开口完全封闭,在不需要加热锅具时,降低燃料的燃烧速度,而在封盖8上设置通孔,方便使用工具,比如弯钩,将封盖8取下,然后逐个取下其他环板7。
[0057]在本实施例中,优选的,所述炉身包括上层炉身2和下层炉身3,所述上层炉身2的直径由下至上逐渐缩小,形成中空的圆台状。
[0058]在本实施例中,优选的,所述上层炉身2的上端与所述炉台4的出火口5相配合,所述上层炉身2的下端设置在所述下层炉身3上,所述炉桥15设置在所述上层炉身2和下层炉身3之间,所述上层炉身2的上端部分设置有若干的进风孔23,若干的所述进风孔23绕所述炉身圆周均布,相邻进风孔23之间隔开设置。
[0059]在本实施例中,优选的,底座I与所述炉台4之间连接有连杆35,所述连杆35为若干根,若干根所述连杆35绕所述炉身圆周均布。
[0060]在本实施例中,优选的,所述煤用炉芯31包括外壳32和设置在所述外壳32内的耐火层9,所述出火口 5的尺寸大于所述煤用炉芯31的外径。煤用炉芯31设置在炉桥15上,在使用时,煤放置在煤用炉芯31内即可,而且还可以根据实际需要,选择不同大小,不同规格的煤用炉芯31,提高本申请炉灶的使用范围。
[0061]在本实施例中,优选的,所述煤用炉芯31的耐火层9上端设置有支撑板33,所述支撑板33的外缘与所述外壳32的内壁相配合。在使用时,炉芯上可以之间放置炊具,设置支撑板33,一方面是使得炊具能够得到可靠的支撑,另一方面也保护了耐火层9,避免耐火层9被炊具划伤。
[0062]在本实施例中,优选的,所述支撑板33的上侧面上设置有若干支撑块34。当炊具需要放在支撑板33上时,炊具底部被支撑块34支撑,使得煤用炉芯31的热气从炊具与支撑板33之间的间隙流出,有利于炊具的加热。
[0063]在本实施例中,优选的,所述支撑部件6的内壁直径大于所述炉身的外径。传统炉灶,其通常受炉身尺寸和出火口5尺寸的限制,而本申请的上述方案,使得本申请的炉灶可以适用于锅底尺寸大于炉身尺寸的锅具,进一步的扩大了本申请炉灶的适用范围。
[0064]在本实施例中,优选的,支撑部件6的内侧设置有耐火层9ο通过设置耐火层9,一方面提高支撑部件6的使用寿命,另一方面,也避免支撑部件6外壁过烫而烫伤使用者。
[0065]在本实施例中,优选的,所述支撑部件6的上端设置有加强件10,所述加强件10的内缘与最外侧的所述环板7外缘相配合。通过设置加强件10,加强件10可以采用铸铁等高强度、耐高温的材料制得,对支撑部件6起到保护作用,降低支撑部件6变形的风险,也减锅具对小支撑部件6的磨损。
[0066]在本实施例中,优选的,所述加强件10覆盖在所述支撑部件6和支撑部件6内侧的耐火层9上。使加强件10能够可靠的保护支撑部件6和耐火层9。
[0067]在本实施例中,优选的,所述支撑部件6上设置有排烟管11,所述排烟管11与所述支撑部件6的内部空间接通。在支撑部件6上设置排烟管11,使得出火口 5的火焰能够顺畅的进入到支撑部件6的内部空间中,实现对锅具的高效加热。
[0068]在本实施例中,优选的,所述桌板12上设置有通孔,所述桌板12通过其上的通孔套设在所述支撑部件6的外壁上。
[0069]在本实施例中,优选的,在所述桌板12与所述支撑部件6之间的间隙内可拆卸的设置有紧固圈。首先是紧固圈可以封闭支撑部件6与桌板12之间的间隙,使桌板12稳固而不发生晃动,另一方面,由于紧固圈也起到支撑桌板12的作用,减小了桌板12内侧因受热而发生变形的风险。
[0070]在本实施例中,优选的,桌板12的上侧面与所述支撑部件6的上端平齐。
[0071]在本实施例中,优选的,所述桌板12的外缘为圆形、椭圆形、长方形、正方形、五边形或者六边形。本申请的桌板12外缘可以为多种形状和尺寸,根据用于需要而选配,进一步的方便用户的使用。
[0072]在本实施例中,优选的,所述桌板12为木质材料、铁质材料、石质材料或者钢化玻璃材料制得。本申请的桌板12可以根据用户的喜好进行选择,进一步的方便的用于的选用。
