空气净化装置及采用该装置的空气净化系统的制作方法

文档序号:10965576阅读:753来源:国知局
空气净化装置及采用该装置的空气净化系统的制作方法
【专利摘要】本实用新型涉及一种空气净化装置及采用该装置的空气净化系统,该装置包括固定构件;负离子发生器,安装在所述固定构件上,构成将空气电离的电场的负极;以及集尘构件,安装在所述固定构件上,且至少部分环绕在所述负离子发生器的负离子发射针的周侧,所述集尘构件由导体制成,通过导线电性连接至电源的正极以构成将空气电离的电场的正极,以吸附经电离的污染体。
【专利说明】
空气净化装置及采用该装置的空气净化系统
技术领域
[0001]本实用新型属于空气净化技术领域,具体涉及一种空气净化装置及采用该装置的空气净化系统。
【背景技术】
[0002]目前,在如传统通风空调系统等空气净化处理技术领域中,为了满足空气净化的需要,通常在通风空调风口处利用安装在末端空气净化设备处理空气,空气净化设备主要有以下四种:
[0003]①通过臭氧发生器产生的臭氧来杀菌以起到净化空气的目的;
[0004]②通过滤料的过滤作用实现除尘杀菌并净化空气的目的;
[0005]③通过光杀菌方式来净化空气;
[0006]④通过多功能通风空调风口净化空气。
【实用新型内容】
[0007]本实用新型的目的在于提供了一种空气净化装置及设置有该空气净化装置的空气净化系统。
[0008]本实用新型的一个实施例提供了一种空气净化装置,包括:固定构件;负离子发生器,安装在所述固定构件上,构成将空气电离的电场的负极;以及集尘构件,安装在所述固定构件上,且至少部分环绕在所述负离子发生器的负离子发射针的周侧,所述集尘构件由导体制成,通过导线电性连接至电源的正极以构成将空气电离的电场的正极,以吸附经电离的污染体;放置盒,可拆卸地安装在所述固定构件上,由绝缘材料制成,所述负离子发生器放置在所述放置盒内,并且所述负离子发射针的末端伸出所述放置盒。
[0009]进一步的,所述负离子发生器为内部无电场的负离子发生器。
[0010]进一步的,所述固定构件为中空的壳体,所述负离子发生器、所述集尘构件和所述放置盒均安装在所述壳体内,所述壳体上开设有位置与所述集尘构件对应的通孔,以供所述集尘构件通过,所述通孔上封盖有盖板。
[0011]本实用新型的一个实施例提供了一种空气净化系统,包括:通风管,连通进风区与送风区;以及上述任一技术方案所述的空气净化装置,设置在所述通风管靠近进风区的一端和/或设置在所述通风管靠近送风区的一端,或者设置在所述通风管的两端之间。
[0012]进一步的,在设置在所述通风管靠近进风区的一端的空气净化装置中,所述集尘构件包括框状的集尘边框,所述负离子发射针的轴线方向与所述集尘边框的横截面垂直。
[0013]进一步的,在设置在所述通风管靠近送风区的一端的空气净化装置中,所述集尘构件包括多个板状的集尘板,并且所述负离子发射针的轴线方向与多个所述集尘板的厚度方向均垂直。
[0014]进一步的,包括设置在所述通风管靠近进风区的一端的近端空气净化装置以及设置在所述通风管靠近送风区的一端的远端空气净化装置,且所述近端空气净化装置的负离子发射器的功率大于所述远端空气净化装置的负离子发射器的功率。
[0015]进一步的,所述通风管包括中部的水平段、进风区竖直段和送风区竖直段,所述进风区竖直段的一端与所述水平段的一端连通,所述进风区竖直段的另一端设有方向向下的开口,所述送风区竖直段的一端与所述水平段的另一端连通,所述送风区竖直段的另一端设有向下的开口;其中,所述近端空气净化装置安装在所述进风区竖直段上,所述远端空气净化装置安装在所述水平段靠近所述送风区竖直段的位置。
[0016]进一步的,所述水平段包括近端水平段和远端水平段,所述进风区竖直段、所述近端水平度段、所述远端水平段和所述送风区竖直段依次连通;所述近端水平段的横截面面积小于所述远端水平段的横截面面积;所述远端水平段上安装有鼓风装置,用于将送风区的空气鼓入进风区,所述鼓风装置设置在所述远端空气净化装置与所述近端水平段之间。
