移动式冷风机的制作方法
【技术领域】
[0001]本实用新型涉及冷风机技术领域,具体涉及一种移动式冷风机。
【背景技术】
[0002]冷风机分为制冷工业冷风机及家用冷风机,工业冷风机一般用于冷库、冷链物流制冷环境中,家用冷风机又叫水冷空调,是一种集降温、换气、防尘、除味于一身的蒸发式降温换气机组。冷风机除了可以让企业车间、公共场所、商业娱乐场合带来新鲜空气和降低温度之外,还有一个重要特点一一节能、环保!它是一款全新无压缩机、无冷媒、无铜管的环保产品,主要部件核心一一蒸发式湿帘(多层波纹纤维叠合物)及1.1KW的主电机,是传统中央空调耗电1/8,具有节能、环保、运行成本低、降温效果好的特点。
[0003]现有的冷风机一般应用在面积较大的场所,因此冷风机安装后一般是固定不移动的,目前,为了使冷风机能够应用于更多的场所,也出现了移动式冷风机,如专利号为CN201320230670.3的中国实用新型专利《一种移动式净化冷风机》,包括带有进风口和出风口的壳体,在进风口处设有引风机,壳体内部设有空气过滤组件,其特征在于,壳体底部安装有移动轮,在壳体内还设有湿帘系统;所述湿帘系统包括:布置在进风口和空气过滤组件之间的湿帘纸;处在湿帘纸下方的水箱;处在湿帘纸上方的布水管;连通在水箱和布水管之间的水泵。这种冷风机可以方便移动,但是它的电路板跟传统的冷风机一样是安转在壳体内的,虽然在水箱上设置了积水盘,但是水电同在壳体内使得电路板容易受潮,从而造成漏电、短路等故障,不仅增加了维修费用,而且还影响冷风机的使用寿命。
【发明内容】
[0004]本实用新型所要解决的技术问题是针对上述的技术现状而提供一种结构合理、使用安全可靠、使电路板和水气体尽可能分离的移动式冷风机。
[0005]本实用新型解决上述技术问题所采用的技术方案为:一种移动式冷风机,包括带有进风口和出风口的壳体,壳体内设有湿帘装置,壳体的底部设有水槽,水槽的底部设有用于移动的滚轮,其特征在于:所述壳体的顶部成型有一用于安装电路板及开关的凹腔,在凹腔的上方对合固定有一盖板。
[0006]作为改进,所述壳体是由安装有风机的前板、后板、左右侧板以及上盖组装而成,其中出风口位于前板上,后板上分布有进风口,凹腔设置在上盖的上表面中部靠近前板的一侧,在凹腔的前端设有用于安装开关旋钮或者开关的安装板。
[0007]优选,所述凹腔的上开口端面呈与上盖的表面相配合的弧面,盖板对合在凹腔的开口处与安装板的边缘相吻合。
[0008]再改进,所述左右侧板的上中部位置凹设有提手部,左右侧板中的其中一个侧板的下部设有便于对水槽进行注水的注入部。
[0009]进一步改进,所述风机的外侧罩设有一防护网,防护网设置在前板的出风口处相连接。
[0010]作为改进,所述湿帘装置包括湿帘纸、以及设置在水槽内的水泵,湿帘纸垂直设置在后板的内壁位于进风口的位置,水泵设置在水槽内位于湿帘纸的下方,水泵上设有水管与湿帘纸上分水器相连接。
[0011]再改进,所述后板的内壁上设有供湿帘纸置入的框沿,左右侧板的内壁上设对湿帘纸进行限位的凸柱。
[0012]优选,所述水槽的上表面设有供壳体对合的内凹的边沿,前板、后板和左右侧板分别对应设置在边沿上,边沿的左右两侧设有连接柱,左右侧板的底部设有对应的连接孔,通过螺钉将左右侧板与水槽连接固定,前板及后板的左右两侧设有连接通孔,左右侧板的两侧设有对应的螺孔,通过螺钉将前板、后板与左右侧板连接固定。
[0013]最后,所述盖板通过螺钉连接的方式对合设置在凹腔上方。
[0014]与现有技术相比,本实用新型的优点在于:在壳体的顶部成型有凹腔,这样电路板与开关安装在凹腔内与壳体的内腔分隔开来,基本实现水电分尚,减少电路板的受潮几率,避免电路板由于受潮而造成漏电、短路等故障,保证了冷风机的正常运行,简化了结构。本实用新型结构合理、使用安全、稳定可靠,可实现水电分离,仅仅打开盖板可以维修电路板和开关,而且维修方便,不仅大大减少了维修费用,节约了成本,而且还有效延长了冷风机的使用寿命。
【附图说明】
[0015]图1为本实用新型的结构立体示意图;
[0016]图2为本实用新型的分解图;
[0017]图3为本实用新型的侧面剖视图;
[0018]图4为图2的进一步分解图。
【具体实施方式】
[0019]以下结合附图实施例对本实用新型作进一步详细描述。
