空调柜机系统的制作方法

文档序号:10952096阅读:391来源:国知局
空调柜机系统的制作方法
【专利摘要】本实用新型公开一种空调柜机系统,包括室内机与室外机;所述室内机包括机壳、安装于所述机壳内的室内换热器、第一风轮组件及第二风轮组件;所述室内换热器包括第一换热单元与第二换热单元;所述机壳对应所述第一换热单元设有第一进风口,对应第一风轮组件设有第一出风口,对应第二换热单元设有第二进风口,对应第二风轮组件设有第二出风口;所述第一出风口呈长条形,且所述第一出风口的长度方向为竖直方向;所述第二出风口设于所述第一出风口的上方,且由所述第二出风口吹出的风具有沿水平方向吹出的分量;所述室外机包括压缩机、室外换热器、第一节流装置及四通阀;所述压缩机通过所述四通阀为所述第一换热单元和/或所述第二换热单元输送冷媒。
【专利说明】
空调柜机系统
技术领域
[0001] 本实用新型设及空调技术领域,特别设及一种空调柜机系统。
【背景技术】
[0002] 通常空调柜机包括机壳,机壳具有进风口和出风口,在进风口和出风口之间形成 有风道,在风道内设置有换热器及风轮组件。风轮组件运转,在风道内形成负压,使得外部 空气由进风口进入机壳内;进入机壳内的空气经过换热器时,与换热器进行热交换,实现对 空气的制冷或制热;然后,在风轮组件的作用下由出风口吹出,W实现空调柜机的制冷或制 热功能。
[0003] 贯流空调柜机作为一种主流的空调柜机,具有送风距离远,制冷效果好等优点。贯 流空调柜机通常放置在地面上,在空调柜机安装到位后,其贯流风轮的轴线通常与地面垂 直(允许正负10°误差),即贯流风轮上下设置;出风口通常为长度方向与贯流风轮的轴线平 行的条形状。则出风口吹出的风所覆盖区域呈长度方向沿着纵向的条状,并在出风方向上 逐渐扩散。而正常的人体在站立时的外轮廓也基本呈长度方向沿着纵向的条状,由上可知 上述的空调柜机的出风覆盖区域与用户站立时人体的所占空间较为吻合,提高人体的受风 面积,加快改变用户的体表溫度。
[0004] 但是,现有的空调柜机系统不能同时满足用户快速制冷及均匀降溫的需求。 【实用新型内容】
[0005] 本实用新型的主要目的是提供一种空调柜机系统,旨在满足用户快速制冷及均匀 降溫的需求。
[0006] 为实现上述目的,本实用新型提出的空调柜机系统,包括室内机与室外机;其中,
[0007] 所述室内机包括机壳、安装于所述机壳内的室内换热器、第一风轮组件及第二风 轮组件;所述室内换热器包括第一换热单元与第二换热单元;所述机壳对应所述第一换热 单元设有第一进风口,对应第一风轮组件设有第一出风口,对应第二换热单元设有第二进 风口,对应第二风轮组件设有第二出风口;所述第一出风口呈长条形,且所述第一出风口的 长度方向为竖直方向;所述第二出风口设于所述第一出风口的上方,且由所述第二出风口 吹出的风具有沿水平方向吹出的分量;
[000引所述室外机包括压缩机、室外换热器、节流装置及四通阀;所述压缩机通过所述四 通阀为所述第一换热单元和/或所述第二换热单元输送冷媒。
[0009]优选地,所述第一换热单元包括第一散热板及设于所述第一散热板上的第一管 路,所述第一管路具有第一端口与第二端口;所述第二换热单元包括第二散热板及设于所 述第二散热板上的第二管路,所述第二管路具有第=端口与第四端口;所述第一端口通过 所述第一节流装置与所述室外换热器连接,所述第二端口与所述第=端口连接;所述第四 端口通过所述四通阀与所述压缩机连接;所述压缩机通过所述四通阀与所述室外换热器连 接。
[0010] 优选地,所述第一换热单元包括第一散热板及设于所述第一散热板上的第一管 路,所述第一管路具有第一端口与第二端口;所述第二换热单元包括第二散热板及设于所 述第二散热板上的第二管路,所述第二管路具有第=端口与第四端口;所述第=端口通过 所述第一节流装置与所述室外换热器连接,所述第四端口与所述第一端口连接,所述第二 端口通过所述四通阀与所述压缩机连接;所述压缩机通过所述四通阀与所述室外换热器连 接。
[0011] 优选地,所述空调柜机系统还包括第一阀体与第二阀体;所述第一换热单元包括 第一散热板及设于所述第一散热板上的第一管路,所述第一管路具有第一端口与第二端 口;所述第二换热单元包括第二散热板及设于所述第二散热板上的第二管路,所述第二管 路具有第=端口与第四端口;所述第一端口依次通过所述第一阀体、所述第一节流装置与 所述室外换热器连接;所述第=端口依次通过所述第二阀体、所述第一节流装置与所述室 外换热器连接;所述第二端口与所述第四端口均通过所述四通阀与所述压缩机连接;所述 压缩机通过所述四通阀与所述室外换热器连接。
[0012] 优选地,所述空调柜机系统还包括第二节流装置;所述第一换热单元包括第一散 热板及设于所述第一散热板上的第一管路,所述第一管路具有第一端口与第二端口;所述 第二换热单元包括第二散热板及设于所述第二散热板上的第二管路,所述第二管路具有第 =端口与第四端口;所述第一端口通过所述第一节流装置与所述室外换热器连接;所述第 二端口通过所述第二节流装置与所述第=端口连接;所述第四端口通过所述四通阀与所述 压缩机连接;所述压缩机通过所述四通阀与所述室外换热器连接。
[0013] 优选地,所述空调柜机系统还包括第二节流装置;所述第一换热单元包括第一散 热板及设于所述第一散热板上的第一管路,所述第一管路具有第一端口与第二端口;所述 第二换热单元包括第二散热板及设于所述第二散热板上的第二管路,所述第二管路具有第 =端口与第四端口;所述第一端口通过所述第二节流装置与所述第二端口连接;所述第二 端口通过所述四通阀与所述压缩机连接;所述第=端口通过所述第一节流装置与所述室外 换热器连接;所述压缩机通过所述四通阀与所述室外换热器连接。
[0014] 优选地,所述空调柜机系统还包括第一阀体、第二阀体、第=阀体及第二节流装 置;所述第一换热单元包括第一散热板及设于所述第一散热板上的第一管路,所述第一管 路具有第一端口与第二端口;所述第二换热单元包括第二散热板及设于所述第二散热板上 的第二管路,所述第二管路具有第=端口与第四端口;所述第一端口通过所述第一阀体与 所述第一节流装置连接,同时通过所述第二节流装置与所述第四端口连接;所述第二端口 通过所述四通阀与所述压缩机连接;所述第=端口通过所述第二阀体与所述第一节流装置 连接;所述第四端口通过第=阀体与所述四通阀连接;所述压缩机通过所述四通阀与所述 室外换热器连接。