[0073]在本实施例中,优选的,所述支撑件14为若干个,若干个所述支撑件14绕所述支撑部件6圆周均布,所述加强筋13为若干个,每一根加强筋13对应的设置在一个支撑件14上,所述加强筋13沿所述支撑部件6的径向设置。使得支撑件14能够可靠的支撑桌板12,同时,也使得加强筋13能够均匀的对桌板12进行加强,进一步的提高桌板12的可靠性。
[0074]在本实施例中,优选的,所述加强筋13上设置有螺柱,所述螺柱对应的所述支撑件14上设置有通孔。方便桌板12的安装和拆卸。
[0075]在本实施例中,优选的,所述上层炉身2下端设置有第--^箍16,所述第--^箍16
内设置有第一台阶17,所述炉桥15可拆卸的设置在所述第一台阶17上。
[0076]在本实施例中,优选的,所述第一卡箍16上侧设置有第一凸起18,所述第一凸起18为环状,所述上层炉身2的下端套设在所述第一凸起18外。
[0077]在本实施例中,优选的,所述第一卡箍16下侧设置有第二凸起19,所述第二凸起19为环状,所述下层炉身3的上端套设在所述第二凸起19外。
[0078]在本实施例中,优选的,所述上层炉身2的上端设置有第二卡箍20,所述第二卡箍20的下侧设置有第三凸起21,所述第三凸起21为环状,所述上层炉身2的上端套设在所述第三凸起21外。
[0079]在本实施例中,优选的,所述第二卡箍20的上侧设置有第四凸起22,所述第四凸起22为环状,所述炉台4套设在所述第四凸起22外。
[0080]在上述的方案中,通过设置第一卡箍16和第二卡箍20,使得上层炉身2和下侧炉身之间被可靠的连接,而且在径向上被良好的支撑,使得上层炉身2和下侧炉身被加固,减小了炉身因受热的变形的风险。
[0081]在本实施例中,优选的,所述上层炉身2的上端部分设置有若干的进风孔23。通过设置进风孔23,并且下侧炉身设置在底座I上,使得炉桥15处的空气并不充分,进而使燃料在炉桥15上第一次燃烧得到可燃气体,可燃气体上升到进风孔23处时,与外部空气混合实现第二次燃烧,通过两次燃烧,提高燃料的燃烧效率。
[0082]在本实施例中,优选的,若干的所述进风孔23绕所述炉身圆周均布,相邻进风孔23之间隔开设置。使得圆周方向上的各个位置进风均匀,进而保证出火口 5处的火焰均匀,提高炉灶的加热效率。
[0083]在本实施例中,优选的,所述下层炉身3的下端对应的所述底座I上设置有凹陷24,所述下层炉身3的底部设置在所述凹陷24内。一方面是使得下层炉身3与底座I之间的连接稳固,另一方面也使得下层炉身3的下端被限制在凹陷24内,减小了下层炉身3受热而发生变形的风险。
[0084]在本实施例中,优选的,所述凹陷24对应的所述底座I上设置有出灰口 25,所述出灰口 25的下方设置有积灰盒26,所述积灰盒26可拆卸的设置在所述底座I上。
[0085]在本实施例中,优选的,所述出灰口25处设置挡灰板30,所述挡灰板30上连接有手柄28,所述手柄28伸出所述底座I外。所述手柄28驱动所述挡灰板30封闭所述出灰口 25,或者是所述出灰口 25敞开。在需要出灰时,通过手柄28移动挡灰板30,使出灰口 25敞开,方便炉身内的燃料灰烬落出,而在燃料燃烧时,挡灰板30封闭出灰口 25,减少炉身内空气的进入量,保证炉桥15上燃料的不完全燃烧,形成可燃气体。
[0086]在本实施例中,优选的,所述炉桥15上方的所述炉身上设置有加料槽29,所述加料槽29两端敞开,所述加料槽29—端与所述炉身的内部空间连通,另一端伸出炉身。方便补充柴或者其他生物质燃料到炉桥15上。
[0087]在本实施例中,优选的,所述加料槽29位于所述炉身外的开口上设置有用于封闭该开口的封板27,所述封板27的一侧与所述加料槽29的一侧枢轴连接。一方面是使进入炉身内的空气量较少,保证炉桥15上燃料的不完全燃烧,另一方面也避免了炉身内热气从加料槽29排出,保证使用者的安全。
[0088]在本实施例中,优选的,底座I与所述炉台4之间连接有连杆35。