[0020]如图1?4所示,本实施例的移动式冷风机,包括带有进风口和出风口的壳体I,壳体I内设有湿帘装置,壳体I的底部设有水槽2,壳体I是由安装有风机6的前板11、后板12、左右侧板13以及上盖14组装而成,其中风机6为轴流风机,出风口位于前板11上,后板12上分布有格栅状的进风口,在上盖14的上表面中部靠近前板11的一侧成型有一凹腔141,凹腔141内安装有电路板,电路板通过连接线和水泵8和风机6呈电连接,在凹腔141的前端设有用于安装开关旋钮10或者开关的安装板142,凹腔141的上开口端面呈与上盖14的表面相配合的弧面,一盖板4通过螺钉对合在凹腔141的开口处与安装板142的边缘相吻合;水槽2设置在壳体I的底部,水槽2的上表面设有供壳体I对合的内凹的边沿,前板11、后板12和左右侧板12分别对应设置在边沿上,边沿的左右两侧设有连接柱21,左右侧板13的底部设有对应的连接孔,通过螺钉将左右侧板13与水槽2连接固定,前板11及后板13的左右两侧设有连接通孔,左右侧板13的两侧设有对应的螺孔,通过螺钉将前板11、后板12与左右侧板13连接固定,上盖14则是卡接罩盖在前板11、后板12和左右侧板13的上方,风机6的外侧罩设有一防护网7,防护网7设置在前板11的出风口处通过连接件相连接,设置防护网7主要是安全保护作用,既避免风机上的风叶伤人,又可以避免外界异物对湿帘纸5以及风机6造成的损坏;在左右侧板13的上中部位置凹设有提手部132,可以将机子提起来,左右侧板13中的其中至少一个侧板的下部设有便于对水槽2进行注水的注入部133 ;湿帘装置包括湿帘纸5、以及设置在水槽2内的水泵8,湿帘纸5垂直设置在后板12的内壁位于进风口的位置,水泵8设置在水槽2内位于湿帘纸5的下方,水泵8上设有水管9与湿帘纸5上分水器9a相连接,分水器9a表面分布有液体导流道,主要起到分布引导作用,后板12的内壁上设有供湿帘纸5置入的框沿,在左右侧板13的内壁上设对湿帘纸5进行限位的凸柱131,另外在水槽2的底部安装有滚轮3,可以将冷风机方便的移动。
[0021]这样,电路板及开关安装在上盖14的凹腔141内与壳体I的内腔分隔开来,冷风机工作时,水槽2中的水通过水泵8经水管9被抽上,通过分水器9将湿帘纸5浸透,经风机6吹入的热空气与湿帘纸5充分接触,进行热量交换后通过湿帘纸5降温的空气从出风口吹出,由于电路板及开关均安装在凹腔141内,不容易接触到水气,真正实现了水电分离,减少电路板的受潮几率,避免电路板由于受潮而造成漏电、短路等故障,保证了冷风机的安全正常运行。
【主权项】
1.一种移动式冷风机,包括带有进风口和出风口的壳体,壳体内设有湿帘装置,壳体的底部设有水槽,水槽的底部设有用于移动的滚轮,其特征在于:所述壳体的顶部成型有一用于安装电路板及开关的凹腔,在凹腔的上方对合固定有一盖板。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移动式冷风机,其特征在于:所述壳体是由安装有风机的前板、后板、左右侧板以及上盖组装而成,其中出风口位于前板上,后板上分布有进风口,凹腔设置在上盖的上表面中部靠近前板的一侧,在凹腔的前端设有用于安装开关旋钮或者开关的安装板。3.根据权利要求2所述的移动式冷风机,其特征在于:所述凹腔的上开口端面呈与上盖的表面相配合的弧面,盖板对合在凹腔的开口处与安装板的边缘相吻合。4.根据权利要求2所述的移动式冷风机,其特征在于:所述左右侧板的上中部位置凹设有提手部,左右侧板中的其中一个侧板的下部设有便于对水槽进行注水的注入部。5.根据权利要求2所述的移动式冷风机,其特征在于:所述风机的外侧罩设有一防护网,防护网设置在前板的出风口处相连接。6.根据权利要求1?5任一权利要求所述的移动式冷风机,其特征在于:所述湿帘装置包括湿帘纸、以及设置在水槽内的水泵,湿帘纸垂直设置在后板的内壁位于进风口的位置,水泵设置在水槽内位于湿帘纸的下方,水泵上设有水管与湿帘纸上分水器相连接。7.根据权利要求6所述的移动式冷风机,其特征在于:所述后板的内壁上设有供湿帘纸置入的框沿,左右侧板的内壁上设对湿帘纸进行限位的凸柱。8.根据权利要求1?5任一权利要求所述的移动式冷风机,其特征在于:所述水槽的上表面设有供壳体对合的内凹的边沿,前板、后板和左右侧板分别对应设置在边沿上,边沿的左右两侧设有连接柱,左右侧板的底部设有对应的连接孔,通过螺钉将左右侧板与水槽连接固定,前板及后板的左右两侧设有连接通孔,左右侧板的两侧设有对应的螺孔,通过螺钉将前板、后板与左右侧板连接固定。9.根据权利要求1?5任一权利要求所述的移动式冷风机,其特征在于:所述盖板通过螺钉连接的方式对合设置在凹腔上方。
【专利摘要】一种移动式冷风机,包括带有进风口和出风口的壳体,壳体内设有湿帘装置,壳体的底部设有水槽,水槽的底部设有用于移动的滚轮,其特征在于:所述壳体的顶部成型有一用于安装电路板及开关的凹腔,在凹腔的上方对合固定有一盖板。在壳体的顶部成型有凹腔,这样电路板与开关安装在凹腔内与壳体的内腔分隔开来,实现水电分离,减少电路板的受潮几率,避免电路板由于受潮而造成漏电、短路等故障,保证了冷风机的正常运行,简化了结构。本实用新型结构合理、使用安全、稳定可靠,可实现水电分离,不仅大大减少了维修费用,节约了成本,还有效延长了冷风机的使用寿命。
【IPC分类】F24F5/00
【公开号】CN204648540
【申请号】CN201520076501
【发明人】郑风雷, 钱永成
【申请人】宁波永茂电器厂
【公开日】2015年9月16日
【申请日】2015年2月3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