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种置换通风末端送风装置的制造方法
【技术领域】
[0001]本实用新型涉及一种置换通风末端的送风装置,属于空气治理中的送风技术领域。
【背景技术】
[0002]工业厂房越来越多的采用置换通风技术进行内环境的治理,随着应用场合的增加,工业厂房形式、规模、构造也不尽相同,位于通风末端的送风装置设置也越来越多样化。送风装置是置换通风末端的关键部件,安装于车间下部人员工作区域,其外形、结构、性能直接影响通风效果,直接影响车间整体美观。置换通风技术要求送风装置的送风量大、送风风速低、送风均匀、送风方向可调,在夏季送风方向向上,冬季送风方向向下,过渡季节平送风,而现有的送风装置大多结构单一,并且送风调节不够人性化,且结构还较为复杂,一来影响厂房内的整体美观,还达不到良好的通风舒适度。
【实用新型内容】
[0003]本实用新型解决的技术问题是:针对现有送风装置结构、调整等方面的缺陷,提供一种新型的置换通风末端送风装置,外观美观、送风效果好、结构简单且送风调整方便。
[0004]本实用新型采用如下技术方案实现:一种置换通风末端送风装置,包括筒体2及设置在筒体2内可升降的控制板6 ;所述筒体2上端开口与风管连通,为进风口,筒体壁上布置有网孔作为出风口,所述筒体2的内壁沿竖直方向设有若干个环形节流板,所述筒体2的底部固设有底板9 ;所述控制板6套装在导杆5上并可沿导杆5升降,所述导杆5竖直固设在所述底板9上,所述控制板6与滑轮升降机构连接。
[0005]进一步的,所述滑轮升降机构的滑轮3为定滑轮,设置在筒体内壁中部以上位置,钢丝绳7 —端与控制板6连接,另一端绕过滑轮3与设置在底板9上的绞盘提升部件8连接。
[0006]进一步的,所述绞盘提升部件8采用手动驱动或电动驱动,所述绞盘上设有对应控制板高度的刻度。
[0007]进一步的,所述导杆5截面为方形,所述控制板6通过方孔套装在导杆上,实现周向定位。
[0008]在本实用新型中,所述筒体2的截面为扁圆形,所述环形节流板为与筒体截面匹配的扁圆环形。
[0009]进一步的,所述控制板6为筒体截面的相似扁圆形,面积小于筒体截面面积。
[0010]本实用新型中,所述扁圆形筒体为送风装置的基础结构,筒体表面密布网孔孔口,确保送风均匀性。送风装置采用扁圆形的筒体,可满足工业厂房置换通风末端送风的功能要求,同时也可满足工业厂房内管道系统安装的美观性要求,可最大限度减少管道系统对工艺设备安装、货物运输等的干涉。采用滑轮升降机构调节控制板可在一定范围内任意改变送风角度,并且结构简单、控制方便、送风量大、送风风速低、送风均匀、空气阻力小、制造成本低、美观大方,适用于工业厂房置换通风末端送风,可与扁圆形螺旋风管直接连接,适于贴壁安装,占用空间少,实现了外观、结构和功能的有效结合,满足了工业厂房置换通风对送风筒多样化的需要。
[0011]由上所述,本实用新型结构简单、控制方便并且送风风速低、送风均匀、空气阻力小、送风方向可调,具有制造成本低、外形美观的优点,便于工业厂房内安装、对厂房内工艺影响小。
[0012]以下结合附图和【具体实施方式】对本实用新型作进一步说明。
【附图说明】
[0013]图1为本实用新型的送风装置外部示意图。
[0014]图2为图1中的A向剖视图,为送风装置上半部内视图。
[0015]图3为图1中的B向剖视图,为送风装置的底板示意图。
[0016]图4为本实用新型的送风装置的上送风示意图。
[0017]图5为本实用新型的送风装置的平送风示意图。
[0018]图6为本实用新型的送风装置的下送风示意图。
[0019]图中标号:1-上环板,2-筒体,3-滑轮,4-中环板,5-导杆,6-控制板,7-钢丝绳,8-绞盘提升部件,9-底板。
【具体实施方式】
[0020]实施例
[0021]参见图1,一种置换通风末端送风装置,包括筒体2及设置在筒体2内可升降的控制板6,筒体2安装于工业厂房置换通风送风管道末端,可直接与同规格扁圆形风管连接,亦可通过天方地圆或变径管与其他规格风管连接,安装位置应位于车间下部人员活动区域。
[0022]结合参见图2和图3,筒体2的截面为扁圆形,环形节流板为与筒体截面匹配的扁圆环形,筒体2上端开口与风管连通,为进风口,筒体壁上布置有网孔作为出风口,细密的网孔送风,具有送风量大,送风风速低,风速均匀的特点。筒体2的内壁沿竖直方向设有若干个环形节流板,在图1中,包括上环板I和中环板4,上环板I设置在筒体内壁上半部,中环板4设置在筒体内壁中部,上环板、中环板对气流进行节流,提高通过环板的空气流速,使一部分气流能以较高的速度冲击到筒体底部的控制板上,环形节流板的设置可根据具体要求设置两个以上,不限定于本例中的两个。筒体2的底部固设有底板9。