[0017]上述空气净化装置和空气净化的系统的有益效果至少包括:对空气的净化效率高、净化效果好;空气净化过程中灰尘等污染体被吸附在集尘构件上,避免污染体随气流流动而进入进风区而污染通风管开设在进风区的开口处的墙壁;结构简单,制造成本低。
【附图说明】
[0018]图1是本实用新型一实施例的空气净化装置的结构示意图;
[0019]图2是本实用新型一实施例的空气净化装置的结构示意图;
[0020]图3是本实用新型一实施例的空气净化装置的结构示意图;
[0021 ]图4是本实用新型一实施例的空气净化系统的结构示意图;
[0022]图5是本实用新型一实施例的空气净化系统的结构示意图;
[0023]图6是本实用新型一实施例的空气净化系统的结构示意图。
[0024]图中:110、集尘边框;120、集尘板;121、盖板;200、放置盒;300、负离子发生器;310、负离子发射针;400、导线;500、电源接线端;600、通风管;610、水平段;611、近端水平段;612、远端水平段;620、进风区竖直段;630、送风区竖直段;700、鼓风装置;810、近端空气净化装置;820、远端空气净化装置。
【具体实施方式】
[0025]图1是本实用新型一实施例的空气净化装置的结构示意图;图2是本实用新型一实施例的空气净化装置的结构示意图;图3是本实用新型一实施例的空气净化装置的结构示意图。
[0026]如图1、图2和图3所示,该空气净化装置包括固定构件900;负离子发生器300,安装在固定构件900上,构成将空气电离的电场的负极;集尘构件(例如,图1中为集尘边框110,图2中为集尘板120),安装在固定构件900上,且至少部分环绕在负离子发生器300的负离子发射针310的周侧,集尘构件由导体制成,通过导线400电性连接至电源的正极以构成将空气电离的电场的正极,以吸附经电离的污染体;以及放置盒200,可拆卸地安装在所述固定构件900上,由绝缘材料制成,所述负离子发生器300放置在所述放置盒200内,并且所述负离子发射针310的末端伸出所述放置盒200。
[0027]负离子发生器300与电源电性导通后负离子发生器300工作,从负离子发射针310发出的负离子净化流经负离子发射针310的空气,并且负离子发射针310俘获空气中的灰尘等污染体,从而完成对空气的净化作用。
[0028]集尘构件与电源的正极通过导线400电性连接,集尘构件至少部分环绕在负离子发生器300的周侧,带负电的负离子发射针310与带正电的集尘构件之间形成电场,将流经负离子发射针310的空气及空气中的污染体(例如,空气中的固体颗粒)进行电离,污染体在电场作用下被向集尘构件运动并被集尘构件所吸附,从而避免污染体随气流向进风区运动,避免因污染体的运动而污染到安装通风管600位于进风区的一端的墙面。
[0029]例如,负离子发生器300与电源的电性连接可以是通过下述方式实现的:固定构件上还安装有电源接线端500,电源接线端500与负离子发射器通过导线400电性连通,设置电源线接线端方便接线,实现与电源的快速接通和断开,方便使用。例如,电源接线端500还可采用插座或闸刀等的结构,从而提高导电的速度。
[0030]固定构件900起固定作用,需要具备一定强度,以将集尘构件(例如,图1中为集尘边框110,图2中为集尘板120)和负离子发生器300固定在其上。同时,由于空气净化装置工作时会产生电场,因此,为了避免固定构件对电场的影响,固定构件采用ABS等绝缘材料制成。
[0031]负离子发生器300工作时的电压较高,并且负离子发射针310与集尘构件之间的电场较强,因此本实施方式的空气净化装置中负离子发生器300设置在放置盒200中,从而对负离子发生器300进行了电性隔离,以对负离子发生器300进行防漏电保护。负离子发生器300通过放置盒200与外部实现绝缘,并且负离子发射针310的末端伸出放置盒200,不影响向外发射负离子。这样,还可使负离子发生器300的安装、拆卸更加方便。