[0015] 优选地,所述空调柜机系统还包括第一阀体、第二阀体、第=阀体、第四阀体及第 二节流装置;所述第一换热单元包括第一散热板及设于所述第一散热板上的第一管路,所 述第一管路具有第一端口与第二端口;所述第二换热单元包括第二散热板及设于所述第二 散热板上的第二管路,所述第二管路具有第=端口与第四端口;所述第一端口通过所述第 一阀体与所述第一节流装置连接,同时通过所述第二节流装置与所述第四端口连接;所述 第二端口通过所述四通阀与所述压缩机连接;所述第=端口通过所述第二阀体与所述第一 节流装置连接;所述第四端口通过所述第=阀体与所述四通阀连接;所述第一节流装置与 所述第四阀体并联连接;所述压缩机通过所述四通阀与所述室外换热器连接。
[0016] 优选地,所述第一换热单元与所述第二换热单元一体成型。
[0017] 本实用新型的技术方案通过压缩机为第一换热单元提供冷媒,在第一风轮组件的 作用下,外部空气与第一换热单元进行热交换,可W实现空间的快速制冷或制热,满足用户 快速制冷或制热的需求;通过压缩机为第二换热单元提供冷媒,在第二风轮组件的作用下, 外部空气与第二换热单元进行热交换,可W保证大空间内溫度的均匀降溫,且不会直接吹 向人体,进而保证了用户的舒适度。
【附图说明】
[0018] 为了更清楚地说明本实用新型实施例或现有技术中的技术方案,下面将对实施例 或现有技术描述中所需要使用的附图作简单地介绍,显而易见地,下面描述中的附图仅仅 是本实用新型的一些实施例,对于本领域普通技术人员来讲,在不付出创造性劳动的前提 下,还可W根据运些附图示出的结构获得其他的附图。
[0019] 图1为本实用新型空调柜机系统的室内机一实施例的剖面结构示意图;
[0020] 图2为本实用新型空调柜机系统的室外机一实施例的构架示意图;
[0021] 图3为本实用新型空调柜机系统的冷媒循环第一实施例的构架示意图;
[0022] 图4为本实用新型空调柜机系统的冷媒循环第二实施例的构架示意图;
[0023] 图5为本实用新型空调柜机系统的冷媒循环第S实施例的构架示意图;
[0024] 图6为本实用新型空调柜机系统的冷媒循环第四实施例的构架示意图;
[0025] 图7为本实用新型空调柜机系统的冷媒循环第五实施例的构架示意图;
[0026] 图8为本实用新型空调柜机系统的冷媒循环第六实施例的构架示意图;
[0027] 图9为本实用新型空调柜机系统的冷媒循环第屯实施例的构架示意图。
[0028] 附图标号说明:
[0029]
[0030]
[0031 ]本实用新型目的的实现、功能特点及优点将结合实施例,参照附图做进一步说明。
【具体实施方式】
[0032] 下面将结合本实用新型实施例中的附图,对本实用新型实施例中的技术方案进行 清楚、完整地描述,显然,所描述的实施例仅仅是本实用新型的一部分实施例,而不是全部 的实施例。基于本实用新型中的实施例,本领域普通技术人员在没有作出创造性劳动前提 下所获得的所有其他实施例,都属于本实用新型保护的范围。
[0033] 需要说明,本实用新型实施例中所有方向性指示(诸如上、下、左、右、前、后……) 仅用于解释在某一特定姿态(如附图所示)下各部件之间的相对位置关系、运动情况等,如 果该特定姿态发生改变时,则该方向性指示也相应地随之改变。
[0034] 另外,在本实用新型中设及"第一"、"第二"等的描述仅用于描述目的,而不能理解 为指示或暗示其相对重要性或者隐含指明所指示的技术特征的数量。由此,限定有"第一"、 "第二"的特征可W明示或者隐含地包括至少一个该特征。另外,各个实施例之间的技术方 案可W相互结合,但是必须是W本领域普通技术人员能够实现为基础,当技术方案的结合 出现相互矛盾或无法实现时应当人认为运种技术方案的结合不存在,也不在本实用新型要 求的保护范围之内。
[0035] 本实用新型提供一种空调柜机系统。
[0036] 如图1及图2所示,图1为本实用新型空调柜机系统的室内机一实施例的剖面结构 示意图;图2为本实用新型空调柜机系统的室外机一实施例的构架示意图。
[0037] 本实用新型的空调柜机系统包括室内机100与室外机200。
[003引所述室内机100包括机壳120、安装于所述机壳120内的室内换热器140、第一风轮 组件160及第二风轮组件180;所述室内换热器140包括第一换热单元142与第二换热单元 146,所述第一换热单元142与所述第二换热单元146可分体设置或一体成型。所述机壳120 对应所述第一换热单元142设有第一进风口 102,所述机壳120对应第一风轮组件160设有第 一出风口 104;所述机壳120对应第二换热单元146设有第二进风口 106,所述机壳120对应第 二风轮组件180设有第二出风口 108;所述第一出风口 104呈长条形,且所述第一出风口 104 的长度方向为竖直方向;所述第二出风口 108设于所述第一出风口 104的上方,且由所述第 二出风口 108吹出的风具有沿水平方向吹出的分量。
[0039] 所述室外机200包括压缩机220、室外换热器240、第一节流装置260及四通阀280; 所述压缩机220通过所述四通阀280为所述第一换热单元142和/或所述第二换热单元146输 送冷媒。具体地,当所述压缩机220通过所述四通阀280为所述第一换热单元142提供冷媒 时,所述第一风轮组件160运行,W在所述机壳120内形成负压;在负压的作用下外部空气经 由所述第一进风口 102进入到所述机壳120。与所述第一换热单元142热交换后,由所述第一 出风口 104吹出,实现制冷或制热。由于本实施例的第一出风口 104竖直设置在机壳120上, 其出风量较大,可W实现空间的快速制冷或制热,满足用户快速制冷或制热的需求。当所述 压缩机220通过所述四通阀280为所述第二换热单元146提供冷媒时,所述第二风轮组件180 运行,W在所述机壳120内形成负压;在负压的作用下外部空气经由所述第二进风口 106进 入到所述机壳120。与所述第二换热单元146热交换后,由所述第二出风口 108吹出,实现制 冷或制热。由于本实施例的第二出风口 108设于在所述第一出风口 104上方(优选设于所述 室内机100的顶部),且由所述第二出风口 108吹出的风具有水平分量与竖直分量,可W保证 大空间内溫度的均匀降溫,且不会直接吹向人体,进而保证了用户的舒适度。而当所述压缩 机220通过所述四通阀280为所述第一换热单元142和所述第二换热单元146同时提供冷媒 时,所述第一风轮组件160与所述第二风轮组件180同时工作,W进一步提高空间制冷或制 热的速率。