[0089]在本实施例中,优选的,所述连杆35为若干根,若干根所述连杆35绕所述炉身圆周均布。通过设置连杆35,使炉身被可靠的夹持在炉台4与底座I之间,进一步的提高了本申请炉灶的可靠性。
[0090]在本实施例中,优选的,底座I与所述炉台4之间还设置有护板36,所述护板36环绕在所述炉身外围,所述护板36与所述炉身之间隔开设置。提高炉灶使用的安全性,避免用户的烫伤。
[0091]在本实施例中,优选的,所述护板36上设置有若干的开口。方便炉身上进风孔23进风。
[0092]在本实施例中,优选的,所述支撑件14上设置有排烟口,所述排烟口上连接有排烟管11道。
[0093]凡在本发明的精神和原则之内所作的任何修改、等同替换和改进等,均应包含在本发明的保护范围之内。
【主权项】
1.适用于大尺寸锅具的柴煤两用炉灶,其特征在于:包括底座和设置在所述底座上的炉身,所述炉身上端设置有炉台,所述炉台上设置有出火口,所述炉台上设置有用于支撑锅具的支撑部件,所述支撑部件为上下两端敞开的空心筒状结构,所述支撑部件环绕于所述出火口外围,所述支撑部件的内壁与所述出火口的边缘隔开,所述炉身内设置有炉桥,所述炉桥上可拆卸的设置有煤用炉芯,所述炉桥上方的所述炉身上设置有加料槽,所述加料槽两端敞开,所述加料槽一端与所述炉身的内部空间连通,另一端伸出炉身。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柴煤两用炉灶,其特征在于:所述支撑部件上可拆卸的设置有桌板。3.根据权利要求2所述的柴煤两用炉灶,其特征在于:所述桌板下侧面设置有加强筋,所述支撑部件的外壁上设置有支撑件,所述桌板的加强筋设置在所述支撑件上,所述加强筋与所述支撑件之间为可拆卸的连接。4.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柴煤两用炉灶,其特征在于:所述支撑部件的上端可拆卸的设置有盖板,所述盖板包括有若干圆环状的环板,各个所述环板沿径向向外依次套接,最外侧的环板外缘设置在所述支撑部件上。5.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柴煤两用炉灶,其特征在于:所述炉身包括上层炉身和下层炉身,所述上层炉身的直径由下至上逐渐缩小,形成中空的圆台状。6.根据权利要求5所述的柴煤两用炉灶,其特征在于:所述上层炉身的上端与所述炉台的出火口相配合,所述上层炉身的下端设置在所述下层炉身上,所述炉桥设置在所述上层炉身和下层炉身之间,所述上层炉身的上端部分设置有若干的进风孔,若干的所述进风孔绕所述炉身圆周均布,相邻进风孔之间隔开设置。7.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柴煤两用炉灶,其特征在于:底座与所述炉台之间连接有连杆,所述连杆为若干根,若干根所述连杆绕所述炉身圆周均布。8.根据权利要求1-7任意一项所述的柴煤两用炉灶,其特征在于:所述煤用炉芯包括外壳和设置在所述外壳内的耐火层,所述出火口的尺寸大于所述煤用炉芯的外径。9.根据权利要求8所述的柴煤两用炉灶,其特征在于:所述煤用炉芯的耐火层上端设置有支撑板。10.根据权利要求9所述的柴煤两用炉灶,其特征在于:所述支撑板的上侧面上设置有若干支撑块。
【文档编号】F24B1/197GK106091019SQ201610656481
【公开日】2016年11月9日
【申请日】2016年8月11日 公开号201610656481.0, CN 106091019 A, CN 106091019A, CN 201610656481, CN-A-106091019, CN106091019 A, CN106091019A, CN201610656481, CN201610656481.0
【发明人】李学钰
【申请人】四川省焱森炉业有限公司