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种水冷散热器的制造方法

文档序号:10822165阅读:717来源:国知局
一种水冷散热器的制造方法
【专利摘要】本实用新型公开了一种水冷散热器,包括本体和与本体两侧凹槽嵌入配合的散热盖,散热盖内侧设置由散热盖中心向散热盖周边旋转渐开延伸的凹槽,本体包括进、出水道,进水道的进水端口设置在本体外表面上、出水端口设置在对应于散热盖中部的本体的结构上;出水道进水端口设置在本体对应于散热盖的凹槽尾部的本体的结构上、出水端口设置在本体外表面上;本体与散热盖配合后,保证冷却水从进水道的进水端口流至出水道的出水端口;本体与散热盖装配后,进水道的出水端口中心与散热盖的几何中心的距离大于等于3毫米、小于等于30毫米。本实用新型保证设置被散热发热元件连接销的安装凹槽深度,提高散热器与被散热发热元件连接的可靠性。
【专利说明】
一种水冷散热器
技术领域
[0001 ]本实用新型涉及一种水冷散热器。
【背景技术】
[0002]专利号为200920196083.0的中国专利公开了一种新型水冷散热器,该新型水冷散热器包括盒体、与该盒体两侧凹槽嵌入配合的散热盖,在散热盖内侧设置螺旋槽,在盒体上设置进、出水道,其中,该进水道连接该散热盖螺旋槽的端口位于该散热盖螺旋槽的螺旋中心,该出水道连接该散热盖螺旋槽的端口位于该散热盖螺旋槽的尾部,通过冷却水在螺旋槽中的流动,将散热盖吸收的热量带走,实现散热的目的。
[0003]上述现有技术存在如下缺陷:盒体进水道与散热盖螺旋槽连接的进水端口设置在螺旋槽的螺旋中心,为保证螺旋槽中心始端进水顺畅,散热盖内侧在螺旋槽的位置须设置通向螺旋槽中心始端的凹腔,从而使散热盖的圆周中心位置的壁厚较薄;通常,散热盖外侧的圆周中心需设置一个凹槽,用于安装连接被散热发热元件的连接销,该连接销一端插入散热盖外侧的凹槽内、另一端连接发热元件。由于现有技术的散热盖在其螺旋中心处的壁厚薄,所设置的凹槽较浅,通常小于3毫米,因此连接销与散热盖凹槽的配合长度短,导致散热器与发热元件连接不可靠。