[0040] 本实用新型的技术方案,通过压缩机220为第一换热单元142提供冷媒,在第一风 轮组件160的作用下,外部空气与第一换热单元142进行热交换,可W实现空间的快速制冷 或制热,满足用户快速制冷或制热的需求;通过压缩机220为第二换热单元146提供冷媒,在 第二风轮组件180的作用下,外部空气与第二换热单元146进行热交换,可W保证大空间内 溫度的均匀降溫,且不会直接吹向人体,进而保证了用户的舒适度。
[0041] 进一步地,如图3所示,图3为本实用新型空调柜机系统的冷媒循环第一实施例的 构架示意图。
[0042] 在本实施例中,所述第一换热单元142包括第一散热板141及设于所述第一散热板 141上的第一管路143,所述第一管路143具有第一端口与第二端口;所述第二换热单元146 包括第二散热板145及设于所述第二散热板145上的第二管路147,所述第二管路147具有第 =端口与第四端口,其中,所述第一散热板141与所述第二散热板145可分体设置或一体成 型。所述第一端口通过所述第一节流装置260与所述室外换热器240连接,所述第二端口与 所述第=端口连接;所述第四端口通过所述四通阀280与所述压缩机220连接;所述压缩机 220通过所述四通阀280与所述室外换热器240连接。本实施例的空调柜机系统具有制冷或 制热模式。具体如下:
[0043] 制冷模式下:所述压缩机220排出的冷媒,经由所述四通阀280流向所述室外换热 器240;与所述室外换热器240热交换,然后经由所述第一节流装置260节流后,由所述第一 端口进入所述第一管路143;与所述第一散热板141热交换后,由所述第二端口流出;然后由 所述第=端口进入所述第二管路147,与所述第二散热板145热交换后,由所述第四端口流 出;然后经由所述四通阀280回流至所述压缩机220。
[0044] 制热模式下:所述压缩机220排出的冷媒,经由所述四通阀280流向第二换热单元 146,由所述第四端口进入所述第二管路147,与所述第二散热板145热交换后,由所述第= 端口流出;然后由所述第二端口进入所述第一管路143,与所述第一散热板141热交换后,由 所述第一端口流出;然后经由所述第一节流装置260节流后,进入所述室外换热器240,与所 述室外换热器240热交换后,经由所述四通阀280回流至所述压缩机220。
[0045] 进一步地,如图4所示,图4为本实用新型空调柜机系统的冷媒循环第二实施例的 构架示意图。
[0046] 在本实施例中,所述第一换热单元142包括第一散热板141及设于所述第一散热板 141上的第一管路143,所述第一管路143具有第一端口与第二端口;所述第二换热单元146 包括第二散热板145及设于所述第二散热板145上的第二管路147,所述第二管路147具有第 =端口与第四端口,其中,所述第一散热板141与所述第二散热板145可分体设置或一体成 型。所述第=端口通过所述第一节流装置260与所述室外换热器240连接,所述第四端口与 所述第一端口连接,所述第二端口通过所述四通阀280与所述压缩机220连接;所述压缩机 220通过所述四通阀280与所述室外换热器240连接。本实施例的空调柜机系统具有制冷或 制热模式。具体如下:
[0047] 制冷模式下:所述压缩机220排出的冷媒,经由所述四通阀280流向所述室外换热 器240;与所述室外换热器240热交换,然后经由所述第一节流装置260节流后,由所述第= 端口进入所述第二管路147;与所述第二散热板145热交换后,由所述第四端口流出;然后由 所述第一端口进入所述第一管路143,与所述第一散热板141热交换后,由所述第二端口流 出,然后经由所述四通阀280回流至所述压缩机220。
[0048] 制热模式下:所述压缩机220排出的冷媒,经由所述四通阀280流向第一换热单元 142,由所述第二端口进入所述第一管路143,与所述第一散热板141热交换后,由所述第一 端口流出;然后由所述第四端口进入所述第二管路147,与所述第二散热板145热交换后,由 所述第=端口流出;然后经由所述第一节流装置260节流后,进入所述室外换热器240,与所 述室外换热器240热交换后,经由所述四通阀280回流至所述压缩机220。
[0049] 进一步地,如图5所示,图5为本实用新型空调柜机系统的冷媒循环第=实施例的 构架示意图。
[0050] 在本实施例中,所述空调柜机系统还包括第一阀体300与第二阀体400,所述第一 阀体300与所述第二阀体400均为电磁阀。所述第一换热单元142包括第一散热板141及设于 所述第一散热板141上的第一管路143,所述第一管路143具有第一端口与第二端口;所述第 二换热单元146包括第二散热板145及设于所述第二散热板145上的第二管路147,所述第二 管路147具有第=端口与第四端口,其中,所述第一散热板141与所述第二散热板145可分体 设置或一体成型。所述第一端口依次通过所述第一阀体300、所述第一节流装置260与所述 室外换热器240连接;所述第=端口依次通过所述第二阀体400、所述第一节流装置260与所 述室外换热器240连接;所述第二端口与所述第四端口均通过所述四通阀280与所述压缩机 220连接;所述压缩机220通过所述四通阀280与所述室外换热器240连接。本实施例的空调 柜机系统具有制冷或制热模式,且通过控制所述第一阀体300与所述第二阀体400的打开或 关闭可W实现=种制冷或制热模式。具体如下:
[0051] 第一制冷模式下:所述第一阀体300与所述第二阀体400均打开;所述压缩机220排 出的冷媒,经由所述四通阀280流向所述室外换热器240;与所述室外换热器240热交换,然 后经由所述第一节流装置260节流后分成两部分;一部分流经所述第一阀体300,由所述第 一端口进入所述第一管路143,与所述第一散热板141热交换后,由所述第二端口流出;然后 经由所述四通阀280回流至所述压缩机220;另一部分流经所述第二阀体400后,由所述第= 端口进入所述第二管路147,与所述第二散热板145热交换后,由所述第四端口流出;然后经 由所述四通阀280回流至所述压缩机220。
[0052] 第二制冷模式下:所述第一阀体300打开,所述第二阀体400关闭;所述压缩机220 排出的冷媒,经由所述四通阀280流向所述室外换热器240;与所述室外换热器240热交换, 然后经由所述第一节流装置260节流后;流经所述第一阀体300,由所述第一端口进入所述 第一管路143,与所述第一散热板141热交换后,由所述第二端口流出;然后经由所述四通阀 280回流至所述压缩机220。
[0053] 第=制冷模式下:所述第一阀体300关闭,所述第二阀体400打开;所述压缩机220 排出的冷媒,经由所述四通阀280流向所述室外换热器240;与所述室外换热器240热交换, 然后经由所述第一节流装置260节流后;流经所述第二阀体400,由所述第=端口进入所述 第二管路147,与所述第二散热板145热交换后,由所述第四端口流出;然后经由所述四通阀 280回流至所述压缩机220。
[0054] 第一制热模式下:所述第一阀体300与所述第二阀体400均打开;所述压缩机220排 出的冷媒,经由所述四通阀280后分成两部分;一部分由所述第二端口进入所述第一管路 143,与所述第一散热板141热交换后,由所述第一端口流出;流经所述第一阀体300,然后经 由所述第一节流装置260节流后,进入所述室外换热器240,与所述室外换热器240热交换 后,经由所述四通阀280回流至所述压缩机220;另一部分由所述第四端口进入所述第二管 路147,与所述第二散热板145热交换后,由所述第=端口流出;流经所述第二阀体400,然后 经由所述第一节流装置260节流后,进入所述室外换热器240,与所述室外换热器240热交换 后,经由所述四通阀280回流至所述压缩机220。
[0055] 第二制热模式下:所述第一阀体300打开,所述第二阀体400关闭;所述压缩机220 排出的冷媒,经由所述四通阀280流向所述第一换热单元142;由所述第二端口进入所述第 一管路143,与所述第一散热板141热交换后,由所述第一端口流出;流经所述第一阀体300, 然后经由所述第一节流装置260节流后,进入所述室外换热器240,与所述室外换热器240热 交换后,经由所述四通阀280回流至所述压缩机220。
[0056] 第=制热模式下:所述第一阀体300关闭,所述第二阀体400打开;所述压缩机220 排出的冷媒,经由所述四通阀280流向所述第二换热单元146;由所述第四端口进入所述第 二管路147,与所述第二散热板145热交换后,由所述第=端口流出;流经所述第二阀体400, 然后经由所述第一节流装置260节流后,进入所述室外换热器240,与所述室外换热器240热 交换后,经由所述四通阀280回流至所述压缩机220。
[0057] 进一步地,如图6所示,图6为本实用新型空调柜机系统的冷媒循环第四实施例的 构架示意图。
[0058] 在本实施例中,所述空调柜机系统还包括第二节流装置500;所述第一换热单元 142包括第一散热板141及设于所述第一散热板141上的第一管路143,所述第一管路143具 有第一端口与第二端口;所述第二换热单元146包括第二散热板145及设于所述第二散热板 145上的第二管路147,所述第二管路147具有第=端口与第四端口,其中,所述第一散热板 141与所述第二散热板145可分体设置或一体成型。所述第一端口通过所述第一节流装置 260与所述室外换热器240连接;所述第二端口通过所述第二节流装置500与所述第=端口 连接;所述第四端口通过所述四通阀280与所述压缩机220连接;所述压缩机220通过所述四 通阀280与所述室外换热器240连接。本实施例的空调柜机系统具有制冷、制热及恒溫除湿 模式。具体如下:
[0059] 制冷模式下:所述第一节流装置260打开(也即使得所述第一节流装置260具备节 流功能),所述第二节流装置500关闭(也即使得所述第二节流装置500不具备节流功能);所 述压缩机220排出的冷媒,经由所述四通阀280流向所述室外换热器240;与所述室外换热器 240热交换,然后经由所述第一节流装置260节流后,由所述第一端口进入所述第一管路 143;与所述第一散热板141热交换后,由所述第二端口流出,流经所述第二节流装置500;然 后由所述第=端口进入所述第二管路147,与所述第二散热板145热交换后,由所述第四端 口流出;然后经由所述四通阀280回流至所述压缩机220。
[0060] 制热模式下:所述第一节流装置260打开(也即使得所述第一节流装置260具备节 流功能),所述第二节流装置500关闭(也即使得所述第二节流装置500不具备节流功能);所 述压缩机220排出的冷媒,经由所述四通阀280流向第二换热单元146,由所述第四端口进入 所述第二管路147,与所述第二散热板145热交换后,由所述第=端口流出,流经所述第二节 流装置500;然后由所述第二端口进入所述第一管路143,与所述第一散热板141热交换后, 由所述第一端口流出;然后经由所述第一节流装置260节流后,进入所述室外换热器240,与 所述室外换热器240热交换后,经由所述四通阀280回流至所述压缩机220。
