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种结构改良的电磁炉的制作方法

文档序号:8977927阅读:494来源:国知局
一种结构改良的电磁炉的制作方法
【技术领域】
[0001]本实用新型涉及家电设备技术领域,尤其涉及一种结构改良的电磁炉。
【背景技术】
[0002]作为一种便携式烹饪装置,电磁炉被广泛地应用于人们的日常生活中;对于电磁炉而言,其工作原理是直接对炉面上的铁具进行加热,这样会对内部的电路板产生大量的热量,过高的温度会损坏电路板上的元器件,进而缩短电磁炉的寿命。
[0003]为解决电磁炉散热问题,现有技术普遍在电磁炉的内部安装散热风扇,即通过散热风扇驱动内部气流移动以实现对流散热。然而,在夜间时,蟑螂很喜欢爬进电磁炉内部,这样就很容易造成电磁炉工作异常并且带来卫生问题。
[0004]另外,现有电磁炉炉面都比较光滑,而当电磁炉工作时,只要铁锅的位置稍有偏离,电磁炉就会自动停止工作。
【实用新型内容】
[0005]本实用新型的目的在于针对现有技术的不足而提供一种结构改良的电磁炉,该结构改良的电磁炉设计新颖、散热效果好且能够有效地避免蟑螂进入至电磁炉内部,还能够有效地防止锅具因移出加热区域而使电磁炉工作中断。
[0006]为达到上述目的,本实用新型通过以下技术方案来实现。
[0007]一种结构改良的电磁炉,包括有电磁炉炉体,电磁炉炉体包括有电磁炉底壳以及装设于电磁炉底壳上端部且呈水平横向布置的电磁炉面板,电磁炉面板的中间位置设置有加热区域,电磁炉底壳的上端部于电磁炉面板的前端侧装设有电磁炉控制显示板,电磁炉底壳与电磁炉面板之间成型有电磁炉容置腔,电磁炉容置腔内嵌装有电磁炉电路板以及散热风扇,电磁炉电路板、散热风扇分别与电磁炉控制显示板电连接;
[0008]电磁炉底壳开设有正对布置且分别与电磁炉容置腔连通的入风口、出风口,电磁炉容置腔内于出风口与散热风扇之间嵌装有热泵式吸热发光半导体,电磁炉底壳于入风口处装设有光敏传感器;电磁炉容置腔内还嵌装有充电电池以及微处理控制器,吸热式发光半导体、光敏电阻以及充电电池分别与微处理控制器电连接;
[0009]电磁炉面板于加热区域的边缘开设有至少三个分别朝上开口的活动安装孔,各活动安装孔内分别可相对上下伸缩地嵌装有座柱。
[0010]其中,所述电磁炉面板为耐热黑晶板。
[0011]本实用新型的有益效果为:本实用新型所述的一种结构改良的电磁炉,其电磁炉炉体包括电磁炉底壳、电磁炉面板、电磁炉控制显示板,电磁炉面板中间位置设置加热区域,电磁炉底壳与电磁炉面板之间的电磁炉容置腔内嵌装电磁炉电路板、散热风扇;电磁炉底壳开设正对布置且分别与电磁炉容置腔连通的入风口、出风口,电磁炉容置腔内于出风口与散热风扇之间嵌装热泵式吸热发光半导体,电磁炉底壳于入风口处装设光敏传感器;电磁炉容置腔内还嵌装充电电池、微处理控制器;电磁炉面板于加热区域边缘开设至少三个活动安装孔,各活动安装孔内分别嵌装座柱。通过上述结构设计,本实用新型具有设计新颖、散热效果好的优点,一方面能够有效地避免蟑螂进入至电磁炉内部,另一方面还能够有效地防止锅具因移出加热区域而使电磁炉工作中断。
【附图说明】
[0012]下面利用附图来对本实用新型进行进一步的说明,但是附图中的实施例不构成对本实用新型的任何限制。
[0013]图1为本实用新型的结构示意图。
[0014]I——电磁炉炉体2——电磁炉面板
[0015]21——加热区域3——电磁炉控制显示板
[0016]41——入风口42——出风口
[0017]5——热泵式吸热发光半导体 6——光敏传感器
[0018]7——充电电池8——微处理控制器
[0019]9--座柱。
【具体实施方式】
[0020]下面结合具体的实施方式来对本实用新型进行说明。
[0021]如图1所示,一种结构改良的电磁炉,包括有电磁炉炉体1,电磁炉炉体I包括有电磁炉底壳(图中未示出)以及装设于电磁炉底壳上端部且呈水平横向布置的电磁炉面板2,电磁炉面板2的中间位置设置有加热区域21,电磁炉底壳的上端部于电磁炉面板2的前端侧装设有电磁炉控制显示板3,电磁炉底壳与电磁炉面板2之间成型有电磁炉容置腔,电磁炉容置腔内嵌装有电磁炉电路板(图中未示出)以及散热风扇(图中未示出),电磁炉电路板、散热风扇分别与电磁炉控制显示板3电连接。
[0022]进一步的,电磁炉底壳开设有正对布置且分别与电磁炉容置腔连通的入风口 41、出风口 42,电磁炉容置腔内于出风口 42与散热风扇之间嵌装有热泵式吸热发光半导体5,电磁炉底壳于入风口 41处装设有光敏传感器6 ;电磁炉容置腔内还嵌装有充电电池7以及微处理控制器8,吸热式发光半导体、光敏电阻以及充电电池7分别与微处理控制器8电连接。
