平板热管结构的制作方法

文档序号:8696207阅读:430来源:国知局
平板热管结构的制作方法
【技术领域】
[0001]本发明涉及一种平板热管结构,尤其涉及一种具有厚度极薄的平板热管结构。
【背景技术】
[0002]现行电子行动装置朝向即为轻薄为走向,新式电子行动装置不仅轻薄其运算效能亦随之提升,但随运算效能的提升以及整体厚度缩减其内部容置电子元件的空间也随之受限,当运算效能提高时,相对的电子元件运算时所产生之热量亦随之增加,故需要散热元件加以辅助各电子元件的散热工作,又因该电子行动装置因为薄化的条件下,其内部空间已极为狭窄难以设置风扇等散热元件,故仅能设置铜薄片或铝薄片作为增大散热面积使用,但对于散热效能之提升仍然不足。
[0003]现有技术中将热管或均温板制成薄型化时因整体采取薄型化,致使薄型热管因薄型化后填粉烧结困难,难以实现极薄型化的结构,或填粉烧结后压制成扁平状结构时,热管内部烧结粉末或其他毛细结构(网格体或纤维体)受到挤压破坏而失能。
[0004]另外,现有技术的均温板为更微薄型化,省略内部的支撑结构令均温板抽气封口后,内部腔室容易变形,故现有技术薄型化热管及均温板内部的蒸汽通道容易被压缩变小或甚至没有蒸汽通道,影响内部整体汽液循环的效率,故如何改良薄型化后的均温板及热管内部的汽液循环结构即为当下必须改善的目标。