[0061] 恒溫除湿模式下:所述第一节流装置260关闭(也即使得所述第一节流装置260不 具备节流功能),所述第二节流装置500打开(也即使得所述第二节流装置500具备节流功 能);所述压缩机220排出的冷媒,经由所述四通阀280流向所述室外换热器240;与所述室外 换热器240热交换后,流经所述第一节流装置260;然后由所述第一端口进入所述第一管路 143;与所述第一散热板141热交换后,由所述第二端口流出,经由所述第二节流装置500节 流后,由所述第=端口进入所述第二管路147,与所述第二散热板145热交换后,由所述第四 端口流出;然后经由所述四通阀280回流至所述压缩机220。
[0062] 进一步地,如图7所示,图7为本实用新型空调柜机系统的冷媒循环第五实施例的 构架示意图。
[0063] 在本实施例中,所述空调柜机系统还包括第二节流装置500;所述第一换热单元 142包括第一散热板141及设于所述第一散热板141上的第一管路143,所述第一管路143具 有第一端口与第二端口;所述第二换热单元146包括第二散热板145及设于所述第二散热板 145上的第二管路147,所述第二管路147具有第=端口与第四端口,其中,所述第一散热板 141与所述第二散热板145可分体设置或一体成型。所述第一端口通过所述第二节流装置 500与所述第四端口连接;所述第二端口通过所述四通阀280与所述压缩机220连接;所述第 =端口通过所述第一节流装置260与所述室外换热器240连接;所述压缩机220通过所述四 通阀280与所述室外换热器240连接。本实施例的空调柜机系统具有制冷、制热及恒溫除湿 模式。具体如下:
[0064] 制冷模式下:所述第一节流装置260打开(也即使得所述第一节流装置260具备节 流功能),所述第二节流装置500关闭(也即使得所述第二节流装置500不具备节流功能);所 述压缩机220排出的冷媒,经由所述四通阀280流向所述室外换热器240;与所述室外换热器 240热交换,然后经由所述第一节流装置260节流后,由所述第=端口进入所述第二管路 147;与所述第二散热板145热交换后,由所述第四端口流出,流经所述第二节流装置500;然 后由所述第一端口进入所述第一管路143,与所述第一散热板141热交换后,由所述第二端 口流出;然后经由所述四通阀280回流至所述压缩机220。
[0065] 制热模式下:所述第一节流装置260打开(也即使得所述第一节流装置260具备节 流功能),所述第二节流装置500关闭(也即使得所述第二节流装置500不具备节流功能);所 述压缩机220排出的冷媒,经由所述四通阀280流向第一换热单元142,由所述第二端口进入 所述第一管路143,与所述第一散热板141热交换后,由所述第一端口流出,流经所述第二节 流装置500;然后由所述第四端口进入所述第二管路147,与所述第二散热板145热交换后, 由所述第=端口流出;然后经由所述第一节流装置260节流后,进入所述室外换热器240,与 所述室外换热器240热交换后,经由所述四通阀280回流至所述压缩机220。
[0066] 恒溫除湿模式下:所述第一节流装置260关闭(也即使得所述第一节流装置260不 具备节流功能),所述第二节流装置500打开(也即使得所述第二节流装置500具备节流功 能);所述压缩机220排出的冷媒,经由所述四通阀280流向所述室外换热器240;与所述室外 换热器240热交换,流经所述第一节流装置260,由所述第=端口进入所述第二管路147;与 所述第二散热板145热交换后,由所述第四端口流出,经由所述第二节流装置500节流后,由 所述第一端口进入所述第一管路143,与所述第一散热板141热交换后,由所述第二端口流 出;然后经由所述四通阀280回流至所述压缩机220。
[0067] 进一步地,如图8所示,图8为本实用新型空调柜机系统的冷媒循环第六实施例的 构架示意图。
[0068] 在本实施例中,所述空调柜机系统还包括第一阀体300、第二阀体400、第二节流装 置500及第=阀体600,所述第一阀体300、第二阀体400及第=阀体600均为电磁阀。所述第 一换热单元142包括第一散热板141及设于所述第一散热板141上的第一管路143,所述第一 管路143具有第一端口与第二端口;所述第二换热单元146包括第二散热板145及设于所述 第二散热板145上的第二管路147,所述第二管路147具有第=端口与第四端口,其中,所述 第一散热板141与所述第二散热板145可分体设置或一体成型。所述第一端口通过所述第一 阀体300与所述第一节流装置260连接,同时通过所述第二节流装置500与所述第四端口连 接;所述第二端口通过所述四通阀280与所述压缩机220连接;所述第=端口通过所述第二 阀体400与所述第一节流装置260连接;所述第四端口通过所述第=阀体600与所述四通阀 280连接。本实施例的空调柜机系统具有制冷、制热及恒溫除湿模式,且通过控制所述第一 节流装置260、第二节流装置500、第一阀体300、第二阀体400及第=阀体600的打开与关闭 可W实现=种制冷或制热模式。
[0069] 第一制冷模式下:所述第一节流装置260打开(也即使得所述第一节流装置260具 备节流功能),所述第二节流装置500关断(也即使得所述第二节流装置500断路),所述第一 阀体300、所述第二阀体400及所述第=阀体600打开;所述压缩机220排出的冷媒,经由所述 四通阀280流向所述室外换热器240;与所述室外换热器240热交换,然后经由所述第一节流 装置260节流后分成两部分;一部分流经所述第一阀体300,由所述第一端口进入所述第一 管路143,与所述第一散热板141热交换后,由所述第二端口流出;然后经由所述四通阀280 回流至所述压缩机220;另一部分流经所述第二阀体400后,由所述第=端口进入所述第二 管路147,与所述第二散热板145热交换后,由所述第四端口流出;流经所述第=阀体600,然 后经由所述四通阀280回流至所述压缩机220。