[0032]作为一种选择,集尘构件(例如,图1中为集尘边框110,图2中为集尘板120)环绕或者部分环绕负离子发射针310设置。集尘构件与负离子发射针310之间留有供空气通过的间隙,例如图1中集尘边框110与负离子发射针310之间留有供空气通过的间隙,图2中集尘板120与负离子发射针310之间留有供空气通过的间隙。
[0033]集尘构件沿负离子发射针的轴线方向进行延伸,即在气流的方向上集尘构件的截面积较小,从而尽可能地减小了集尘构件对气流的阻力,从而保证了空气的顺畅流动,还可降低安装在进风区与送风区之间的鼓风装置700的功率要求。
[0034]集尘构件与负离子发射针310的上述设置方式使得集尘构件将负离子发射针310围在中间,以形成以负离子发射针310的轴线为轴线、圆柱状的电场,从而利于吸尘构件对灰尘等污染体的吸附,最终实现既能够有效的吸附污染体,同时还不影响气流的通过。
[0035]作为一种选择,负离子发生器300为内部无电场的负离子发生器300。由于负离子发生器300为内部无电场的负离子发生器,因此空气和空气中的污染体不会在负离子发生器300的内部电场中被直接电离,且集尘构件(例如,图1中为集尘边框110,图2中为集尘板120)和负离子发射针310之间的电场也不会受到负离子发生器300的内部电场的影响,从而更有利于吸附污染体。
[0036]另外,需要说明的是,送风区和进风区可以为同一个空间区域也可以为两个不同的空间区域,当二者为两个不同的空间区域时,通常进风区为室外区域,送风区为室内区域。
[0037]作为一种选择,固定构件900为中空的壳体,负离子发生器300、集尘构件(例如,图1中为集尘边框110,图2中为集尘板120)和放置盒200均安装在壳体内,壳体上开设有位置与集尘构件(例如,图1中为集尘边框110,图2中为集尘板120)对应的通孔,以供集尘构件(例如,图1中为集尘边框110,图2中为集尘板120)通过,通孔上封盖有盖板121。
[0038]在壳体上开设位置与集尘构件(例如,图1中为集尘边框110,图2中为集尘板120)对应的通孔,可以方便将集尘构件(例如,图1中为集尘边框110,图2中为集尘板120)从通孔中取出和放入,满足快速清洗、更换的需要。
[0039]另外,通孔处设置盖板121盖合在通孔上,有利于将污染体吸附在集尘构件(例如,图1中为集尘边框110,图2中为集尘板120)上,从而既满足快速清洗、更换集尘构件(例如,图1中为集尘边框110,图2中为集尘板120)的同时又不影响对污染体的吸附。
[0040]图4是本实用新型一实施例的空气净化系统的结构示意图;图5是本实用新型一实施例的空气净化系统的结构示意图;图6是本实用新型一实施例的空气净化系统的结构示意图。
[0041]如图4至图6所示,该空气净化系统包括通风管600,连通进风区与送风区;该空气净化系统还包括上述任一技术方案所述的空气净化装置,设置在通风管600靠近进风区的一端和/或设置在通风管600靠近送风区的一端,或者设置在通风管600上,或者设置在通风管600的两端之间。根据实际需要可安装一个或多个负离子空气净化装置,以满足多种应用场合的需要。
[0042]本实施例采用上述的空气净化装置,对应地,本实施例可实现将污染体被吸附在集尘构件上,而不会从通风管600位于进风区的一端流出,从而不会污染通风管600位于进风区的一端附近的墙面。例如,当通风管600位于进风区的一端上安装有百叶窗以调节进风量大小时,不会污染到百叶窗。
[0043]作为一种选择,在设置在通风管600靠近进风区的一端的空气净化装置中,集尘构件包括框状的集尘边框110,负离子发射针310的轴线方向与集尘边框110的横截面垂直。
[0044]框状的集尘边框110迎向空气流动的截面的面积小,不影响空气流动,以此保证空气在进风管内的顺畅流动,同时降低了对安装在进风管内的鼓风装置700(如轴流风机等)的功率需求,降低了系统的运行成本;框状的集尘边框110将负离子发射针310围在中间,形成以负离子发射针310的轴线为轴线、圆柱状的电场,满足对空气和夹在在空气中的包括固体污染物在内的污染物的电离的需要,从而进一步有利于对固体污染物吸附的需要。