[0023]更进一步的,电磁炉面板2于加热区域21的边缘开设有至少三个分别朝上开口的活动安装孔,各活动安装孔内分别可相对上下伸缩地嵌装有座柱9。
[0024]需进一步解释,本实用新型的电磁炉面板2可以为耐热黑晶板,且本实用新型的电磁炉底壳可以为铁壳。
[0025]在本实用新型工作过程中,在散热风扇的驱动作用下,外界空气经由入风口 41而进入至电磁炉容置腔内且最终经由出风口 42而排出,本实用新型通过上述对流散热方式能够有效地进行散热。其中,位于出风口 42与散热风扇之间的热泵式吸热发光半导体5能够吸收热量并产生电能,且热泵式吸热发光半导体5所产生的电能直接存储于充电电池7内;通过增设热泵式吸热发光半导体5,本实用新型能够进一步地提高散热效果并节约能源。
[0026]需进一步指出,在本实用新型工作过程中,光敏传感器6实时监测外界光照强度并将光强度信号实时反馈至微处理控制器8,当外界光强度值大于微处理控制器8的设定值时,热泵式吸热发光半导体5不发光;当外界光强度值小于微处理控制器8的设定值时,微处理控制器8控制热泵式吸热发光半导体5启动,且热泵式吸热发光半导体5发光,从而避免蟑螂在夜间进入电磁炉炉体I的内部。
[0027]另外,本实用新型的各座柱9可根据实际情况进行上下伸缩调节,当锅具的底面面积小于加热区域21的面积时,各座柱9可朝上伸出并高于电磁炉面板2的上表面,此时,座柱9可有效地防止锅具移出加热区域21 ;当锅具的底面面积大于加热区域21的面积时,各座柱9分别收缩于相应的活动安装孔内,此时,大底面的锅具也能放置于电磁炉面板2的加热区域21并进行烹饪。
[0028]综合上述情况可知,通过上述结构设计,本实用新型具有设计新颖、散热效果好的优点,一方面能够有效地避免蟑螂进入至电磁炉内部,另一方面还能够有效地防止锅具因移出加热区域21而使电磁炉工作中断。
[0029]以上内容仅为本实用新型的较佳实施例,对于本领域的普通技术人员,依据本实用新型的思想,在【具体实施方式】及应用范围上均会有改变之处,本说明书内容不应理解为对本实用新型的限制。
【主权项】
1.一种结构改良的电磁炉,其特征在于:包括有电磁炉炉体(1),电磁炉炉体(I)包括有电磁炉底壳以及装设于电磁炉底壳上端部且呈水平横向布置的电磁炉面板(2),电磁炉面板(2)的中间位置设置有加热区域(21),电磁炉底壳的上端部于电磁炉面板(2)的前端侧装设有电磁炉控制显示板(3),电磁炉底壳与电磁炉面板(2)之间成型有电磁炉容置腔,电磁炉容置腔内嵌装有电磁炉电路板以及散热风扇,电磁炉电路板、散热风扇分别与电磁炉控制显示板(3)电连接; 电磁炉底壳开设有正对布置且分别与电磁炉容置腔连通的入风口(41)、出风口(42),电磁炉容置腔内于出风口(42)与散热风扇之间嵌装有热泵式吸热发光半导体(5),电磁炉底壳于入风口(41)处装设有光敏传感器(6);电磁炉容置腔内还嵌装有充电电池(7)以及微处理控制器(8),吸热式发光半导体、光敏电阻以及充电电池(7)分别与微处理控制器(8)电连接; 电磁炉面板(2)于加热区域(21)的边缘开设有至少三个分别朝上开口的活动安装孔,各活动安装孔内分别可相对上下伸缩地嵌装有座柱(9 )。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一种结构改良的电磁炉,其特征在于:所述电磁炉面板(2)为耐热黑晶板。
【专利摘要】本实用新型公开了一种结构改良的电磁炉,其电磁炉炉体包括电磁炉底壳、电磁炉面板、电磁炉控制显示板,电磁炉面板中间位置设置加热区域,电磁炉底壳与电磁炉面板之间的电磁炉容置腔内嵌装电磁炉电路板、散热风扇;电磁炉底壳开设正对布置的入风口、出风口,电磁炉容置腔内于出风口与散热风扇之间嵌装热泵式吸热发光半导体,电磁炉底壳于入风口处装设光敏传感器;电磁炉容置腔内还嵌装充电电池、微处理控制器;电磁炉面板于加热区域边缘开设至少三个活动安装孔,各活动安装孔内分别嵌装座柱。通过上述结构设计,本实用新型具有设计新颖、散热效果好的优点,一方面能有效避免蟑螂进入至电磁炉内部,另一方面还能有效防止锅具移出加热区域。
【IPC分类】F24C7/00
【公开号】CN204629611
【申请号】CN201520284144
【发明人】李光煌, 罗辉, 郭琳, 钟志辉, 蔡爱明, 吴加柱
【申请人】深圳市赛亿科技开发有限公司
【公开日】2015年9月9日
【申请日】2015年5月6日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留言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精彩留言会获得点赞!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