【发明内容】

[0004]本实用新型要解决的技术问题是,提供一种水冷散热器,克服散热器与发热元件连接不可靠的缺陷。
[0005]本实用新型解决其技术问题所采用的技术方案是:构建一种水冷散热器,包括本体和与该本体两侧凹槽嵌入配合的散热盖,该散热盖内侧设置由该散热盖中心向该散热盖周边旋转渐开延伸的凹槽,所述凹槽为螺旋形凹槽;该本体包括进、出水道,该进水道的进水端口设置在该本体外表面上、出水端口设置在对应于所述散热盖中部的该本体的结构上;该出水道进水端口设置在该本体对应于所述散热盖的凹槽尾部的该本体的结构上、出水端口设置在该本体外表面上;该本体与该散热盖配合后,保证冷却水从所述进水道的进水端口流至所述出水道的出水端口;
[0006]其特征是:所述本体与所述散热盖装配后,所述进水道的出水端口中心与所述散热盖的螺旋形凹槽的几何中心的距离大于等于3毫米、小于等于30毫米。
[0007]在本实用新型的水冷散热器中,所述进水道的进水端口、出水道的出水端口设置在所述本体周边表面上。
[0008]在本实用新型的水冷散热器中,所述进水道的出水端口与所述凹槽首端的重叠面积大于等于10平方毫米。
[0009]在本实用新型的水冷散热器中,所述凹槽的横截面积大于等于5平方毫米、小于等于50平方毫米。
[0010]本实用新型解决其技术问题所采用的技术方案是:构建一种水冷散热器,包括本体和与该本体两侧凹槽嵌入配合的散热盖,其特征是,该本体的两侧凹槽底面分别设置由中部向凹槽周边旋转渐开延伸的凹槽A,所述凹槽为螺旋形凹槽;该本体包括进、出水道,该进水道的进水端口设置在该本体外表面上、出水端口连接所述凹槽A位于中部的首端;该出水道进水端口连接所述凹槽A的尾部、出水端口设置在该本体外表面上;该本体与该散热盖配合后,保证冷却水从所述进水道的进水端口流至所述出水道的出水端口。
[0011 ]在本实用新型的水冷散热器中,所述进水道的进水端口、出水道的出水端口设置在所述本体周边表面上。
[0012]在本实用新型的水冷散热器中,所述进水道的出水端口与所述凹槽A首端的重叠面积大于等于10平方毫米。
[0013]在本实用新型的水冷散热器中,所述凹槽A的横截面积大于等于5平方毫米、小于等于50平方毫米。
[0014]实施本实用新型的水冷散热器,与现有技术比较,其有益效果是:
[0015]1、采用将冷却水凹槽设置在散热盖内侧、本体进水道出水端偏离散热盖几何中心的散热结构,可保证散热盖几何中心位置不设置凹槽,保证设置被散热发热元件连接销的安装凹槽的深度,提高散热器与被散热发热元件连接的可靠性;
[0016]2、采用将冷却水凹槽设置在本体上的结构,可保证散热盖几何中心具有足够厚度设置被散热发热元件连接销的安装凹槽,提高散热器与被散热发热元件连接的可靠性;
[0017]3、结构简单。
【附图说明】
[0018]图1是本实用新型水冷散热器一种实施例的主视图。
[0019]图2是本实用新型水冷散热器图1实施例左视图的分解结构。
[0020]图3是本实用新型水冷散热器图1实施例俯视图的分解结构。
[0021]图4是本实用新型水冷散热器中图1实施例中散热盖结构的主视图。
【具体实施方式】
[0022]下面将结合附图及实施例对本实用新型作进一步说明。
[0023]实施例一
[0024]如图1至图4所示,本实用新型的水冷散热器包括本体I和与该本体两侧凹槽121、122嵌入配合的散热盖2-1、2-2。
[0025]如图4所示,散热盖2的内侧设置凹槽24,凹槽24采用螺旋形凹槽。
[0026]凹槽24的横截面积根据需要,可以在大于等于5平方毫米、小于等于50平方毫米的范围内确定,例如,可确定凹槽24的横截面积为10平方毫米、20平方毫米、30平方毫米或40平方毫米等。
[0027]在本体I上设置进水道16与出水道17。
[0028]进水道16的进水端口131设置在本体I的外表面上、出水端口 14设置在对应于散热盖2中部的该本体的结构上。在本实施例中,进水道16的进水端口 131设置在本体I的周边表面上。在其他实施例中,进水道16的进水端口 131可以设置在本体I的其他外表面上,例如,可以设置在本体I的侧面外表面上。
[0029]出水道17的进水端口15设置在本体I对应于该散热盖2的凹槽24的尾部22的该本体I的结构上、出水端口 132设置在该本体外表面上。
[0030]在本实施例中,出水道17的出水端口132设置在该本体的周边表面上。在其他实施例中,出水道17的出水端口 132可以设置在该本体I的其他外表面上,例如,可以设置在本体I的侧面外表面上。
[OO31 ]本体I与散热盖2 (2-1、2-2)配合后,保证冷却水从进水道16的进水端口 131流至出水道17的出水端口 132。
[0032]本体I与散热盖2装配后,进水道16的出水端口14的中心与散热盖2的螺旋形凹槽的几何中心20的距离大于等于3毫米、小于等于30毫米。
[0033]为保证冷却水进水顺畅,保证进水道16的出水端口14与凹槽24的首端21的重叠面积大于等于10平方毫米。
[0034]实施例二
[0035]本实用新型的水冷散热器包括本体和与该本体两侧凹槽嵌入配合的散热盖。本体的两侧凹槽底面分别设置由中部向凹槽周边旋转渐开延伸的冷却水凹槽,在本体上设置进水道和出水道,进水道的进水端口设置在本体的外表面上、出水端口连接冷却水凹槽位于中部的首端。出水道的进水端口连接冷却水凹槽的尾部、出水端口设置在本体的外表面上。该本体与该散热盖配合后,保证冷却水从进水道的进水端口流至出水道的出水端口。
[0036]本实施例本体进水道进水端口、出水端口、出水道进水端口、出水端口及冷却水凹槽的结构变化见实施例一。
【主权项】
1.一种水冷散热器,包括本体和与该本体两侧凹槽嵌入配合的散热盖,该散热盖内侧设置由该散热盖中心向该散热盖周边旋转渐开延伸的凹槽,所述凹槽为螺旋形凹槽;该本体包括进、出水道,该进水道的进水端口设置在该本体外表面上、出水端口设置在对应于所述散热盖中部的该本体的结构上;该出水道进水端口设置在该本体对应于所述散热盖的凹槽尾部的该本体的结构上、出水端口设置在该本体外表面上;该本体与该散热盖配合后,保证冷却水从所述进水道的进水端口流至所述出水道的出水端口 ; 其特征是:所述本体与所述散热盖装配后,所述进水道的出水端口中心与所述散热盖的螺旋形凹槽的几何中心的距离大于等于3毫米、小于等于30毫米。2.如权利要求1所述的水冷散热器,其特征是,所述进水道的进水端口、出水道的出水端口设置在所述本体周边表面上。3.如权利要求1所述的水冷散热器,其特征是,所述进水道的出水端口与所述凹槽首端的重叠面积大于等于10平方毫米。4.如权利要求1至3之一所述的水冷散热器,其特征是,所述凹槽的横截面积大于等于5平方毫米、小于等于50平方毫米。5.一种水冷散热器,包括本体和与该本体两侧凹槽嵌入配合的散热盖,其特征是,该本体的两侧凹槽底面分别设置由中部向凹槽周边旋转渐开延伸的凹槽A,所述凹槽为螺旋形凹槽;该本体包括进、出水道,该进水道的进水端口设置在该本体外表面上、出水端口连接所述凹槽A位于中部的首端;该出水道进水端口连接所述凹槽A的尾部、出水端口设置在该本体外表面上;该本体与该散热盖配合后,保证冷却水从所述进水道的进水端口流至所述出水道的出水端口。6.如权利要求5所述的水冷散热器,其特征是,所述进水道的进水端口、出水道的出水端口设置在所述本体周边表面上。7.如权利要求5所述的水冷散热器,其特征是,所述进水道的出水端口与所述凹槽A首端的重叠面积大于等于10平方毫米。8.如权利要求5至7之一所述的水冷散热器,其特征是,所述凹槽A的横截面积大于等于5平方毫米、小于等于50平方毫米。
【文档编号】F28D15/00GK205505810SQ201620208372
【公开日】2016年8月24日
【申请日】2016年3月16日
【发明人】周泽平, 王武华, 张嘉乐
【申请人】深圳市长昊机电有限公司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留言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精彩留言会获得点赞!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