[0045]作为一种选择,在设置在通风管600靠近送风区的一端的空气净化装置中,集尘构件包括多个板状的集尘板120,并且负离子发射针310的轴线方向与多个集尘板120的厚度方向均垂直。
[0046]此处集尘板120的设置同集尘边框110的设置,其可以保证空气在进风管内的顺畅流动、降低对安装在进风管上的鼓风装置700的功率需要、降低了系统运行成本和有利于对污染体的吸附,防止污染体进入进风区对空气的污染和对墙面的污染。
[0047]作为一种选择,该空气净化系统包括设置在通风管600靠近进风区的一端的近端空气净化装置810以及设置在通风管600靠近送风区的一端的远端空气净化装置820,近端空气净化装置810的负离子发射器的功率大于远端空气净化装置820的负离子发射器的功率。
[0048]在靠近进风区的位置需要大量的负离子以对进入进风区的空气做最终的净化,在靠近送风区的位置需要少量的负离子对进入通风管600中的空气做初步净化,因此,近端空气净化装置810的负离子发射器的功率大于远端空气净化装置820的负离子发射器的功率,以最低的能耗和设备成本达到将空气充分净化的目的。
[0049]作为一种选择,通风管600包括中部的水平段610、进风区竖直段620和送风区竖直段630,所述进风区竖直段620的一端与水平段610的一端连通,进风区竖直段620的另一端设有方向向下的开口,送风区竖直段630的一端与所述水平段610的另一端连通,送风区竖直段630的另一端设有向下的开口,近端空气净化装置810安装在进风区竖直段620上,远端空气净化装置820安装在所述水平段610靠近送风区竖直段630的位置。
[0050]作为一种选择,通风管600包括中部的水平段610和分别与水平段610的两端连通的进风区竖直段620和送风区竖直段630,水平段610水平设置,进风区竖直段620和送风区竖直段630均竖直设置,并且进风区竖直段620的开口和送风区竖直段630的开口均向下,以防止雨、雪或其他异物从开口落入进风区竖直段620和送风区竖直段630后引起的堵塞,近端空气净化装置810安装在进风区竖直段620上,远端空气净化装置820安装在水平段610靠近送风区竖直段630的位置。
[0051]作为一种选择,水平段610包括近端水平段611和远端水平段612,进风区竖直段620、近端水平度段、远端水平段612和送风区竖直段630依次连通。近端水平段611的横截面面积小于远端水平段612的横截面面积,近端水平段611相比远端水平段612到送风区的距离近,通过该设置可保证有足够的空气进入通风管600,从而降低风阻,保证空气的顺畅流动,并且风阻降低的同时也降低了对鼓风装置700的功率要求,减低了系统的运行成本。
[0052]远端水平段612上安装有鼓风装置700,用于将送风区的空气鼓入进风区,鼓风装置700设置在远端空气净化装置820与近端水平段611之间,同过该设置可进一步降低风阻,保证空气的顺畅流动,并且风阻降低的同时也降低了对鼓风装置700的功率要求,减低了系统的运行成本。
[0053]作为一种选择,近端空气净化装置810和远端空气净化装置820还可采用如图3和图6所示的安装形式安装到进风区竖直段620上。
【主权项】
1.一种空气净化装置,其特征在于,包括: 固定构件(900); 负离子发生器(300),安装在所述固定构件(900)上,构成将空气电离的电场的负极; 集尘构件(110,120),安装在所述固定构件(900)上,且至少部分环绕在所述负离子发生器(300)的负离子发射针(310)的周侧,所述集尘构件(110,120)由导体制成,通过导线(400)电性连接至电源的正极以构成将空气电离的电场的正极,以吸附经电离的污染体;以及 放置盒(200),可拆卸地安装在所述固定构件(900)上,由绝缘材料制成,所述负离子发生器(300)放置在所述放置盒(200)内,并且所述负离子发射针(310)的末端伸出所述放置盒(200)。