[0070] 第二制冷模式下:所述第一节流装置260打开(也即使得所述第一节流装置260具 备节流功能),所述第二节流装置500关断(也即使得所述第二节流装置500断路),所述第一 阀体300打开,所述第二阀体400与所述第=阀体600关闭;所述压缩机220排出的冷媒,经由 所述四通阀280流向所述室外换热器240;与所述室外换热器240热交换,然后经由所述第一 节流装置260节流后;流经所述第一阀体300,由所述第一端口进入所述第一管路143,与所 述第一散热板141热交换后,由所述第二端口流出;然后经由所述四通阀280回流至所述压 缩机220。
[0071] 第=制冷模式下:所述第一节流装置260打开(也即使得所述第一节流装置260具 备节流功能),所述第二节流装置500关断(也即使得所述第二节流装置500断路),所述第一 阀体300关闭,所述第二阀体400与所述第=阀体600打开;所述压缩机220排出的冷媒,经由 所述四通阀280流向所述室外换热器240;与所述室外换热器240热交换,然后经由所述第一 节流装置260节流后;流经所述第二阀体400,由所述第=端口进入所述第二管路147,与所 述第二散热板145热交换后,由所述第四端口流出;流经所述第=阀体600,然后经由所述四 通阀280回流至所述压缩机220。
[0072] 第一制热模式下:所述第一节流装置260打开(也即使得所述第一节流装置260具 备节流功能),所述第二节流装置500关断(也即使得所述第二节流装置500断路),所述第一 阀体300、所述第二阀体400及所述第=阀体600打开;所述压缩机220排出的冷媒,经由所述 四通阀280后分成两部分;一部分由所述第二端口进入所述第一管路143,与所述第一散热 板141热交换后,由所述第一端口流出;流经所述第一阀体300,然后经由所述第一节流装置 260节流后,进入所述室外换热器240,与所述室外换热器240热交换后,经由所述四通阀280 回流至所述压缩机220;另一部分流经所述第=阀体600后,由所述第四端口进入所述第二 管路147,与所述第二散热板145热交换后,由所述第=端口流出;流经所述第二阀体400,然 后经由所述第一节流装置260节流后,进入所述室外换热器240,与所述室外换热器240热交 换后,经由所述四通阀280回流至所述压缩机220。
[0073] 第二制热模式下:所述第一节流装置260打开(也即使得所述第一节流装置260具 备节流功能),所述第二节流装置500关断(也即使得所述第二节流装置500断路),所述第一 阀体300打开,所述第二阀体400与所述第=阀体600关闭;所述压缩机220排出的冷媒,经由 所述四通阀280流向所述第一换热单元142;由所述第二端口进入所述第一管路143,与所述 第一散热板141热交换后,由所述第一端口流出;流经所述第一阀体300,然后经由所述第一 节流装置260节流后,进入所述室外换热器240,与所述室外换热器240热交换后,经由所述 四通阀280回流至所述压缩机220。
[0074] 第=制热模式下:所述第一节流装置260打开(也即使得所述第一节流装置260具 备节流功能),所述第二节流装置500关断(也即使得所述第二节流装置500断路),所述第一 阀体300关闭,所述第二阀体400与所述第=阀体600打开;所述压缩机220排出的冷媒,经由 所述四通阀280流向所述第=阀体600;流经所述第=阀体600后,由所述第四端口进入所述 第二管路147,与所述第二散热板145热交换后,由所述第=端口流出;流经所述第二阀体 400,然后经由所述第一节流装置260节流后,进入所述室外换热器240,与所述室外换热器 240热交换后,经由所述四通阀280回流至所述压缩机220。
[0075] 恒溫除湿模式下:所述第一节流装置260关闭(也即使得所述第一节流装置260不 具备节流功能),所述第二节流装置500打开(也即使得所述第二节流装置500具备节流功 能),所述第一阀体300与所述第=阀体600关闭,所述第二阀体400打开;所述压缩机220排 出的冷媒,经由所述四通阀280流向所述室外换热器240;与所述室外换热器240热交换,流 经所述第一节流装置260与第二阀体400后,由所述第=端口进入所述第二管路147;与所述 第二散热板145热交换后,由所述第四端口流出,经由所述第二节流装置500节流后,由所述 第一端口进入所述第一管路143,与所述第一散热板141热交换后,由所述第二端口流出;然 后经由所述四通阀280回流至所述压缩机220。
[0076] 进一步地,如图9所示,图9为本实用新型空调柜机系统的冷媒循环第屯实施例的 构架示意图。
[0077] 在本实施例中,所述空调柜机系统还包括第一阀体300、第二阀体400、第二节流装 置500、第=阀体600及第四阀体700,所述第一阀体300、第二阀体400、第=阀体600及第四 阀体700均为电磁阀。所述第一换热单元142包括第一散热板141及设于所述第一散热板141 上的第一管路143,所述第一管路143具有第一端口与第二端口;所述第二换热单元146包括 第二散热板145及设于所述第二散热板145上的第二管路147,所述第二管路147具有第=端 口与第四端口,其中,所述第一散热板141与所述第二散热板145可分体设置或一体成型。所 述第一端口通过所述第一阀体300与所述第一节流装置260连接,同时通过所述第二节流装 置500与所述第四端口连接;所述第二端口通过所述四通阀280与所述压缩机220连接;所述 第=端口通过所述第二阀体400与所述第一节流装置260连接;所述第四端口通过所述第= 阀体600与所述四通阀280连接;所述第一节流装置260与所述第四阀体700并联连接。本实 施例的空调柜机系统具有制冷、制热、恒溫除湿及不停机化霜模式,且通过控制所述第一节 流装置260、第二节流装置500、第一阀体300、第二阀体400、第=阀体600及第四阀体700的 打开与关闭可W实现=种制冷或制热模式。具体如下:
[0078] 第一制冷模式下:所述第一节流装置260打开(也即使得所述第一节流装置260具 备节流功能),所述第二节流装置500关断(也即使得所述第二节流装置500断路),所述第一 阀体300、所述第二阀体400及所述第=阀体600打开,所述第四阀体700关闭;所述压缩机 220排出的冷媒,经由所述四通阀280流向所述室外换热器240;与所述室外换热器240热交 换,然后经由所述第一节流装置260节流后分成两部分;一部分流经所述第一阀体300,由所 述第一端口进入所述第一管路143,与所述第一散热板141热交换后,由所述第二端口流出; 然后经由所述四通阀280回流至所述压缩机220;另一部分流经所述第二阀体400后,由所述 第=端口进入所述第二管路147,与所述第二散热板145热交换后,由所述第四端口流出;流 经所述第=阀体600,然后经由所述四通阀280回流至所述压缩机220。
[0079] 第二制冷模式下:所述第一节流装置260打开(也即使得所述第一节流装置260具 备节流功能),所述第二节流装置500关断(也即使得所述第二节流装置500断路),所述第一 阀体300打开,所述第二阀体400、所述第=阀体600与所述第四阀体700关闭;所述压缩机 220排出的冷媒,经由所述四通阀280流向所述室外换热器240;与所述室外换热器240热交 换,然后经由所述第一节流装置260节流后;流经所述第一阀体300,由所述第一端口进入所 述第一管路143,与所述第一散热板141热交换后,由所述第二端口流出;然后经由所述四通 阀280回流至所述压缩机220。
[0080] 第=制冷模式下:所述第一节流装置260打开(也即使得所述第一节流装置260具 备节流功能),所述第二节流装置500关断(也即使得所述第二节流装置500断路),所述第一 阀体300与所述第四阀体700关闭,所述第二阀体400与所述第=阀体600打开;所述压缩机 220排出的冷媒,经由所述四通阀280流向所述室外换热器240;与所述室外换热器240热交 换,然后经由所述第一节流装置260节流后;流经所述第二阀体400,由所述第=端口进入所 述第二管路147,与所述第二散热板145热交换后,由所述第四端口流出;流经所述第=阀体 600,然后经由所述四通阀280回流至所述压缩机220。
[0081] 第一制热模式下:所述第一节流装置260打开(也即使得所述第一节流装置260具 备节流功能),所述第二节流装置500关断(也即使得所述第二节流装置500断路),所述第一 阀体300、所述第二阀体400及所述第=阀体600打开,所述第四阀体700关闭;所述压缩机 220排出的冷媒,经由所述四通阀280后分成两部分;一部分由所述第二端口进入所述第一 管路143,与所述第一散热板141热交换后,由所述第一端口流出;流经所述第一阀体300,然 后经由所述第一节流装置260节流后,进入所述室外换热器240,与所述室外换热器240热交 换后,经由所述四通阀280回流至所述压缩机220;另一部分流经所述第=阀体600后,由所 述第四端口进入所述第二管路147,与所述第二散热板145热交换后,由所述第=端口流出; 流经所述第二阀体400,然后经由所述第一节流装置260节流后,进入所述室外换热器240, 与所述室外换热器240热交换后,经由所述四通阀280回流至所述压缩机220。
[0082] 第二制热模式下:所述第一节流装置260打开(也即使得所述第一节流装置260具 备节流功能),所述第二节流装置500关断(也即使得所述第二节流装置500断路),所述第一 阀体300打开,所述第二阀体400、所述第=阀体600与所述第四阀体700关闭;所述压缩机 220排出的冷媒,经由所述四通阀280流向所述第一换热单元142;由所述第二端口进入所述 第一管路143,与所述第一散热板141热交换后,由所述第一端口流出;流经所述第一阀体 300,然后经由所述第一节流装置260节流后,进入所述室外换热器240,与所述室外换热器 240热交换后,经由所述四通阀280回流至所述压缩机220。
[0083] 第=制热模式下:所述第一节流装置260打开(也即使得所述第一节流装置260具 备节流功能),所述第二节流装置500关断(也即使得所述第二节流装置500断路),所述第一 阀体300与所述第四阀体700关闭,所述第二阀体400与所述第=阀体600打开;所述压缩机 220排出的冷媒,经由所述四通阀280流向所述第=阀体600;流经所述第=阀体600后,由所 述第四端口进入所述第二管路147,与所述第二散热板145热交换后,由所述第=端口流出; 流经所述第二阀体400,然后经由所述第一节流装置260节流后,进入所述室外换热器240, 与所述室外换热器240热交换后,经由所述四通阀280回流至所述压缩机220。
[0084] 恒溫除湿模式下:所述第一节流装置260关闭(也即使得所述第一节流装置260不 具备节流功能),所述第二节流装置500打开(也即使得所述第二节流装置500具备节流功 能),所述第一阀体300、所述第=阀体600与所述第四阀体700关闭,所述第二阀体400打开; 所述压缩机220排出的冷媒,经由所述四通阀280流向所述室外换热器240;与所述室外换热 器240热交换,流经所述第一节流装置260与第二阀体400后,由所述第=端口进入所述第二 管路147;与所述第二散热板145热交换后,由所述第四端口流出,经由所述第二节流装置 500节流后,由所述第一端口进入所述第一管路143,与所述第一散热板141热交换后,由所 述第二端口流出;然后经由所述四通阀280回流至所述压缩机220。
[0085] 不停机化霜模式:所述第一节流装置260关断(也即使得所述第一节流装置260断 路),所述第二节流装置500打开(也即使得所述第二节流装置500具备节流功能),所述第一 阀体300与所述第=阀体600关闭,所述第二阀体400与所述第四阀体700打开;所述压缩机 220排出的冷媒,经由所述四通阀280流向所述第一换热单元142;由所述第二端口进入所述 第一管路143,与所述第一散热板141热交换后,由所述第一端口流出;经由所述第二节流装 置500节流后,由所述第四端口进入所述第二管路147,与所述第二散热板145热交换后,由 所述第S端口流出;然后流经所述第二阀体400与所述第四阀体后,进入所述室外换热器 240,与所述室外换热器240热交换后,经由所述四通阀280回流至所述压缩机220。