【发明内容】

[0005]本发明针对上述问题,本发明提供一种具有超薄结构的平板热管结构,并于薄型化后仍保有蒸汽通道的平板热管结构。
[0006]为达上述目的本发明提供一种平板热管结构,包括:
[0007]—本体,具有一第一板体及一第二板体及一第一毛细结构及一工作流体,所述第一、二板体相互叠合,该第一毛细结构设置于该第一、二板体之间,并该第一毛细结构与该与第一、二板体共同界定至少一蒸汽通道。
[0008]优选的是,所述第一毛细结构为网格体或纤维体或粉末烧结体或线状编织体或烧结粉末体其中任一。
[0009]更具有一第二毛细结构,该第二毛细结构为多个沟槽或编织网其中任一。
[0010]优选的是,这些沟槽间成横向及纵向交错。
[0011]优选的是,所述本体更具有一吸热部及一散热部,所述第二毛细结构设置于该吸热部。
[0012]优选的是,该第一毛细结构沿该本体的轴向延伸设置于该本体中央处,所述蒸汽通道设置于该第一毛细结构的两侧。
[0013]优选的是,所述第一毛细结构成对设置,所述蒸汽通道形成于两第一毛细结构之间。
[0014]优选的是,所述第一、二板体厚度为0.01?0.15mm。
[0015]优选的是,所述本体更具有一吸热部及一散热部及一弯曲部,所述吸热部及该散热部连接该弯曲部,设置于该吸热部及该散热部的第一毛细结构。
[0016]通过本发明所提供的平板热管结构可令薄型化后的平板热管仍可保有顺畅的蒸汽通道,使薄型化的平板热管内部工作流体仍可顺利进行汽液循环。
【附图说明】
[0017]图1为本发明的平板热管结构的第一实施例的立体分解图;
[0018]图2为本发明的平板热管结构的第一实施例的组合图剖视图;
[0019]图3为本发明的平板热管结构的第二实施例的组合剖视图;
[0020]图4为本发明的平板热管结构的第三实施例的组合剖视图;
[0021]图5为本发明的平板热管结构的第四实施例的组合剖视图。
[0022]符号说明
[0023]本体 I
[0024]第一板体11
[0025]第二板体12
[0026]第一毛细结构13
[0027]蒸汽通道14
[0028]第二毛细结构15
[0029]沟槽151
[0030]吸热部16
[0031]散热部17
[0032]工作流体2
[0033]径向Y
[0034]轴向X
【具体实施方式】
[0035]本发明的上述目的及其结构与功能上的特性,将依据所附图式的较佳实施例予以说明。
[0036]请参阅图1、2,为本发明的平板热管结构的第一实施例的立体分解及组合图剖视图,如图所示,本发明平板热管结构,包括:一本体I ;
[0037]所述本体I具有一第一板体11及一第二板体12及一第一毛细结构13及一工作流体2,所述第一、二板体11、12相互叠合,该第一毛细结构13设置于该第一、二板体11、12之间,并该第一毛细结构13与该与第一、二板体11、12共同界定至少一蒸汽通道14。
[0038]所述第一毛细结构13为网格体或纤维体或粉末烧结体或线状编织体或烧结粉末体其中任一,本实施例以烧结粉末体作为说明实施例,但并不引以为限。所述第一、二板体厚度为0.01?0.15mm。
[0039]本实施例的所述第一毛细结构13成对设置,所述蒸汽通道14形成于两第一毛细结构13之间。
[0040]请参阅图3,为本发明的平板热管结构的第二实施例的组合剖视图,如图所示,本实施例部分结构技术特征与前述第一实施例相同,故在此将不再赘述,惟本实施例与前述第一实施例的差异在于,所述本体I更具有一第二毛细结构15及一吸热部16及一散热部17,该第二毛细结构15可为多个沟槽151或编织网其中任一,所述第二毛细结构15设置于该吸热部16,这些沟槽151呈横向及纵向交错,所述第二毛细结构15设置于该第二板体12相对该第一毛细结构13的一侧,这些沟槽151因横向及纵向相互交错,故可令液态的工作流体沿该本体I的径向Y相同可以回水至该吸热部16。
[0041]请参阅图4,为本发明的平板热管结构的第三实施例的组合剖视图,如图所示,本实施例部分结构技术特征与前述第一实施例相同,故在此将不再赘述,惟本实施例与前述第一实施例的差异在于,该第一毛细结构13沿该本体I的轴向X延伸设置于该本体I中央处,所述蒸汽通道14设置于该第一毛细结构13的两侧。
[0042]请参阅图5,为本发明的平板热管结构的第四实施例的组合剖视图,如图所示,本实施例部分结构技术特征与前述第一实施例相同,故在此将不再赘述,惟本实施例与前述第一实施例之差异在于,本实施例的第一毛细结构13为一种综合型毛细结构,其中该本体I具有一弯曲部18,该吸热部16及该散热部17连接该弯曲部18,设置于所述吸热部16及该散热部17的第一毛细结构13主要选择粉末烧结体131,而设置于该弯曲部的第一毛细结构13则选择网格体132,由于该本体I的第一板体11及第二板体12与该第一毛细结构13制造时采叠层方式组合后再闭封闭其呈开放状的侧边,故可将该第一、二板体11、12先制成弯曲状后在于其中任一板体上设置该第一毛细结构13,进而可解决现有技术热管成形后受弯曲加工破坏热管内部毛细结构的缺失。
[0043]虽然本发明以实施方式揭露如上,然其并非用以限定本发明,任何熟悉此技艺者,在不脱离本发明的精神和范围内,当可作各种的更动与润饰,因此本发明之保护范围当视后附的申请专利范围所定者为准。
【主权项】
1.一种平板热管结构,其特征在于,包括: 一本体,具有一第一板体及一第二板体及一第一毛细结构及一工作流体,所述第一、二板体相互叠合,该第一毛细结构设置于该第一、二板体之间,并该第一毛细结构与该与第一、二板体共同界定至少一蒸汽通道。
2.如权利要求1所述的平板热管结构,其特征在于,所述第一毛细结构系统为网格体或纤维体或粉末烧结体或线状编织体或烧结粉末体其中任一。
3.如权利要求1所述的平板热管结构,其特征在于,更具有一第二毛细结构,该第二毛细结构为多个沟槽或编织网其中任一。
4.如权利要求3所述的平板热管结构,其特征在于,这些沟槽间成横向及纵向交错。
5.如权利要求3所述的平板热管结构,其特征在于,所述本体更具有一吸热部及一散热部,所述第二毛细结构设置于该吸热部。
6.如权利要求1所述的平板热管结构,其特征在于,该第一毛细结构沿该本体的轴向延伸设置于该本体中央处,所述蒸汽通道设置于该第一毛细结构的两侧。
7.如权利要求1所述的平板热管结构,其特征在于,所述第一毛细结构成对设置,所述蒸汽通道形成于两第一毛细结构之间。
8.如权利要求1所述的平板热管结构,其特征在于,所述第一、二板体厚度为0.0l?0.15mm0
9.如权利要求1所述的平板热管结构,其特征在于,所述本体更具有一吸热部及一散热部及一弯曲部,所述吸热部及该散热部连接该弯曲部,设置于该吸热部及该散热部的第一毛细结构。
【专利摘要】本实用新型涉及一种平板热管结构,包括:一本体;所述本体具有一第一板体及一第二板体及一第一毛细结构及一工作流体,所述第一、二板体相互叠合,该第一毛细结构设置于该第一、二板体之间,并该第一毛细结构与该与第一、二板体共同界定至少一蒸汽通道,通过本实用新型的平板热管结构可令平版热管于薄型化时仍具有蒸汽通道,令整体汽液循环效率不因薄型化而降低。
【IPC分类】F28D15-04
【公开号】CN204404871
【申请号】CN201520017214
【发明人】谢国俊
【申请人】奇鋐科技股份有限公司
【公开日】2015年6月17日
【申请日】2015年1月12日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留言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精彩留言会获得点赞!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