[0023]结合参见图2,控制板6为筒体截面的相似扁圆形,面积小于筒体截面面积,控制板6套装在导杆5上并可沿导杆5升降,导杆5竖直固设在底板9上,控制板6与滑轮升降机构连接。滑轮升降机构的滑轮3为定滑轮,设置在筒体内壁的中环板4上,钢丝绳7 —端与控制板6连接,另一端绕过滑轮3与设置在底板9上的绞盘提升部件8连接,如图3所示,控制板在筒体下半部做升降运动。导杆5截面为方形,控制板6通过方孔套装在导杆上,实现周向定位,避免控制板在沿导杆升降过程中转动,与筒体内壁发生碰撞。控制板沿导杆上下运行,通过进入筒体气流在不同高度撞击控制板以调节送风装置的送风方向,以适应不同季节置换通风送风方向的要求。
[0024]在具体应用中,绞盘提升部件8采用手动驱动或电动驱动,装置可通过手动调节送风方向,亦可通过电动自动调节送风方向,绞盘上设有对应控制板高度的刻度,可直观控制控制板在筒体内的具体升降位置。
[0025]在具体应用中,扁圆形的筒体2为送风装置的结构主体,气流从筒体表面的网孔送入车间工作区域,扁圆形筒体2内壁上安装的上环板1、中环板4用于对气流进行节流,提高通过环板的空气流速,使一部分气流高速冲击控制板6,调整控制板的高度可进一步实现送风装置的上送风、平送风、下送风功能,如图4至图6所示。
[0026]具体参见图4,通过绞盘提升部件8和滑轮提升机构调节控制板6的高度,将控制板6置于筒体底部时,气流从上部撞击筒体底部的控制板,气流通过控制板及底板的反弹,从筒体壁下半部的网孔朝上斜射出去,形成上送风。
[0027]参见图5,通过绞盘提升部件8和滑轮提升机构调节控制板6的高度,将控制板6置于筒体下半部中间位置,气流撞击控制板6后,气流从控制板上方的网孔朝上斜射出去,在与筒体壁上半部网孔朝下斜射出的气流一起作用形成平送风。
[0028]参见图5,通过绞盘提升部件8和滑轮提升机构调节控制板6的高度,将控制板6置于筒壁下半部上方位置,气流撞击控制板6斜向上反弹的气流小于筒体上半部网孔朝下斜射的气流,大部分的气流经过控制板与筒壁内壁之间的间隙朝下斜射出去,形成下送风。
[0029]所属领域的普通技术人员应当理解:以上仅为本实用新型的具体实施例而已,并不用于限制本实用新型,凡在本实用新型的精神和原则之内,所做的任何修改、等同替换、改进等,均应包含在本实用新型的保护范围之内。
【主权项】
1.一种置换通风末端送风装置,其特征在于:包括筒体(2)及设置在筒体(2)内可升降的控制板(6); 所述筒体(2)上端开口与风管连通,为进风口,筒体壁上布置有网孔作为出风口,所述筒体(2)的内壁沿竖直方向设有若干个环形节流板,所述筒体(2)的底部固设有底板(9); 所述控制板(6)套装在导杆(5)上并可沿导杆(5)升降,所述导杆(5)竖直固设在所述底板(9)上,所述控制板(6)与滑轮升降机构连接。
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一种置换通风末端送风装置,所述滑轮升降机构的滑轮(3)为定滑轮,设置在筒体内壁中部以上位置,钢丝绳(7) —端与控制板(6)连接,另一端绕过滑轮(3)与设置在底板(9)上的绞盘提升部件(8)连接。
3.根据权利要求2所述的一种置换通风末端送风装置,所述绞盘提升部件(8)采用手动驱动或电动驱动,所述绞盘上设有对应控制板高度的刻度。
4.根据权利要求2所述的一种置换通风末端送风装置,所述导杆(5)截面为方形,所述控制板(6)通过方孔套装在导杆上,实现周向定位。
5.根据权利要求1-4中任一项所述的一种置换通风末端送风装置,所述筒体(2)的截面为扁圆形,所述环形节流板为与筒体截面匹配的扁圆环形。
6.根据权利要求5所述的一种置换通风末端送风装置,所述控制板(6)为筒体截面的相似扁圆形,面积小于筒体截面面积。
【专利摘要】本实用新型公开了一种置换通风末端送风装置,包括筒体及设置在筒体内可升降的控制板;所述筒体上端开口与风管连通,为进风口,筒体壁上布置有网孔作为出风口,所述筒体的内壁沿竖直方向设有若干个环形节流板,所述筒体的底部固设有底板;所述控制板套装在导杆上并可沿导杆升降,所述导杆竖直固设在所述底板上,所述控制板与滑轮升降机构连接。本实用新型结构简单、控制方便、送风量大并且送风风速低、送风均匀、空气阻力小、送风方向可调,具有制造成本低、外形美观的优点,便于工业厂房内安装、对厂房内工艺影响小。
【IPC分类】F24F13-06
【公开号】CN204535005
【申请号】CN201520140999
【发明人】蔡德宏
【申请人】凯天环保科技股份有限公司
【公开日】2015年8月5日
【申请日】2015年3月12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