[0086] W上所述仅为本实用新型的优选实施例,并非因此限制本实用新型的专利范围, 凡是在本实用新型的实用新型构思下,利用本实用新型说明书及附图内容所作的等效结构 变换,或直接/间接运用在其他相关的技术领域均包括在本实用新型的专利保护范围内。
【主权项】
1. 一种空调柜机系统,其特征在于,包括室内机与室外机;其中, 所述室内机包括机壳、安装于所述机壳内的室内换热器、第一风轮组件及第二风轮组 件;所述室内换热器包括第一换热单元与第二换热单元;所述机壳对应所述第一换热单元 设有第一进风口,对应第一风轮组件设有第一出风口,对应第二换热单元设有第二进风口, 对应第二风轮组件设有第二出风口;所述第一出风口呈长条形,且所述第一出风口的长度 方向为竖直方向;所述第二出风口设于所述第一出风口的上方,且由所述第二出风口吹出 的风具有沿水平方向吹出的分量; 所述室外机包括压缩机、室外换热器、第一节流装置及四通阀;所述压缩机通过所述四 通阀为所述第一换热单元和/或所述第二换热单元输送冷媒。2. 如权利要求1所述的空调柜机系统,其特征在于,所述第一换热单元包括第一散热板 及设于所述第一散热板上的第一管路,所述第一管路具有第一端口与第二端口;所述第二 换热单元包括第二散热板及设于所述第二散热板上的第二管路,所述第二管路具有第三端 口与第四端口;所述第一端口通过所述第一节流装置与所述室外换热器连接,所述第二端 口与所述第三端口连接;所述第四端口通过所述四通阀与所述压缩机连接;所述压缩机通 过所述四通阀与所述室外换热器连接。3. 如权利要求1所述的空调柜机系统,其特征在于,所述第一换热单元包括第一散热板 及设于所述第一散热板上的第一管路,所述第一管路具有第一端口与第二端口;所述第二 换热单元包括第二散热板及设于所述第二散热板上的第二管路,所述第二管路具有第三端 口与第四端口;所述第三端口通过所述第一节流装置与所述室外换热器连接,所述第四端 口与所述第一端口连接,所述第二端口通过所述四通阀与所述压缩机连接;所述压缩机通 过所述四通阀与所述室外换热器连接。4. 如权利要求1所述的空调柜机系统,其特征在于,还包括第一阀体与第二阀体;所述 第一换热单元包括第一散热板及设于所述第一散热板上的第一管路,所述第一管路具有第 一端口与第二端口;所述第二换热单元包括第二散热板及设于所述第二散热板上的第二管 路,所述第二管路具有第三端口与第四端口;所述第一端口依次通过所述第一阀体、所述第 一节流装置与所述室外换热器连接;所述第三端口依次通过所述第二阀体、所述第一节流 装置与所述室外换热器连接;所述第二端口与所述第四端口均通过所述四通阀与所述压缩 机连接;所述压缩机通过所述四通阀与所述室外换热器连接。5. 如权利要求1所述的空调柜机系统,其特征在于,还包括第二节流装置;所述第一换 热单元包括第一散热板及设于所述第一散热板上的第一管路,所述第一管路具有第一端口 与第二端口;所述第二换热单元包括第二散热板及设于所述第二散热板上的第二管路,所 述第二管路具有第三端口与第四端口;所述第一端口通过所述第一节流装置与所述室外换 热器连接;所述第二端口通过所述第二节流装置与所述第三端口连接;所述第四端口通过 所述四通阀与所述压缩机连接;所述压缩机通过所述四通阀与所述室外换热器连接。6. 如权利要求1所述的空调柜机系统,其特征在于,还包括第二节流装置;所述第一换 热单元包括第一散热板及设于所述第一散热板上的第一管路,所述第一管路具有第一端口 与第二端口;所述第二换热单元包括第二散热板及设于所述第二散热板上的第二管路,所 述第二管路具有第三端口与第四端口;所述第一端口通过所述第二节流装置与所述第四端 口连接;所述第二端口通过所述四通阀与所述压缩机连接;所述第三端口通过所述第一节 流装置与所述室外换热器连接;所述压缩机通过所述四通阀与所述室外换热器连接。7. 如权利要求1所述的空调柜机系统,其特征在于,还包括第一阀体、第二阀体、第三阀 体及第二节流装置;所述第一换热单元包括第一散热板及设于所述第一散热板上的第一管 路,所述第一管路具有第一端口与第二端口;所述第二换热单元包括第二散热板及设于所 述第二散热板上的第二管路,所述第二管路具有第三端口与第四端口;所述第一端口通过 所述第一阀体与所述第一节流装置连接,同时通过所述第二节流装置与所述第四端口连 接;所述第二端口通过所述四通阀与所述压缩机连接;所述第三端口通过所述第二阀体与 所述第一节流装置连接;所述第四端口通过第三阀体与所述四通阀连接;所述压缩机通过 所述四通阀与所述室外换热器连接。8. 如权利要求1所述的空调柜机系统,其特征在于,还包括第一阀体、第二阀体、第三阀 体、第四阀体及第二节流装置;所述第一换热单元包括第一散热板及设于所述第一散热板 上的第一管路,所述第一管路具有第一端口与第二端口;所述第二换热单元包括第二散热 板及设于所述第二散热板上的第二管路,所述第二管路具有第三端口与第四端口;所述第 一端口通过所述第一阀体与所述第一节流装置连接,同时通过所述第二节流装置与所述第 四端口连接;所述第二端口通过所述四通阀与所述压缩机连接;所述第三端口通过所述第 二阀体与所述第一节流装置连接;所述第四端口通过所述第三阀体与所述四通阀连接;所 述第一节流装置与所述第四阀体并联连接;所述压缩机通过所述四通阀与所述室外换热器 连接。9. 如权利要求1至8中任一项所述的空调柜机系统,其特征在于,所述第一换热单元与 所述第二换热单元一体成型。
【文档编号】F25B41/06GK205641201SQ201620361028
【公开日】2016年10月12日
【申请日】2016年4月26日
【发明人】易万权, 陈良锐
【申请人】芜湖美智空调设备有限公司, 广东美的制冷设备有限公司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留言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精彩留言会获得点赞!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