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空气净化装置,所述负离子发生器为内部无电场的负离子发生器。3.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空气净化装置,其特征在于,所述固定构件(900)为中空的壳体,所述负离子发生器(300)、所述集尘构件(110,120)和所述放置盒(200)均安装在所述壳体内,所述壳体上开设有位置与所述集尘构件(110,120)对应的通孔,以供所述集尘构件(110,120)通过,所述通孔上封盖有盖板(121)。4.一种空气净化系统,其特征在于,包括: 通风管(600),连通进风区与送风区; 权利要求1-3中任一项所述的空气净化装置,设置在所述通风管(600)靠近进风区的一端和/或设置在所述通风管(600)靠近送风区的一端,或者设置在所述通风管(600)的两端之间。5.根据权利要求4所述的空气净化系统,其特征在于,在设置在所述通风管(600)靠近进风区的一端的空气净化装置中,所述集尘构件(110,120)包括框状的集尘边框(110),所述负离子发射针(310)的轴线方向与所述集尘边框(110)的横截面垂直。6.根据权利要求5所述的空气净化系统,其特征在于,在设置在所述通风管(600)靠近送风区的一端的空气净化装置中,所述集尘构件(110,120)包括多个板状的集尘板(120),并且所述负离子发射针(310)的轴线方向与多个所述集尘板(120)的厚度方向均垂直。7.根据权利要求6所述的空气净化系统,其特征在于,包括设置在所述通风管(600)靠近进风区的一端的近端空气净化装置(810)以及设置在所述通风管(600)靠近送风区的一端的远端空气净化装置(820),且所述近端空气净化装置(810)的负离子发射器的功率大于所述远端空气净化装置(820)的负离子发射器的功率。8.根据权利要求7所述的空气净化系统,其特征在于,所述通风管(600)包括中部的水平段(610)、进风区竖直段(620)和送风区竖直段(630),所述进风区竖直段(620)的一端与所述水平段(610)的一端连通,所述进风区竖直段(620)的另一端设有方向向下的开口,所述送风区竖直段(630)的一端与所述水平段(610)的另一端连通,所述送风区竖直段(630)的另一端设有向下的开口 ; 其中,所述近端空气净化装置(810)安装在所述进风区竖直段(620)上,所述远端空气净化装置(820)安装在所述水平段(610)靠近所述送风区竖直段(630)的位置。9.根据权利要求8所述的空气净化系统,其特征在于,所述水平段(610)包括近端水平段(611)和远端水平段(612),所述进风区竖直段(620)、所述近端水平度段、所述远端水平段(612)和所述送风区竖直段(630)依次连通; 所述近端水平段(611)的横截面面积小于所述远端水平段(612)的横截面面积; 所述远端水平段(612)上安装有鼓风装置(700),用于将送风区的空气鼓入进风区,所述鼓风装置(700)设置在所述远端空气净化装置(820)与所述近端水平段(611)之间。
【文档编号】B03C3/00GK205655398SQ201620094295
【公开日】2016年10月19日
【申请日】2016年1月28日 公开号201620094295.8, CN 201620094295, CN 205655398 U, CN 205655398U, CN-U-205655398, CN201620094295, CN201620094295.8, CN205655398 U, CN205655398U
【发明人】庄建伟
【申请人】庄建伟, 陈宥余, 刘义伟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留言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精彩留言会获得点赞!
1